消费者为何言行不一?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的智囊团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为了获得充足论据和发言权,最先想到的就是去市场做消费者调研。随着调研如火如荼的发展,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伤心的事实:消费者总是“言非所意,意非所言,辞不达意,言不由衷”,这背后所隐藏的思想与行为的自相矛盾到底玄机何在?我们如何才能透过消费者的潜意识洞察到消费行为背后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并把握住消费者的心智资源?
  
  市场调查:消费者美丽的谎言?
  
  镜头一:
  市场调查人员在研究中国消费者饮食结构和规律的调查中,麦当劳觉得中国人饮食习惯相当固定保守,不容易接受新鲜事务。但肯德基却总结出了相反的结论:中国是个广阔的快餐消费市场,这和去非洲调研不穿鞋的部落是否有鞋类产品市场的案例可能原理是一样的。1987年,肯德基最大的快餐店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时至今日,市场结果证明肯德基的市场预测是对的,在全球市场不敌于麦当劳的肯德基,在中国大陆已遥遥领先。
  
  镜头二:
  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发生在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一个经典案例。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开发新型可乐,于是对顾客口味作了随机测试,发现顾客喜欢百事可乐的甜味,而不是可口可乐的干爽味。其实,这个结论最早是由百事可乐做的,可口可乐后来的测试证实了这个结论。此后,可口可乐找到一种含甜味的新配方,从1982年到1985年,历时3年,对近20万消费者进行的测试表明,55%的消费者倾向于新可乐的口味,53%的消费者倾向于新可乐的商品名称。1985年4月,新可口可乐正式面市,公司决定停止生产老可口可乐。
  消息传开,大量的抗议电话及雪片般的抗议信纷纷涌向可口可乐总部,消费者甚至成立了“美国老可口可乐饮用者”组织,他们举行抗议新可乐的集会,宣称:如果可口可乐公司不按老配方生产,将正式提出控告。
  在3个月的抗议风潮中,可口可乐公司又重新做了次公众调查,6月份还有49%的人喜欢新可乐,到了7月初,就只有30%的人喜欢了。于是,7月11日,公司决定重新生产老可乐。
  难道是市场调查惹的祸?一个对市场调研持反对意见的统计表明,企业根据各种调研结论进行生产和销售,92%都失败了,成功率只有8%。
  抛开学术性争论不谈,但类似以上的事实产生,为什么?
  
  言行不一:消费者说做两码事
  
  消费者“言行不一”——这是基于普遍现象得出的结论,而非个案特例。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调研隐含着一个重要前提消费者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这个前提并不存在。消费者也许能够清晰地表达显在的需求,却基本无法表达潜在的需求。比如,消费者说想买“便宜商品”,其实潜台词是想买“占便宜的商品”。而这个潜台词消费者一般是表述不出来的。
  可是,消费者调研的理论基础恰恰是“消费者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这是消费者调查不可信的核心问题之一。
  可口可乐风波的根源是什么?可口可乐在做消费者调查时,消费者是理性的,市场调研的环境和气氛容易使被调查者“本能”地回归理性。但是,消费者消费时,则是理性中掺杂着感性,老可口可乐忠诚消费者的抗议就是感性的行为。也许在抗议中不乏这样的消费者:他们在新产品测试时,投票支持新可乐;但在可口可乐公司调整配方时,他们是积极的抗议者。因为老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可口可乐风波中,消费者的言行不一,源于“言”(调研)与“行”(购买)环境的差异,以及环境差异带来的购买决策标准(理性与感性)的变化。
  我们会发现,很多消费者在购买轿车时,通常比他们计划的支出多花10%~30%。反正十几万都花了,还怕多花二三万吗?只要朋友或导购员不断地推波助澜,消费者很容易改变主意。而这种行为是无法通过对消费者的调研发现的,只有销售现场的氛围能够改变消费者。但是,只要洞察国内消费者购买大件商品的心理路程,就可以发现这是国内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一贯行为。
  “言行不一”,作为一种消费过程,是一种事实存在。人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动物,当他下意识做出某种选择时,你问不出为什么。贯穿在消费者行为中的逻辑与消费者的思维逻辑存在着巨大的不一致性。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做?
  
  洞察天机:过程跟踪见微知著
  
  消费者调研是必要的,但它通常是表象的、粗浅的,甚至是在推敲调研者意图后或受到某种暗示后的答案。只有消费者行为才能一览无余地反映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和内心世界。这就给市场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深刻的洞察力,从消费者的行为中观察,并描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据此开展营销活动。
  消费者行为研究,目的就是要洞悉隐藏在消费者行为中的影响其购物的要素。这些要素隐藏如此之深,以至于消费者自己都无法察觉,但它却会在消费者购买行为中表露无遗。
  我们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当初,一个企业准备在北京上马折叠自行车的项目,因为这个企业的老总在美国生活5年,发现这种车有方便性、健身性和趣味性,深受很多年轻人的欢迎。当时,看北京地铁交通也逐渐兴起,就思考着这块是个很大的市场。找了一个调研公司走访潜在客户,发现很多年轻人和乘坐地铁上班族对折叠自行车也很感兴趣。
  但是,最终老板还是放弃了这个项目,原因很简单,因为他通过实际生活洞察到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明白了这个市场容量远没有他预期的那样大。因为北京的地铁上下班一族在地铁上都基本上很难立足(挤的时候,一般都是一个脚站着),你再拿一个折叠自行车,你挤得进来吗?地铁和城铁是个人满为患的地方,见到折叠自行车的概率基本上等同于在北京看见天空飞直升飞机的概率。而学生和青少年市场,他们买折叠自行车就是图个新鲜。在丢自行车司空见惯的北京市场,自行车更是被定位成能骑着跑就行,绝大多数人对自行车没有太多要求。新奇、好玩只属于少部分人群。
  市场调研也许可以表明消费者有需求,但有需求并不一定有购买行为。比如,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对环保有需求,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好环境之下,但如果要求个人或企业花钱购买环保产品时,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消费者虽然有购买有机食品的需求,但这种需求转化为购买行为,仍然需要很多前提条件。第一,消费者会首先审视专卖店的经营者是否真的诚实可信,是不是真的有机绿色,决不会盲信你的宣传。第二,如果有机蔬菜水果店开在菜市场附近,价格与菜市场一样或接近,消费者还可以考虑;一般的市场调研只看消费者的需求,却很少调查其对代价的付出限度。比如,双汇放心肉专卖店就发现,当专卖店价格高于菜市场0.50元~1.00元/kg时,相当多的消费者会转向菜市场购买“不放心”的肉。市场调研对消费者需求的调查是可信的,只是调查结论没有用。
  科特勒曾经提到过一个例子:说人们对电钻机有需求,实际上真正的需要是那个洞。所以,在推销时,如果你要先问清楚顾客对洞的要求,围绕洞来推销胜过你围绕电钻机本身。可见,在市场营销当中,关键一点就是要明白客户要什么。要充分考虑这些“需求”的真伪以及实现条件。如果说沟通是掌握顾客的心理的最好方法,那么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敲开商业的金钥匙。
  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真得才是企业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调研隐含着一个重要前提:消费者能够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其实,这个前提并不存在。
其他文献
从标准、内容、资费、终端与商业模式等层面来说,手机电视市场能否延续奥运会期间迅猛发展的势头,并借助即将到来的3G契机突飞猛进,仍待市场进一步检验。    8月8日,气势恢宏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鸟巢”魔幻般的光影艺术里拉开了为期17天的全球盛大狂欢。并且奥运史上第一次通过手机开展奥运比赛视频直播。通过手机电视,精彩的赛事和奔放的激情不再只属于电视机和电脑前欢呼的人们,也属于那些手握方寸屏幕在外奔波
期刊
2008年,是海尔全球化品牌战略实施的第三年,也是海尔与央视全面合作的一年。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家电赞助商,海尔不仅获得“CCTV2008奥运会报道指定产品”称号,还与央视联手推出“奥运城市行”活动。尤为重要的是,在投放央视奥运资源外,海尔在2008年加大了在招标时段的投放,将品牌全面、深入地渗透到消费者心目中。    全球海尔:民族家电旗帜    海尔是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之一。2007年,海
期刊
这个案例里的阮巍应该算的上是一个不错的销售人员:直到他离职前,都始终在努力工作、追求进步,并从一名普通的客户代表成长为一级经理——不管怎么看,他似乎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选择辞职这条路。  很明显,阮巍的离职是因为激励制度出了问题,或者说,是阮巍理解中的激励制度出了问题。但是,激励制度出了什么问题呢?是激励错了,还是制度错了?  如果是激励错了,那么说明问题可能出在激励资源不到位、激励点不准确、激励手
期刊
组织的架构应该适应企业的战略,当企业的组织系统不能与经营战略相匹配的时,就会起破坏作用。在制定战略时,公司需要决定自身的竞争领域、将要投资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如何在竞争中取得持续的优势。要使战略能够成功的实施,组织设计的关键就是让上述因素处于最佳的状态中。  战略与组织结构的互动关系,不仅仅表现在组织结构为了适应战略调整而在形式上做出一定的变化,更多表现在战略执行需要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匹配的组织构
期刊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已成为最具魅力的全球化市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80多家在华投资,所占比例超过96%。  在中国,品牌消费成为主流。国家统计局对中国80余种主要消费品消费趋势的统计显示,2006年,销量居前十位的品牌市场占有率平均高达62.61%;2007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品牌化消费趋势更为明显,销量前十位品牌的平均市场占有
期刊
青岛、燕京、百威、雪花,谁是奥运营销的赢家?      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全球最大的体育盛会,2008年8月8日,当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青岛、燕京、百威、雪花等啤酒品牌也集中在为期16天的奥运欢腾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品牌传播大冲锋。虽然这样的品牌传播大战在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点燃,但在奥运会开幕伊始,精彩的赛事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之时,这样的传播才真正到达了高潮阶段。面对这样的“天时”,作为2008
期刊
中国某大型企业,三年前制订国际化战略,至今迟迟未能实现,原因是公司派不出适任于海外市场的高级干部,派遣海外的人力资源政策(包括不同国家的薪资计算标准、家属随行的条件、作用的标准与考核的方法)不明朗,欧美地区一堆人抢,落后地区乏人问津导致延误时机。  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企业的战略需要有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实施、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就可以对现在和未来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期刊
互联网的特点注定了四大门户奥运报道中,既不会出现一骑绝尘,更不会万马齐喑,而是各有各精彩。    北京奥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四大门户网站纷纷开始盘点自己的战绩,各家都开设了“奥运报道成绩专题”展示自己的“战绩”,四大门户中除网易较为低调的宣布自己视频流量第一外,其余三家门户网站都大肆宣传自己在视频流量、新闻流量、用户满意度、奥运夺金信息传递时间等各项指标“夺冠”。四大门户谁是奥运报道冠军的口水战打得
期刊
薪酬管理历来被认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困难、最敏感的工作。近年来,薪酬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薪酬问题的研究,已经上升到了战略的层面,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手段。同时一个合理科学的薪酬体系不光能对企业获得和保留核心人才起到关键作用,还能够将人力成本进一步合理化,为企业降低不必要的浪费和支出。  薪酬作为重要的激励手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竞争力提升进行薪酬设计,必须正确理解薪酬
期刊
后奥运营销的主题就只能回归到营销的本体,回归到客户价值的挖掘、产品的创造、渠道的构建和推广的创新上。    后奥运营销的讨论也许可以从奥运营销开始,探究几年来奥运营销的点和面,琢磨这些点和面在未来的演化和发展,否则讨论营销就好了,不必说“后”奥运营销。但是,后奥运营销的另一个含义也值得注意,也许后奥运营销就是指奥运后的营销,也就是把奥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事件,看奥运后的经济与企业营销的关系。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