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宝马:五年 只是起点

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61005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4日,沈阳,晴。
  华晨宝马5周年庆典之际,高级副总裁柯汉驾驶着沈阳工厂生产的第10万辆宝马汽车出现在与会者眼前。而此时此刻,在中国大街上行驶的宝马,已经有超过50%是带着华晨宝马标的国产车。
  “宝马就是宝马,不管工厂设在哪里,宝马的品质都是一样的。”这是2003年,宝马初入中国时许下的承诺。在这次的周年庆典上,这个承诺又被再次提及。宝马的产品不因产地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宝马对全世界的承诺,也是华晨宝马的品质保证。
  当1的后面出现5个零的时候,华晨宝马已经走过了最初的5年。从2003年10月第1辆华晨宝马上市,到2007年3月第5万辆下线,再到2008年9月的第10万辆“沈阳造”。5年的时间给华晨和宝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连专程前来沈阳参加庆典的宝马集团董事艾希纳先生也表示,到中国投资,是宝马集团所做出的最重要也是最正确的决定。
  在沈阳工厂生产下线的第10万辆华晨宝马是一辆BMW 530Li豪华型。现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BMW 5系长轴距版轿车于2007年10月上市,为BMW 5系长轴距版的中期改款车型。众所周知,该款车型是由宝马集团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和研发,并交由华晨宝马沈阳工厂生产的。据悉,这也是宝马集团至今为止惟一一款单独针对区域市场设计和研发的产品。
  从“宝马的眼中只有奔驰”,到“宝马重视每一个竞争对手”。宝马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它的产品品质,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它带来的淡定和从容。
  据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佩德介绍,华晨宝马刚成立时,沈阳工厂只能生产两款车。5年后,华晨宝马已经可以提供两个系列共17款车型。5年前,华晨宝马只有18家授权经销商,到2008年,这一数字即将达到120家。2006年华晨宝马的本地供应商为60家,采购额为20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底,华晨宝马已有100家本地零部件供应商,实现36亿元的采购额。而今年年底,本地供应商将增加到150家,采购额也将增至44亿元。
  如果说宝马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让人震惊,那么它在推进本土化的道路上,更是走在了前面。国产化给宝马品牌的维护带来的不仅是成本降低、促进销量,关键是为华晨宝马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后劲,得到的是市场亲和力。
  5年前,第一辆国产宝马轿车下线时,除了四个轮胎上标着“made in china”外,其余全部都是进口零部件。时光轮转,2008年的今天,华晨宝马的国产化率已达到国家标准。
  当然,华晨宝马的成功并不仅仅止于产品的本土化,企业文化的本土化更是关键。
  虽然,品牌文化认同需要时间和耐心进行培育与沟通,但是一直以来关注文化内涵和社会亲和力的宝马,早已把这种认同带到了华晨宝马。所以,积极融入本土文化是华晨宝马传递给中国消费者最重要的信息。而根据宝马品牌在中国的表现,我们也会发现中德两种企业文化在华晨宝马已经得到了最完美的融合。
  在中国,宝马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的赞助项目,不仅涉及电影、绘画、体育和音乐等,还在慈善、公益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投入。华晨宝马也先后在北京、沈阳开展资助青年音乐家参加柏林贝多芬音乐节、年轻设计师赴德国进修等公益活动。
  “我们不单纯是在中国生产汽车,而是一直把‘在中国做优秀的企业公民’作为我们的战略目标。”相信,这不仅是华晨宝马一直以来的承诺,也是华晨宝马的成功之源。
  “我喜欢吃辣,特别喜欢川菜。”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的汉语水准让记者了解了“中国通”的意义。
  听着哪些带着几分“洋味儿”的汉语,宝马扎根中国的信念已经表露无遗。华晨宝马已经走过了5年,虽然时间不算长,但是,它的确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今时今日,更重要的是它前面的路要如何走下去。一切都只是起步……
其他文献
生命的本能是能够把非实体信息转换成实体信息,并以此主动地支配和调节生命主体的行为,这应该就是生命奥秘的关键。心理信息内容作为实体信息被直接固化到神经子网络系统中,该实
灰椋鸟为常见中型鸟类,1994年3月至7月在左家自然保护区,对该鸟的雏鸟生长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椋鸟雏鸟生长发育分为三个时期,雏鸟生长呈现"S"型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