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享受“规矩”才是硬道理,事关人生态度、生活趣味、休闲品质
五年前,我写的关于拜罗伊特音乐节“十大规矩”的文字,很荣幸地被许多报刊转载。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发现了在一个最高雅庄重的场合,居然也能够出现足以令人觉得有趣的场面。
在一个交通并不方便的边境小城,延续130年的瓦格纳歌剧汇演,不仅仅保持了精神与艺术的水准,还自动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规矩传播的范围,也许比歌剧节本身还要广泛。至少我身边就很有一些朋友,对拜罗伊特朝圣的渴望便“醉翁之意不在酒”,享受“规矩”才是硬道理;那可事关人生态度、生活趣味、休闲品质,谁先碰到谁先享受,谁先享受谁先满足。
即便在拜罗伊特,连续十年数十年乐此不疲来此消费的人群,真正为瓦格纳来的又占多少呢?拜罗伊特就是一个名流显贵蜂拥毕至的大舞台,由于订一套票需要十年的等待,无论是每年的常客还是抽冷子露一面的,要么有持久的耐力,要么就是本事很大。既然来的都非等闲之辈,你便可以自己表演,也可以欣赏别人再检查自身不足。不过这些东西都只能在神圣的节庆剧院之外进行,一旦进入座位坐好,就是做规定动作了。这个规定动作其实很简单——端端正正地坐直,最好一动不动,因为任何自选动作都有酿成重大事端的危险;或者你被周围的人当场怒目相向、无声驱逐,或者暴怒的瓦格纳的孙子突然冲上舞台大叫:“把他扔出去!”“今天不玩了!”
拜罗伊特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好像来的人都有甘心被奴役的心理。虽然我不曾赶上为所有过来人津津乐道的“重大历史事故”(大概半个世纪才能出现两三次),但那年在看《唐豪瑟》时,有人竟敢用带闪光的傻瓜相机拍照,立刻把所有的人都吓得噤若寒蝉,好像灾难顷刻降临。果然在幕间休息时,瓦格纳年逾八旬的孙子晃晃悠悠地上台了。他照例粗暴地骂了一通,叫着要把那个拍照的人轰出去,竟博得观众席海潮一般的掌声。我不解地问邻座的德国人,假如真的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宣布罢演,观众会甘心吗?这位长相酷似杰奎琳的女士竟然诘问我:“你有在这里拍照的胆子吗?”
不过也有允许把自选动作带入场内的音乐节庆演出,这大概就属于每年占比例很小的“有秀无类”的那种近似于狂欢的与古典音乐有关的节日吧?名气既大又比较典型的,是柏林的森林音乐会。柏林爱乐乐团把每年的音乐季闭幕场放到近郊的一个被绿荫掩映的类似于古雅典扇形剧场的所在,以期与民同乐。森林舞台的声音其实不好,演出需要电子扩声,比我们的人民大会堂效果还差。但是那里的魅力在于观众席上的自由恣意,五花八门,呼朋引伴或举家前来的人或躺或坐,有吃有喝;夜幕降临之后还可以手持花火,穿梭奔跑,特别是到了压轴曲目《柏林空气》时,全场呼啸着有节奏的口哨声,酣畅奔放的程度绝非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拍掌可比。
如今森林舞台可以见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身影了。旅行社有专门的产品销售,据去过的人回来说,还是拖家带口去更有意思;印象最深的是家庭气氛,有那么著名的乐团和艺术家给这样盛大的Party伴奏,感觉很爽。不爽的感觉是咱们的口哨吹得一点都不响,还押不上点儿,就是跟着起哄都觉得不太靠谱。
比森林舞台规模大好几倍的是意大利维罗纳竞技场的露天歌剧节,恢宏的制作堪称世界之最,奇妙的是那么大的古老竞技场上演歌剧时居然完全不用扩音设备。每年7月到8月的一个多月里,要轮换演出近十部歌剧,而观众一多半是比较内行的歌剧爱好者,其余乃每日由各种大客车拉来的观光客。爱好者也是每年乐此不疲,为的就是本身也参与演出,他们可以无节制地随处喝彩,并借以亮一下自己很意大利的嗓子。起哄当然更司空见惯,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被压抑的愤怒都转到这里释放了。
我觉得最刺激也最新奇的是经常有人接唱,遇到脍炙(意大利)人口的唱段,那就不是一两个人接唱跟唱了,而是把台上歌手完全淹没在山呼海啸般的叫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的暴风骤雨中。往往让我感觉最不厚道的是,遇到考验歌手持久高音的段落,全场竟非常默契地戛然而止,只剩下可怜的主人公孤零零的声音竖在那里。假如歌手缺乏历练,或者说在方才万人歌咏的时候趁机偷把懒,此时此刻便死定了。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五年前,我写的关于拜罗伊特音乐节“十大规矩”的文字,很荣幸地被许多报刊转载。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发现了在一个最高雅庄重的场合,居然也能够出现足以令人觉得有趣的场面。
在一个交通并不方便的边境小城,延续130年的瓦格纳歌剧汇演,不仅仅保持了精神与艺术的水准,还自动形成了一系列约定俗成的规矩,这些规矩传播的范围,也许比歌剧节本身还要广泛。至少我身边就很有一些朋友,对拜罗伊特朝圣的渴望便“醉翁之意不在酒”,享受“规矩”才是硬道理;那可事关人生态度、生活趣味、休闲品质,谁先碰到谁先享受,谁先享受谁先满足。
即便在拜罗伊特,连续十年数十年乐此不疲来此消费的人群,真正为瓦格纳来的又占多少呢?拜罗伊特就是一个名流显贵蜂拥毕至的大舞台,由于订一套票需要十年的等待,无论是每年的常客还是抽冷子露一面的,要么有持久的耐力,要么就是本事很大。既然来的都非等闲之辈,你便可以自己表演,也可以欣赏别人再检查自身不足。不过这些东西都只能在神圣的节庆剧院之外进行,一旦进入座位坐好,就是做规定动作了。这个规定动作其实很简单——端端正正地坐直,最好一动不动,因为任何自选动作都有酿成重大事端的危险;或者你被周围的人当场怒目相向、无声驱逐,或者暴怒的瓦格纳的孙子突然冲上舞台大叫:“把他扔出去!”“今天不玩了!”
拜罗伊特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好像来的人都有甘心被奴役的心理。虽然我不曾赶上为所有过来人津津乐道的“重大历史事故”(大概半个世纪才能出现两三次),但那年在看《唐豪瑟》时,有人竟敢用带闪光的傻瓜相机拍照,立刻把所有的人都吓得噤若寒蝉,好像灾难顷刻降临。果然在幕间休息时,瓦格纳年逾八旬的孙子晃晃悠悠地上台了。他照例粗暴地骂了一通,叫着要把那个拍照的人轰出去,竟博得观众席海潮一般的掌声。我不解地问邻座的德国人,假如真的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就宣布罢演,观众会甘心吗?这位长相酷似杰奎琳的女士竟然诘问我:“你有在这里拍照的胆子吗?”
不过也有允许把自选动作带入场内的音乐节庆演出,这大概就属于每年占比例很小的“有秀无类”的那种近似于狂欢的与古典音乐有关的节日吧?名气既大又比较典型的,是柏林的森林音乐会。柏林爱乐乐团把每年的音乐季闭幕场放到近郊的一个被绿荫掩映的类似于古雅典扇形剧场的所在,以期与民同乐。森林舞台的声音其实不好,演出需要电子扩声,比我们的人民大会堂效果还差。但是那里的魅力在于观众席上的自由恣意,五花八门,呼朋引伴或举家前来的人或躺或坐,有吃有喝;夜幕降临之后还可以手持花火,穿梭奔跑,特别是到了压轴曲目《柏林空气》时,全场呼啸着有节奏的口哨声,酣畅奔放的程度绝非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茨基进行曲》的拍掌可比。
如今森林舞台可以见到越来越多国人的身影了。旅行社有专门的产品销售,据去过的人回来说,还是拖家带口去更有意思;印象最深的是家庭气氛,有那么著名的乐团和艺术家给这样盛大的Party伴奏,感觉很爽。不爽的感觉是咱们的口哨吹得一点都不响,还押不上点儿,就是跟着起哄都觉得不太靠谱。
比森林舞台规模大好几倍的是意大利维罗纳竞技场的露天歌剧节,恢宏的制作堪称世界之最,奇妙的是那么大的古老竞技场上演歌剧时居然完全不用扩音设备。每年7月到8月的一个多月里,要轮换演出近十部歌剧,而观众一多半是比较内行的歌剧爱好者,其余乃每日由各种大客车拉来的观光客。爱好者也是每年乐此不疲,为的就是本身也参与演出,他们可以无节制地随处喝彩,并借以亮一下自己很意大利的嗓子。起哄当然更司空见惯,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被压抑的愤怒都转到这里释放了。
我觉得最刺激也最新奇的是经常有人接唱,遇到脍炙(意大利)人口的唱段,那就不是一两个人接唱跟唱了,而是把台上歌手完全淹没在山呼海啸般的叫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的暴风骤雨中。往往让我感觉最不厚道的是,遇到考验歌手持久高音的段落,全场竟非常默契地戛然而止,只剩下可怜的主人公孤零零的声音竖在那里。假如歌手缺乏历练,或者说在方才万人歌咏的时候趁机偷把懒,此时此刻便死定了。
刘雪枫:音乐评论家,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