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二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它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崭新的实践课题。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有些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透,认识上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此,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一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作为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代表。昆山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对于各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碰到的问题、遇到的矛盾,有着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澄清认识的作用。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过程中对科学发展观的有力诠释,也进一步向世人昭示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才能夺取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抓住了科学内涵,就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就能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好字优先,做到又好又快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新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和高度总结,为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结合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到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外资与民资竞相发展,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正是准确具体地把握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涵,使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指导力量,给了我们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深刻的现实启示。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有的地方领导同志在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候,一度不敢大胆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误把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理解为两个中心,从而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生了偏离。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赢。当快不快,就会错失良机、浪费资源,愧对历史、愧对人民。昆山市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表明,只有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才是真正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这是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昆山始终走在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重要基础。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同志误认为,讲发展就是抓硬的、实的、经济的、物质的问题,“以人为本”只是一种思想要求,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偏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与我们党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求真务实起来,把经济发展当作重点,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昆山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深刻内涵,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惠民”作为提升发展层次的着力点和支撑点。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他们坚持富民的“八大”工程,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2年的11120元和6262元增长到2006年的19016元和10508元,年均分别增长了14.3%和13.8%。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分布也出现了从“宝塔型”向“橄榄型”的可喜变化,社会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城乡人均收入差小于2:1,使发展成果惠及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昆山人民衣食无忧,生病不愁,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衣食为本,文化为魂。昆山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仅注重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不断引领公民文化素养的大提升大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践中,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动员和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鼓舞人,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激励人,在“两个率先”实践中凝炼形成新的昆山城市精神。坚持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认为没有文化的昆山之路决不可能成为小康之路,着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升了市民素质,激发了创造精神。昆山人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科学地践行着科学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昆山人建设的小康是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 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可是实践中有同志觉得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快速发展,既要强调发展的速度,又要强调发展的质量,这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一种情况是有同志仍抱定传统增长理念,认为只要GDP增长了,什么产业结构失衡、环境问题严重、资源消耗过量等等,都一俊遮百丑了。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都是片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立足于好,好中求快,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努力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实施集约型发展,抓产业向园区集中,抓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抓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增长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环境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绿色昆山。从昆山人自己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是昆山人对保护环境的最新认识,也是昆山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写照,标志着昆山从就发展抓发展到对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的综合把握,从简单的快速发展到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统筹考虑。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有同志把讲科学发展误解为应急的措施,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展好就万事大吉了。这同样是一种误解。科学发展观既立足于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仅讲眼前,更要讲长远,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长远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思想加以落实。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辩证、协调地看待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着力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引进外资与发展民资的关系、人口急剧增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在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昆山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统筹为策,兼顾利益,有效解决了城乡之间、干群之间、政商之间、劳资之间、新老昆山人之间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昆山,是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昆山,更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典型。昆山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功实践,不仅成就了全面小康,给区域发展以深刻启示,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今后几年,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达到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落实“四优先”方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统筹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农村一体化发展,j大区域共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夏玉兰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抓住了科学内涵,就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就能更好地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好字优先,做到又好又快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了新的阐述,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精辟概括和高度总结,为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结合昆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做到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外资与民资竞相发展,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正是准确具体地把握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涵,使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中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指导力量,给了我们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以深刻的现实启示。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成了无的放矢。有的地方领导同志在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时候,一度不敢大胆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甚至误把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理解为两个中心,从而和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生了偏离。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扭住发展不放松,推动经济发展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较好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发生可喜变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双赢。当快不快,就会错失良机、浪费资源,愧对历史、愧对人民。昆山市的成功实践进一步表明,只有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才是真正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这是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昆山始终走在科学发展最前沿的重要基础。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同志误认为,讲发展就是抓硬的、实的、经济的、物质的问题,“以人为本”只是一种思想要求,只要把经济搞上去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又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偏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这与我们党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执政为民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因此,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科学发展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真正求真务实起来,把经济发展当作重点,把“三农”问题当作重中之重,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昆山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深刻内涵,坚持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文化惠民”作为提升发展层次的着力点和支撑点。真正让全体人民共享科学发展的成果。他们坚持富民的“八大”工程,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2年的11120元和6262元增长到2006年的19016元和10508元,年均分别增长了14.3%和13.8%。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分布也出现了从“宝塔型”向“橄榄型”的可喜变化,社会中等收入群体日益扩大,城乡人均收入差小于2:1,使发展成果惠及到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昆山人民衣食无忧,生病不愁,幸福指数明显提高。衣食为本,文化为魂。昆山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不仅注重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注重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不断引领公民文化素养的大提升大进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实践中,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动员和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鼓舞人,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激励人,在“两个率先”实践中凝炼形成新的昆山城市精神。坚持城市发展以文化论输赢,认为没有文化的昆山之路决不可能成为小康之路,着力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升了市民素质,激发了创造精神。昆山人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科学地践行着科学发展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昆山人建设的小康是一个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 是片面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竭泽而渔式的发展。可是实践中有同志觉得既要保护环境,又要快速发展,既要强调发展的速度,又要强调发展的质量,这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一种情况是有同志仍抱定传统增长理念,认为只要GDP增长了,什么产业结构失衡、环境问题严重、资源消耗过量等等,都一俊遮百丑了。事实上,这两种观点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都是片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过去发展、现在发展和未来发展的统一,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立足于好,好中求快,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三大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根本、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努力实现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实施集约型发展,抓产业向园区集中,抓单位土地投资强度,抓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节约型增长方式,进一步提高增长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环境为本,建设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绿色昆山。从昆山人自己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我们可以看出,这不仅是昆山人对保护环境的最新认识,也是昆山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写照,标志着昆山从就发展抓发展到对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生态规律的综合把握,从简单的快速发展到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统筹考虑。
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只有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有同志把讲科学发展误解为应急的措施,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把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发展好就万事大吉了。这同样是一种误解。科学发展观既立足于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更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解决长远发展中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不搞短期行为,不搞所谓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仅讲眼前,更要讲长远,总揽全局、统筹规划,着力推进、重点突破,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长远性的、根本性的战略思想加以落实。昆山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辩证、协调地看待和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着力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关系、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引进外资与发展民资的关系、人口急剧增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巩固全面小康社会成果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系,在夯实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基本现代化建设。“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昆山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统筹为策,兼顾利益,有效解决了城乡之间、干群之间、政商之间、劳资之间、新老昆山人之间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为全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昆山,是率先发展的一面旗帜;昆山,更是科学发展的一个典型。昆山在科学发展上的成功实践,不仅成就了全面小康,给区域发展以深刻启示,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今后几年,是我省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达到省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努力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的目标要求,必须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落实“四优先”方针,在更高起点上实施“五大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国际化,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提高统筹发展水平,着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市农村一体化发展,j大区域共同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地全面推进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
责任编辑:夏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