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通过引用新中国成立前多篇关于播音风格确立的报刊文献及早期播音员的回忆录,结合时代背景对人民播音的风格形成至确立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后文将对现如今时代要求播音有个性化塑造与抛弃吐字发声基本要求之间的矛盾进行解释与分析,并对未来播音员主持人播音风格的确立做一个展望。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播音;个性化塑造;未来播音风格
绪论
从1923年1月23日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诞生,“播音”就被用来指代一切广播传声的活动。当领袖孙中山听到自己的《和平统一宣言》通过广播电台“声扬四方后,说“余尤欣慰”、“可惊可喜”,表达了“切望中国人人能听”、促进中国与全世界的沟通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愿景,他的祈愿有着世界、国家和民族意义的高度。1929 年,吴道一提出“增加播音节目”的诉求,认为“凡所举措,先行宣传,国事政情,择要报告,使人民充分了解,有正确之观念,唤起舆论同情,作政府之后盾”,并首提播音“俾合群众心理,于审美娱乐之中,获易俗移风之效”的“审美”功能,强调了播音“努力于新中华之建设”、“何惧民族之不能兴,国威之不能振战”的政治宣传功能。1934 年,张振寰提出在西北设立电台,使人民知识日益提高,并明确广播播音的政治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1936 年9 月《广播周报》的《世界各国播音宣传阵线之现状》一文提出,宣传最普遍的利器就是播音,并阐明了播音与政治宣传的重要性。1945 年后解放区也出现了大量历史文献论述了播音的政治传播功能。以上所述的播音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播音工作于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着非凡的职责与意义,而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播音风格的形成也值得我们去探究。
新中国成立前播音风格的探究
(一)救亡图存的民族激情促成了人民播音风格形成
我们从抗日战争时期播音员的声音传递中,可以听到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团结抗战、在血泊中觉醒复兴的坚定信念,这一段段铿锵有力的声音给了无数国人以巨大的力量与鼓舞,从而广播“统一之力量”被充分认知,播音在炮火中形成公共舆论。1940 年,周恩来和任弼时冲破重重阻挠、策划组织,在他们的有力支持下,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云南省的进步学生把它称作“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这个时期的播音“顺应舆情,激励民气”、“打击侵略迷梦,宣传和平正义”,播音员的播讲欲望相当强烈,语言也具有战斗性,映射出民族情绪和社会民心,民族激情和爱国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新闻播音的创作风骨,催生了人民播音风格。
(二)早期电台的定位确立了人民播音的风格定位
“我们的广播事业,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为中国的独立、和平、民主事业服务,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 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题为《介绍XNCR》,文中指出通过XNCR(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能了解“时局动向”的频率,知道“民主中国”,“听到人民大众的呼声”,并将其功能表述成“人民的喉舌,民主的呼声”;1946 年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大家都来说话——一周年纪念广播》一文中也提到:“XNCR,它是真正代表着人民的声音”。在这样的传媒定位影响下,“人民”、“民主”、真实”、“服务”成为这个时代播音的基本定位。齐越先生在赶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参加工作前,新华社副总编辑梅益同志叮嘱他:“我们的广播,代表党中央发言,传播真理的声音。”可以说,这句话也鲜明地确认了人民广播的定位与职责,而最早的人民播音员们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开启了人民播音的新时代。
(三) 对广播播报样式的肯定奠定了人民播音风格树立的基础
在解放战争期间,坚守在宣传一线的播音员们以自己富有时代感的播音展现了人民之声的铿锵豪迈,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扬。孟启宇“声音尖锐泼辣,语调富于变化”,《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广播》一文高度评价了孟启宇播报的济南解放消息,认为该新闻播音成为全国解放前夕极为有力的、关键的精神武器。钱家楣“声音悦耳沉畅,富于感情色彩”,她播音时而“严厉激烈”,时而“热情洋溢”。齐越先生的“一气呵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大家无不称赞他播得好”。毛泽东曾赞扬她: “这个女同志好厉害,骂起敌人来真是义正辞严,讲到我们的胜利也很能鼓舞人心,真是爱憎分明,这样的好播音员要多培养几个”。毛泽东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在这个历史其间爱憎分明、义正词严、鼓舞民心的播音风格,同时也奠定了这个年代人民播音的审美标准。陈毅司令员表扬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说“你们的播音有力量”,肯定了铿锵有力的表达样式。周恩来听闻陕北台女播音员播报羊马河大捷喜讯后,欣喜地说: “这个播音员讲得很好,应该通令嘉奖。” 肯定了以饱满的情感进行播音的语言风格,圆满地完成了上情下达的使命。当时解放区各台的播音员也都通过收听陕北台的广播,取经学习播报风格,他们说: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我们也要这样播。”社会各界人士評价解放区的播音“清楚、洪亮、有力、动人”,形容他们是“站在真理的高峰”、“报告自由幸福”。在中央领导的肯定、同行的学习、社会各界的好评下,也就促成了人民播音风格的确立。
对未来播音风格的展望
在战争年代为了鼓舞民心形成了统一的遒劲有力的播报风格,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和平年代,这样言辞激烈、斗志昂扬的风格已不再是主流,多种类型的话语样式开始呈现在新时代的电波中和舞台上。然而新媒体的兴起孕育出了许多打破传统观念的传播思路,新媒体的主持人也在尝试探索着新的播音风格,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让自己的声音留有一席之地。
关于“风格特征鲜明”与“保证吐字发音标准”之前的矛盾分析
在新时代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艺术工作者们都在力求创新、个性。好的歌手都在追求独特的嗓音和标志性的演唱状态,但不变的是音准;好的演员都在追求卓越的演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不变的是情态的真实;同样,好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在创造新颖的节目形态、追求标志性的播讲特征,但不变的就应是吐字发音的标准。关于“风格特征鲜明”与“保证吐字发音标准”这两者本身其实不矛盾,因为“风格特征”是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吐字发音标准”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因为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必须遵循的原则。 诚然,近期类似《暴走大事件》等这类的网络综艺脱口秀节目越来越得到受众的青睐:节目形式新颖、主持人不以正面形象示人——戴着面具头套、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加令人意想不到的犀利点评。很多网友就以此类节目与其他电视新闻类节目作对比,认为其他电视新闻类节目乏善可陈。但其实,像《暴走大事件》这类的综艺脱口秀属于艺人个人秀的范畴,并不在我们所说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范畴之内。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一定是以规范的普通话吐字发音为基本要求,在传播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发音示范的同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暴走大事件》这样的节目有一定的受众群体说明是有其社会价值与意义,不能否认这类节目的可看性。但对于非个人秀类型的电视或新媒体节目的主持人,为了传播效率的提高,在追求节目风格鲜明的同时,“保证吐字发音标准”是一个职业节目主持人的业务基石。
探寻一条个性鲜明、又不失原则的播音发展道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只有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播音主持虽然在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媒体平台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如果每一个阶段都则不会得到观众的喜欢,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注重对播音主持形式创新的关注至关重要。适当地打破现有的播音创作形式,会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否则长时间的重复一样的主持工作将会令观众厌烦,也必将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在播音主持工作上不仅仅要具有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艺术创造力,只有这样综合性的人才才更加适合从事播音主持这一工作,也更加适合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当中担起播音主持的重任。但不变的是,作为一名职业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和职业精神。
结论
新中国成立前播音员的播报风格与水深火热的抗战年代相贴合,而新时代艺术形式多样化、媒体多元化的趋势促使了播音员主持人都在力求创新。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运筹帷幄,才能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使自己的节目作品能够有温度、有意义。
参考文献
《无线电话传布孙先生统一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3 年1 月28 日; 转摘自赵玉明: 《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8 页.
吴道一.《我国之广播事业》,《中央广播无线电年刊》,1929 年12 月.
张振寰. 《西北电台之重要》,《广播周报》,1934 年第9 期.
《无线电话传布孙先生统一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3 年1 月28 日; 转摘自赵玉明: 《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8 页。
吴道一.《我国之广播事业》,《中央广播无线电年刊》,1929 年12 月。
张振寰. 《西北电台之重要》,《广播周报》,1934 年第9 期。
陆定一: 《延安广播电台一周岁》,原载1946 年9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摘自河北省广播电视厅史志编委会编写的《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第1 页
本段中的引语摘自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编写的《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1985 年8 月第1 版,第63、65、72、73、74 页。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年版,第5 頁。
杨沙林.《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年版,第63、54、67 - 68 页。
齐越.《首长的关怀和鼓舞》,《寄语青年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年版,第20 页。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续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12 页。
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语言规范》,语文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1、161 页。
后记
讲起这篇论文的创作,虽然要求字数只要求在三千字,但本人也丝毫不敢怠慢和敷衍,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在图书馆、中国知网查找文献,力求能够有具体的实例说明主题;本人不敢怠慢的原因也有一大部分是出于对喻梅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也很荣幸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再次受教于喻梅老师。希望本篇论文能够得到喻梅教授的肯定。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前;人民播音;个性化塑造;未来播音风格
绪论
从1923年1月23日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诞生,“播音”就被用来指代一切广播传声的活动。当领袖孙中山听到自己的《和平统一宣言》通过广播电台“声扬四方后,说“余尤欣慰”、“可惊可喜”,表达了“切望中国人人能听”、促进中国与全世界的沟通和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愿景,他的祈愿有着世界、国家和民族意义的高度。1929 年,吴道一提出“增加播音节目”的诉求,认为“凡所举措,先行宣传,国事政情,择要报告,使人民充分了解,有正确之观念,唤起舆论同情,作政府之后盾”,并首提播音“俾合群众心理,于审美娱乐之中,获易俗移风之效”的“审美”功能,强调了播音“努力于新中华之建设”、“何惧民族之不能兴,国威之不能振战”的政治宣传功能。1934 年,张振寰提出在西北设立电台,使人民知识日益提高,并明确广播播音的政治责任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1936 年9 月《广播周报》的《世界各国播音宣传阵线之现状》一文提出,宣传最普遍的利器就是播音,并阐明了播音与政治宣传的重要性。1945 年后解放区也出现了大量历史文献论述了播音的政治传播功能。以上所述的播音历史记载,可以看出播音工作于新中国成立前就有着非凡的职责与意义,而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播音风格的形成也值得我们去探究。
新中国成立前播音风格的探究
(一)救亡图存的民族激情促成了人民播音风格形成
我们从抗日战争时期播音员的声音传递中,可以听到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团结抗战、在血泊中觉醒复兴的坚定信念,这一段段铿锵有力的声音给了无数国人以巨大的力量与鼓舞,从而广播“统一之力量”被充分认知,播音在炮火中形成公共舆论。1940 年,周恩来和任弼时冲破重重阻挠、策划组织,在他们的有力支持下,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开播,云南省的进步学生把它称作“黑暗中的一盏明灯”。这个时期的播音“顺应舆情,激励民气”、“打击侵略迷梦,宣传和平正义”,播音员的播讲欲望相当强烈,语言也具有战斗性,映射出民族情绪和社会民心,民族激情和爱国主义成为这个时期的新闻播音的创作风骨,催生了人民播音风格。
(二)早期电台的定位确立了人民播音的风格定位
“我们的广播事业,从它存在的第一天起,就为中国的独立、和平、民主事业服务,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 1945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题为《介绍XNCR》,文中指出通过XNCR(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能了解“时局动向”的频率,知道“民主中国”,“听到人民大众的呼声”,并将其功能表述成“人民的喉舌,民主的呼声”;1946 年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大家都来说话——一周年纪念广播》一文中也提到:“XNCR,它是真正代表着人民的声音”。在这样的传媒定位影响下,“人民”、“民主”、真实”、“服务”成为这个时代播音的基本定位。齐越先生在赶赴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参加工作前,新华社副总编辑梅益同志叮嘱他:“我们的广播,代表党中央发言,传播真理的声音。”可以说,这句话也鲜明地确认了人民广播的定位与职责,而最早的人民播音员们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开启了人民播音的新时代。
(三) 对广播播报样式的肯定奠定了人民播音风格树立的基础
在解放战争期间,坚守在宣传一线的播音员们以自己富有时代感的播音展现了人民之声的铿锵豪迈,并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扬。孟启宇“声音尖锐泼辣,语调富于变化”,《人民解放军热爱人民广播》一文高度评价了孟启宇播报的济南解放消息,认为该新闻播音成为全国解放前夕极为有力的、关键的精神武器。钱家楣“声音悦耳沉畅,富于感情色彩”,她播音时而“严厉激烈”,时而“热情洋溢”。齐越先生的“一气呵成,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大家无不称赞他播得好”。毛泽东曾赞扬她: “这个女同志好厉害,骂起敌人来真是义正辞严,讲到我们的胜利也很能鼓舞人心,真是爱憎分明,这样的好播音员要多培养几个”。毛泽东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在这个历史其间爱憎分明、义正词严、鼓舞民心的播音风格,同时也奠定了这个年代人民播音的审美标准。陈毅司令员表扬延安新华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说“你们的播音有力量”,肯定了铿锵有力的表达样式。周恩来听闻陕北台女播音员播报羊马河大捷喜讯后,欣喜地说: “这个播音员讲得很好,应该通令嘉奖。” 肯定了以饱满的情感进行播音的语言风格,圆满地完成了上情下达的使命。当时解放区各台的播音员也都通过收听陕北台的广播,取经学习播报风格,他们说: “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我们也要这样播。”社会各界人士評价解放区的播音“清楚、洪亮、有力、动人”,形容他们是“站在真理的高峰”、“报告自由幸福”。在中央领导的肯定、同行的学习、社会各界的好评下,也就促成了人民播音风格的确立。
对未来播音风格的展望
在战争年代为了鼓舞民心形成了统一的遒劲有力的播报风格,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和平年代,这样言辞激烈、斗志昂扬的风格已不再是主流,多种类型的话语样式开始呈现在新时代的电波中和舞台上。然而新媒体的兴起孕育出了许多打破传统观念的传播思路,新媒体的主持人也在尝试探索着新的播音风格,使他们能够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让自己的声音留有一席之地。
关于“风格特征鲜明”与“保证吐字发音标准”之前的矛盾分析
在新时代的艺术发展道路上,艺术工作者们都在力求创新、个性。好的歌手都在追求独特的嗓音和标志性的演唱状态,但不变的是音准;好的演员都在追求卓越的演技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但不变的是情态的真实;同样,好的播音员主持人都在创造新颖的节目形态、追求标志性的播讲特征,但不变的就应是吐字发音的标准。关于“风格特征鲜明”与“保证吐字发音标准”这两者本身其实不矛盾,因为“风格特征”是对于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而“吐字发音标准”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因为这是播音主持艺术必须遵循的原则。 诚然,近期类似《暴走大事件》等这类的网络综艺脱口秀节目越来越得到受众的青睐:节目形式新颖、主持人不以正面形象示人——戴着面具头套、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外加令人意想不到的犀利点评。很多网友就以此类节目与其他电视新闻类节目作对比,认为其他电视新闻类节目乏善可陈。但其实,像《暴走大事件》这类的综艺脱口秀属于艺人个人秀的范畴,并不在我们所说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范畴之内。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一定是以规范的普通话吐字发音为基本要求,在传播标准的汉民族共同语发音示范的同时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暴走大事件》这样的节目有一定的受众群体说明是有其社会价值与意义,不能否认这类节目的可看性。但对于非个人秀类型的电视或新媒体节目的主持人,为了传播效率的提高,在追求节目风格鲜明的同时,“保证吐字发音标准”是一个职业节目主持人的业务基石。
探寻一条个性鲜明、又不失原则的播音发展道路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只有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才是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播音主持虽然在近些年一直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但是仍然有很多媒体平台并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如果每一个阶段都则不会得到观众的喜欢,所以在未来的发展当中注重对播音主持形式创新的关注至关重要。适当地打破现有的播音创作形式,会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否则长时间的重复一样的主持工作将会令观众厌烦,也必将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由此可见在播音主持工作上不仅仅要具有出色的能力和良好的形象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艺术创造力,只有这样综合性的人才才更加适合从事播音主持这一工作,也更加适合在未来的实际工作当中担起播音主持的重任。但不变的是,作为一名职业节目主持人必须具备的业务素养和职业精神。
结论
新中国成立前播音员的播报风格与水深火热的抗战年代相贴合,而新时代艺术形式多样化、媒体多元化的趋势促使了播音员主持人都在力求创新。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初衷,运筹帷幄,才能把握好时代的脉搏,使自己的节目作品能够有温度、有意义。
参考文献
《无线电话传布孙先生统一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3 年1 月28 日; 转摘自赵玉明: 《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8 页.
吴道一.《我国之广播事业》,《中央广播无线电年刊》,1929 年12 月.
张振寰. 《西北电台之重要》,《广播周报》,1934 年第9 期.
《无线电话传布孙先生统一宣言》,上海《民国日报》,1923 年1 月28 日; 转摘自赵玉明: 《中国现代广播史料选编》,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8 页。
吴道一.《我国之广播事业》,《中央广播无线电年刊》,1929 年12 月。
张振寰. 《西北电台之重要》,《广播周报》,1934 年第9 期。
陆定一: 《延安广播电台一周岁》,原载1946 年9月5日延安《解放日报》,摘自河北省广播电视厅史志编委会编写的《张家口、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回忆录》,第1 页
本段中的引语摘自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研究室编写的《解放区广播历史资料选编1940—1949》1985 年8 月第1 版,第63、65、72、73、74 页。
齐越.《寄语青年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年版,第5 頁。
杨沙林.《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年版,第63、54、67 - 68 页。
齐越.《首长的关怀和鼓舞》,《寄语青年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6 年版,第20 页。
赵玉明.《中国广播电视史文集(续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年版,第12 页。
姚喜双.《中国解放区新闻语言规范》,语文出版社2007 年版,第221、161 页。
后记
讲起这篇论文的创作,虽然要求字数只要求在三千字,但本人也丝毫不敢怠慢和敷衍,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在图书馆、中国知网查找文献,力求能够有具体的实例说明主题;本人不敢怠慢的原因也有一大部分是出于对喻梅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也很荣幸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能够再次受教于喻梅老师。希望本篇论文能够得到喻梅教授的肯定。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