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中AR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A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80.6%,AR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1)。AR在食管鳞癌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反应增生、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性别有关(P<0.05),而与病灶大小、部位、年龄无关(P>0.05)。结论:AR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可望成为食管癌治疗的新靶点,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价的新指标。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6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67例,收集其石蜡标本,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术前均未行放、化疗,且无其他肿瘤。男59例,女8例;年龄33~71岁,平均55.7岁;T1、T2、T3、T4期分别为11、18、34、4例;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10、44、13例;G0、G1、G2分别是30、34、3例;淋巴结阴性、反应增生、阳性者分别18、33、16例;胸上、胸中、胸下段分别为7、36、24例。并取30例距癌灶5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做对照,并经病理检查排除肿瘤累及。
方法:①主要试剂:鼠抗人单抗AR,DAB显色盒。AR原液稀释度为1:7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采用SP法,调取相应石蜡标本,切片厚度为4μm。用PH8.0的EDTA液进行高压热修复,具体操作按SP免疫组化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表达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判定: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AR阳性。每张切片于高倍镜下(×400)随机观察5个视野,每视野计数200细胞,共计1000个细胞。阳性细胞数<1%为阴性(-);1%~10%为弱阳性(+);10%~50%为阳性(++);>50%为强阳性(+++),(+~+++)视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不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结果
A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染色为棕黄色细颗粒。67例食管鳞癌中有54例阳性,阳性率为80.6%,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率为6.6%,且均为弱阳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AR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r=0.265,P=0.038)、浸润深度(r=0.292,P=0.017)、淋巴结反应增生(r=0.281,P=0.048)、淋巴结转移(r=0.432,P=0.019)、临床分期(r=0.294,P=0.025)明显正相关,且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8)。而与肿瘤大小、部位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
讨论
同其他肿瘤一样,食管癌的发生亦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食管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因素与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是目前肿瘤研究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非雄激素靶器官的肿瘤组织中存在AR,AR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AR是1988年克隆成功的配体依赖性核受体,90Kda蛋白,位于Xq11-12,ORF:2730bp,918AA,有8个外显子。其作用机制与雌激素受体(ER)相似,雄激素弥漫入细胞,AR与其结合后被激活,通过与细胞核中靶基因上的雄激素反应元件(ARE)结合成二聚体,并与其他转位因子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功能,产生生物学效应[1]。1987年Matsuoka等首次报道了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AR,并受雄激素的影响。孙文海等[2]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定量测定27例原发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含量,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的水平,结果发现食管癌组织中ER和AR含量与患者性别及鳞癌病理分级有显著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杨立峰等[3]研究了食管癌与正常食管组织中AR的表达,发现AR在食管癌中明显升高,与患者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本研究发现AR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反应增生与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AR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与预后有着重要关系,AR表达增强可能加速了食管癌的浸润与转移。笔者认为AR表达的高低在癌细胞形成时就已确定,在激素水平相同的条件下,AR较敏感,与表达较高的癌细胞更易受到雄激素的刺激,从而使癌组织发展较快,易发生浸润与淋巴转移,这与孙文海检测的癌组织中AR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雄激素水平无改变相一致。AR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与流行病学上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食管癌切除后女性预后又优于男性相一致。这说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雄激素及其受体有关,AR可作为食管癌预后评价的指标。
综上所述,AR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AR的过表达可能加速了食管癌的浸润转移。AR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研究食管癌组织内AR表达变化能揭示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部分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涛,姜辉,刘用辑.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研究进展.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2):7-9.
2孙文海,孙糟昌,刘志民,等.食管癌内分泌疗法的可行性探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87,13(1):40-42.
3杨立峰,冀绪广,辛明东,等.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3):154-156.
关键词雄激素受体食管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163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5月收治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67例,收集其石蜡标本,术后均经病理证实,术前均未行放、化疗,且无其他肿瘤。男59例,女8例;年龄33~71岁,平均55.7岁;T1、T2、T3、T4期分别为11、18、34、4例;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分别为10、44、13例;G0、G1、G2分别是30、34、3例;淋巴结阴性、反应增生、阳性者分别18、33、16例;胸上、胸中、胸下段分别为7、36、24例。并取30例距癌灶5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做对照,并经病理检查排除肿瘤累及。
方法:①主要试剂:鼠抗人单抗AR,DAB显色盒。AR原液稀释度为1:75。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采用SP法,调取相应石蜡标本,切片厚度为4μm。用PH8.0的EDTA液进行高压热修复,具体操作按SP免疫组化说明书进行。用已知阳性表达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结果判定: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AR阳性。每张切片于高倍镜下(×400)随机观察5个视野,每视野计数200细胞,共计1000个细胞。阳性细胞数<1%为阴性(-);1%~10%为弱阳性(+);10%~50%为阳性(++);>50%为强阳性(+++),(+~+++)视为阳性。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不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和精确概率法。
结果
AR表达于细胞核,阳性染色为棕黄色细颗粒。67例食管鳞癌中有54例阳性,阳性率为80.6%,而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阳性率为6.6%,且均为弱阳性,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AR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化程度(r=0.265,P=0.038)、浸润深度(r=0.292,P=0.017)、淋巴结反应增生(r=0.281,P=0.048)、淋巴结转移(r=0.432,P=0.019)、临床分期(r=0.294,P=0.025)明显正相关,且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08)。而与肿瘤大小、部位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
讨论
同其他肿瘤一样,食管癌的发生亦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研究发现,食管癌发生、发展、复发、转移的因素与机制,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与策略,是目前肿瘤研究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有些非雄激素靶器官的肿瘤组织中存在AR,AR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联系。AR是1988年克隆成功的配体依赖性核受体,90Kda蛋白,位于Xq11-12,ORF:2730bp,918AA,有8个外显子。其作用机制与雌激素受体(ER)相似,雄激素弥漫入细胞,AR与其结合后被激活,通过与细胞核中靶基因上的雄激素反应元件(ARE)结合成二聚体,并与其他转位因子相互作用,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功能,产生生物学效应[1]。1987年Matsuoka等首次报道了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AR,并受雄激素的影响。孙文海等[2]采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定量测定27例原发食管癌组织、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含量,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的水平,结果发现食管癌组织中ER和AR含量与患者性别及鳞癌病理分级有显著关系,而外周血白细胞中ER和AR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浆中雌二醇和睾酮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杨立峰等[3]研究了食管癌与正常食管组织中AR的表达,发现AR在食管癌中明显升高,与患者的性别、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的关系。本研究发现AR在食管鳞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反应增生与转移程度、临床分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AR表达与食管癌的发展与预后有着重要关系,AR表达增强可能加速了食管癌的浸润与转移。笔者认为AR表达的高低在癌细胞形成时就已确定,在激素水平相同的条件下,AR较敏感,与表达较高的癌细胞更易受到雄激素的刺激,从而使癌组织发展较快,易发生浸润与淋巴转移,这与孙文海检测的癌组织中AR表达明显增强血浆中雄激素水平无改变相一致。AR在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与流行病学上男性食管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食管癌切除后女性预后又优于男性相一致。这说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与雄激素及其受体有关,AR可作为食管癌预后评价的指标。
综上所述,AR与食管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AR的过表达可能加速了食管癌的浸润转移。AR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研究食管癌组织内AR表达变化能揭示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部分机制,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判断提供更科学合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姜涛,姜辉,刘用辑.前列腺癌雄激素受体研究进展.中国男科学杂志,2005,19(2):7-9.
2孙文海,孙糟昌,刘志民,等.食管癌内分泌疗法的可行性探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87,13(1):40-42.
3杨立峰,冀绪广,辛明东,等.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与食管癌的关系.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3):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