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复杂,病程中综合体现了滑膜增生、炎症、自身免疫、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单纯从中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影响的角度阐释,中药或中药复方进入机体后能够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发挥作用,对免疫炎症网络能起到很好的良性调节作用。文章就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中医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中医药干预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17
2 中药复方
4 小 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体液免疫紊乱是RA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多数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存在异常,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常用来观察病情的变化。然而,这些指标在RA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医方法对其影响仍未有明确的定论[27]。笔者希冀通未来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RA患者中所起的作用及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及中药复方对免疫球蛋白的调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王迪,常艳,吴育晶,等.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75-180.
[2] Bugatti S,Codullo V,Caporali R,et al.B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utoimmun Rev,2007,7(2):137-142.
[3] Mandik-Nayak L,Ridge N, Fields M, et al. Role of B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 Opin Immunol,2008,20(6):639-645.
[4] 邹刚,卫海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1):82.
[5] 朱凡,刘小平.乌头碱醇质体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8):30-33.
[6] 黄祖良,韦启后.五色梅根不同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2,25(2):53-55.
[7] 高占珍,曹文廷,厚胜利,等.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及临床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7):616-618.
[8] 沈瑞子,邱仁斌,邓惠文.青风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9):26-27.
[9] 吴志红,谢沛霖,周大平.清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0-21.
[10] 耿元卿,汪悦.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11-113.
[11] 周红,钟毅.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3(3):248-250.
[12] 沈玉杰,瞿群威.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1):33-35.
[13] 应森林,孟静岩,肖照岑.解毒化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71-74.
[14] 李学荣,李荣亨,杨敏美.复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04-2306.
[15] 吕爱平,刘振丽,张枢明,等.宣发膜原法对免疫性关节炎(痹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1):679-681.
[16] 杨敏,吉海旺,衣蕾.补肾活血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3):206-207.
[17] 陈伟,孙景波,李妹淳,等.地附饮对皮质酮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61-562.
[18] 刘健,李华,谌曦.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7 (4):348-354.
[19] 石义刚,王效东,顾卉,等.白术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24-27.
[20] 吴军伟,申涛.尪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
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92-2393.
[21] 黄俊中.从整体观谈强壮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
[22] 孙丽琴,刘心莲,肖君,等.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2,12(1):9.
[23] 黄裳.隔物温和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5.
[24] 金鑫.“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5.
[25] 艾瑞可.艾灸加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
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6.
[26] 多果.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5):29.
[27] 孟锦焕,陆才生,张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改变的探讨[J].新医学,2003,34(1):29-30.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3-10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免疫球蛋白;体液免疫;中医药干预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4.04.017
2 中药复方
4 小 结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体液免疫紊乱是RA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大多数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CRP存在异常,这些指标在临床上常用来观察病情的变化。然而,这些指标在RA患者中的变化规律以及中医方法对其影响仍未有明确的定论[27]。笔者希冀通未来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在RA患者中所起的作用及变化规律,以及中药及中药复方对免疫球蛋白的调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王迪,常艳,吴育晶,等.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75-180.
[2] Bugatti S,Codullo V,Caporali R,et al.B cell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Autoimmun Rev,2007,7(2):137-142.
[3] Mandik-Nayak L,Ridge N, Fields M, et al. Role of B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J].Curr Opin Immunol,2008,20(6):639-645.
[4] 邹刚,卫海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的检测与分析[J].中原医刊,2006,33(11):82.
[5] 朱凡,刘小平.乌头碱醇质体的制备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33(8):30-33.
[6] 黄祖良,韦启后.五色梅根不同提取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响[J].广西中医药,2002,25(2):53-55.
[7] 高占珍,曹文廷,厚胜利,等.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免疫机制及临床疗效[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7):616-618.
[8] 沈瑞子,邱仁斌,邓惠文.青风藤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9):26-27.
[9] 吴志红,谢沛霖,周大平.清痹合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1):20-21.
[10] 耿元卿,汪悦.痹痛灵颗粒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阻络证3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2):111-113.
[11] 周红,钟毅.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3(3):248-250.
[12] 沈玉杰,瞿群威.风湿仙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2,43(1):33-35.
[13] 应森林,孟静岩,肖照岑.解毒化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2):71-74.
[14] 李学荣,李荣亨,杨敏美.复元胶囊治疗气虚血瘀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04-2306.
[15] 吕爱平,刘振丽,张枢明,等.宣发膜原法对免疫性关节炎(痹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1):679-681.
[16] 杨敏,吉海旺,衣蕾.补肾活血方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疗效的实验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5(3):206-207.
[17] 陈伟,孙景波,李妹淳,等.地附饮对皮质酮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9):561-562.
[18] 刘健,李华,谌曦.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7 (4):348-354.
[19] 石义刚,王效东,顾卉,等.白术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1):24-27.
[20] 吴军伟,申涛.尪痹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
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2):2392-2393.
[21] 黄俊中.从整体观谈强壮穴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相关性[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
[22] 孙丽琴,刘心莲,肖君,等.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4例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1992,12(1):9.
[23] 黄裳.隔物温和灸对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5.
[24] 金鑫.“双固一通”针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学院,2008:5.
[25] 艾瑞可.艾灸加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观
察[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6.
[26] 多果.藏医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5(5):29.
[27] 孟锦焕,陆才生,张晓,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改变的探讨[J].新医学,2003,34(1):29-30.
收稿日期:2013-12-24;修回日期: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