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多年对英语高考试题的研究及教学,从新课导入、听力、快速阅读、语言点讲解、细节的理解、练习和缩写等八个方面对高中英语语篇教学提出了一点看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语篇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摆脱以升学为目地的教学方式,并热衷于“教师在台上宣讲,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使用英语的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粗略懂一点语法,能辨认一些单词。为解决这一普遍问题笔者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思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认为,“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一部分无需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作为教师可侧重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1、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周密细致地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它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尤其是遇到新的内容,他们往往希望一口气看完全部内容。
2、认知理论。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3、图式理论。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体”中去,可以把图式简单地看作概念或类别。认知心理学家把构成特定情况的事件和行动的发展顺序的意义单位称作图式或框架。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学生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因此,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学生图式理论的不断增加,又能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
4、整体性原则。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正如心理学格式塔理论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
二、语篇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导入(呈现)(Presentation)。可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理解的作用要大于语言知识。
2、快速阅读(Fast reading)。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大致掌握课文结构、含义;回答Pre reading中所提的问题。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3、理解(Comprehension)。通过作记录(Note making)、问答(Questions & Answers)、找中心(topic sentence)、关键词(key words)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4、精读(Intensive reading)。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5、复述(表演)(Retelling/Acting)。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快速阅读和精读这两个环节。
6、讨论(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或两两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发表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7、巩固(Consolidation)。巩固本课的内容,加深记忆。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篇章的理解,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相继投入使用,校园网、多媒体实验、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每一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展示语篇功能。从中心句(topic sentence)到关键词(key words);从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到段落结构(paragraph structure);从中心话题(theme)到与此有关的深层次的思考(in depth considerations),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依托所创设的情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总之,语篇教学是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一次革新,它结合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和交际教学方法的优点,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语篇教学 策略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始终没能摆脱以升学为目地的教学方式,并热衷于“教师在台上宣讲,学生在底下埋头笔记”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字、词、句的分析和语法讲解;学生的总体英语水平偏低,使用英语的能力差。许多学生只粗略懂一点语法,能辨认一些单词。为解决这一普遍问题笔者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对语篇教学课堂模式的思考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提出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主要是:“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认为,“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巩固、扩大学生的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这一部分无需在课堂上进行大量的讲解,作为教师可侧重进行学法指导;这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就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加强对学生语篇理解的培养;只有在语篇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培养正是英语学科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之所在。因此,我们主张在英语课堂上构建以图式理论和认知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语篇教学法为手段,以发展的英语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教学模式。
1、心理学原理。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产生清晰表象,就要指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周密细致地进行整体观察,然后再观察它的各部分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有关学习对象的清晰表象。学生学习知识的不断丰富,学生的求知欲也愈加强烈,尤其是遇到新的内容,他们往往希望一口气看完全部内容。
2、认知理论。从广义来讲,认知即人的认识活动;从狭义上来讲,认知指知觉的理解性,即领会、理解、意识到的东西,指思维、记忆、感知、知识分类等心理过程。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认识,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它还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3、图式理论。图式是认识或心理或智力结构,这种结构把有机体所察觉到的事物按照一般的特性组织到“群体”中去,可以把图式简单地看作概念或类别。认知心理学家把构成特定情况的事件和行动的发展顺序的意义单位称作图式或框架。图式是认知构架,它使信息有条不紊地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给预测提供依据。语篇理解是一个双向的心理过程,要正确理解作者的思想,就需要运用学生自己脑子里储存的知识。因此,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学生图式理论的不断增加,又能促进语篇的整体理解。
4、整体性原则。任何事物都可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又是由部分组成的。但正如心理学格式塔理论所言:“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比部分的总和大,整体优于部分并决定部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重视整体的语篇教学,否则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理解词句,不理解全文。
二、语篇教学法的课堂实践
高级中学英语(必修)教科书是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以话题为中心,以对话、阅读、语法学习、听力和写作等内容所构成的整体教学单位;同时,通过语法和词汇在语篇中的多次循环,反复打好语言基本功,整套教材各个部分都是以语篇形式出现。这为语篇教学的课堂模式提供了保障。语篇教学从理解整篇内容入手,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游览和捕捉重要语言线索,对所读文章获得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分段(语篇)找出中心思想(main ideas)和重要信息,对文章进行表层理解 (literal comprehension);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对篇章进行深层理解 (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然后学生根据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观点,进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因此,我们在对英语课的设计过程中,应围绕这三个理解,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导入(呈现)(Presentation)。可通过不同形式导入新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图式。通过有效的导入能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背景知识对篇章理解的作用要大于语言知识。
2、快速阅读(Fast reading)。通过快速阅读,使学生大致掌握课文结构、含义;回答Pre reading中所提的问题。对整个篇章有个大致了解,能回答一些识记性的问题。
3、理解(Comprehension)。通过作记录(Note making)、问答(Questions & Answers)、找中心(topic sentence)、关键词(key words)等途径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表层理解。
4、精读(Intensive reading)。通过精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了解各语篇的含义,作者的写作意图,对文章进行深层理解。
5、复述(表演)(Retelling/Acting)。通过复述或表演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快速阅读和精读这两个环节。
6、讨论(Discussion)。通过分组讨论或两两讨论来发展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发表自己对作者所表达内容的观点、看法,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对篇章进行评价性的理解。
7、巩固(Consolidation)。巩固本课的内容,加深记忆。可通过一些口头或笔头练习,来检测学生对该篇章的理解,起到巩固的目的。
三、语篇教学构建的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手段相继投入使用,校园网、多媒体实验、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VCD、投影仪等电教设备保证了英语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充足性,为在课堂中开展语篇教学提供保证。因此在每一节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来展示语篇功能。从中心句(topic sentence)到关键词(key words);从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s)到段落结构(paragraph structure);从中心话题(theme)到与此有关的深层次的思考(in depth considerations),在整个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依托所创设的情景,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篇交际能力。语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注重向学生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具体说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中语言难点的分析和训练,而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那些含有民族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内容的语言现象,并结合这些语言现象,广泛地向学生传授文化、语用、认知、文体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
总之,语篇教学是传统英语教学法的一次革新,它结合了传统英语教学方法和交际教学方法的优点,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