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松卿对汪曾祺的厚爱与告诫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nwenv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早她来找我,我已经披了衣服,坐在床上给她写信了。”在著名作家汪曾祺的早期小说《牙疼》中,有施松卿的影子,“她知道我的脾气,既然牙齿已经不疼了,就绝对不肯再去医院的,还是打主意给我弄点什么喜欢吃的东西去。”

在建设中学成为同事


  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后,汪曾祺在中文系学习,本来他应该在1943年夏季毕业,但由于体育和英语不及格而留级,到第二年夏季才能毕业。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学校作出严厉规定,凡是1944年的毕业生,必须到援华的美军中担任几个月翻译,方可拿到毕业证,对于不服从命令的人,坚决不予毕业。
  汪曾祺被分配到陈纳德航空队当翻译,他不想去前线,只能拿到西南联合大学的肄业证书,停留学校期间,不允许在学校食堂吃饭。在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下,他只得去昆明北部的建设中学任教。
  1945年夏季,施松卿从西南联合大学西语系毕业,到建设中学担任英文教师。
  在写作的时候,汪曾祺凭借厚实的古文基础,把精练的古代语言词汇自然地融入创作之中。施松卿爱好文学,大学期间看过汪曾祺的小说,觉得读起来比较顺畅。
  和汪曾祺成为同事后,施松卿把自己的读后感当面说给他听。
  汪曾祺没有想到,施松卿专攻英文,居然对他的作品有不俗的见地。和汪曾祺相识后,施松卿认为他非常有才华,对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彼此之间的感情在不知不觉中迅速加深,教学之余的时间,他们经常在学校周围结伴而行。

在异地他乡锐意进取


  1946年夏末,汪曾祺和施松卿告别建设中学,从昆明乘火车到越南海防,然后坐轮船到中国香港。
  施松卿从香港回福建探亲和谋职,汪曾祺等待船只前往上海,当时他的经济困难,只能住在破旧的下等公寓,与水手、做生意的人为伴。
  1946年初秋,汪曾祺到达上海,带着李健吾的推荐信,去致远中学找校长高宗浚求职。看完他的信件,高宗浚答应让他担任国文教员,虚怀若谷地对他说:“以你的才气,到我们这个弄堂中学来教书,实在是委屈了。不过这样也好,让你有磨练的机会,也正好为敝校争光。”
  汪曾祺喜欢清静的环境,高宗浚对他特殊照顾,将他单独安排在学校对面的铁皮顶棚房子里居住,天晴的日子,房间中很少听见外面的杂音;下雨的时候,雨点落在铁皮顶上,会砸出“乒乒乓乓”的声音,如果深夜下雨,很快就会将他吵醒。
  从香港回到福建,施松卿探亲之余四处求职,最终在福州英华中学谋到教师职位。
  1947年夏天,施松卿接到指点过她毕业论文写作的导师来信:“北京大学西语系有助教的位置,你是否愿意到北京工作?”
  施松卿毫不犹豫地答应,并快速带着行李出发。施松卿没有直接去北京,而是先到上海与汪曾祺见面,劝他也到北京寻求发展机会。
  在施松卿正式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助教后,汪曾祺也迅速离开上海到北京,最初他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到北京大学的宿舍里寄宿。
  汪曾祺度过半年散漫而无着落的生活,沈从文一直努力终于帮助他找到差事,让他去历史博物馆担任职员。他将铺盖搬到值班室里,开始拥有安身之地。当年的历史博物馆在故宫的午门,既窄小又破旧,虽然名气很大,可是没有多少藏品。

分别四年后重新团聚


  1950年初夏,汪曾祺与施松卿结束长达5年的恋爱关系,在北京举行了十分简单的婚礼。两年之后,施松卿调到新华社从事英文编辑工作。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汪曾祺与施松卿有了稳定的收入,陆续出生的3个孩子活泼可爱,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可惜,1957年开始的政治风暴,给汪曾祺带来严重的危害,迫使他和家人分别4年。
  在只有几行的短诗《早春》里,汪曾祺写道:“远树绿色的呼吸。”
  1958年,汪曾祺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改造。即将启程之前,妻子与他到前门购买下乡的东西,最后施松卿看看剩余的钱,还有80多元,准备给他买一块苏联表。
  当年,手表还是奢侈品,在其他人的眼里,“右派分子”根本不配戴手表,施松卿不顾汪曾祺的身份,执意要给他买最好的物品。给汪曾祺戴手表时,施松卿情真意切地嘱咐:“你放心走吧,下去好好劳动。”
  汪曾祺走的那天,施松卿在单位上班,请不到假回来送他。汪曾祺坐在家中等待着,意识到妻子无法回家送行,他只得慢慢地站起来,出门前留下一张纸条:“松卿,等我4年,我改造好了回来。”
  下班回到家里,读着汪曾祺留下的字条,施松卿潸然泪下,只能在心中沉默不语地发誓:“我等你回来。”
  到张家口地区的沽源马铃薯研究站,汪曾祺专门研究马铃薯的品种,本来是一项很枯燥无趣的工作,他竟然干得饶有兴致。汪曾祺每天都要画马铃薯,画完整体的马铃薯,还要切开画剖面。切开的马铃薯没有其他用处,只能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烧熟吃掉。
  汪曾祺画过、吃过很多品种的马铃薯,最终完成一套有趣的作品《中国马铃薯图谱》。
  在沽源马铃薯研究站辛苦劳动4年后,汪曾祺终于消除了“反革命分子”的罪名,结束“右派”生涯返回北京,成为北京市京剧团的专职编剧。汪曾祺从沙岭子回到北京时,施松卿带着孩子住在国会街,他的回来让家里重新恢复温馨与快乐。

给你最有价值的厚爱


  汪曾祺格外喜欢喝酒,朋友请客吃饭的时候,他会无拘无束地喝酒,即使在家中吃饭,他也要痛快淋漓地喝酒。保姆还在厨房里忙碌着炒菜,汪曾祺就会去端着油炸花生米,拿来玻璃酒杯坐在桌子前自斟自饮,不顾酒对自己的伤害。
  经年累月地泡在酒里,汪曾祺的肝脏难以承受毒害,饮酒对身体的害处不断出现,劝他戒酒成了妻子的艰巨任务。汪曾祺性格倔强,不会轻易听从别人的劝说。施松卿需要找到充足的科学依据,对汪曾祺进行苦口婆心的劝说,让他少喝甚至不喝酒。
  认真查看几本医学书籍后,施松卿终于找到喝酒对身体的危害,并立即对汪曾祺说:“饮酒不仅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会有生命危险。在饮酒后,20%的酒精在胃中吸收,其余的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的酒精,10%由尿液、汗水、唾液和呼吸排出,90%要经过肝脏解毒,肝脏的解毒能力有限,人的组织器官和每个系统都要受到酒精毒害。但汪曾祺固执己见,不听妻子的奉劝,施松卿只能对他喝酒严格管制,家里其余的几个人,都不约而同地主动做监视员,如果发现他私下喝酒,他们就会高声告发,施松卿赶快冲过去,将他的酒拿走。
  在施松卿的劝说与管制下,汪曾祺开始减少饮酒,不过没有彻底戒除,只要别人稍微不注意,他就要悄悄地喝酒。由于患肠疝气,汪曾祺只得去医院治疗。在检查中医生发现,长期饮酒导致汪曾祺的肝功能异常,酒精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变,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汪曾祺住院治疗后,医生劝告道:“你的病情特别严重,建议你不要喝酒,最好赶快彻底戒酒。”汪曾祺无奈地问:“我觉得戒酒很难,倘若我继续喝酒,究竟会有哪样后果?”医生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如果你继续喝酒,很快就会有生命危险。”
  通过施松卿的耐心勸诫,加上医生毫无保留的警告,汪曾祺终于下定决心戒酒,随后身体慢慢恢复健康。在他人执迷不悟时,应该及时进行劝告,提出中肯的意见、切实可行的建议。经过自己的劝说,让别人戒除不良的生活嗜好,命运得到改变,生命得到延续,这是最有价值的厚爱。
其他文献
金秋逢盛世,巾帼书华章,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17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代表,肩负全国亿万妇女的期待与嘱托,齐聚一堂,共商中国妇女发展大计。  “希望广大妇女扬帆新征程,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党中央致辞铿锵有力,为新时代妇女事业和妇联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甘肃团的代表们满怀豪情、信心满满,虽然她们岗位不同、经历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中展现着勇于进取、甘于奉献的巾
能在一定位置上的人,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管你多么讨厌他。  每个人都有讨厌的人,也都会被人讨厌。奇怪的是,在我们眼里,那些无能、无耻甚至卑鄙的人,竟然也会身居高位?换个角度去想就会明白,人家一定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而这一点,又正是讨厌他的人所不具备的。  无论你多么正直、优秀、善良、漂亮,总会有人不喜欢你。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的人喜欢红,有的人喜欢绿,还有的人喜欢黄。红看不惯绿,绿看不惯黄
班会课,老师把录音机往讲台上一放:“今天的班会,我自作主张改成音乐欣赏课………”“好!…”“同意”,同学们欢呼雀跃,表示坚决拥护。  “先听听《森林交响曲》吧!”老师说着按动了放音键。  优美的旋律回荡在教室里。同学们陶醉了:在弥漫着新鲜空气的大森林里,小鸟在婉转吟唱,涓涓溪流在欢快地流淌……  一曲终了,同学们鼓掌,纷纷要求再来一个。老师答应了:“好吧,再来一段《课堂交响曲》。”  什么?《课堂
早晨我因为送孩子,早早地就到了办公室。我以为我是第一个到的,谁知当我拿钥匙开门时,发现门已经开了。  咦,谁会这么早呢,我推门进去。是音音,她正一边吃早餐,一边拖地。  “音音,这么早,你赶紧吃吧,我来拖。”我放下包,去接她的拖布。  音音一看,赶紧就把拖布藏到身后:“不不不,姐,您先歇会儿喝点水,我拖……水已经都倒上了,杯子都是我洗过的。”  “噢……那我擦桌子。”我赶紧去拿抹布。  “桌子我也
圆子:  我刚过29岁生日,爷爷奶奶、父母就时不时念念叨叨:“已经30岁了,还不结婚,不知道怎么打算的……”虽然被催婚已经有几年的历史,以前听到这种话就当耳旁风,没太在意,不知道怎么回事,自从过了29岁生日,一听到这种催婚的声音我就全身不舒服,感觉烦透了,心情立马就不好了!最近发现这种声音越来越影响我的心情,该怎么办呢?  小夕  小夕:  你好!  在爷爷奶奶的观念中,一个女孩子29岁已经到晚婚
我相信,每一位婆婆第一次见媳妇,都想树立一个威严又慈爱的形象,并希望這个形象就此延续下去,永远不要更改;每一位岳父第一次见女婿,都会展现自己家庭支柱的本色,并希望对方也认同这个角色,千万别造反;而每一位媳妇、女婿,愿望大抵如此,那就是在这个即将生存的地盘上谋得自己的话语权,并获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与认可。  但事情通常没那么简单。媳妇、女婿作为“家庭新人”,就像一个空降兵落到人家的地盘上,还要争权
我们在城市的一边争分夺秒地努力打拼,却总是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家庭。但千里之外的亲人毫无怨言,他们时而像一团思念的焰火,时而像一缕关爱的夏风,用它最伟大和无私的爱温柔地包裹着我们。   多想此时此刻能轻轻牵起家人的手,依偎在他们的身边……  《普罗旺斯的夏天》  导演:罗丝·博斯  主演:让·雷诺 安娜·加列娜 克洛伊·茹阿内 雨果·德休   当你置身于伴随着夏风而迸发出勃勃生机的法国乡村时,那些
我游走在茫茫都市。空气里,都是漂浮的气息。各种声音在漂,各种颜色在漂,各种味道在漂,还有无数凡间的烟尘在漂。  川流不息的汽车,是漂浮于都市海洋里的叶叶扁舟。它们乐此不疲地漂浮着,漂浮在现代生活的节奏里。  熙来攘往的行人,是漂浮于都市海洋里的片片浮萍;他们不辞辛苦地漂浮着,漂浮在变幻莫测的命运里。  在霓虹闪烁的大街,我也是一叶小小的浮萍,自由而又茫然地漂浮着,漂浮着。  我嗅闻着空气里漂浮的气
有一年夏天,我接受了一名女性的离婚咨询。她的丈夫在一家土木工程公司工作,因為喜欢喝酒,所以经常晚归,夫妻关系变得很不和谐。丈夫每次回来的时候,妻子都很生气,所以也没有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我劝她说:“离婚不是什么好事呀,你还是再考虑考虑吧。”但这位妻子说她已经无法忍受了,坚决要离婚。在我这儿抱怨了一会儿后,她就回去了。  一个月后,我们再次相见,我发现她的心情和上次完全不同了。“情况有变,我们不
先定结论,然后倒推证据  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从证据出发,找到证据链,然后得出结论。但你仔细看看网上的一些言论,它们是反过来的:  “人肯定是你撞的,要不然你为什么扶呢?”  “你一定长得难看,要不你的头像为什么不敢是自己呢?”  “这事儿肯定跟你有关,无关你为什么刚刚发了评论?”  “你这么多话,一定很寂寞吧。”  ……  这些言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先认定一个结果,然后再去找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