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异军突起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时政新闻的改革刻不容缓。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简要谈论了对时政新闻改革尤其是对地方电视台改革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关键词】时政新闻 地方电视台 收视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在我国尤其如此。然而近年来,面对异军突起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电视时政新闻却显得黯然逊色。各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收视情况一直在低位徘徊。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由此也引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新闻改革浪潮。本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二十年有余,历经了数任领导对时政栏目的多次改版。亲历亲为中,本人对于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有不少感受和体会。
一、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新闻队伍
笔者所在的电视台领导曾多次强调,电视台就是个半军事化单位,需要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当时因为这话,我还琢磨了好半天,现在想来,比喻得确是。因为记者特别是时政新闻记者承担着为党和政府工作服务的职责,执行的是一项不容懈怠、责任性强的政治任务。同时由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也决定了记者的特性,记者就要像战士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一档时政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收视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以及具有的战斗力。因此,新闻单位如何招兵买马、如何挑精兵强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新闻单位制定的用人机制,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让真正具备良好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才走进新闻队伍。这比后期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快得多、轻松得多。
二、创新不能丢本
时政新闻因为报道重大的党务、政务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改革如何不能丢“本”,“本”既电视报道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规范,是时政记者的看家本领,也是底线。就时政新闻而言,就是要保证内容准确,画面稳定,景致清晰。给领导的镜头大小、时间长短、先后顺序都应遵循相应的规范。比如,我们地方台联播新闻在报道有领导出席的会议新闻时,要求画面处理上,一般先有大景和中景做环境交待,接着必须要有领导个人的中景镜头。诸如此类,虽然是约定俗成,但记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三、压缩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报道
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在一档时政新闻栏目中一般占较大篇幅,减少、压缩这方面报道可以节省有效时间,增加栏目信息量。一位央视新闻频道的编辑也表示,往年年终岁未的新闻联播大都充斥着各类会议新闻,而今年只有真正与百姓生活、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上了联播。看过这条消息很有感触,我们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虽然早就提出减少、压缩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的要求,但与大台比起来似乎力度不够大、手段不够狠。作为最高规格的国家领导人活动,中央电视台都能做到让大人物给小人物让位、让时间,说明中央电视台改革时政新闻报道的成功,同时也给地方台带了一个好头。
对于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地方台也在做不断的有益尝试。会议新闻和领导日常性工作新闻除重大事件外,一般活动报道尽量压缩篇幅,有的甚至做简讯处理。对于这些报道记者要深入下去,发现、提炼活动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把虚的形式变为实的信息和资讯。通过放大有用素材,侧重进行报道。比如对每年要举办的全市新春首场人才招聘会的报道,以往记者常常容易流于形式,做简单处理,报道内容无非是领导巡视和工作人员交谈、多少家用人单位招多少个人而已。而现在的记者就会转移视线、变换主题,做出了不一般的报道。例如《技术工种一单难求》、《招聘场上的外来展台》两条新闻抓住了招聘会上的特殊现象,展开分析和报道,让现象反映出了招聘活动的新变化、新动向。这样的时政新闻报道打破了常规贯例,看起来饶有兴味。
四、发挥电视优势,让新闻鲜活起来
电视新闻有它的真实性也有它的艺术性,为了使两者完美结合,我们不能忽视电视特有的画面、同期声、体态语言、电子特技和字幕的作用。画面擅长表现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但在抽象的思想和逻辑分析时就不好表达,而有声语言叙述就十分自由和准确,对画面有确定补充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新闻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音乐、电子特技等应用则可以渲染环境、抒发情怀。电视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但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也更容易让新闻“出彩”。所谓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家可以想象,面对一个新闻现场,如果你既可以用眼睛看,又可以用耳朵听,同时还能感受过程中带来的精神愉悦,那么这个新闻事实呈现给你的将是一个生动的、鲜活的、立体的人或事。所以时政新闻的表现,要尽量多用现场和同期,让第一现场的各种信息自然流露出来。在此,笔者认为,少听甚至不听画外解说就能看懂的正面新闻,就是好新闻。去年教师节,我们台首席记者播发了一条市委书记慰问退休优秀教师的消息,本来节日期间的领导慰问是一个很平常的活动,很难做出新意。但记者采用了纪实手法,运用了大量长镜头和现场同期声,把领导逐家慰问的过程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富于生活气息的场景加上领导与教师热情洋溢的交流,使得报道顿时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五、积极挖掘地方资源,展现地方特色
电视新闻是做给大众看的,时政新闻要想吸引更多观众、占有更大市场,就必须在宣传理念上树立和强化民生意识,适当给时政新闻增加一些服务型、实用性的功能。因为在信息资讯需求上,地方公众对于自己自身利益以及生存发展需要的区域性、实用性信息有较高的关注度。这类题材的选取,应增加近效消息,减少远效信息,强调新闻的直接功利价值,相应淡化其认知价值,这就是地方新闻特色。现在地方新闻联播节目,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像恶劣天气下农事的及时应对,爱牙日如何爱牙护牙,季节变化如何注意保健等。这些题材的挖掘和播报,显示出电视时政新闻日趋“平民化”,报道内容和方式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民众需要了。■
(作者单位:安庆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尹恒
【关键词】时政新闻 地方电视台 收视
时政新闻历来是新闻报道的“富矿”,在我国尤其如此。然而近年来,面对异军突起的民生新闻和娱乐新闻,电视时政新闻却显得黯然逊色。各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收视情况一直在低位徘徊。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由此也引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新闻改革浪潮。本人从事电视新闻工作二十年有余,历经了数任领导对时政栏目的多次改版。亲历亲为中,本人对于时政新闻的改革创新有不少感受和体会。
一、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新闻队伍
笔者所在的电视台领导曾多次强调,电视台就是个半军事化单位,需要实行军事化的管理。当时因为这话,我还琢磨了好半天,现在想来,比喻得确是。因为记者特别是时政新闻记者承担着为党和政府工作服务的职责,执行的是一项不容懈怠、责任性强的政治任务。同时由于新闻事件本身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也决定了记者的特性,记者就要像战士一样:“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一档时政新闻节目的质量好坏、收视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记者、编辑的素质以及具有的战斗力。因此,新闻单位如何招兵买马、如何挑精兵强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新闻单位制定的用人机制,实行严格的职业准入和岗位准入,让真正具备良好政治素质、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才走进新闻队伍。这比后期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要快得多、轻松得多。
二、创新不能丢本
时政新闻因为报道重大的党务、政务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这样的特性决定了新闻改革如何不能丢“本”,“本”既电视报道的基本要求和规范。规范,是时政记者的看家本领,也是底线。就时政新闻而言,就是要保证内容准确,画面稳定,景致清晰。给领导的镜头大小、时间长短、先后顺序都应遵循相应的规范。比如,我们地方台联播新闻在报道有领导出席的会议新闻时,要求画面处理上,一般先有大景和中景做环境交待,接着必须要有领导个人的中景镜头。诸如此类,虽然是约定俗成,但记者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三、压缩会议新闻、领导人活动报道
会议新闻和领导人活动新闻在一档时政新闻栏目中一般占较大篇幅,减少、压缩这方面报道可以节省有效时间,增加栏目信息量。一位央视新闻频道的编辑也表示,往年年终岁未的新闻联播大都充斥着各类会议新闻,而今年只有真正与百姓生活、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工作会议上了联播。看过这条消息很有感触,我们地方电视台新闻联播虽然早就提出减少、压缩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报道的要求,但与大台比起来似乎力度不够大、手段不够狠。作为最高规格的国家领导人活动,中央电视台都能做到让大人物给小人物让位、让时间,说明中央电视台改革时政新闻报道的成功,同时也给地方台带了一个好头。
对于会议新闻和领导活动的报道,地方台也在做不断的有益尝试。会议新闻和领导日常性工作新闻除重大事件外,一般活动报道尽量压缩篇幅,有的甚至做简讯处理。对于这些报道记者要深入下去,发现、提炼活动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把虚的形式变为实的信息和资讯。通过放大有用素材,侧重进行报道。比如对每年要举办的全市新春首场人才招聘会的报道,以往记者常常容易流于形式,做简单处理,报道内容无非是领导巡视和工作人员交谈、多少家用人单位招多少个人而已。而现在的记者就会转移视线、变换主题,做出了不一般的报道。例如《技术工种一单难求》、《招聘场上的外来展台》两条新闻抓住了招聘会上的特殊现象,展开分析和报道,让现象反映出了招聘活动的新变化、新动向。这样的时政新闻报道打破了常规贯例,看起来饶有兴味。
四、发挥电视优势,让新闻鲜活起来
电视新闻有它的真实性也有它的艺术性,为了使两者完美结合,我们不能忽视电视特有的画面、同期声、体态语言、电子特技和字幕的作用。画面擅长表现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但在抽象的思想和逻辑分析时就不好表达,而有声语言叙述就十分自由和准确,对画面有确定补充作用,两者相结合可以使新闻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音乐、电子特技等应用则可以渲染环境、抒发情怀。电视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但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也更容易让新闻“出彩”。所谓新闻,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大家可以想象,面对一个新闻现场,如果你既可以用眼睛看,又可以用耳朵听,同时还能感受过程中带来的精神愉悦,那么这个新闻事实呈现给你的将是一个生动的、鲜活的、立体的人或事。所以时政新闻的表现,要尽量多用现场和同期,让第一现场的各种信息自然流露出来。在此,笔者认为,少听甚至不听画外解说就能看懂的正面新闻,就是好新闻。去年教师节,我们台首席记者播发了一条市委书记慰问退休优秀教师的消息,本来节日期间的领导慰问是一个很平常的活动,很难做出新意。但记者采用了纪实手法,运用了大量长镜头和现场同期声,把领导逐家慰问的过程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富于生活气息的场景加上领导与教师热情洋溢的交流,使得报道顿时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五、积极挖掘地方资源,展现地方特色
电视新闻是做给大众看的,时政新闻要想吸引更多观众、占有更大市场,就必须在宣传理念上树立和强化民生意识,适当给时政新闻增加一些服务型、实用性的功能。因为在信息资讯需求上,地方公众对于自己自身利益以及生存发展需要的区域性、实用性信息有较高的关注度。这类题材的选取,应增加近效消息,减少远效信息,强调新闻的直接功利价值,相应淡化其认知价值,这就是地方新闻特色。现在地方新闻联播节目,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很多努力。像恶劣天气下农事的及时应对,爱牙日如何爱牙护牙,季节变化如何注意保健等。这些题材的挖掘和播报,显示出电视时政新闻日趋“平民化”,报道内容和方式越来越贴近社会生活、贴近民众需要了。■
(作者单位:安庆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实习编辑:尹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