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歌的审美意境与演唱风格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上海音乐学院第一次邀请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安达”组合来交流演出。演出现场盛况空前,学术厅被围得水泄不通,时而激烈、时而宁静的音乐让每一位在场的观众都为之震撼,而我更是如痴如醉,深受感染。“安达”的音乐似乎把我带到了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我从奇妙的自然之声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净化灵魂的力量!
  再听“安达”是在2018年11月上海音乐学院举办的民族声乐研讨会上,我在小音乐厅、上音歌剧院和管弦排练厅听了“安达”三次不同形式与不同曲目的演唱,再次被优美、宁静、热情的音乐感动。《我的草原》《江戈尔》《幸福的牧马人》《上海产的半导体》等曲目,似泉水般清亮而优雅的其其格玛的歌声,柔和而悠扬的叶克勒和马头琴,清脆而活泼的口弦琴和托布秀尔,低沉但空间感十足的冒顿潮尔和呼麦,清晰地传送到了每个人的耳朵中,真是浮想联翩,想象成画,意犹未尽……


“安达”组合表演者介绍马头琴

  “安达”组合的音乐带给我最大的触动,首先是蒙古族在音乐中表达出来的一种伟大的创造力和杰出的智慧。其次,是“安达”在传统蒙古族音乐的基础上,加入了他们对现代的理解与演释,融传统性与现代性、汇地方性与世界性于一体,既多元又统一。正如乐队主创人员那日苏说:“我们的曲目大多来自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它的唱词和旋律都没有变,‘安达’所秉持的就是在不改变它原本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改编,变成属于‘安达’自己传统音乐的表达方式。如何让现代人接受和理解传统音乐,是‘安达’的初衷,也是坚持的目标。但对这两者关系的把握非常艰难,是传统的却跟民间不一样,是现代的却又属于传统的。”我想这也是那些喜欢“安达”的所有听众的感受。

美学景象与审美意境


  蒙古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尤以“音乐民族”闻名于世。公元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缔造了民族共同体——蒙古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改变了世界格局,引来东西方文化世界性的大碰撞,形成了欧亚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繁荣局面。蒙古族统一蒙古高原后,历史性地成为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最大继承者。蒙古族的伟大创造力,也充分体现在蒙古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中。可以说,一部蒙古族音乐史就是一部蒙古族民歌史。蒙古族民歌不仅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还具有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独特的民族风格。尤其是长调民歌优美深情的旋律、舒展宽广的节奏、简洁高超的艺术手法、色彩斑斓的草原风格,具有震撼心魄的艺术魅力。长调演唱艺术不仅有它独特的美学本质及风格,而且具有独特而科学的歌唱技术,这些技术博大丰富,自成一体。


01“安达”组合演唱《幸福的牧马人》


02“安达”组合演唱《我的草原》

  静听一首“呼麦”,真有如亲临高山之巅,仰望苍穹,与天地对话之感。倾听一曲长调,亦有站在苍茫草原,向大自然倾诉之体验。这种意境被音乐学者和歌唱家称为“天籁与心籁的完美统一”。这种情景交融、发乎自然、“天人合一”的独特意境和神韵,在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今天,突显出高度的美学价值。正如小说《狼图腾》中,作者用极其细致的笔墨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彩画面。蒙古族人崇尚自然,注重保护草原生态,民歌中无处不体现着他们朴素而崇高的美。《嘎达梅林》简洁朴实,但音乐内涵又是如此昂扬激越、深沉悲壮。长调《辽阔的草原》简洁精炼,却又热情奔放,达到形象和意境、人和自然的完美统一,给人以辽阔豪放的阳刚之美。
  在探寻蒙古族民歌的审美意境时,我们不难发现,蒙古族对待音乐的态度有着“全面汲取”与“极端保守”的双重性。“全面汲取”是指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不排斥外民族的音乐形式,兼容并蓄。“极端保守”是指始终不抛弃或淡化自身的本土音乐文化。每一次音乐变革的结果总是本土音乐得到极大弘扬与发展。也正是这种“保守”,使古老的蒙古族音乐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当下,尽管在民歌体裁上已经发展到异常丰富,像《小黄马》《江戈尔》《我的草原》这样保留着古老传统形态的民歌仍然流传于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可见“保守”意志之坚、“生命”活力之强。这也正是蒙古族民歌得以传承的牢固根基所在。
  同时,蒙古族是一个具有高度心灵美、无限追求美的民族。古老的宴歌《六十美》就唱出了六十个美好的事物。歌中列举了草原土地、生命青春、牛羊骏马、候鸟鸿雁、陽光雾霭、明月繁星、山风清流、怒放的鲜花、弹拨的琴弦、嘹亮的歌声、父母的恩情、兄弟情义、长者训导等等,美不胜收。《故乡》《幸福的牧马人》《江戈尔》等歌曲就是蒙古族人民热爱美、追求美的最好诠释。

独特的演唱方式与发声技巧


  仅仅从谱面上看,蒙古族民歌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当听到歌手现场演唱时,你会大吃一惊,不相信所见到的乐谱。其中的奥妙在于其独特的发声方式与演唱技巧,这些特点在长调中体现得最为突出。“诺古拉”技巧最有代表性。“诺古拉”为蒙语“折回”“转弯”之意,汉译为“波折音”,在音乐表现上具有浓郁的装饰性色彩。另外,长调中的高腔技巧“柴如拉呼”(真声)和“舒日嘎”(假声)也使民歌在歌唱音色、力度变化、虚实对比等方面充满了无穷魅力。还有上甩腔“恰其拉嘎”和下甩腔“哈伊拉嘎”也非常富有个性。
  “诺古拉”是一种润腔演唱技巧,即在长拖腔中对旋律骨干音进行同音反复的倚音化装饰。分为“浩来—诺古拉”“颚柔—诺古拉”“膛奈—诺古拉”三种。诺古拉的使用不仅使旋律形态看起来绚丽斑斓,而且韵味十足,充满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   “恰其拉嘎”是上滑音甩腔,“哈伊拉嘎”是下滑音甩腔。旋律中有大二度、大三度、纯四度、纯五度音程的甩腔,它常常出现在节奏欢快的旋律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小黄马》就是一首个性鲜明,同时运用多重润腔技巧的作品。
  “柴如拉呼”唱法虽为真声演唱,但真声中又含有假声的成份,被称为“假声中的真声”。“柴如拉呼”不需要专门的记谱,体现于真声演唱的较高音区“乌日特艾”中,蒙语意为长音拖腔。演唱者根据自身的声种、音域,仔细揣摩作品,做恰当的拖腔处理。它是演唱者再创作的过程。演唱时,演唱者需要有充足的气息,以确保宏大的音量与嘹亮的音色。柴如拉呼在一首民歌中运用的多少,优良与否,是演唱者艺术水准的体现,而且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特性:运用得多,音乐性格硬朗,显示出豪放气质。
  “舒日嘎”唱法蒙语为“使其钻上去”,是假声演唱之意,运用于高音区的“乌日特艾”或长拖腔中。它的发音状态是“嘴唇微闭,留有微笑的缝隙,口腔微微打开,软腭微提,咽腔有一定程度的打开”。它与“呼麦”紧密相连,是蒙古族民歌追求“潮尔”(共鸣)效果的又一次体现。舒日嘎唱法的声音特点是力度弱、声音空,追求一种空灵飘荡的意境。琪琪格玛演唱的《我的草原》和《我的森林》就是这种空灵的意境,直击心灵深处,令人感动。琪琪格玛演唱时含而不露的歌唱状态,也体现出蒙古族人情感内倾的民族性格。


“安达”组合表演者介绍蒙古族吹奏乐器胡笳(又称潮尔)

  “呼麦”蒙语为“喉咙”“嗓子”,全称为“浩林—潮尔”,意为喉咙作为发声体产生共鸣的艺术形式。它的原理是泛音与基音的关系,即在基音基础上利用气息口型等调控方式,将泛音曲调凸现出来,形成高低两个声部的同步音响。呼麦虽为人声歌唱状态,但无法唱出歌词,因为泛音曲调极高,类似口哨般的鸣响,似歌非歌,似唱非唱,是一种极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呼麦也分粗犷呼麦和抒情呼麦两种。粗犷呼麦是将整个喉管作为共鸣体,而抒情呼麦又分鼻腔呼麦、硬颚呼麦、嗓音呼麦、咽喉呼麦、胸腔呼麦五种。“潮林哆”是由多人配合实现的一种呼麦演唱形式,在《江戈尔》中有充分的体现。呼麦与长调同出一辙,呼麦音乐从一口气的单句体乐段发展为可换气演唱的多句体乐段,音调变化丰富多彩。而长调的发展层次更高,形成恢宏庞大、曲调跌宕起伏、令人动人心魄的独特歌种。它们是富有创造力的蒙古族人智慧的结晶。
  “长调”是蒙语“乌日汀哆”的意译,意为“长歌”。它是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曲调气息悠长并带有“诺古拉”等演唱方式的歌种。长调的演唱必须运用以上多重演唱方式与润腔技巧,来展示蒙古族民歌丰富多彩的音乐与个性。可以说,长调更善于内倾情感的表现与发挥,甚至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凡听过长调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曲调婉转如山峦起伏,节奏舒缓如白云飘逸,情感真挚如饮甘醇奶酒,声音悠远似百灵蓝天翱翔……《牧歌》《赞歌》《故乡》等作品中长调的运用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歌词的意境之美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爱是艺术形式的本质特征,是民歌永恒的主题。蒙古族生活的环境原来是地广人稀的,加之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对“爱”有着自己的思考。蒙古族民歌就是在这种“爱”的原动力作用下产生的,无时不刻地体现着这种“爱”的本质与内涵。


“安达”组合在上音演出交流现场

  首先,是自然之爱。作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绿草如茵的辽阔草原和碧水青山的自然环境是蒙古族人民繁衍生息的依托。蒙古族人热爱自然,感恩大自然的赐予,《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就是赞美自然、歌颂家乡的歌曲。还有歌曲《贝尔与呼伦》这样唱道:“给人们吉祥的,是贝尔和呼伦河。神圣的宝格达山呦,带给我们幸福。”歌曲《莫尼山》也是一首歌颂自然的歌曲:“风吹过青草连绵,莫尼山伫立在眼前。巍峨身躯高入云端,守護着我们的平安……”蒙古族人将自身命运与大自然紧紧相连,他们认为爱自然就是爱民族、爱自己。
  其次,是牲灵之爱。蒙古族人认为草原上的一切牲灵都与自身生存密切相关。他们对牲灵的爱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着审美意义上的选择。尤其是骏马,是蒙古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蒙古族民歌中以“马”为名的歌曲几乎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如“安达”组合的《幸福的牧马人》《小黄马》等。蒙古族人对马的宠爱是全方位的,如奔腾的英姿、多变的步态、英雄化的性格、温顺的脾气、漂亮的毛色,甚至赋予马以喜、怒、哀、乐的人格化情感,进而移情为表现自我情感的抒发。如《漂亮的小青马》:“我那漂亮的小青马,沿着那鞍屉流汗水。年迈白发的老母亲,顺着那面颊流眼泪……”蒙古族人对自然与牲灵之爱的观念与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所云的“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同一”的观念遥相一致,这种爱的境界也是艺术美的最高境界。
  第三,是人性之爱。蒙古族历来有尊长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爱民族、重友谊、珍爱情是他们优秀的品质。人性之爱当以母爱为首,歌曲《风中的额吉》就是一首深情赞美母爱的歌:“秋风萧瑟,荒野漫漫,成群大雁结伴向南。我心思念北方草原,风中的额吉身影孤单。路途遥远万水千山,隔离不断我的思念。相聚时难别离亦难,我用深情将您呼唤。额吉,风中的额吉,在时光中慢慢老去。时常在梦中我看到您,眼中有思念的泪滴……”蒙古族民歌《故乡情》《父母情》《师生情》《手足情》的人性化主题占很大比例。《安达情》就是一首赞美朋友间深厚友情的歌曲。另外,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歌曲在蒙古族民歌中也是为数最多、最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如鄂尔多斯民歌《洁白的云彩》:“天上飘来朵朵云彩,就会降下阵阵大雨。只要妹妹你没有变心,就会走来和我相聚。富饶秀丽的风光好呦,那是金色世界的和美。勤劳善良的阿爸阿妈,哺育我们幸福儿女。”
  一本《蒙古族民歌集》就是一册蒙古族文化简史。蒙古族民歌是北方草原文化的活化石。蒙古族民歌的题材涵盖了蒙古族人生活的各个层面,有萨满歌、礼赞歌、哲理歌、宴歌、酒歌、情歌、婚礼歌、思乡歌、政论歌等。蒙古族民歌反映社会生活层面之广、蕴含情感层次之丰、包容万象之全实属世界罕见。
  今再听长调、听呼麦、听万马奔腾、听鸿雁声声,它们仿佛将我们带回英雄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的远古时代,带回碧草如茵的蒙古草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安达”的音乐是一种表达,更是与你我他的对话,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好听或感动的,亦是对传统与现代多元融合的思考。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共性中寻求个性,“安达”给予了我们最好的回答。
其他文献
我们作文时,尤其高考作文不应在文体上过多地玩花样,真正优秀的高考作文都靠内容取胜,那些得高分的“另类”文章,大多以立意胜人一筹。古语道“意在笔先”,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我们应抛弃那些假大空的口号式的主题,抒写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和感悟,追求主题的立体感、血肉感、流动感;即作文应给人以新感受、新启发,用创新的思维去审视、思考问题,反映新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即使是写小事情,也要能揭示生活本质
1  霍莉·亨里克森驾驶的厢式货车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冲向公路护栏。此时,霍莉意识到自己将会因为贪吃一份甜点而丢掉性命。她不应该在梅氏卡车休息站停留,也不应该去甜品店,更不应该买那份黑莓冰淇淋甜点。  她本该到麦当劳汽车餐厅,点一份超大杯咖啡。她就要这么做了,但最终还是改变了主意。现在,这份加了黑莓的冰淇淋甜点尽管有祖母的味道,但可真要害死她了。  “我还年轻,不能死。”她一边想一边把脚从油门上
贝丝是在等死。  至少电视台的气象播报员一定会这样想。那家伙紧张的面孔在闪烁的电视屏幕上时隐时现。电视上隐约能看到佛罗里达州的轮廓,但在五级飓风的气旋之下,图像几不可见。飓风萨布丽娜似乎跟佛罗里达这个阳光之州有着深仇大恨,决不肯轻易与它擦肩而过,就像个蓄力已久的重装战士冲杀而来,势不可挡。  早在第一波暴风横扫这片土地之前,州长就已下令全州进入紧急状态。政府各部门纷纷通知人们用木板加固房子,然后赶
摘 要: 高职院校乐器博物馆在高职文化建设、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音乐文化传承、产教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福建艺术职业学院乐器博物馆为例,探讨其功能并提出以下发展策略:应着力充实、丰富馆藏内容,以优质的展品服务主导专业;开展学术研究,推动课程体系构建 ;扩大民族民间乐器收藏,助力区域“非遗”传承;建设现代化博物馆以提升社会服务质量。  关键词:高职;乐器博物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摘 要: 中国电影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了三次电影高潮,其中坚守人民的价值观成为重要的核心支撑。由此延续到当下中国电影进入第四次高潮进程中,强调价值观坚守的意义格外重要。而判断高潮的标准成为需要辨析的问题,以自身价值观为核心而不是以域外的电影标准为要的本土判断标准理当确立。由此,随着主流价值观表现从主旋律电影到主流电影,再到新主流电影的嬗变,是中国电影进入新阶段的开放过程。  关键词:中国电影第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将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营造教学情境:启迪审美  众所周知,一堂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课需要从音乐的感性体验入手,教师要营造符合作品氛围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审美体验。其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以朗诵、故事、诗歌、舞蹈、器乐表演等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从感性出发,营造教学
提起迷人的俄罗斯芭蕾音乐,人们马上会想到柴科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睡美人》《天鹅湖》等。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作曲家——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奇·格拉祖诺夫,同样是一位舞剧音乐创作领域的天才人物。  1865年,格拉祖诺夫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殷实又文艺氛围浓厚的出版商世家。他被誉为“交响乐大师”,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最后一人,共创作了三部舞剧、五部协奏曲及九部交响曲等。早在十六岁时,他就完成了第一部交响
许歌卉新专辑《琴键上的舞蹈》即将出版发行  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教师、钢琴家许歌卉录制,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出版的个人钢琴现场演奏新专辑《琴键上的舞蹈》将于2021年11月发行。  2004年许歌卉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钢琴教育家陈曼春教授,2016年毕业于有着钢琴界“哈佛”之称的德国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师从钢琴教育家、挥家阿里·瓦迪教授,以满分成绩获学士与硕士学位。专辑作品选自许歌卉201
被《二泉映月》《天方夜谭》孕育的生命  “母亲常跟我讲,我所受到的音乐的影响,是从娘胎里就开始的。”刘炬出生于1972年,他的母亲闵惠芬当时还只是年纪尚轻的“小人物”,但作为第一届全国二胡比赛的冠军,在年轻人中已是颇有影响力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相识的一位老前辈悄悄塞给她一张唱片,是“盲人阿炳”华彦钧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老前辈叮嘱她,多听听这样的唱片,以后可能都没有了。闵惠芬如获至宝,躲到小阁楼
当午后的微风携来丝丝凉意,当满眼的苍翠欲滴被疏疏落落代替,当漫步长廊时耳畔不时传来“沙沙”声响,当大地被炙烤出丰收的味道,我们清晰地感知到另一个季节的来临。也许届时的冷雨时常来得猝不及防,粗暴地驱赶着盛夏残留的温度,噼噼啪啪地敲击出惆怅的旋律。然而,阴霾终会过去,当天空架起长长的彩虹桥时,你会为雨过天晴而绽放笑容。  快乐是生活赋予挑战,我愿迎难而上。  《坐着班车去上学》一文中,我在离家二十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