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山音》与慈童能面具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wang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音》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晚期的作品。年过花甲的主人公信吾不愿承认自己的衰老,害怕面对死亡,加之对初恋的执着让他的生活变得昏暗无光,让他的灵魂几近死亡。慈童是不老不死的少年,比现实中的女人更加妖艳。在偶然的机会下得到慈童能面具并与菊子一起挽救了信吾的灵魂。让信吾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也放弃对初恋的执迷。本文拟追溯慈童的历史渊源、解读其对主人公的作用方面分析信吾灵魂的“再生“。
  关键词:慈童能面具 永远的少年 菊子 灵魂再生
  《山音》是川端康成战后的代表作之一,共由十六章构成,是其创作生涯中篇幅最长的小说。1949年首次发表于《改造文艺》,之后以各章节标题为名先后发表于《群像》、《新潮》、《世界春秋》等杂志,直至1954 结稿并命名为《山音》。主人公尾形信吾已经年过花甲,与妻子保子、儿子修一、儿媳菊子及女儿房子(离婚后带着两个外孙女里子和国子回家)一起生活在镰仓。信吾经常失眠、健忘、甚至咳血。在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听到了类似地鸣般的“山音”,使他意识到老境的来临。
  国内外关于《山音》的文学研究始于20世纪40-50年代,内容主要集中于《山音》与日本传统、女性形象及信吾的梦境、主题探究等方面。而关于本文即将探讨的“慈童能面具”的研究多是在日本传统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的。如王莹2006年在《上海戏剧》上发表的《川端康成与能乐》,意在了解川端康成与能乐的关系以深入体会作品的复杂阴翳及独特的审美追求。然而,通过阅读小说可以看到,慈童能面具不单单是一枚面具,它与被认为是“女主人公”的菊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改变了主人公的思想,最终使其灵魂得以“再生”。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慈童能面具”这一意象,以解答它是如何让主人公信吾的灵魂得以“再生”的。
  一
  在解答主人公的灵魂如何“再生”之前,主人公的灵魂为什么“死了”,是个不得不首先回答的问题。通过阅读可以知道,让信吾痛苦的事情有两个:避无可避的衰老死亡及对初恋的执迷。
  信吾非常健忘,丁点小的事转身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听到蝉凄厉的叫声和远处的轰隆声的时候会浑身发冷,仿佛是上天在宣告自己死期将近。信吾还做过很多关于死人的梦,死去多年的邻居大叔请信吾吃面、死去的朋友拎着酒壶来到家里做客……如果这些勉强称作杞人忧天的话,近些日子,频频收到朋友追悼会的邀请是现实的提醒,提醒信吾必须面对死亡,等待死亡。
  死亡的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加剧的同时,信吾从未放下对初恋的执迷。当年,信吾对保子美丽的姐姐情有独钟,但是姐姐已经嫁为人妻,而且美丽的姐姐二十几岁香消玉殒让信吾更加难以释怀。于是信吾退而求其次娶保子为妻。他希望姐姐的美丽会在下一代身上传承下去。所以房子出生的时候,信吾希望她跟姐姐一样美丽,但是房子竟然“比她母亲还丑”。信吾便把希望寄托在房子的下一代,但是房子的大女儿里子乖张阴郁,甚至有一些残忍,二女儿国子尚在襁褓,他看不到任何希望。如此一来,信吾对“血脉至亲”产生了怀疑,得不到甚至再也看不到一丝丝梦中情人的身影。对姐姐的执迷是信吾一生的痛苦。
  然而,如此痛苦的信吾在家里得不到丝毫的安慰和解脱。妻子保子始终没能成为姐姐的代替品,她一日老似一日,精神上没有任何追求而且固执、唠叨甚至睡觉时候鼾声不止。面对妻子信吾没有丝毫诉说的欲望。儿子修一从战场上回来之后精神萎靡,在外面花天酒地,甚至抛弃了基本的做人准则和责任感。女儿房子遇人不淑,带女儿回到家后整日怨天尤人。外孙女里子受生长环境的影响不见一分儿童特有的天真纯洁。灰色的家庭环境、对死亡的恐惧、对恋人的执念足以让信吾窒息,足以让信吾的灵魂“死去”。
  二
  慈童能面具是朋友水田的遗物,铃木受水田遗孀所托出售水田留下来的各种面具。虽然看到面具就会想起水田,心里自然会有些不舒服,但是在铃木的劝说下信吾买了两副面具,“喝食”与“慈童”。喝食是在禅寺用餐时,一边告知僧众用餐种类和进食方法一边提供服务的僧人。慈童,也叫作菊慈童,本是周穆王的侍童,因获罪被流放至南阳郡郦县,不想竟因为在此地饮菊花露后成为长生不老的仙童。信吾对于喝食兴趣并不怎么高,却被慈童深深的吸引。“永远的少年”这一形象也深深地刻在信吾的潜意识里。信吾心里隐含的对年轻和生命的向往似乎真的可以寄托在慈童能面具上。
  信吾戴上老花镜观察面具时看到“描线和嘴唇美极了”“他差点惊叫起来”。带回家仔细欣赏,发现“慈童有点像是中性,眼睛和眉毛之间很宽,眉毛像一弯典雅的新月,很像少女”。他把脸凑到离面具三四寸近,只觉一个活着的女子在微笑,眼睛和嘴是活生生的,空洞的眼眶里镶嵌着黑色的眸子,红色的嘴唇水灵灵的,特别可爱。信吾屏住呼吸,鼻子快要碰到它的时候,它的乌黑的大眼珠从下往上转动,下唇肉鼓了起来。信吾几乎要和它“接吻”了。
  在信吾眼里,慈童能面具比真实存在的女人更加妖艳,它不仅仅是一副面具,它既是拥有永恒生命的“永远的少年”,更是拥有“比真实的存在的女人更加妖艳美貌”的妖精。如此一来,让信吾痛苦万分的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姐姐的依恋似乎都可以在慈童能面具上得到解救。
  三
  菊子是修一的妻子,是信吾的儿媳,是信吾唯一的精神安慰。菊子酷似早逝的保子的姐姐,纯洁而温柔,体贴并且端庄。对于信吾而言,菊子从头到脚都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他追寻已久的楚楚动人。菊子是信吾“阴郁的家庭生活的一扇窗”,是“昏暗孤独的一点亮”。
  虽然在国内最先出现的对《山音》的研究中,对信吾的“不伦之恋”批判色彩极其严重,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学者指出,所谓“不伦之恋”,仅仅是信吾对初恋情人的执迷暂时投射在菊子身上罢了。一登场就仅仅是姐姐替身的菊子的形象是随着小说不断推进才逐渐明晰起来的。她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人物更加立体。菊子在长大的同时挽救了信吾的将死灵魂。   《春钟》一节,信吾让菊子从壁橱里拿出慈童能面具。菊子戴上面具后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慈童能面具变活了,“信吾再也看不下去了”。小说原文用“慈童の菊子”而不是单纯用“菊子”来描绘菊子,也就是说,此情此景之下,“菊子”已经和“慈童”融为一体,慈童菊子拥有“永远的生命”,拥有“永远的美丽”。然而菊子升华为“慈童菊子”并不突兀,仔细分析小说可知作者做了许多伏笔。首先,信吾自从水田葬上收到香奠回礼的玉露茶后就养成了喝玉露茶的习惯,而且一定是菊子煮的玉露茶。巧合的是,关于慈童的传说中提到,慈童正是因为长期饮用菊花露水才得以长生不老的。其次,慈童面具的刘海儿是河童的秃型,而在《春钟》第二小节里提到“留着天真的刘海发的大姨妈”(原文为“素直な髪のお河童のお姉さん”),也就是说姐姐的发型跟慈童面具发型相同。这样一来作为姐姐替身的菊子又与慈童能面具加深了联系。除此之外,菊子的名字与菊慈童中的“菊”字重合,想必也不是简单的偶然”。
  四
  随着菊子升华为“慈童菊子”,信吾耳中听到的声音也由弥漫着死亡气息的“山音”转为预示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的天籁之声。《鸟巢》一节,春天来了,鸢“稚嫩而甜美的声音,似乎使信吾家的上空变得柔和清澄”,这叫声传进信吾的耳朵里,也让信吾想到“连续好几年听见的鸢的鸣声,果真都是同一只鸢发出来的吗?难道它不换代吗?”信吾开始思考死亡:死并不代表生命的终结,自然有下一代来延续生命,而生与死也只是一线之隔。死亡是丑陋的,恐惧的,但也是神秘的,美丽的。栗之实,冬之樱,沉睡两千多年的莲子也可以发芽开花;茂盛的枇杷树、百合树充分展现出生命的“品格和分量”;梦里信吾变得年轻并且在暴风雨中披荆斩棘……这一切都仿佛都在给信吾可以逆时间之流而上的暗示。但是良宽的画是赝品,刻在岩石上的与谢野晶子的和歌有误,无村‘老者虽不忘恋请,但已如晚秋雨’的俳句更是准确地道出了时光逆流的虚幻,信吾阻止时光逆流的大堤便开始崩塌,最终坦然接受时光一去不复返这一真理。小说结尾一家七口共享三尾香鱼,信吾把自己喻为盘里的香鱼,“香鱼深知死将至,湍湍急流送入海,这一句仿佛是我的写照”。至此,信吾已不畏“衰老”和即将到来的“死亡”,亦不再期待时间停滞,他已经顿悟生命的意义,他已经超越了死亡—主动接近循环往复的世界,主动迎接“重生”。
  唤起信吾对死亡的恐惧的山音也是埋藏心底几十年未曾得到满足的初恋的悲鸣。信吾对“美丽的姐姐”的爱恋让他从来没有感到过满足,也让他错误地执迷于菊子。但是随着信吾看透生死,对姐姐的执着也有了缓和。《蚊群》一节,信吾在梦里回到老家信州看到美丽的姐姐,这是他首次承认对姐姐的依恋。最后一节《秋鱼》,信吾突然忘记怎样打领带,“信吾用笨拙的手势,慢慢地将领带绕在手指上,想把另一头穿过去,没弄好竟缠成一团”,菊子过来帮忙,但是“菊子拿着领带不知该怎么结才好”,“她的手指,在信吾的老花眼里变得朦胧了”。这一刻,信吾终于认清楚现实, 菊子不是姐姐。当年信吾大学毕业第一次穿西装的时候,帮他打领带正是姐姐。如此一来,菊子终于卸去姐姐的影子。小说的最后,信吾提议全家一起回老家赏红叶。信吾不再惧怕接触留有姐姐众多痕迹的地方,他终于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这次回乡之旅想必也是告别之旅吧。告别埋藏心底十数年的纠缠。
  偶然得到的慈童能面具象征长生不死并且美艳不已,同时寄托了主人公信吾对于生命和爱情的希望。慈童能面具也不枉所托,解救了信吾即将死去的灵魂。信吾可以坦然走向生命的终点,也放下了对姐姐的执迷。他抛开心底对死亡、对情恋的纠结使灵魂得以再生,如佛祖在菩提下的顿悟,亦如醍醐灌顶后的明朗。仔细想来,信吾灵魂起死回生的经历又何尝不能看作一部序破急结构完整的能剧呢。在这部能剧里,慈童能面具是首要的道具,信吾、菊子等人自然就是演员了。当我们在能剧这一日本传统艺术的框架下重新思考阅读小说的时候,当是别具一格韵味。
  参考文献
  [1] 森下涼子.川端康成『山の音』と能―信吾のカタルシス[C].
  [2] 谭晶华.典型的中间小说—论川端康成《山之声》的创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6) .
  [3] 张建华.山音主题的二十一世纪阐释[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17).
其他文献
凯德集团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房地产集团之一,其开发足迹遍布全球,深耕北京市场11年,业已形成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服务公寓、办公楼、住宅等房产地产行业多业态全产业链,资金实力毋庸置疑;而外界对于企业的印象,一是稳健、二是品质,这一点亦是业界共识。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凯德集团以“树人建宇”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不论是购物中心、住宅,抑或是综合体、办公楼,都持续传达“使用者为上”的理念,使人们在居住、生
期刊
作为中国房地产新领军人物,苏波却不是一个有强烈个人标志的职业经理人,他谦逊、一丝不苟,言谈中又处处闪现着睿智,这些和新华联的气质都完美融合在了一起。气场的匹配,让苏波在新华联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灵感,带领公司稳健中寻求新突破。在新华联创立25载之际,天时、地利、人和,一切都己开启。  天时:这是坏的时代,也是好的时代  这是坏的时代,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不会有一个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连续十几年走高而不进行
期刊
摘 要:文种以其在吴越争霸史中忠而被戮的悲剧结局作为历史上最有名的“狡兔死走狗烹”的例子被铭记。通过对《史记》和《吴越春秋》“文种之死”的细读,可以发现,太史公通过文种之死勾连起吴越史中最为关键的三人的结局,最终将矛头指向了薄情寡恩的君王,而东汉赵晔则对文种进行了一番儒家化改造,使其死亡带有了王霸之道对立的意味。  关键词:文种 吴越史 史记 吴越春秋  文种是吴越争霸史中的关键人物,他存亡越,灭
期刊
摘 要:贾煜是一名80后女性小说家,作品产量不多,近年来创作的小说作品却引起文坛关注。鉴于此,本文从叙事风格进行剖析贾煜的写作特点。探索小说写作的语言艺术,以及故事在语言艺术中的地位。  关键词:短篇小说 语言研究  短篇小说语言在小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好语言是表现好小说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短篇小说写作中,语言应该是短篇小说的灵魂。下面我拿贾煜的两部短篇小说《死亡尽头》和《黑色漩涡》为例,浅析
期刊
摘 要:在当代文学作家群中,王安忆不仅作品丰厚、富有深度而且艺术自变力强、创作变化大。她从不满足于自我的重复,她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不断生长的状态,她在文学上的这种进步和成就,是与她的写作意识分不开的。她对创作的反思和对自我的剖析,展现出了她与小说同步共生、相辅相成的姿态。本文选取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以小说的“真实性”为切入点,阐释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与其创作意识的关联和互动,叙述的突
期刊
作为北京地产圈最新出炉的80后,没有比“光芒万丈”更贴切的字眼儿来形容2015年的牛牧远了。作为地产圈“最具娱乐精神”的地产职业经理人,牛牧远将跨界营销、文艺营销、口碑营销运用得翻云覆雨,不仅实现远洋“万和系”3年销售90亿的营销神话,更为一向沉重的地产营销模式开启了全新“快乐营销”模式。  从2005年给何炅和谢娜跑龙套,到2015年掌控远洋地产京津冀区域二十几个项目的营销工作,在远洋一路成长的
期刊
摘 要: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感社会学》是社会学领域又一重量级学术译著,该书的内容横跨众多学科,译文流畅准确,给国内外学者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 跨学科 翻译  读了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感社会学》,笔者发现这是一部当今社会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学术翻译成果,原因在于国内社会学界的研究者通常会把情感看做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而心理学研究者却往往又把情感局限在心理学
期刊
摘 要:青春文学自出现以来就备受全社会的关注,在这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从作家创作,到学者研究,从受众群体,到图书出版,都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为什么青春文学能在如此紧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主要立足青春文学目前的发展态势,从读者需求量的增加和购买能力提升;图书出版营销手段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有意迎合市场需求和喜好三个方面对青春文学图书获得如此可观的销售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
期刊
摘 要:张军和周志浩翻译的《情感社会学》是当今社会学领域极其重要的一部学术译介成果,该书创造性地以社会关系与实证调查为主线给情感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思想碰撞的舞台,给广大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思路。  关键词:《情感社会学》 情感社会关系 情感实证调查  在读《情感社会学》之前,笔者和学术圈的大多数人一样,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情感归结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认为情感的研究更多地是与个体的心理相联系。同
期刊
摘 要:为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在时空上体现出的循环性,通过讨论母与子的关系,打破了线性时间观,展现出循环性的时间观;通过分析人物行程的循环性揭示出空间上的循环性;进而发现循环性的解构特点,库切对人类生存解构性的思考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得到了回应。  关键词:循环性 时空 解构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项目名称:道家循环论在《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中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