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创新发展;“三张问卷”;激发活力;多元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4-0017-02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的职业教育更需要“转型升级”,新时代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及时转换,职业教育就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就很难“使职业教育由人们的无奈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乃至首要选择”。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和创新制度,这也是回答好“三张问卷”、事关我省职业教育跨越“發展拐点”的关键。
一、“抓大放小”是“搞活”职业教育的关键
我省南、中、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以及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期盼存在地区差异。如何满足人民的现实需要,发挥省内各地的区间优势,做到取长补短、各具特色?个人认为,应在做好顶层设计即“标准建设”的同时,多学习兄弟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在“抓大放小”上下功夫,以“给位子、压担子”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市级层面及基层职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在新一轮建设中继续保持高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因此,省、市级教育部门应当理清各自职责权限,在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同时学会“主动放权”,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创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学历提升不容忽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他们继续学习深造的要求就愈加强烈。我们应关注人们的现实所需,在做好正确引导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们选择职教时也能看到希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中、专、本、硕”办学模式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我省尤其是苏南地区来讲有可取之处,目前中高职衔接的范围和步幅可以再大一些、再开放些,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们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二是用人不宜“过度消费”。目前,但凡条件好点的单位,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的条件动辄要求具备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有时还附加必须是“第一学历”“985、211高校”或“全日制”等条件,结构性矛盾仍是职校生优质就业的“拦路虎”。追求过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已成常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改变这一被动现象仅靠教育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人观,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抓经济、抓和谐”的政治意识,自觉清除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多元办学”是“抓好”职业教育的重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提升阶段,唯有真正突破现实的束缚,务实创新,勇于改革,在“多元办学”的道路上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的成果成效才会“破茧而出”。
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这说明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合作,需要职教人加强沟通,主动出击,集聚各方力量,在“政行企校”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办好职业教育。一是加强产教融合。深刻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难点和困惑,剖析阻碍深度融合的具体原因,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制度层面保障、鼓励和促进产教融合,避免“两头冷”或“一头冷一头热”。二是推进体制改革。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鼓励行业、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参与职教办学;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办法,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在制度保障、试点深度、成果成效上下功夫,避免贪大求全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三是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兄弟学校你追我赶,加强单位内部执行力建设,促进全员上下合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抓好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积极开展“教诊改”工作,把“人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把“质量提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职教创新体系,开创我省职业教育“一校一特色”的崭新局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44-0017-02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的职业教育更需要“转型升级”,新时代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及时转换,职业教育就不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就很难“使职业教育由人们的无奈选择转变为理性选择乃至首要选择”。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和创新制度,这也是回答好“三张问卷”、事关我省职业教育跨越“發展拐点”的关键。
一、“抓大放小”是“搞活”职业教育的关键
我省南、中、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平衡,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以及人民对职业教育的期盼存在地区差异。如何满足人民的现实需要,发挥省内各地的区间优势,做到取长补短、各具特色?个人认为,应在做好顶层设计即“标准建设”的同时,多学习兄弟省市一些好的做法,在“抓大放小”上下功夫,以“给位子、压担子”等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市级层面及基层职校的办学活力,促进我省职业教育在新一轮建设中继续保持高位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因此,省、市级教育部门应当理清各自职责权限,在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同时学会“主动放权”,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创造职业教育发展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学历提升不容忽视。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他们继续学习深造的要求就愈加强烈。我们应关注人们的现实所需,在做好正确引导的同时,积极创造条件,让人们选择职教时也能看到希望。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中、专、本、硕”办学模式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我省尤其是苏南地区来讲有可取之处,目前中高职衔接的范围和步幅可以再大一些、再开放些,加快构建具有江苏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满足人们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要。二是用人不宜“过度消费”。目前,但凡条件好点的单位,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的条件动辄要求具备本科、研究生等学历,有时还附加必须是“第一学历”“985、211高校”或“全日制”等条件,结构性矛盾仍是职校生优质就业的“拦路虎”。追求过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已成常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业教育成为人们的无奈选择”。改变这一被动现象仅靠教育部门是无法实现的,它需要政府各级部门的通力协作,共同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用人观,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民生、抓经济、抓和谐”的政治意识,自觉清除阻碍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多元办学”是“抓好”职业教育的重点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高质量提升阶段,唯有真正突破现实的束缚,务实创新,勇于改革,在“多元办学”的道路上寻找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的成果成效才会“破茧而出”。
20世纪20年代,黄炎培先生就提出了“大职业教育观”,认为“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这说明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多方合作,需要职教人加强沟通,主动出击,集聚各方力量,在“政行企校”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办好职业教育。一是加强产教融合。深刻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中的难点和困惑,剖析阻碍深度融合的具体原因,出台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在制度层面保障、鼓励和促进产教融合,避免“两头冷”或“一头冷一头热”。二是推进体制改革。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鼓励行业、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参与职教办学;完善现代学徒制试点办法,明确政府主导责任,在制度保障、试点深度、成果成效上下功夫,避免贪大求全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三是注重自身建设。加强内部管理,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兄弟学校你追我赶,加强单位内部执行力建设,促进全员上下合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抓好现代化专业群建设,积极开展“教诊改”工作,把“人的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第一要务,把“质量提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打造与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职教创新体系,开创我省职业教育“一校一特色”的崭新局面,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