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有无数英语学习者,但真正熟练掌握英语且能流畅交流的人却寥寥无几。许多人口语和写作能力不尽如人意。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大部分的人擅读不擅写,擅听不擅说。输入与输出的能力严重不平衡,英语学习效果差。而最令国人头疼莫过于英语词汇,大部分人英语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严重不平衡。国内有关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怎样平衡英语学习者的输入与输出能力,从而使得“说不出口”,“写不出手”的问题得到解决也是国内英语学习者极其关心的问题。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探索平衡英语输入与输出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词汇习得;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平衡
一、 引言
在中国,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考试,获取优异成绩,鲜少考虑培养学生语言的实用能力。因此哑巴英语频现。不仅如此,英语写作中也涌现各种万能模版,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习得实质性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产生哑巴英语,写作能力低下有众多的原因,但英语词汇的习得对于口语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从英语词汇层面出发,探索如何平衡英语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提出解决“说不出口”“写不出手”的可行策略。
二、 理论基础
语言的输入假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克拉申(Karhsen)提出,在二语习得或外语习得的领域里被广泛应用。“输入假设”或称为i l理论,输入假设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习得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潜意识的知觉的过程,其次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过程。Karhsen的观点是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才会发生:首先是输入的语言必须是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次,输入应当含已习得的语言成分i。最后输入应当略微高于已习得的语言水平,即i l。
语言的输出假说是Swain等人长期以来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成果。Swain指出可理解输入虽然对语言习得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完全习得二语。他指出,如若二语学习者想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应除了可理解输入外,应加强输出,促使自己注意输出的语言表达。
由此可见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二语学习者或者外语学习者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有丰富足够的可理解输入,不断地刺激学习者本身,同时,通过强化输出,强化对语言的输入和吸收。输入输出二者不断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最终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是输入,同时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接着进入语言输出阶段,语言的输出也正是语言学习的目标,而与此同时,语言的输出又进一步促进语言输入的升华。
三、 国人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词汇是国内英语学习者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词汇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积极词汇量小,有些人的词汇不足以在口语与写作中应付自己的需求。
(2)辨别形近词的能力很差。
(3)对词汇知识的掌握远远不足,尤其是在词义内涵、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词汇短语和搭配方面。
(4)尽管英语学习者也被普及使用一些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但其最常用的策略还是死记硬背。学习者不注重策略,背单词的效果事倍功半。
四、 国人英语词汇输入输出不平衡的原因
对于中国大部分的英语习得者从学习单词开始,就只是一味地强调输入英语词汇。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进行输入时,首先输入英语单词的拼写,其次是发音,之后词汇的意义。这种输入模式一直被训练强化,从学英语初始,一直到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到工作以后学英语,都是如此。但其实,如此模式只强调词汇输入,词汇的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平衡,也就无法拥有良好的输出。于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听说厉害,他们在阅读或者听力时可以识别单词,但在写作和口语时,却无法把它们想起来。这便是背单词时一直强化输入模式的后果,因此即使背会了单词,其实也只是背会了一种在输入时可以使用的单词,而一旦进入输出,就发现回忆不起对应的英文单词。
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词汇的输入是由英文转换成中文的过程,比如听力和阅读,英语词汇的输出是由中文转换成英文的过程,比如口语和写作。由于中国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提供由中文转换成英文这一过程的友好环境,因此输出常常被忽略,常常被弱化,这就是中国学习者输入不平衡现状的原因。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写作都非常不理想。而口语和写作是应用,更体现语言能力,于是就出现大多数国人哑巴英语的现象,既不会说,也不会写。到了高级英语学习阶段,譬如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时,同样也能发现,这样的不良输入模式带来的恶果,进行汉译英时,学生往往会觉得词汇量储备缺乏,想不起来用什么词汇。
五、 基于语言的输入输出理论的策略
在以往的研究之中,如何恰当习得词汇,平衡学习者的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能力,从而成功习得英语的研究如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有效的方法,诸如:(一) 利用构词法识记单词;(二)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生背记单词的同时要结合在句子、短文中的含义来理解;(三) 分类归纳,善于积累;(四) 重视阅读,增加输入量。
以上列举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对于词汇的输入,学习英语者的输入能力的提高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可是这些方法却仍不是好的输入模式,仍在由英文转换到中文的输入模式里停留,而根据前文中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设以及它们的辨证关系可知,习得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好的输入与好的输出,输入与输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因此,想要达到更理想的输出效果,从而达到输入输出更加平衡,必须改变输入方式。
纵观前人在词汇的习得研究中,有关词汇记忆输入的文献,鲜有提及词汇记忆输入时须双向进行背誦这一点,即背单词时,不仅要英语单词-中文释义的顺着背诵一遍,也要再中文释义-英语单词逆着背诵一遍,这也是本文要提出的词汇习得过程中新的输入策略。采用新的输入策略对词汇习得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者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体会到更加顺畅自如的中英文转换,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也得以更加平衡。 六、 启示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向注重应试,大多中国学生输入能力明显强于输出能力,尤其词汇方面的输出能力薄弱。这是因为学生输入时习惯单向输入词汇,即只进行从英文至中文释义的单向记忆,而非双向进行。当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走向世界,踏上国际之路,与外国人交流时,良好的输出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输出能力,跨国跨文化交际才能更畅通地进行,由跨国交际带来经济腾飞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加强英语的输出能力,平衡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这两种能力,是国人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重要课题。只有英语学习者的输入与输出能力更加平衡,口语差、写作差的现象才能得到良好的缓解,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习得才会更加成功,也会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面向世界,诸如哑巴英语遭人诟病的现象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同时也会燃起国内英语学习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赵永平.从“哑巴英语”现象看外语学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154-155.
[2]聂清浦.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外语教学[N].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23-125.
[3]韦理.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中国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现状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01.
[4]聂清浦.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外语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23-125.
[5]刘君栓,刘晓华,夏晓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N].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69-72.
[6]韦理.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中国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现状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01.
[7]胡美云.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基本功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124-127.
[8]刘艳芹.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动态统一关系[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2):95-97.
[9]刘傲冬.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4(12):61-62.
[10]张婧.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N].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01-104.
作者簡介:
何楚红,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英语词汇习得;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平衡
一、 引言
在中国,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校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于考试,获取优异成绩,鲜少考虑培养学生语言的实用能力。因此哑巴英语频现。不仅如此,英语写作中也涌现各种万能模版,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没有习得实质性的英语写作表达能力。产生哑巴英语,写作能力低下有众多的原因,但英语词汇的习得对于口语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从英语词汇层面出发,探索如何平衡英语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从而提出解决“说不出口”“写不出手”的可行策略。
二、 理论基础
语言的输入假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由克拉申(Karhsen)提出,在二语习得或外语习得的领域里被广泛应用。“输入假设”或称为i l理论,输入假设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或外语习得主要有两种途径:首先是潜意识的知觉的过程,其次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过程。Karhsen的观点是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必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言习得才会发生:首先是输入的语言必须是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其次,输入应当含已习得的语言成分i。最后输入应当略微高于已习得的语言水平,即i l。
语言的输出假说是Swain等人长期以来研究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成果。Swain指出可理解输入虽然对语言习得起到很大作用,但是仍然不能使二语习得者完全习得二语。他指出,如若二语学习者想要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应除了可理解输入外,应加强输出,促使自己注意输出的语言表达。
由此可见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二语学习者或者外语学习者要想达到理想中的学习效果,首先要有丰富足够的可理解输入,不断地刺激学习者本身,同时,通过强化输出,强化对语言的输入和吸收。输入输出二者不断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最终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习语言的第一步是输入,同时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接着进入语言输出阶段,语言的输出也正是语言学习的目标,而与此同时,语言的输出又进一步促进语言输入的升华。
三、 国人英语词汇学习现状
词汇是国内英语学习者最为头痛的事情之一,词汇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积极词汇量小,有些人的词汇不足以在口语与写作中应付自己的需求。
(2)辨别形近词的能力很差。
(3)对词汇知识的掌握远远不足,尤其是在词义内涵、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词汇短语和搭配方面。
(4)尽管英语学习者也被普及使用一些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但其最常用的策略还是死记硬背。学习者不注重策略,背单词的效果事倍功半。
四、 国人英语词汇输入输出不平衡的原因
对于中国大部分的英语习得者从学习单词开始,就只是一味地强调输入英语词汇。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词汇,进行输入时,首先输入英语单词的拼写,其次是发音,之后词汇的意义。这种输入模式一直被训练强化,从学英语初始,一直到读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到工作以后学英语,都是如此。但其实,如此模式只强调词汇输入,词汇的输入和输出并不能平衡,也就无法拥有良好的输出。于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听说厉害,他们在阅读或者听力时可以识别单词,但在写作和口语时,却无法把它们想起来。这便是背单词时一直强化输入模式的后果,因此即使背会了单词,其实也只是背会了一种在输入时可以使用的单词,而一旦进入输出,就发现回忆不起对应的英文单词。
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英语词汇的输入是由英文转换成中文的过程,比如听力和阅读,英语词汇的输出是由中文转换成英文的过程,比如口语和写作。由于中国的语言环境并不能提供由中文转换成英文这一过程的友好环境,因此输出常常被忽略,常常被弱化,这就是中国学习者输入不平衡现状的原因。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语和写作都非常不理想。而口语和写作是应用,更体现语言能力,于是就出现大多数国人哑巴英语的现象,既不会说,也不会写。到了高级英语学习阶段,譬如英语专业的学生要进行英译汉和汉译英时,同样也能发现,这样的不良输入模式带来的恶果,进行汉译英时,学生往往会觉得词汇量储备缺乏,想不起来用什么词汇。
五、 基于语言的输入输出理论的策略
在以往的研究之中,如何恰当习得词汇,平衡学习者的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能力,从而成功习得英语的研究如汗牛充栋。其中不乏有效的方法,诸如:(一) 利用构词法识记单词;(二) 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学生背记单词的同时要结合在句子、短文中的含义来理解;(三) 分类归纳,善于积累;(四) 重视阅读,增加输入量。
以上列举的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对于词汇的输入,学习英语者的输入能力的提高确实能起到一些作用。可是这些方法却仍不是好的输入模式,仍在由英文转换到中文的输入模式里停留,而根据前文中的语言输入输出假设以及它们的辨证关系可知,习得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好的输入与好的输出,输入与输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发展。因此,想要达到更理想的输出效果,从而达到输入输出更加平衡,必须改变输入方式。
纵观前人在词汇的习得研究中,有关词汇记忆输入的文献,鲜有提及词汇记忆输入时须双向进行背誦这一点,即背单词时,不仅要英语单词-中文释义的顺着背诵一遍,也要再中文释义-英语单词逆着背诵一遍,这也是本文要提出的词汇习得过程中新的输入策略。采用新的输入策略对词汇习得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者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体会到更加顺畅自如的中英文转换,词汇的输入与输出也得以更加平衡。 六、 启示
我国的英语教学一向注重应试,大多中国学生输入能力明显强于输出能力,尤其词汇方面的输出能力薄弱。这是因为学生输入时习惯单向输入词汇,即只进行从英文至中文释义的单向记忆,而非双向进行。当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走向世界,踏上国际之路,与外国人交流时,良好的输出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输出能力,跨国跨文化交际才能更畅通地进行,由跨国交际带来经济腾飞才能更好地实现。因此加强英语的输出能力,平衡英语的输入与输出这两种能力,是国人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重要课题。只有英语学习者的输入与输出能力更加平衡,口语差、写作差的现象才能得到良好的缓解,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习得才会更加成功,也会更加自信地走向国际,面向世界,诸如哑巴英语遭人诟病的现象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同时也会燃起国内英语学习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赵永平.从“哑巴英语”现象看外语学习[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1):154-155.
[2]聂清浦.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外语教学[N].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23-125.
[3]韦理.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中国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现状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01.
[4]聂清浦.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外语教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4):123-125.
[5]刘君栓,刘晓华,夏晓翠.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N].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69-72.
[6]韦理.英语学习中的输入与输出:中国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输入与输出现状调查[D].陕西师范大学,2001.
[7]胡美云.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基本功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124-127.
[8]刘艳芹.论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动态统一关系[N].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02):95-97.
[9]刘傲冬.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对成人英语教学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4(12):61-62.
[10]张婧.二语习得中平衡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策略[N].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01-104.
作者簡介:
何楚红,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