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权概念的普遍适用性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0355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权问题是当今社会最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人权概念从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这一事实是否影响人权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使用性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人权思想的萌芽;其次,目前人权概念已经被全世界所普遍接受;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最后,人权问题已经全球化。因此,人权概念是具有普世性价值的。
  关键词 人权 普适性 全球化
  作者简介:刘昱辉,中共中央党校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研究方向:人权法。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270-02
  人权是我们这个时代共同的话语,也是当今世界最能够引起关注的问题。“在今天,无论哪一个国家都无法明目张胆地否认人权,人权已经成为神圣的观念,全世界都在提倡对人权的保障和尊重。” 人权从字面上讲就是人的权利。简单的说,“人权是人依据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人权代表了人的尊严,体现了公平、正义、人道、善良等美好的人类精神和价值。” 人权概念最初从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作为资产阶级为了革命而提出的最具有感召力的口号,在二战后已经为全世界所接受,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奋斗目标。
  “人权概念从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这一事实是否使人权概念不适用于普遍应用?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论述人权概念的普适性。
  一、人权概念虽然从欧洲启蒙运动中兴起,但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人权思想的萌芽。
  (一)欧洲人权概念的兴起
  人权概念是伴随着欧洲资产阶级反抗封建制度的专制、特权和等级制的运动而产生的,人权作为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特权而提出的革命口号,它代表了新生的资产阶级的价值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人的基本权利的保障的需求也是普遍意义上的人类追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但丁最先提出 “人权”这一概念,随后荷兰政治家格老秀斯提出“自然权利”和“天赋人权”的观念,他认为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也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天赋人权,他的思想影响了的法国思想家卢梭,卢梭进一步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认为自由权、财产权和生命权是人的天赋人权,国家的公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权利的让渡并以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实现公民的自由为最终目标。1776年美国政府在发表的《独立宣言》中提出:“人生而平等,他们均享有不可侵犯的人权——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体现出了在美国建国理念中对人权的高度认可。法国在1789年发布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宣称:人权是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类生而自由,在权利上自由平等;自由、安全以及反抗压迫为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启蒙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制定的纲领性文献, 最重要的是这些文献将人权观念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进步意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思想
  首先,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古代中国的礼核心观念是尊重人,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在讲学中将“仁”解释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人格,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产生人权精神的土壤。其次,中国古代的人权主张具有糅合道德和法律双重功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是应然权与实然权统一,虽然中国古代没有纯粹的功利人权,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道德,注重在现实生活道德完善,这种注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就是对人权的重视。在价值选择上东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简单地用西方人权标准来衡量中国古人的人权思想是不全面的, “如果从人权的普遍道德出发,立足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那么中国的人权精神不但有而且非常丰富。”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民主思想、自由思想、平等思想等,都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虽没有形成明确的西方意义上人权概念,但却有者民主和平等的思想,孟子说“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从理论上肯定了人民的个体权利,在中国儒家思想家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中有丰富的关于人权思想。
  二、当今世界人权概念已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
  (一)国际人权法形成的背景和原因分析
  人们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是国际人权法形成的最直接的原因。在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对人类的生命和尊严任意践踏,惨绝人寰,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人们认识到从法律层面保护人的基本权利极为重要。从理论上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国际人权法的必要性。首先,人权侵害具有跨国界的特点,需要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其次,国家要承担保护人权的主要责任,并非意味着不存在其他主体来承担保护人权的责任。从人权的基本理论来看,国家毫无疑问是人权的第一义务主体,但是其他社会主体如一些经济社会组织和个人也应当对人权负有义务,尤其是人们基于人权的目的而成立的一些国际性机构和保护人权方面责任重大。再次,人权本身的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发展权、环境权利等新一代人权的出现使得国际性人权义务成为现实。
  (二)《世界人权宣言》及其他国际人权公约的订立与人权共同标准的形成
  尽管不同国家在意识形态、文化、宗教、政治制度、心理、经济制度、传统等方面有所不同甚至差别巨大,但是仍可以看到缔约国在人权的国际保护方面所具有的决心和信念。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又通过了一系列的人权公约,如《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妇女政治权利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等,除了这些公约外,联合国还通过了大量的宣言、决议、原则、规则、守则等。上述公约、宣言、条约等的出现,说明世界各国对人权的基本价值、内容、实施机制等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达成的共识也越来越多。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着眼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立足在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探索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价值取向,这是我们国家人权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认为公民的经济文化权利与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的权利体系中两个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部分。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权利紧密相连,真正实现平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必须要以每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经济文化权利为基础。三是认为最基本和首要的人权是生存权和发展权,只有保障了生存权和发展权才能实现其他方面的权利。四是坚持人权的实现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人权不可能是绝对的,一个人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社会义务,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和公共的权益。五是认为平等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连。平等的价值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的核心内容,我国宪法明确地对民族平等、男女平等等基本的人权原则进行了规定,从法律制度上保障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六是以法治保障人权,人权是法治的前提,而法治是人权的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的行使要受到人民群众的监督,监督权的行使有利于以保障公共权力真正地服务人民。
  四、人权全球化与人权概念的普适性价值
  (一)人权全球化
  人权是当前世界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全球化推进的基础原则之一。不可否认,当面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公然反对人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视人权为一堆垃圾或者是豺狼虎豹,而是将人权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来看待。人权全球化表现为如下特征:首先是合作主体的多元化。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会企业都在人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国家发挥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其次,区域性合作更为显著。在人权全球化的过程中,既有联合国框架内的体制,又有像欧洲人权理事会这样的区域性人权机构发挥重要作用,还包括非地理性范围内的双边或多边合作。最后,全球化的人权合作以规范为基础,同时也注重程序。中国在人权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也做出了自己的道路选择。在态度上看,经历了一个从排斥人权到积极保护人权的过程,尊重和保护人权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在国际关系上看,积极参与人权领域的各项合作。
  (二)人权概念的普适性价值
  人权作为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的口号,绝非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从天赋人权思想的诞生到资产阶级人权文献的发表,从西方人权到世界人权,从个人人权到集体人权,从公民权到民族权和发展权,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人权概念不断被补充新的内涵而逐渐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并最终以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下来。表明人权的概念不断完善,人权的保护不断加强,国际人权事业不断发展。” 人权概念的提出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尊重和保护人权,顺应时代趋势,我国也应该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全面提高人权意识。要重点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人权教育,使他们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能力得到提升。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人权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人权意识的培养是人权建设的基础工程。同时,也要面向大众开展普遍的人权教育,使大众的维权意识得到加强。
  注释:
  [日]大沼保昭著.王志安译.人权国家与文明.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6页.
  张晓玲.人权法学.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年版.第8页.
  陈红列.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精神.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第27页.
  张志蓬.人权概念的内涵与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0).第96页.
其他文献
在对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的策略进行讨论时,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图书馆相关工作的目的就是提供读者优质的阅读体验和阅读服务,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和舒适地阅读书籍,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本文主要对目前图书馆流通与书库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问题,并分析讨论了相关加强图书馆书库管理与流通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策略分析;管理与流通  加强图书馆的书库管理和流通需要解决一些读者的藏书行为和
“每次看都心潮澎湃。”看过升国旗的朋友这样说。来到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国旗,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之一。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象征祖国与日月同辉。  天色破晓之前,人们便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来。有的也许起得太早,神情中还带有几丝倦意。当长安街上的车辆在金水桥前停下,千万双眼睛眺望向天安门城楼下的大门,等待那一列英气勃勃的橄榄绿升旗仪仗队,那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那一曲昂扬不屈、令人热血沸腾的《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