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请推行前馈!

来源 :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kel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馈帮助人们将精力集中在积极的未来,而不是失败的过去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及时反馈看作领导者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正如员工需要领导者的反馈一样,领导者也能从下属的反馈中获益。员工可以就生产及管理流程的效率提改进建议,同时也能就领导者的领导工作进行反馈。随着近年来360°全方位领导评价法的出现,这种“向上反馈”的方式将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是,只要是反馈,就必然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反馈的内容总是集中于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未来发生的情况。同样的道理,反馈总是静态而局限,而不是动态而开阔的。
  任何了解我们目标的人都可给我们提供前馈,而反馈只有接触过我们的人才能给出。从陌生人那里也可学到很多东西!有意思的实验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观察了8万多位领导者参加一个有趣实验的情况。在实验中,每位参与者需要扮演两个角色。第一个角色是提供前馈,即为其他参与者提供关于未来情况的前瞻性建议,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第二个角色则要求参与者学会听取关于未来的建议,并尽可能地多学习、多借鉴。每次实验平均持续10~15分钟,总共包括6~7个对话环节。实验内容包括:
  选择一个他们希望改变的行为习惯,并且改变这一习惯能对其生活产生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任意挑选一名参与者,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向他描述这一行为。对话内容可以非常简单,例如“我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聆听者”,诸如此类。
  询问前馈。向对方询问1~2个能够帮助他们改变这个习惯的前瞻性建议。如果两名参与者曾经一起工作过,那么他们将不得给出任何与过去有关的反馈。
  注意聆听并做好笔记。在任何情况下,参与者不得对对方的意见做出任何评论,即使是肯定性的意见也不例外。例如,“对”、“这样不错!”等。
  对参与者的意见表示感谢。
  向他人询问他们想改变的行为习惯。
  提供前馈——向对方提供1~2个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改变的意见。
  当对方对你的意见表示感谢时,记得说“不客气”。给出前馈与接受前馈通常需要花费2分钟。
  与另一个参与者合作,重复以上程序,直到练习结束。
  试验结束后,我请参与者们用一个词将“这个练习”补充完整,来形容他们对实验的整体感受。参与者们所给的词大多数是非常积极的,例如“不错”、“很活跃”、“很有用”或是“帮助很大”,而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词是“有意思”。
  试想,当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反馈和建议时,最先想到的表述感觉的词是什么?大概也是“有意思”吧!
  
  前馈胜过反馈
  
  随后,我问参与者,为什么他们认为实验有意思、有帮助,而不是令人难为情或是不自在呢?他们的回答极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前馈是比反馈更有用的发展性工具,理由如下:
  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我们可以改变未来。前馈可以帮助人们将精力集中在积极的未来,而不是失败的过去。赛车驾驶员会时刻谨记“看着路的前方,而不是看墙”;篮球运动员脑海中想象的总是球投进篮筐完美~击的场景。前馈向人们提供帮助及获得更大成功的意见,可以有效提高人们在未来成功的机率。
  帮助别人做“对”远比证明别人做“错”更有效。否定性反馈总是容易演变成“让我来证明你错了”的闹剧,这会让接受者产生自我防御的心理,发话人也会有不适的感觉。即使是具有建设性的否定和批判也不例外。从这方面来看,前馈则是积极的、肯定的,因为前馈的内容总是集中在问题的解答而不是问题本身。
  任何了解我们目标的人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前馈,而反馈只有接触过我们的人才能给出。参与者们普遍反映,从没想过自己能从陌生人那里学到那么多东西!举例来说,如果你想成为更好的聆听者,那么大多数人在不了解你的情况下,都能为你提供很多好的建议。而要给出反馈则必须对对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接触。
  无论是从提供方面,还是从接收方面来说,反馈都要比前馈更针对于个人。从理论上讲,具有建设性的反馈应该“集中于绩效,而不是个人”,但在实际中,要做到这一点几乎不可能。无论是以哪种形式给出的反馈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色彩。前馈则完全避免了这一问题的出现,因为前馈讨论的是目前尚未发生的事情。
  反馈容易强化人们的墨守成规及自我否定心理,而前馈则能增强进步与发展的可能性。仔细回想,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曾经得到过亲朋好友的“帮助”?亲人、朋友可以说是最熟悉我们过去的人了,他们总爱对我们提起我们过去做过的糗事。实际上,这样并不能帮助我们改正缺点,相反只会使我们的挫败感更加严重。而前馈的提出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那就是我们提供的建议必须要能使对方在未来有所进步、有所发展。
  前馈要比反馈来得迅速、高效得多。在给成功人士提意见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式:“对这种情况我有两种积极的建议。你可以选择自己认为好的建议来听取,你认为不好的就当没听到吧。”这样,我们就节省了比较方法优劣花费的时间,而且也使我们的建议变得更好理解和接受。
  前馈普遍适用于上级、同事以及每位团队成员。前馈的提供者更像一名“同道中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家”。要建设一支优秀的团队,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团队成员一对一地就“如何建设团队”等问题进行讨论。
  
  用前馈改进组织
  
  我并不是要劝说领导者放弃反馈及绩效评估,而是强调在日常交流中,前馈常常比反馈更可取。除了高效力与高效率,前馈还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愉快。我问领导者,“你们对上次得到的反馈有何感想?”大多数人都给出了极其否定的回答:而当我问他们对上次前馈的感觉时,他们的回答则是:“前馈不仅仅很有用,同时也很有意思!”
  在企业中,实现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高质量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起到将整个组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作用。通过推行并鼓励前馈的运用,领导者就能极大地改进组织内部沟通的质量,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并提高沟通信息的接受程度。如果每位员工都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希望而不是过错上,那么整个组织都将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充满活力!
其他文献
中国创新能力已经位居全球第二!这是今年6月份的一份调查结果。听到这个结论,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呢?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低下是公认的事实。  也不纯粹是开玩笑。这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受德国《世界报》委托对1000家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的结果,其结论是全球创新能力排名,前5名分别是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和印度。中国排名第二,评价是“中国迅速地从剽窃者成长为发明者”,中国不仅是热门的生产型国家,也是创新型
期刊
“什么时候我们才可能拥有一家世界级的公司?”这已经成了中国商业界所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尴尬的挑战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跋涉在一条十分独特的市场化道路上,它们在一系列看似偶发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过程中——譬如“特区”的开设、乡镇工业的意外崛起、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互联网经济的诞生以及十分特殊的资本市场等等——不断适应、随机衍变。在这场精彩而多变的历史进程中,根本观察不到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客观规律
期刊
富豪们需要的是私人银行能花时间了解他们,而不是让他们来了解业务种类有多少    家族性企业需要私人银行    上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约80%的财富掌握在大约20%的人手中。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帕累托法则”。    对于社会财富分配中80%的众人而言,掌控着社会多数财富的豪门巨富们如何生活,又如何理财,总透着点神秘。更何况“
期刊
要从传统经营的存贷业务转向中间业务,从共性服务转向个性化服务  2008年,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紧的货币政策、房价下跌、美国次贷危机、证券市场低迷、雪灾地震等多种不利因素都波及到中国银行企业,交织影响之下,2008年成为中国银行战略转型关键的一年,谁能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加大自身转型力度,谁就可能在未来占据市场制高点。创新已成为银行企业提升自我价值、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期刊
认为创新就是在技术上有多少发明,是个大大的误区  在巨大的压力面前,生死转型成为不少中国企业的无奈选择。向哪里转,如何转?其中就包含着对创新的强烈需求。“全球化背景下,依靠单一模式达到企业成长和利润增加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企业要将创新提到战略高度,比如通过创新提升环境保护能力,让企业变绿;引入新的业务模式,或者提升服务附加值,等等。有些企业仅仅认为创新是在技术上有多少发明,这是个大大的误区。”
期刊
怎样才能最大化地激励员工,并通过实施企业变革来促使员工行为朝着管理者希望的方向发生改变?这是无数企业几十年来致力追求的管理圣经。  目前,一种自上而下、逐步改变企业结构及薪酬体系的变革在企业内部盛行。一些专家认为,在企业领导层中安排专门组织与实施变革的领导者是十分有效的,这样能使变革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得到贯彻实施。  但全球著名的企业变革学者斯图尔特·布莱克与哈尔·格雷格森在其新著《从一开始:变革中
期刊
自2008年5月与美国政府咨询业务分拆后,我们博思艾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BoozAllen HamiIton)现在正式更名为博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BOOZ&Company)。  分拆之后,我们的全球管理咨询业务一如既往地保持服务水准和专业精神。博斯公司现时在30多个国家拥有57个办事处,3,300名员工。  我们的根本理念始于公司草创的1914年,就是为客户带来独特的远见和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实
期刊
投资者是财务报告的最终“消费者”。资产负债表、成本收益表以及各种财务笔记等,都是他们需要仔细琢磨的参考资料。他们根据这些参考资料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运营绩效及发展前景进行判断,并最终做出投资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2004年公布的《财务报表制定与发布准则》中明确指出,仅有财务盈亏收入等方面的信息还不足以达到财务信息报告的目的和要求,企业必须对影响其发展方向、绩效水平及现有市场地位的主要趋势及因
期刊
2008中国最具创新公司TOP30
期刊
CEO要把创新相关的事务从研发部门拿出来,变成整个企业的共同追求  创新决定成败!创新才有未来!从2008“中国最具创新公司”的优秀创新表现来看,这一理念正成为诸多中国企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CEO,把创新放进了他们的日常议程,用创新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但是,作为企业创新步伐的直接推动者,CEO们的笑容并非都像收获创新硕果时那么灿烂。由于种种限制,绝大多数CEO在推行创新举措时无法一帆风顺,在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