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现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信息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空间,电路已经高度集成化,是将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集成,越来越需要更多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够充分胜任产品的设计,生产,维修和销售工作。很明显,本科院校的学生已经渐渐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无论是从人数还是从动手能力方面,都是不能满足的。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一直以来,模电,数电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掌握好它们,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科院校,模电,数电的实验内容很全面具体,但是也只是起到辅助模电和数电理论课程而已,更多强调的是理论。并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模电和数电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甚至没有真正独立的作为实训内容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思路,其传统模电,数电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高等职业教育。模电,数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 模电,数电内容复杂而且难以理解,即使是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解也尚有困难,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更好的去理解模电,数电知识,更好的应用,这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做改变,需要将抽象的转化为形象是最重要的,更多的需要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完成。首先将内容较复杂和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放到实训内容上,并不是不讲;其次将要讲授内容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多次反复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反复学习,必须掌握,之后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最后将知识点串接起来,讲解内容较复杂和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在实验实训课程中体现出来。模电和数电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课程时间上安排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实验和实训内容分为上下两册,授课时间应该多侧重与实验和实训,难度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2.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地方,因此从教学思想和理念中考虑下,模电和数电知识所安排的实验和实训内容其重要性是与理论知识点相辅相成的,不再是理论知识的辅助和证明。更多的相互依托的关系。如果从实验实训的角度来讲,要想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较快的理解实验内容,那么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去做实验实训,才能明确实验实训到底说明了什么,与理论是否存在误差,才能真正体会到模电和数电的精华。否则学生只是一台机器,只会做,但不明白为什么,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在能力上真正得不得很大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问题,也找不到原因,查不出问题出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实验实训是相当失败的,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部分学生失去兴趣,不愿意在做实验,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不明确。所以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知识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将模电和数电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的,从而提高其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本科院校其重点培养的是研发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学生在毕业的同时需要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毕业。其培养的侧重点和层次是不同的。毕业之后学生更多的就业方向是深圳,苏州一带企业。能够胜任工作,并能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中需要的岗位和工种来培养相应的学生,所以课程基于社会实际情况而定。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真正做到学生学有所用,能够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除此之外,我认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就是应当将工作的过程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模电和数电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融入其中,最后再将模电和数电两大块内容在第三年的时间内,融合到一起,结合生产实践,整体作为一个内容以实训和实习的形式加强和巩固。将理论知识彻底应用到实验,实训和实习中去,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实践来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的说就是在第一年的时间内,开设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时间安排在一年内,强化训练,上半年实验内容,主要所做的是基础实验,之后是提高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电路的过程,内容不宜复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础很重要。强化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如电路基础实验中的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模电中的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等等。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其目的性,反复掌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之后在下半年根据模电知识点开设电子测量,传感器应用,其中传感器应用和电子测量,不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而是结合上半年模电的知识点综合到开设实训内容中,有机的将模电,电子测量,传感器的课程内容全部结合到一起。这样电子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扫频仪,频谱分析仪等都可以应用到实训内容中去,既可以将模电的知识巩固,又可以充分体现电子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传感器技术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三门课程可以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有了上半年较好的电路和模电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下半年所进行的实训内容如功放电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制作等,都可以完成。
在这一年的基础之上,第二年进行数电知识的讲解,时间也是一年,上半年是基础,就是基础实验,下半年是实训。数电知识的基础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后面的基础实验理解确实比较有难度,比如是触发器实验,所用的是芯片有74LS74, 74LS112,在讲授计数器的时候,会有多种计数器,理论好理解,关键是在做实验的是要其芯片的各个引脚非常重要,如75LS160,74LS161,74LS190,74LS290等。单独的做实验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将这几种芯片进行级联,则需要很好的理解各个芯片的作用。并且在级联的时候有反馈清零和异步置数两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计数,但是连接的方式方法很不相同。与此同时,又会有移位寄存器和555定时器等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只有更多的放到实验室才能更好的完成,必须反复学习,反复掌握,切不可一知半解。下半年开设数电实训课程内容,将单片机进入到实训课程中,其中需要重点实训的是ADC和DAC转换器,555定时器中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由于单片机内容非常多且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掌握会读比较简单的程序,会烧录程序即可。在第三年的时间内就需要将模电和数电两大块内容整合到一起,将Protell,AutoCAD等电子电路设计作为创新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内容根据情况而定,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模电,数电已经不仅仅是两门课程,而且在电路的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现代电路高度集成化,也促成模电,数电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模电,数电作为核心课程在企业中其重要性处处可见。只有充分发挥模电,数电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不断以模电,数电为核心完善和发展课程体系,才能让高职毕业生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顺应于电子信息类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林雄.《关于职业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 第3期.
[2]王国庆.《关于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个案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7年4期 .
[3]张玉臣.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三大环节的技术探讨》. 职教论坛, 2007年10期.
[4]康华光主编.陈大钦副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
一直以来,模电,数电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掌握好它们,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科院校,模电,数电的实验内容很全面具体,但是也只是起到辅助模电和数电理论课程而已,更多强调的是理论。并没有充分发挥和体现模电和数电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甚至没有真正独立的作为实训内容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之下,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思路,其传统模电,数电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高等职业教育。模电,数电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与本科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作为本科教育的补充,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1. 模电,数电内容复杂而且难以理解,即使是本科院校的学生理解也尚有困难,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要更好的去理解模电,数电知识,更好的应用,这需要在课程内容上做改变,需要将抽象的转化为形象是最重要的,更多的需要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完成。首先将内容较复杂和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放到实训内容上,并不是不讲;其次将要讲授内容的知识点进行细分,多次反复的强调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反复学习,必须掌握,之后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最后将知识点串接起来,讲解内容较复杂和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在实验实训课程中体现出来。模电和数电知识比较难以理解,所以在课程时间上安排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实验和实训内容分为上下两册,授课时间应该多侧重与实验和实训,难度由浅入深。逐步递进。
2.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地方,因此从教学思想和理念中考虑下,模电和数电知识所安排的实验和实训内容其重要性是与理论知识点相辅相成的,不再是理论知识的辅助和证明。更多的相互依托的关系。如果从实验实训的角度来讲,要想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较快的理解实验内容,那么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去做实验实训,才能明确实验实训到底说明了什么,与理论是否存在误差,才能真正体会到模电和数电的精华。否则学生只是一台机器,只会做,但不明白为什么,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在能力上真正得不得很大的提高。甚至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问题,也找不到原因,查不出问题出在哪里,那么这样的实验实训是相当失败的,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部分学生失去兴趣,不愿意在做实验,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不明确。所以只有在正确的理论知识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将模电和数电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的,从而提高其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与本科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本科院校其重点培养的是研发人才,而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说,学生在毕业的同时需要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够毕业。其培养的侧重点和层次是不同的。毕业之后学生更多的就业方向是深圳,苏州一带企业。能够胜任工作,并能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根据社会中需要的岗位和工种来培养相应的学生,所以课程基于社会实际情况而定。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真正做到学生学有所用,能够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除此之外,我认为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就是应当将工作的过程与学习内容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以模电和数电为核心,其他专业课程融入其中,最后再将模电和数电两大块内容在第三年的时间内,融合到一起,结合生产实践,整体作为一个内容以实训和实习的形式加强和巩固。将理论知识彻底应用到实验,实训和实习中去,摆脱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以实践来检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具体的说就是在第一年的时间内,开设电路基础和模拟电路,时间安排在一年内,强化训练,上半年实验内容,主要所做的是基础实验,之后是提高实验,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电路的过程,内容不宜复杂,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基础很重要。强化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如电路基础实验中的戴维南定理,叠加定理,模电中的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等等。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其目的性,反复掌握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之后在下半年根据模电知识点开设电子测量,传感器应用,其中传感器应用和电子测量,不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开设,而是结合上半年模电的知识点综合到开设实训内容中,有机的将模电,电子测量,传感器的课程内容全部结合到一起。这样电子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如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扫频仪,频谱分析仪等都可以应用到实训内容中去,既可以将模电的知识巩固,又可以充分体现电子测量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传感器技术也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三门课程可以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有了上半年较好的电路和模电理论基础和实验基础,下半年所进行的实训内容如功放电路,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的制作等,都可以完成。
在这一年的基础之上,第二年进行数电知识的讲解,时间也是一年,上半年是基础,就是基础实验,下半年是实训。数电知识的基础知识相对简单,但是后面的基础实验理解确实比较有难度,比如是触发器实验,所用的是芯片有74LS74, 74LS112,在讲授计数器的时候,会有多种计数器,理论好理解,关键是在做实验的是要其芯片的各个引脚非常重要,如75LS160,74LS161,74LS190,74LS290等。单独的做实验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将这几种芯片进行级联,则需要很好的理解各个芯片的作用。并且在级联的时候有反馈清零和异步置数两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可以计数,但是连接的方式方法很不相同。与此同时,又会有移位寄存器和555定时器等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只有更多的放到实验室才能更好的完成,必须反复学习,反复掌握,切不可一知半解。下半年开设数电实训课程内容,将单片机进入到实训课程中,其中需要重点实训的是ADC和DAC转换器,555定时器中多谐振荡器和单稳态触发器。由于单片机内容非常多且复杂,难以理解,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刚开始掌握会读比较简单的程序,会烧录程序即可。在第三年的时间内就需要将模电和数电两大块内容整合到一起,将Protell,AutoCAD等电子电路设计作为创新型实训内容进行,设计内容根据情况而定,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模电,数电已经不仅仅是两门课程,而且在电路的发展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此同时,现代电路高度集成化,也促成模电,数电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完善和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模电,数电作为核心课程在企业中其重要性处处可见。只有充分发挥模电,数电在实际电路中的作用,不断以模电,数电为核心完善和发展课程体系,才能让高职毕业生做到与时俱进,更好的顺应于电子信息类产业的高速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和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刘林雄.《关于职业院校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 第3期.
[2]王国庆.《关于职业院校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体系的个案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007年4期 .
[3]张玉臣. 《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三大环节的技术探讨》. 职教论坛, 2007年10期.
[4]康华光主编.陈大钦副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华中理工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谢嘉奎主编. [电子线路](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