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林拉高等级公路不良地质特征与防治对策

来源 :路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西藏林拉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及施工实施过程中沿线河流侵蚀及路基水毁、隧道涌水及软岩大变形、泥石流、滑坡等主要不良地质特征进行阐述,对青藏高原川藏走廊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以此提出川藏走廊沿线类似不良地质的防治对策。
其他文献
选用3种不同纤维长度及6种不同纤维掺量进行正交组合掺配方案设计,共18组,对Sup-20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疲劳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重点研究了混合料的疲劳性能特征并建立了疲劳寿命方程。结果表明:6mm玄武岩纤维对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增强效果最优,而9mm玄武岩纤维对低温抗裂性和疲劳寿命增强效果更优;在低应变控制水平下(450uε),0.4%掺量9mm纤维长度的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最优。
系统开展了U型路基底板竖向荷载等效方法和Winkler弹性地基梁通用解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U型路基底板内力及变形关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U型路基内部填土产生的底板竖向荷载应采用等效均布方法;底板上表面分布荷载通过微段集中荷载叠加方法,能够得到复杂荷载条件下的Winkler弹性地基梁通用解答,并可实现U型路基底板内力与变形的快速求解;地基系数和底板厚度是决定底板承载性能的关键因素,地基系数越大,底板不均匀变形越小,结构内力越小;底板厚度同其刚度直接相关,厚度越大,底板内力及变形的不均匀性相对越小,但内
以某铁路隧道穿越N_2红黏土地层为依托,分析N_2红黏土的基本物理特征;通过压缩变形、剪切强度等试验手段,研究其水稳性特征,揭示浸水前后变形、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粒度分析、X-RAY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其遇水变异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是导致N_2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水稳机理主要体现为物理弱化和化学弱化两个方面。
为深入剖析安徽省煤矿事故的规律特点,以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数据为统计分析样本,从煤矿演变情况、事故规模等级、事故类型、事故时空分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安徽省煤矿事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煤矿一般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93.5%,有效防控一般事故的发生是降低事故总量的关键;淮北、淮南2个国有重点矿业集团是安徽省煤矿事故防控的重点单位;顶板、运输、机电三类事故对事故总量的贡献度最大,瓦斯、水害两类事故则是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关键;每年的4—6月、8—9月、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是安徽省煤矿事故的高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立交方案的选择是制约路线方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存在不良地质、改扩建、与铁路交叉等复杂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为了确保路线及互通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后期施工风险,通过对旬凤高速公路下河枢纽互通三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选择出最优实施方案。
以某城际铁路路基CRTSΙ型板式无砟轨道翻浆整治为例,对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翻浆病害整治过程中底座下注浆工艺进行细化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为了解云南勐捧隧道洞身部位的地应力状况,采用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方法在2个钻孔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和应力方向印模测定,分析测点附近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场状态。依据隧道工程区周边区域的应力数据,基于Hoek-Brown准则和RocLab对工程区的岩体强度以及变形模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工程附近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运用Sheorey模型对工程区地应力状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域周边的应力值整体较一致。
为了准确掌握降雨量与路基边坡滑坡变形之间的关系,在对金温货线铁路K135+900~K136+400滑坡区域降雨量及路基边坡滑坡变形进行长达3年监测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以前期累计降雨量和累计变形进行样本训练,建立网络关系,并以实测数据加以验证,模型能够对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演化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研究成果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被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铁路运营管理单位和滑坡治理设计单位所采用,用于分析预测滑坡变形趋势,指导滑坡应急管理和永久治理,以确保滑坡影响区内铁路运营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宁夏地区产量丰富的煤矸石与黄土以不同的比例配制土石混合料,研究其作为高速公路路床土的基本性能,利用煤矸石的膨胀性和黄土的湿陷性的耦合作用,解决道路工程中存在的黄土湿陷性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矸石与黄土掺量相同时,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1.78g/cm3和最小值14.2%;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加,土石混合料的承载能力呈上升趋势,当煤矸石掺量为50%时,CBR值达到9.6%;随着黄土掺量的不断减少,土石混合料的膨胀量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建议采用30%以上
选择一组密级配和一组开级配同时进行不同掺量的室内试验,探究自调温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以及析漏和飞散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级配自调温材料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温度观测,探究其调温幅度和边界。结果表明:随着自调温材料掺量的逐渐增多,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断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增大,稳定度先减小后增大,动稳定度逐渐减小,析漏损失基本维持在0.5%~0.6%之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对稳定度影响较小;夏季温度高时,自调温路面自动储能吸热,降低密级配路面温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