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徐熙花鸟画中的庄子美学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25-01
  摘要:中国五代时期,多种思想流派交织碰撞,文化艺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徐熙花鸟画作为五代时期花鸟画的代表,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他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固定程式,为今后的文人画以及大写意花鸟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庄子思想 花鸟画 打破传统
  庄子美学中蕴含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绘画大家所追求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而它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美学追求的最高审美境界。从生命的角度来看,庄子所提出的“道”,是世界的本源,亦是生命的终极。“道”是自我的复归,贴近自然的过程,是自然与生命的契合状态。从哲学角度来看,“道”的追求亦是一种探讨人的问题的哲学追求,而人类对于美的渴求,正是人类意识提高之后的一种内心深处的精神追求。
  一、庄子思想在中国五代花鸟画中的萌芽
  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变迁史,不难看出,花鸟画经历了一个色彩由华丽到朴素,用笔从工谨到随性写意,题材从珍禽异草转向山林动植物。而中国的花鸟画从唐代起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画科,在宋代攀上巅峰。五代花鸟画作为花鸟画的成熟时期,受到了庄子思想的巨大影响。
  由于受到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思想体系在五代时期交织碰撞,庄子的道家文化重的隐逸文化在此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又恰逢百姓苦于战乱困扰,庄子文化中的避世思想便在民间广泛的流传开。而同时,这一思想的传播同时也对非宫廷画家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这一思想便自然而然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来。这些非宫廷画家的艺术作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文人所追求的心性与境界,并在绘画作品中寄托了画家内心的情感以及其个人的审美价值。这些艺术作品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归根到底是以老子的“道法自然”为宗旨。对老子“自然”,“无为”的出世境界极为推崇。这一绘画体系中的书画作品无论从题材,到技法,到心性的表达,皆是受到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思想中主张的隐世文化与避世文化,深入这些画家的内心,而这些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二、庄子思想对徐熙的影响
  在庄子思想中,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朴素、自然的。道家思想中的隐逸和避世文化同时也成为了一些文人雅士作画的基本思想。“夫画者何?意识形之于态也。”这一点不仅在山水画中有明显的体现,在徐熙的花鸟画中亦可见。
  关于徐熙的身世,《圣朝名画评》称其为“世仕伪唐,为江南名族”;《图画见闻志》称其为“江南处士”、“世为江南仕族,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宣和画谱》称其为“江南显族,所尚高雅,寓兴闲放”;《梦溪笔谈》称其为“江南布衣”。徐熙的徐氏家族与南唐的统治者之间关系亲密,南唐三主给了徐氏家族极高的优待。优渥的家境加上江南文化的熏陶,让徐熙尽管享有优越的生活,却一生始终以高雅自任而无意于仕途。这与当时社会的动荡背景有关,在看尽了皇家的奢靡无度与百姓的水深火热之后,徐熙将功名利禄都看得淡了,老庄的避世文化浸入了徐熙的思想,他只一心在绘画上追求自己的天地,同时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洒逸的性情及淡泊的心境。
  三、庄子美学在徐熙花鸟画中的体现
  1. 题材
  五代花鸟画家中,最得褒赞的便是黄筌与徐熙。郭若虚《论黄徐异体》中说徐熙“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虾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庄子·知北游》中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具有至高无上的美。而我们从前人对徐熙花鸟画的记载中不难得知,农家的写生家蔬图,写生葱茄图类作品,水乡的藻荇游鱼图、鱼藻图类作品,田园情趣的茄菜草虫图类等,都是徐熙绘画的典型题材。
  2.构图
  徐熙的花鸟画并没有确凿的作品真迹留传至今,我们只能根据历代文献的记载进行揣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徐熙画花鸟,一改前人的富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清丽洒脱的画风。他的花鸟画构图极为别致新颖,打破了当时千篇一律的花鸟画构图格局。庄子曾说:“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容貌的美丑,形态的全毁在庄子看来并不重要,只要将它们视为自然,合之于道,得之于天,它们也都是美的一种形式。相应地,如果丧失了自然本性,再美好的东西,在庄子看来也是不美的。米芾在《画史》中记《徐熙画风牡丹图》有这样的评价:“徐熙风牡丹图,叶几千余片,花只三朵:一朵在正面,一在右,一在众枝乱叶之背。”这种突破传统的构图方式,别具一格,大胆新颖,不为再是营造一种富丽堂皇的画面氛围,只为客观写实的描述自然本真的样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五代佚名花鸟画《雪竹图》据考证很可能是徐熙目前唯一的传世作品。这副作品在构图方面,只是有意的截取自然景色某一局部,这种取景的方法,类似于今天的照片取景。在古代来说,实在是不多见。而正是这种局部取景的处理方式,也使得整幅作品给人强烈的写实感觉。
  3.技法
  “徐熙野逸”,他的“落墨法”更是造化奇妙。米芾曾赞徐熙的“落墨法”是“不可摹”的,而正是这,将徐熙的“逸”体现得淋漓尽致。徐熙用笔,继承了中国汉代壁画中就已有的墨线勾勒法,但是这种在汉画中粗狂率达的笔法在徐熙的笔下变得内敛而洒逸,多了一分写意的味道。《梦溪笔谈》中曾对他的笔法有如下评价“:徐熙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李后主曾说,徐熙花鸟画中“不为形似之拘,不乏‘逸’的感觉。”他的“落墨法”进入了“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的境界。徐熙的画法显得朴素简洁。他的画法以墨为主,打破形拘,近似写意,又能充分体现出所画花鸟的生动气韵。尽管他的花鸟画技法并不如之后的文人画画法“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成熟形态,但却已经开始逐渐显露出老庄隐逸人格的艺术心里,表达了老庄思想中中国文人在自然中追求自由闲适的心境。
  徐熙的花鸟画中,无论是画面题材雪汀宿禽,草虫蔬果或是折枝花卉,都极力营造出空灵平淡的画面意境。在用笔及墨法上,都寄托了其内心清净无尘的世界。这与画家内心淡泊无华的心境是分不开的,而这些无一不深深浸透着庄子的“无欲”,“无为”的避世思想。
  
  参考文献:
  [1]孔六庆著.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12月
  [2]李宁.五代宋元墨笔工笔花鸟画探源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六月
其他文献
医院的管理及发展与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医院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药品管理水平也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内部分,解决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
依据1994-2009年的数据回归分析,发现税制结构影响实际经济增长率和增长额.间接税具有反向作用而直接税具有正向作用,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小,因此提出我国
在新形势下,如何依纪依规化解信访矛盾,做好信访举报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信访举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信访举报内容复杂化。除去贪污贿赂、廉洁自律等经济问题仍较为集中外,出现了一些新的热点问题,如重点项目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企业改制破产、下岗职工生活保障、惠民政策落实等敏感问题。  (二)信访举报工作任务加重化。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近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