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体质是人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个体特性,它反映在正常生理中的个体差异、病理变化中的特异演变、治疗过程中始终遵循着“禀受于先天,充养于后天”的基本规律。父母的生殖之精构成胚胎,就形成了体质在形态方面的雏形。体质雏形一旦构成,内而脏腑经络,外而四肢百骸,只有源源不断地得到后天脾胃化生精微的供养和补充,才能逐渐发展为皮坚肉满、血脉和调的健壮体质,故中医学称“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脾胃与体质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脾胃 气虚体质 健脾和胃
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借鉴了中医古典医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从理论上论述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脾胃是体质形成发展的基础:人体体质的产生、发展、强弱取决于体内物质(精、气、血、津液)的含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活动。陈氏[1]在《外科正宗》中亦指出:“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陈氏充分认识到脾胃关系着体质的肥壮、瘦衰。
脾胃是体质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在生命过程中,体质可随着全体的年龄增长而出现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幼年)、“气血渐充”(青年)、“气血充盛”(壮年)和“五脏衰弱”(老年)等阶段。脾胃的盛衰影响着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控制着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
脾胃虚弱可造成气虚体质:体质的形成与改变,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外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所致之六淫)及内因(如肮腑郁发所致之七情)作用于人体时,都极易通过口咽、经络而影响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日久而致气虚体质的产生。
气虚体质与其他病理体质的关系:气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为构成机体的原始物质,二是气为人体生理活动的原始动力。因此,当气虚时,势必会影响血、津、精在体内的生成与运行。
调理脾胃是改善气虚体质的根本措施:适当运动以和胃消食。现代动力生理学证明[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胃肠蠕动动力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食欲增加,从而增强体质。调节饮食以健脾强胃,增强体质,使人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于精神情志对脾胃功能、气机调畅具有重要作用,故亦可通过调畅情志来改善气虚体质。
应用调理脾胃的方药:气虚体质主要的病机变化一为气虚(本),一为气滞(标)。通过分析古代文献及总结现代临床用药特点,针对气虚体质,医学多采用甘味药和升举药以补脾胃之气虚和开脾胃之气滞。近年来,大量现代研究证实[3],调理脾胃的方药有改善物质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调节能力、加强中枢神经活动、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
讨 论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揭示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脾胃位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精津赖此以化生,脏腑百骸以为资养,故脾胃功能影响着体质的形成与演变。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造成脾胃虚衰时,则可形成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在体质分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形成其他病理体质的基础。由于脾胃虚弱是气虚体质存在的潜在病理机制,故可通过运动、节饮食、畅情志及适当服用调理脾胃药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改善气虚体质。这对消除气虛体质潜在的病理倾向、控制疾病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和发展.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
3 危北海.脾胃学说与脾虚证研究进展.甘肃中医,1992,5(1):1.
关键词 脾胃 气虚体质 健脾和胃
本文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借鉴了中医古典医籍和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从理论上论述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如下。
脾胃是体质形成发展的基础:人体体质的产生、发展、强弱取决于体内物质(精、气、血、津液)的含量和脏腑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活动。陈氏[1]在《外科正宗》中亦指出:“盖脾胃盛者,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者,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陈氏充分认识到脾胃关系着体质的肥壮、瘦衰。
脾胃是体质阶段性变化的根本:在生命过程中,体质可随着全体的年龄增长而出现阶段性变化,主要表现为“稚阴稚阳”(幼年)、“气血渐充”(青年)、“气血充盛”(壮年)和“五脏衰弱”(老年)等阶段。脾胃的盛衰影响着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控制着人体结构与功能的发展趋势。
脾胃虚弱可造成气虚体质:体质的形成与改变,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外因(如风寒暑湿燥火太过或不及所致之六淫)及内因(如肮腑郁发所致之七情)作用于人体时,都极易通过口咽、经络而影响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不足,气机升降失调,日久而致气虚体质的产生。
气虚体质与其他病理体质的关系:气在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气为构成机体的原始物质,二是气为人体生理活动的原始动力。因此,当气虚时,势必会影响血、津、精在体内的生成与运行。
调理脾胃是改善气虚体质的根本措施:适当运动以和胃消食。现代动力生理学证明[2],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胃肠蠕动动力增强,消化液的分泌增多,消化和吸收能力提高,食欲增加,从而增强体质。调节饮食以健脾强胃,增强体质,使人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于精神情志对脾胃功能、气机调畅具有重要作用,故亦可通过调畅情志来改善气虚体质。
应用调理脾胃的方药:气虚体质主要的病机变化一为气虚(本),一为气滞(标)。通过分析古代文献及总结现代临床用药特点,针对气虚体质,医学多采用甘味药和升举药以补脾胃之气虚和开脾胃之气滞。近年来,大量现代研究证实[3],调理脾胃的方药有改善物质代谢、促进造血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强内分泌调节能力、加强中枢神经活动、调整免疫功能等作用。
讨 论
通过以上论述,本文揭示了脾胃在体质构成中的重要作用。脾胃位居中州,为后天之本,气血精津赖此以化生,脏腑百骸以为资养,故脾胃功能影响着体质的形成与演变。当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造成脾胃虚衰时,则可形成气虚体质。气虚体质在体质分型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形成其他病理体质的基础。由于脾胃虚弱是气虚体质存在的潜在病理机制,故可通过运动、节饮食、畅情志及适当服用调理脾胃药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改善气虚体质。这对消除气虛体质潜在的病理倾向、控制疾病的产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实功.外科正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
2 匡调元.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和发展.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91.
3 危北海.脾胃学说与脾虚证研究进展.甘肃中医,199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