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2006年8月18日晚
地点:月坛东门金盛茶室
嘉宾:殷罡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
参加座谈者:《对外大传播》雪 石 周 瑾 斌箴
编者按:黎以冲突的硝烟正慢慢散去,但国际社会的神经并未因此松弛,中东依然是今年夏天最热的焦点。在媒体喧嚣声中,我们一直想沉静下来,思考一个或许是中东之外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遥远的战火和难民的哀号会如此牵动我们的感情?除了仁者爱人之心,呼唤中东和平、构建和谐世界之外,那里还有什么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殷罡研究员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是国内研究中东问题的知名学者。主要专著:《萨达姆·侯塞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中东和谈史:1913-1995》,《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等。最近,因多次在媒体点评黎以冲突再次受到关注。在一个炎热的晚上,我们邀请到了殷罡先生。在素雅的小茶室里,我们一起漫谈起了中东问题。
中东:因复杂而深刻
《对外大传播》:殷教授,多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邀请,一起谈谈中东问题。走进您家里,印象最深的是,看到整整一面墙都是有关中东的书籍资料。有宗教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还有各种流派的。作为中东问题专家,您能谈谈您研究的最大感受吗?
殷罡:研究中东很苦,需要长时间地看书。你要把三大宗教搞清楚,还有世界文明在这里交融演化,都要明白。他们历史都那么久远,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对中东问题有一个深入研究之后,才敢说话,而做到这点很难。
《对外大传播》:黎以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最大的热点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殷罡:中东地区之所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就在于它集中了所有的矛盾。不光是领土之争,民族之争,利益之争,这些问题在哪里都会有。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中东?中东是环地中海地区,希腊、北非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交融的地方。这里是三大宗教诞生的地方。发生在这里的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冲突。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里面列举的冲突,大部分是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当然,还有别的地方。
《对外大传播》:最近,我们采访了几名从中东回来的战地记者。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那句话:战争的真相就是生命的结束。现在坐下来想想,我们应该理清思路。觉得当大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在。单纯以一个仁者爱人之心,报道关注中东问题、黎以冲突还不够。您觉得我们媒体应该如何报道中东问题?
殷罡:是的,作为媒体绝对不能只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报道战争,画面和笔下绝不能只是儿童的哭泣和悲哀。谁都知道孩子被炸死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战争真正的原因才需要关注。我觉得必须从深层次了解中东问题、黎以冲突。为什么这个地方就突然打起了一场战争,而且解决起来又不伦不类。交战双方究竟为了什么利益?背后有些什么?根源是什么?要明白这些。至于每天发生了什么?儿童悲惨的死去?光报道这些不是不重要,多了就会让人乱。记者都不明白真正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报道?怎么下笔?于是,就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媒体应该尽可能提供一个整体客观的视角:为什么战争会爆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做什么?这是一些根本问题,这就需要记者了解背后各种势力的关系。
我觉得只要真看透了,就不会有什么担忧。很多媒体之所以不敢写中东问题,是因为还没有看透。基本立场清楚了,讲起来才有分寸。
《对外大传播》:您的谈话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我们感觉,对问题没有嚼透就不要下笔。最近,《南方周末》的一个访谈做得就比较有意思。他们把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和黎巴嫩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布拉欣的原文全部在一个版面上照发出来,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
殷罡:不错,的确很有创意。
中国显示了一个大国的负责态度
《对外大传播》:我们仔细地看过您和网友的对话,你对黎以冲突的深刻分析,像层层剥笋一样,越看越让我们冷静。这让我们觉得媒体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谈中东问题,您能谈谈为什么中国在这次黎以冲突持了一个不偏不倚的态度?
殷罡:我们中国能够做到公正,应该说我们中国是个中立者。在中东问题上,中国基本上没有禁区、雷区。如果你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就不可避免不公正。所以,中国能够做到公正。
《对外大传播》:但是,很多网友还是担心这场冲突会给世界其他地方带来影响,因为中东是主要的石油产地,中东发生战争必然导致油价上涨,油价上涨对中国公民生活也影响很大,您怎么看?
殷罡:大家注意到这一点,都说在这个地区打仗是为了石油,中东战争打了这么多次,但和以色列打仗的国家,包括以色列在内,都不是产油国,单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打,无论打到什么程度都不影响油价,只有一个心理因素发挥作用。真正会影响油价的是,如果伊朗被卷入战争,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一次,因为将来某些事件,比如核问题,那是会影响油价。而且根据事态的发展、战争进展的深度不仅影响油价,还影响石油供应。现在全世界石油总产量大约40亿吨,其中有不到一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出售,这部分商品油中的40%要通过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大约7亿吨,如果发生战争伊朗就会切断海峡,从世界原油市场来讲,就会切断45%左右的供应量,所以油价会涨到一倍,再加上心理因素,会涨到200美元一桶。
但打起仗来,伊朗是占不到便宜的,它的原油不能出口,自己需要的汽油也不能进口。问题是谁吃亏最大?中国吃亏最大。中国每年从海湾地区进口差不多占总进口量的一半,将近6000万吨,而且中国现在几乎没有石油储备,或者是很少。日本尽管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份额比中国多一倍还多,但日本的石油储备差不多有半年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对海湾石油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从15%到35%,它们石油储备至少也是5个月。最惨的就是战争打到两三个月,有石油储备的国家可以一滴油都不进口,而中国必须买,必须承受这个高油价。所以说,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家,如果发生下次海湾战争,或者伊朗战争,中国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对外大传播》:从这点看,我们也想别国不要卷入这场战争。
殷罡:对,绝对不要卷入这场战争。
《对外大传播》: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和关于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上,中国都投了赞成票。这显示了一个大国的负责态度,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您能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吗?
殷罡:联合国是一个最重要的国际仲裁机构,而中国又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显然,这里最能够也应该表达出中国的意志。中国这次关于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不投弃权票确实展示了一个大国姿态。欧美国家会高兴,他们觉得中国有一种合作的态度。阿拉伯世界也高兴,他们觉得你中国负责了。黎巴嫩政府也高兴,他们不愿意看到两股势力在自己国土争斗,造成人民流血、国家基础设施破坏。所以中国这次不投弃权票,是负责的。对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投赞成票,也是负责的,这既是制止战争的办法,也符合伊朗人民利益。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作为大国,在这方面中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尊敬。
“以和易和”才是出路
《对外大传播》:在《南方周末》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和黎巴嫩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布拉欣的文章中,两个大使的谈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海逸达说,以色列有一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伊布拉欣也说,黎巴嫩解除真主党武装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不是意味着中东人民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憧憬着和平呢?
殷罡:对,制造战争的总是少数人,广大的人民,包括阿拉伯人,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他们都是不希望战争的。
《对外大传播》:看来,解决中东问题,“以和易和”才是出路。“以暴易暴”,此路难通。一纸决议促成了战火的暂停,但是在这个决议的背后则是多国的奔波。好的,非常感谢殷教授给了我们一场非常精彩的中东问题解剖。最后请您给我们做一下关于中东局势的总体预测。?殷罡:这次黎以战争的背景错综复杂,处理不好,会发展成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只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发挥作用。各方严格执行1701号决议,就可以避免灾难发生。
结语:中东问题如此盘根错节、迷雾重重,但是也因此充满了魅力、带来了震撼。在这个问题上,当你想走进去,而且有人带你走进去,一起共同感受这个话题,共同见证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你会发现中东问题其实很清晰,你明白了媒体的责任是什么,也理解了我们这个大国应该做什么,作为外宣干部应该做什么。这次针对中东问题的访谈,或许体现了我们《对外大传播》的又一次追求,那就是:借你一双慧眼看世界。
责编:邓树林 周 瑾
地点:月坛东门金盛茶室
嘉宾:殷罡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
参加座谈者:《对外大传播》雪 石 周 瑾 斌箴
编者按:黎以冲突的硝烟正慢慢散去,但国际社会的神经并未因此松弛,中东依然是今年夏天最热的焦点。在媒体喧嚣声中,我们一直想沉静下来,思考一个或许是中东之外的话题。那就是为什么遥远的战火和难民的哀号会如此牵动我们的感情?除了仁者爱人之心,呼唤中东和平、构建和谐世界之外,那里还有什么牵动着我们的神经?殷罡研究员曾多次到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是国内研究中东问题的知名学者。主要专著:《萨达姆·侯塞因:注定要震惊世界的人》,《中东和谈史:1913-1995》,《阿以冲突:问题与出路》等。最近,因多次在媒体点评黎以冲突再次受到关注。在一个炎热的晚上,我们邀请到了殷罡先生。在素雅的小茶室里,我们一起漫谈起了中东问题。
中东:因复杂而深刻
《对外大传播》:殷教授,多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邀请,一起谈谈中东问题。走进您家里,印象最深的是,看到整整一面墙都是有关中东的书籍资料。有宗教的,历史的,文化的,经济的,还有各种流派的。作为中东问题专家,您能谈谈您研究的最大感受吗?
殷罡:研究中东很苦,需要长时间地看书。你要把三大宗教搞清楚,还有世界文明在这里交融演化,都要明白。他们历史都那么久远,你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把问题的来龙去脉整理清楚。对中东问题有一个深入研究之后,才敢说话,而做到这点很难。
《对外大传播》:黎以冲突持续了一个多月,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最大的热点问题。我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殷罡:中东地区之所以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就在于它集中了所有的矛盾。不光是领土之争,民族之争,利益之争,这些问题在哪里都会有。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中东?中东是环地中海地区,希腊、北非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文明交融的地方。这里是三大宗教诞生的地方。发生在这里的冲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冲突。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里面列举的冲突,大部分是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当然,还有别的地方。
《对外大传播》:最近,我们采访了几名从中东回来的战地记者。最让我们感动的就是那句话:战争的真相就是生命的结束。现在坐下来想想,我们应该理清思路。觉得当大事发生的时候,我们在。单纯以一个仁者爱人之心,报道关注中东问题、黎以冲突还不够。您觉得我们媒体应该如何报道中东问题?
殷罡:是的,作为媒体绝对不能只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去报道战争,画面和笔下绝不能只是儿童的哭泣和悲哀。谁都知道孩子被炸死是值得同情的,但是,战争真正的原因才需要关注。我觉得必须从深层次了解中东问题、黎以冲突。为什么这个地方就突然打起了一场战争,而且解决起来又不伦不类。交战双方究竟为了什么利益?背后有些什么?根源是什么?要明白这些。至于每天发生了什么?儿童悲惨的死去?光报道这些不是不重要,多了就会让人乱。记者都不明白真正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报道?怎么下笔?于是,就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战争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觉得媒体应该尽可能提供一个整体客观的视角:为什么战争会爆发?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社会需要做什么?这是一些根本问题,这就需要记者了解背后各种势力的关系。
我觉得只要真看透了,就不会有什么担忧。很多媒体之所以不敢写中东问题,是因为还没有看透。基本立场清楚了,讲起来才有分寸。
《对外大传播》:您的谈话引起了我们的共鸣。我们感觉,对问题没有嚼透就不要下笔。最近,《南方周末》的一个访谈做得就比较有意思。他们把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和黎巴嫩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布拉欣的原文全部在一个版面上照发出来,有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
殷罡:不错,的确很有创意。
中国显示了一个大国的负责态度
《对外大传播》:我们仔细地看过您和网友的对话,你对黎以冲突的深刻分析,像层层剥笋一样,越看越让我们冷静。这让我们觉得媒体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谈中东问题,您能谈谈为什么中国在这次黎以冲突持了一个不偏不倚的态度?
殷罡:我们中国能够做到公正,应该说我们中国是个中立者。在中东问题上,中国基本上没有禁区、雷区。如果你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就不可避免不公正。所以,中国能够做到公正。
《对外大传播》:但是,很多网友还是担心这场冲突会给世界其他地方带来影响,因为中东是主要的石油产地,中东发生战争必然导致油价上涨,油价上涨对中国公民生活也影响很大,您怎么看?
殷罡:大家注意到这一点,都说在这个地区打仗是为了石油,中东战争打了这么多次,但和以色列打仗的国家,包括以色列在内,都不是产油国,单纯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打,无论打到什么程度都不影响油价,只有一个心理因素发挥作用。真正会影响油价的是,如果伊朗被卷入战争,并不一定是因为这一次,因为将来某些事件,比如核问题,那是会影响油价。而且根据事态的发展、战争进展的深度不仅影响油价,还影响石油供应。现在全世界石油总产量大约40亿吨,其中有不到一半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出售,这部分商品油中的40%要通过伊朗控制的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大约7亿吨,如果发生战争伊朗就会切断海峡,从世界原油市场来讲,就会切断45%左右的供应量,所以油价会涨到一倍,再加上心理因素,会涨到200美元一桶。
但打起仗来,伊朗是占不到便宜的,它的原油不能出口,自己需要的汽油也不能进口。问题是谁吃亏最大?中国吃亏最大。中国每年从海湾地区进口差不多占总进口量的一半,将近6000万吨,而且中国现在几乎没有石油储备,或者是很少。日本尽管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份额比中国多一倍还多,但日本的石油储备差不多有半年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对海湾石油都有一定的依赖性,从15%到35%,它们石油储备至少也是5个月。最惨的就是战争打到两三个月,有石油储备的国家可以一滴油都不进口,而中国必须买,必须承受这个高油价。所以说,世界主要的工业国家,如果发生下次海湾战争,或者伊朗战争,中国将会受到严重的伤害。
《对外大传播》:从这点看,我们也想别国不要卷入这场战争。
殷罡:对,绝对不要卷入这场战争。
《对外大传播》:最近,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和关于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上,中国都投了赞成票。这显示了一个大国的负责态度,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您能谈谈这方面的看法吗?
殷罡:联合国是一个最重要的国际仲裁机构,而中国又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显然,这里最能够也应该表达出中国的意志。中国这次关于黎以冲突的第1701号决议,不投弃权票确实展示了一个大国姿态。欧美国家会高兴,他们觉得中国有一种合作的态度。阿拉伯世界也高兴,他们觉得你中国负责了。黎巴嫩政府也高兴,他们不愿意看到两股势力在自己国土争斗,造成人民流血、国家基础设施破坏。所以中国这次不投弃权票,是负责的。对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投赞成票,也是负责的,这既是制止战争的办法,也符合伊朗人民利益。所以,中国在这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而且作为大国,在这方面中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尊敬。
“以和易和”才是出路
《对外大传播》:在《南方周末》专访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和黎巴嫩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伊布拉欣的文章中,两个大使的谈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海逸达说,以色列有一种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伊布拉欣也说,黎巴嫩解除真主党武装需要一个过程。这是不是意味着中东人民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憧憬着和平呢?
殷罡:对,制造战争的总是少数人,广大的人民,包括阿拉伯人,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他们都是不希望战争的。
《对外大传播》:看来,解决中东问题,“以和易和”才是出路。“以暴易暴”,此路难通。一纸决议促成了战火的暂停,但是在这个决议的背后则是多国的奔波。好的,非常感谢殷教授给了我们一场非常精彩的中东问题解剖。最后请您给我们做一下关于中东局势的总体预测。?殷罡:这次黎以战争的背景错综复杂,处理不好,会发展成一场巨大的灾难。但是,只要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发挥作用。各方严格执行1701号决议,就可以避免灾难发生。
结语:中东问题如此盘根错节、迷雾重重,但是也因此充满了魅力、带来了震撼。在这个问题上,当你想走进去,而且有人带你走进去,一起共同感受这个话题,共同见证这个话题的时候,突然,你会发现中东问题其实很清晰,你明白了媒体的责任是什么,也理解了我们这个大国应该做什么,作为外宣干部应该做什么。这次针对中东问题的访谈,或许体现了我们《对外大传播》的又一次追求,那就是:借你一双慧眼看世界。
责编:邓树林 周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