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春夏秋冬,难忘的,是那历经风雨的成长
行遍千山万水,不变的,是那绿叶对根的情谊
他走过七+年,历经磨砺,充满着传奇色彩
通过他涓涓的文字,细腻的情感,高度的责任感
闪耀於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上
他满怀一腔家国情,写澳门,让更多的人爱上澳门
虽年逾七十,仍退而不休,不断散发光与热
他言,我感谢国家把我放在新华社这个大平台上,
没有新华社我可能什麽也不是;
有国才有家,国家强,我才强!
创办杂誌,满怀一腔家国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夠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爭。”
符树柏先生——前新华社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优秀的出版人,以“宣传澳门为己任”,满怀一腔家国情怀,将他的七十年都奉献给了社会和他挚爱的祖国。现在年过七十的他,仍为办好《新时机》杂誌而忙碌,希望能尽己之力发挥餘热。
2010年,他同澳门的赵燕芳女士、深圳的相建中先生一道创办了《新时机》杂誌。本着“爱国爱澳、立足澳门、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宗旨,以宣传澳门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澳门中西交融之美,深入报道澳门万象,热点聚焦和深度剖析国际国内和澳门社会问题。
“澳门历经几百餘年沧桑,受殖民思想文化影响很深,我们希望能通过《新时机》宣传正能量,让更多澳门人了解祖国,以及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符树柏先生介绍说。因此开辟了“澳门人看澳门、内地人看澳门、香港人看澳门”这一新栏目,充分利用澳门这一特殊平台,加强澳门特色报道,扩大报道面,将杂誌发行到台湾和内地去,让台湾人通过《新时机》了解澳门和内地,也让内地人了解台湾和澳门,从而促进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办好杂誌的关键之一是要抓好言论,支持什麽反对什麽,我们态度非常鲜明,也发表了很多观点鲜明的文章。”向特首建言专栏,这一最鲜明的评论栏目是《新时机》的一大亮点。把澳门居民和国家对澳门的期望,以及希望澳门去做但还没做到的事,向特首建言。这个栏目的文章大多由符树柏先生亲自撰写或出题目约稿,发民心声,关注民生,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新时机》为月刊社,杂誌社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大家都各司其职,负责採编的、负责广告的、负责製作的各环节有条不紊。全社成员皆是无薪付出,所得的广告费和赞助,都用於了印刷和支付约稿的稿费,但有时也还是不夠,为降低成本,符树柏先生常常身兼多职,自己採访、自己摄影、自己写稿,从收集资料到重点文章核审,杂誌出版後在澳门的发行等等,都是亲自操刀,“一脚踢”。
为了节省开支,能自己做的事情,他都不辞辛苦,愿意亲力亲为。所以每当杂誌出版,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用小拖车拖着一车杂誌,穿梭在澳门大街小巷,政府办公楼、中联办等一处一处地送杂誌。因此政府部门很多人都对他很熟悉,有时遇到会跟他打趣说:“老符,你又过来买菜啊?”他总会笑着回应:“不是的,我来给你们送点精神食粮。”无论寒暑风雨,从未间断过。
谈及创办杂誌的初衷,符树柏先生满怀感恩地解释道:“我现在虽然退休了,衣食无忧,这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我的关心,反正閒着也是閒着,为什麽不为社会、为国家做一点事呢?”女儿符国颍也经常劝他不要这麽辛苦,但於他而言,办杂誌不是在做一个产品,而是他精神的寄託,安放着他的一颗赤子之心。
大智若愚,尽显生活的智慧
符树柏先生性格爽朗,很爱笑,也很爱结交朋友。与之交谈,总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又阳光乐观的感觉。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的人生回味起来就像一本“故事会”,读来精彩之极,又总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
1996年6月,他经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张国良的特别批凖,带着中国的一批企业家走访美国,经朋友引荐,有幸得到了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的会见。这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他虽然也学过英语,但时隔多年不用,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只在临访美前夕,找老师辅导,临时抱佛脚了一下。朋友开玩笑说:“就你这英语水平,怎麽不带个翻译?”“我们经费有限,只能靠自己了,实在不行就让总统给我找翻译。”没想到一句玩笑话成真了。在与总统见面时,符树柏先生表现得大方得体,不卑不亢,他的自信、幽默、机智给克林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事先凖备的英语还是没有发挥好。在得知接下来他还要去加州、旧金山、纽约等其他城市参观访问,没想到克林顿总统真的给他找了翻译陪同。“总统给我请翻译”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他笑着说:“生活中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都有可能实现的。”
符树柏先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相信世界总是真善美多一些。有一次,他要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中葡友好》大型图片展览,需先从澳门到新加坡转机到巴黎,再由巴黎飞到葡萄牙里斯本,临行前一天,同行的会葡语的人因故不能出国,他只好硬着头皮凖备独自前往。但他心里直发愁:“漫长的旅途,特别是不会葡语和法语,还要中转两次飞机。怎麽办呀?”这时巧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赵燕芳女士,她见到符树柏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询问原因,在了解情况後,赵燕芳女士便主动提出叫她懂葡语的先生梁锦标陪同符树柏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並做符树柏的“翻译和助理”。但由於第二天就要从澳门起飞到新加坡转机,时间紧急,赵燕芳女士马上把梁锦标找来见符树柏,提出第二天上午陪符树柏去葡萄牙,梁锦标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梁锦标先生说在欧洲吃饭、住宿等都可以刷卡,为了方便行事,他提出让符树柏先向他的银行卡打入五万元澳门币。在这个诚信出现危机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可能会想一见面就要这麽多钱,多少会不放心。但符树柏先生愿意选择相信善良,他心想:既然人家好心帮你,我也就应该信任他。而且两个人在欧洲20天吃、住、行和回程机票肯定超过五万元,於是,符树柏便主动向梁锦标先生的银行信用卡打入十万元澳门币。接下来的一切事务在那好心人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並圆满完成了任务。回澳门後,梁锦标先生根据在欧洲消费的刷卡记录与符树柏结算,把剩餘的钱一分不少地全部退还给符树柏。 符树柏每逢朋友集会,都夸奖梁锦标先生的无私助友风格。符树柏自己也是常常与人为善,总是竭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人,有时甚至让自己落入“窘境”,旁人可能会认为他“傻”,但这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新婚之夜向娘子借钱”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符树柏先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相信世界总是真善美多一些。有一次,他要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中葡友好》大型图片展览,需先从澳门到新加坡转机到巴黎,再由巴黎飞到葡萄牙里斯本,临行前一天,同行的会葡语的人因故不能出国,他只好硬着头皮凖备独自前往。但他心里直发愁:“漫长的旅途,特别是不会葡语和法语,还要中转两次飞机。怎麽办呀?”这时巧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赵燕芳女士,她见到符树柏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询问原因,在了解情况後,赵燕芳女士便主动提出叫她懂葡语的先生梁锦标陪同符树柏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並做符树柏的“翻译和助理”。但由於第二天就要从澳门起飞到新加坡转机,时间紧急,赵燕芳女士马上把梁锦标找来见符树柏,提出第二天上午陪符树柏去葡萄牙,梁锦标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梁锦标先生说在欧洲吃饭、住宿等都可以刷卡,为了方便行事,他提出让符树柏先向他的银行卡打入五万元澳门币。在这个诚信出现危机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可能会想一见面就要这麽多钱,多少会不放
当时他还在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一天中午看到一位同事坐在树底下垂淚叹气,他上前询问才得知这位同事的弟弟要结婚了,父母走得早,当大哥的想给弟弟买一块表作为结婚礼物,但是120元的“天价”让他无能为力。君子有成人之美,符树柏先生总是急人之所急,一口将这事应承了下来。他当时一月工资才31.9元,手头也仅有60元,於是他合计着找另一朋友凑钱合买,没成想这朋友也没钱,反倒向他借50元。心性善良的他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义不容辞,宁可自己再去想方设法补救。无计可施下,於是有了新婚之夜向妻子借钱的故事。
妻子的深明大义让符树柏先生万分感动,在接过那一叠钱的时候,他对妻子郑重许下承诺:“老婆,你放心,今天我借你六十元,日後定当还你六千元,六万元,甚至是六十万。”几年後,他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1988年,他被分派到香港工作,虽然只有几千元工资的他,省吃俭用地给妻子买了一块八万元的劳力士金表。夫妻二人鹣鲽情深,不仅成就了一段佳话,更是羡煞旁人。
符树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真我的人,他积极乐观、善良纯真、重情重义,生活处处都散发着智慧的魅力。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遍天下。
乐此不疲,记录时光的点滴
《孟子·告子》中曰:“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也是符树柏先生传奇人生的写照,他感恩生活的一切,因为悲伤让他学会成长,苦难让他学会坚强、快乐让他学会分享、幸福让他学会感恩……
符树柏先生1945年出生於海南岛琼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不足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艰苦的童年生活促使他迅速成长起来。1974年他被借调、1977年正式调入新华社广东分社任记者,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民生百态,用镜头捕捉大千世界,用文字记录社会真象,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新闻记者的天职和使命,“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採撷着时代的芬芳,酿造着社会的正能量。”他曾先後被派往广州、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工作。
他在澳门任职10年,深深感到澳门是一个书写历史的小城,他在澳门分社任职10年期间,先後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澳门》、《辉煌的历程》、《中华瑰宝》、《中葡友好》、《携手同辉》、《金牌健儿濠江行》和书《盛世莲花映日红》。对澳门的人和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为让世界更深地认识澳门、让澳门更好地走向世界,他乐此不疲地奉献。他将自己近七十年的人生阅历,和对澳门、对祖国的深情,倾注在他退休後才出版的《符树柏笔耕集》、《符树柏摄影集》、《符树柏故事集》(上、下册)四本个人著作中。
2009年年底,为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符树柏笔耕集》在多位朋友和“澳门基金会”的帮助下付梓出版,收录了他四十多年在新华社以及被派驻澳门後发表的新闻稿件,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澳门发展的历史痕跡。2011年出版的《符树柏摄影集》,收录了其在新华社记者岗位、被派到澳门工作以及退休後三十多年间所拍摄的相片,别具匠心地编辑成“会见篇”、“人物篇”、“会议篇”、“访问篇”、“社团篇”、“参观篇”、“文体篇”、“展览篇”、“亲情篇”、“风情篇”、“脸谱篇”等十一个主题。通过他的镜头,记录了发生在澳门和内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人情等等。通过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生动的画面来展现澳门,也讴歌祖国。“故实弥新”、“功业永留”、“澳门表情,濠江风采”、“反映生活美,记录历史真”这一句句题词,是澳门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心血的高度讚扬,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他爱国爱澳的深深情怀。
《符树柏故事集》分上、下两册,这部以第三人称手法写成的自传体著作,记录了符树柏先生传奇人生历程中难忘的点点滴滴。其交往的既有政界名流、商界翘楚、专家学者等,亦有平民百姓、风水先生、乃至三教九流,汇集成近一百个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了解到一个立体、真实、全面的“农民孩子”符树柏的成长历程。读了《符树柏故事集》,如观一场表演,跌宕起伏,真实地记录着喜怒哀乐;又如品一杯清茗,苦中回甘,真挚的情感直达心灵深处;还如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发人深省,为人处世的智慧让人不禁讚叹。新华社高级记者屈维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符树柏做的许多事,常人做不到;符树柏的许多故事,文学作家虚构不出来。海峡两岸关係协会驻澳门办事处主任贺之军说:符树柏故事很土,很质朴,很接地气民气,因而很清淡温馨感人……他就像读者的一位朋友、一位长辈、一位老师,叙述着他的收穫与感悟。
现在七十多高龄的符树柏先生依然每天忙碌,写作、摄影、出版、为社团做义工。他说:“每天觉得时间越是紧张,就越觉得时间宝贵。忙,但是很快乐,至少我来过,我做过,那总比碌碌无为要强很多。”“我来过,我做过”,最平实、最简单的六个字,是他最真实、也最珍贵的人生品质。
行遍千山万水,不变的,是那绿叶对根的情谊
他走过七+年,历经磨砺,充满着传奇色彩
通过他涓涓的文字,细腻的情感,高度的责任感
闪耀於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上
他满怀一腔家国情,写澳门,让更多的人爱上澳门
虽年逾七十,仍退而不休,不断散发光与热
他言,我感谢国家把我放在新华社这个大平台上,
没有新华社我可能什麽也不是;
有国才有家,国家强,我才强!
创办杂誌,满怀一腔家国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夠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爭。”
符树柏先生——前新华社资深记者、社会活动家、优秀的出版人,以“宣传澳门为己任”,满怀一腔家国情怀,将他的七十年都奉献给了社会和他挚爱的祖国。现在年过七十的他,仍为办好《新时机》杂誌而忙碌,希望能尽己之力发挥餘热。
2010年,他同澳门的赵燕芳女士、深圳的相建中先生一道创办了《新时机》杂誌。本着“爱国爱澳、立足澳门、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宗旨,以宣传澳门为主题,旨在全面展示澳门中西交融之美,深入报道澳门万象,热点聚焦和深度剖析国际国内和澳门社会问题。
“澳门历经几百餘年沧桑,受殖民思想文化影响很深,我们希望能通过《新时机》宣传正能量,让更多澳门人了解祖国,以及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符树柏先生介绍说。因此开辟了“澳门人看澳门、内地人看澳门、香港人看澳门”这一新栏目,充分利用澳门这一特殊平台,加强澳门特色报道,扩大报道面,将杂誌发行到台湾和内地去,让台湾人通过《新时机》了解澳门和内地,也让内地人了解台湾和澳门,从而促进两岸四地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
“办好杂誌的关键之一是要抓好言论,支持什麽反对什麽,我们态度非常鲜明,也发表了很多观点鲜明的文章。”向特首建言专栏,这一最鲜明的评论栏目是《新时机》的一大亮点。把澳门居民和国家对澳门的期望,以及希望澳门去做但还没做到的事,向特首建言。这个栏目的文章大多由符树柏先生亲自撰写或出题目约稿,发民心声,关注民生,这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新时机》为月刊社,杂誌社的人员虽然不多,但大家都各司其职,负责採编的、负责广告的、负责製作的各环节有条不紊。全社成员皆是无薪付出,所得的广告费和赞助,都用於了印刷和支付约稿的稿费,但有时也还是不夠,为降低成本,符树柏先生常常身兼多职,自己採访、自己摄影、自己写稿,从收集资料到重点文章核审,杂誌出版後在澳门的发行等等,都是亲自操刀,“一脚踢”。
为了节省开支,能自己做的事情,他都不辞辛苦,愿意亲力亲为。所以每当杂誌出版,总能看到这样一个身影:用小拖车拖着一车杂誌,穿梭在澳门大街小巷,政府办公楼、中联办等一处一处地送杂誌。因此政府部门很多人都对他很熟悉,有时遇到会跟他打趣说:“老符,你又过来买菜啊?”他总会笑着回应:“不是的,我来给你们送点精神食粮。”无论寒暑风雨,从未间断过。
谈及创办杂誌的初衷,符树柏先生满怀感恩地解释道:“我现在虽然退休了,衣食无忧,这都是国家和社会给予我的关心,反正閒着也是閒着,为什麽不为社会、为国家做一点事呢?”女儿符国颍也经常劝他不要这麽辛苦,但於他而言,办杂誌不是在做一个产品,而是他精神的寄託,安放着他的一颗赤子之心。
大智若愚,尽显生活的智慧
符树柏先生性格爽朗,很爱笑,也很爱结交朋友。与之交谈,总给人一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又阳光乐观的感觉。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的人生回味起来就像一本“故事会”,读来精彩之极,又总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
1996年6月,他经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社长张国良的特别批凖,带着中国的一批企业家走访美国,经朋友引荐,有幸得到了当时的总统克林顿的会见。这一次经历让他记忆犹新。他虽然也学过英语,但时隔多年不用,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只在临访美前夕,找老师辅导,临时抱佛脚了一下。朋友开玩笑说:“就你这英语水平,怎麽不带个翻译?”“我们经费有限,只能靠自己了,实在不行就让总统给我找翻译。”没想到一句玩笑话成真了。在与总统见面时,符树柏先生表现得大方得体,不卑不亢,他的自信、幽默、机智给克林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儘管事先凖备的英语还是没有发挥好。在得知接下来他还要去加州、旧金山、纽约等其他城市参观访问,没想到克林顿总统真的给他找了翻译陪同。“总统给我请翻译”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他笑着说:“生活中还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凡事都有可能实现的。”
符树柏先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相信世界总是真善美多一些。有一次,他要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中葡友好》大型图片展览,需先从澳门到新加坡转机到巴黎,再由巴黎飞到葡萄牙里斯本,临行前一天,同行的会葡语的人因故不能出国,他只好硬着头皮凖备独自前往。但他心里直发愁:“漫长的旅途,特别是不会葡语和法语,还要中转两次飞机。怎麽办呀?”这时巧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赵燕芳女士,她见到符树柏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询问原因,在了解情况後,赵燕芳女士便主动提出叫她懂葡语的先生梁锦标陪同符树柏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並做符树柏的“翻译和助理”。但由於第二天就要从澳门起飞到新加坡转机,时间紧急,赵燕芳女士马上把梁锦标找来见符树柏,提出第二天上午陪符树柏去葡萄牙,梁锦标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梁锦标先生说在欧洲吃饭、住宿等都可以刷卡,为了方便行事,他提出让符树柏先向他的银行卡打入五万元澳门币。在这个诚信出现危机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可能会想一见面就要这麽多钱,多少会不放心。但符树柏先生愿意选择相信善良,他心想:既然人家好心帮你,我也就应该信任他。而且两个人在欧洲20天吃、住、行和回程机票肯定超过五万元,於是,符树柏便主动向梁锦标先生的银行信用卡打入十万元澳门币。接下来的一切事务在那好心人的帮助下,得以顺利进行,並圆满完成了任务。回澳门後,梁锦标先生根据在欧洲消费的刷卡记录与符树柏结算,把剩餘的钱一分不少地全部退还给符树柏。 符树柏每逢朋友集会,都夸奖梁锦标先生的无私助友风格。符树柏自己也是常常与人为善,总是竭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他人,有时甚至让自己落入“窘境”,旁人可能会认为他“傻”,但这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新婚之夜向娘子借钱”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符树柏先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相信世界总是真善美多一些。有一次,他要去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举办《中葡友好》大型图片展览,需先从澳门到新加坡转机到巴黎,再由巴黎飞到葡萄牙里斯本,临行前一天,同行的会葡语的人因故不能出国,他只好硬着头皮凖备独自前往。但他心里直发愁:“漫长的旅途,特别是不会葡语和法语,还要中转两次飞机。怎麽办呀?”这时巧遇到一位以前的同事赵燕芳女士,她见到符树柏心事重重的样子,就询问原因,在了解情况後,赵燕芳女士便主动提出叫她懂葡语的先生梁锦标陪同符树柏前往葡萄牙的里斯本,並做符树柏的“翻译和助理”。但由於第二天就要从澳门起飞到新加坡转机,时间紧急,赵燕芳女士马上把梁锦标找来见符树柏,提出第二天上午陪符树柏去葡萄牙,梁锦标先生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梁锦标先生说在欧洲吃饭、住宿等都可以刷卡,为了方便行事,他提出让符树柏先向他的银行卡打入五万元澳门币。在这个诚信出现危机的当今社会,很多人可能会想一见面就要这麽多钱,多少会不放
当时他还在生产建设兵团工作,一天中午看到一位同事坐在树底下垂淚叹气,他上前询问才得知这位同事的弟弟要结婚了,父母走得早,当大哥的想给弟弟买一块表作为结婚礼物,但是120元的“天价”让他无能为力。君子有成人之美,符树柏先生总是急人之所急,一口将这事应承了下来。他当时一月工资才31.9元,手头也仅有60元,於是他合计着找另一朋友凑钱合买,没成想这朋友也没钱,反倒向他借50元。心性善良的他在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义不容辞,宁可自己再去想方设法补救。无计可施下,於是有了新婚之夜向妻子借钱的故事。
妻子的深明大义让符树柏先生万分感动,在接过那一叠钱的时候,他对妻子郑重许下承诺:“老婆,你放心,今天我借你六十元,日後定当还你六千元,六万元,甚至是六十万。”几年後,他兑现了自己当初的诺言。1988年,他被分派到香港工作,虽然只有几千元工资的他,省吃俭用地给妻子买了一块八万元的劳力士金表。夫妻二人鹣鲽情深,不仅成就了一段佳话,更是羡煞旁人。
符树柏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真我的人,他积极乐观、善良纯真、重情重义,生活处处都散发着智慧的魅力。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朋友遍天下。
乐此不疲,记录时光的点滴
《孟子·告子》中曰:“天将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也是符树柏先生传奇人生的写照,他感恩生活的一切,因为悲伤让他学会成长,苦难让他学会坚强、快乐让他学会分享、幸福让他学会感恩……
符树柏先生1945年出生於海南岛琼山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他不足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大,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里,艰苦的童年生活促使他迅速成长起来。1974年他被借调、1977年正式调入新华社广东分社任记者,他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民生百态,用镜头捕捉大千世界,用文字记录社会真象,忠实地履行着一个新闻记者的天职和使命,“他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採撷着时代的芬芳,酿造着社会的正能量。”他曾先後被派往广州、香港、澳门等多个城市工作。
他在澳门任职10年,深深感到澳门是一个书写历史的小城,他在澳门分社任职10年期间,先後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澳门》、《辉煌的历程》、《中华瑰宝》、《中葡友好》、《携手同辉》、《金牌健儿濠江行》和书《盛世莲花映日红》。对澳门的人和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为让世界更深地认识澳门、让澳门更好地走向世界,他乐此不疲地奉献。他将自己近七十年的人生阅历,和对澳门、对祖国的深情,倾注在他退休後才出版的《符树柏笔耕集》、《符树柏摄影集》、《符树柏故事集》(上、下册)四本个人著作中。
2009年年底,为纪念澳门回归十周年,《符树柏笔耕集》在多位朋友和“澳门基金会”的帮助下付梓出版,收录了他四十多年在新华社以及被派驻澳门後发表的新闻稿件,生动地向人们展示了澳门发展的历史痕跡。2011年出版的《符树柏摄影集》,收录了其在新华社记者岗位、被派到澳门工作以及退休後三十多年间所拍摄的相片,别具匠心地编辑成“会见篇”、“人物篇”、“会议篇”、“访问篇”、“社团篇”、“参观篇”、“文体篇”、“展览篇”、“亲情篇”、“风情篇”、“脸谱篇”等十一个主题。通过他的镜头,记录了发生在澳门和内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风俗人情等等。通过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生动的画面来展现澳门,也讴歌祖国。“故实弥新”、“功业永留”、“澳门表情,濠江风采”、“反映生活美,记录历史真”这一句句题词,是澳门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他心血的高度讚扬,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他爱国爱澳的深深情怀。
《符树柏故事集》分上、下两册,这部以第三人称手法写成的自传体著作,记录了符树柏先生传奇人生历程中难忘的点点滴滴。其交往的既有政界名流、商界翘楚、专家学者等,亦有平民百姓、风水先生、乃至三教九流,汇集成近一百个跌宕起伏、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人了解到一个立体、真实、全面的“农民孩子”符树柏的成长历程。读了《符树柏故事集》,如观一场表演,跌宕起伏,真实地记录着喜怒哀乐;又如品一杯清茗,苦中回甘,真挚的情感直达心灵深处;还如聆听一位智者的教诲,发人深省,为人处世的智慧让人不禁讚叹。新华社高级记者屈维英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符树柏做的许多事,常人做不到;符树柏的许多故事,文学作家虚构不出来。海峡两岸关係协会驻澳门办事处主任贺之军说:符树柏故事很土,很质朴,很接地气民气,因而很清淡温馨感人……他就像读者的一位朋友、一位长辈、一位老师,叙述着他的收穫与感悟。
现在七十多高龄的符树柏先生依然每天忙碌,写作、摄影、出版、为社团做义工。他说:“每天觉得时间越是紧张,就越觉得时间宝贵。忙,但是很快乐,至少我来过,我做过,那总比碌碌无为要强很多。”“我来过,我做过”,最平实、最简单的六个字,是他最真实、也最珍贵的人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