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来源干细胞胞外囊泡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Smad信号通路抑制瘢痕增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aoj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脂肪干细胞-细胞外囊泡(ASC-EVs)对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方法

脂肪干细胞来源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行吸脂术患者的抽吸脂肪。真皮成纤维细胞来源于同一科室包皮环切术患者自愿捐赠的皮肤组织。将脂肪抽吸物离心纯化后经酶消化提取脂肪来源于细胞(ASCs),扩增后行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蛋白标记物。收集第3~5代ASCs上清液提取胞外囊泡(EVs),透射电镜观察微观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NanoSight检测粒径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表面标志性蛋白CD63、Alix和TSG101。用PKH67荧光标记的ASC-EVs与真皮成纤维细胞共培养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对EVs的摄取情况。通过TGF-β1持续诱导真皮成纤维细胞5 d,并添加50、100 μg/ml浓度的ASC-EVs,通过免疫荧光染色,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Smad-2/3/4的表达。

结果

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第3代ASCs表面标记物CD73、CD49d、CD90、CD105为阳性,CD34、CD45为阴性。透射电镜下ASC-EVs为圆形膜性囊泡,边缘清晰,由双层磷脂膜包裹。95%以上的ASC-EVs粒径为(30.0~261.0)nm,平均(166.0±86.1)nm。EVs高表达标志蛋白CD63、Alix和TSG101。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携带绿色荧光的ASC-EVs被真皮成纤维细胞摄取并分布在胞浆内,部分ASC-EVs在细胞核周围分布。α-SMA免疫荧光染色后,经连续5 d的TGF-β1诱导,共聚焦显微镜下见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绿色荧光的表达显著提高,而采用50 μg/ml和100 μg/ml 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中,α-SMA的表达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降低,但不呈现浓度依赖;细胞α-SMA和Smad-2/3/4的mRNA转录水平较未经ASC-EVs作用的真皮成纤维细胞显著下降,α-SMA和Smad-2/3/4的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此外,ASC-EVs可显著降低细胞分泌至上清液中的Ⅰ型胶原的含量,但对Ⅲ型胶原的分泌量无明显干预作用。

结论

ASC-EVs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真皮成纤维细胞中TGF-β-Smad信号通路,干扰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减少Ⅰ型胶原分泌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瘢痕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组织修复的结果,其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医生临床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众多,例如压力治疗、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激光及脂肪移植疗法等,如何在正确的时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正确联合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决定着最终的治疗效果。该文基于现有文献报道及作者的临床经验,就瘢痕综合治疗的临床实践进行述评,以期为瘢痕的有效治疗提供相关参考。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强脉冲光,早期治疗深Ⅱ度烧伤后瘢痕的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门诊收治深Ⅱ度烧伤后瘢痕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8~55岁,在创面愈合后2~4周开始接受强脉冲光治疗,每4周1次,共3次。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接受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分别于患者治疗前、3次强脉冲光治疗后1个月、3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矫正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27例手部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累及36个关节部位,男1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2.5岁,平均2.8岁。首先根据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挛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制定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畸形,设计连续Z形皮瓣松解挛缩畸形,瘢痕减容
目的探讨毛囊取出移位种植矫正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至2019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瘢痕性秃发术后毛发方向错乱患者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2~39岁。采用毛囊单位提取术(FUE)的方法,将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出,经过分离获得适合种植的毛胚,将毛胚按照需要的方向和角度,在取出毛囊部位的头皮完整处移位种植。结果采用FUE的方法取出生长方向错乱的毛囊,取
目的探讨4类预扩张皮瓣在面颈部不同亚单位病损修复中的方案及策略。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西京医院整形外科采用4类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病损493例,男207例,女286例,年龄5~42岁;面颈部瘢痕406例,色素病变87例。病损面积1 cm×1 cm~22 cm×18 cm。将面颈部划分为:面中区、面颊区、颈区、颏区、额区、颞区、眼周区、口周区共8个区域,根据面颈部亚单位病损区域特点,选
目的探讨面部美容缝合术后瘢痕激光干预时间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行面部美容清创缝合术后2~12周开始激光瘢痕序列治疗,且治疗3次的患者资料,共212例,男115例,女107例,年龄(25.50±10.67)岁。212例患者以开始激光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4组,分别在术后2周(A组)、4周(B组)、8周(C组)、12周(D组)开
目的探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中是否存在Warburg效应,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s)、萎缩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SFs)是否存在类似现象。方法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及正常皮肤标本,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患者手术后废弃组织,每种标本各来源于8例患者。分离培养KFs、HSFs、ASFs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Fs),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与乳酸产生量;以qPCR检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窄波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选择普通级健康豚鼠10只,对豚鼠棕黄色毛发皮肤区域脱毛后行NB-UVB照射,建立UVB诱导下豚鼠皮肤色素沉着模型。每只豚鼠造模成功区域随机分为4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B、C、D组均为微等离子体射频治疗组,以不同能量参数的微等离子体射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