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数学模型,生成计算智慧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pu0510420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模型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活动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数学儿歌,亲子授课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列举了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另外,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等形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要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必须针对错误的原因,可以重复简单问题的练习,并不是题越难越好。最主要的是每天一点一点地积累,绝对不可以操之过急,从简单往困难一步一步迈进最重要。但别忘了认同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对于数学不好的孩子,应让他做参考书上的例题,之后再对照解答、说明,确定自己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不相符,要看看什么地方不相符,然后仔细分析解题方法,直到了解为止。一星期后再让他做相同的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方法。让他不论做几次都能顺利解题。有时也让他想想用其他解题的方法。但程度差点的孩子,只需要准备一份测试卷,做到完全了解为止。随便更换问题反而无法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倡导师生共算、亲子共算,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我们在计算中思考,探究,丰富思想;我们在沟通中对话、感悟,总结经验;我们在求索之路上实践、发展、积淀计算素养。计算,使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幸福、使我们的思想更成熟、更健康。孩子通过儿歌记住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数的平方、数的倍数、π的倍数、常见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如2π=6.28、3π=9.42、4π=12.56……、11×11=121、12×12=144、13×13=169……、 =0.5=50% 、 =0.2=20%……,速度×時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这些常见的量让学生积累一些常见的、特殊的量不但可以节约大量的计算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计算的兴趣。更好的参与到模型计算中。例如:
  、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
  (l)计算并观察算式特征:3+3+3,2+4+3,4+4+4+4+4,1+3+6+2,……(2)比较以上算式的特征并分类。(3)讨论、探索加数相同的这一类算式的简便计算方法。(4)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加数相同的连加算式”可以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这一简便的方法(乘法)来计算。
  (2)假设记住了12π=37.68、那么24π=37.68×2=75.36、13π=37.68+3.14=40.82;假设记住了16π=50.24、那么32π=100.48、64π=100.48×2=200.96……
  (3)假设记住了2×2=4、那么:200×200=40000 、0.2×0.2=0.04……
  (4)假设记住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单价=总价÷数量、 数量=总价÷单价,那么: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公式和等量关系式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型来举一反三。像:路程=速度×时间、v=sh、s=ch、 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等等。只要记住一个数学模型,就可以举一反三了,几十、上百个等式都可以用。
  (5)比多比少的应用题。①校园里有松树200棵,柳树比松树多 , 柳树有多少棵?200×(1+ )=240(棵)。答:柳树有240棵。②校园里有柳树240棵,比松树多 , 松树有多少棵?240÷(1+ )=240× =200(棵),答:松树有200棵。③校园里有柳树240棵,松树比柳树少 ,松树有多少棵?240×(1- )=240× =200(棵),答:松树有200棵。④校园里有松树200棵,比柳树少 , 柳树有多少棵?200÷(1- )=200× =250(棵),答:柳树有250棵.
  解析:比单位“1”多都用(1+几分之几);比单位“1”少都用(1-几分之几);已知单位“1”都用乘法;求单位“1”(未知单位“1”)都用除法。比多比少的应用题都具备这一特征和规律,使学生生成计算智慧,实验班的孩子的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大大得到提高。
  (6)例如,学习“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如下:(l)具有一定情景为背景的数学问题。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米?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人吃多少块月饼?……(2)列式计算,讨论结果的表示方式,并试图将这一形式泛化。1÷5= ?(米),3÷4=? (米),5÷6=?, 9÷7=?,……(3)将以上的结论、规律以数学语言的方式揭示出来。被除数÷除数=…… (4)用数学符号的方式揭示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这种联系。a÷b=(b≠0)。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学习过程,正是一个以抽象概括方式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具体问题——数学问题——符号模型”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前几个环节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而最后一个环节,表现为一个概括的过程,是将抽象出来的规律一般化、形式化的过程,因而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本质的把握。
  7、例如,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时,可以这样设计:用1、2、3、4、5、7、9组成真分数,并把它们化成小数,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学生通过自己的组数与计算,会自觉地将分数分成两类:(1)……(2)……并根据刚才的计算,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想:分母是2或5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分母是其他数则不能。尽管这个猜想很不完整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谓的创新,正是体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然后,再通过提供其他一组分数,例如……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在验证过程中,会发现新的问题,并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猜想,发挥创造才能,最终发现规律。
  这样一个学习过程可以概括为:“实践操作——提出猜想——进行验证——自我反思——建立模型——生成计算智慧”,这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发现学习、创新学习的过程。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寻求到“高质量、轻负担”的有效途径,我们知道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外部环境非常重要,师生关系也要非常和谐,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教材,善于优化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教学质量要想有实质性的提高,必须得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始寻找突破口。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这就需要一些有效的课堂教学对策。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
期刊
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②抓住表现母亲动作的关键词语,躲、挡、忍、等体会词语背后包含的母爱,感悟母亲让儿子好好儿活的生命哲理。③激发学生好好儿活的愿望,懂得生命的真谛,学会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个性。  教学重难点:感悟好好儿活的生命哲理。激发学生好好儿活的愿望。  一、回忆导入,引出好好儿活  通过上节课的學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身染重病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她
期刊
在我将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个问题与许多老师一样,也感到有些儿困惑。我经过在教学中多年的摸索、实践,有了一套自己的做法,现总结成如下几点,呈现于此,与同行交流学习。  一、听  在授课过程中,我常常读一些优美的范文。在读之前,我要求学生认真听,然后凭记忆复述一遍。增添或修补部分内容都可以,看哪个同学说得好,这样做,学生们听起来还真专心,有的还用笔记下关键词句。我认为
期刊
内容摘要:班主任工作繁琐、细致,很多教师唯恐避之不及,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智慧、诚信、雅致”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总结,权做一次粗浅的尝试。  关键词:班主任 智慧 诚信 雅致  班主任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和安全情况。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班级中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协调者和维护者。班主任工作对于学校教育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期刊
摘要:基于教师在学生习作引领中的重要意义,笔者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一》的教学为例,谈谈对小学六年级上册《习作一》教学引领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先聊后写 随文练笔 引领鼓励相结合  从三年级开始习作到六年级,看着学生们从简单的几句话,到现在的一篇四五百个字的作文,其中的“艰苦”“辛酸”只有在小学工作的一线语文教师能体会。现在学生六年级了,他们写作文不再痛苦,我改作文也很幸福。因为在指导学生
期刊
摘要:论文关键词:根据“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活动建构”的原则,把预习目标转化为预习问题,把预习问题转化为预习任务,把预习任务转化为预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三环节教学 问题引领 任务驱动 活动建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给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改变传统的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知识的内在联系的做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
期刊
自从初中思想政治学科开卷考试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就成了思想政治课老师一个重要的课题,现在考试形式变了,要求也完全不一样了,从而也导致我们的课堂教学问题也越来越多:一些学生不愿看书,不愿听讲,不愿记笔记,书写潦草,答题格式不规范等等。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在此,我想谈谈我多年教学的一点经验,供各位参考。  一、增強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期刊
凯里市2008年的中考作文是 “你,来到我们中间”;但我们有的考生却独具慧心,在这个大标题下拟出小标题:“温—家—宝”。考生写的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雪凝灾害时,总理的身影出现在滞留旅客的火车站,出现在抢修电路的人群中,给人民送去温暖,这个内容,考生所拟小标题为“温”;总理出现在急需救援的百姓家,鼓励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让家的概念在灾区人民心中延续;这个内容,考生所拟小标题为“家”
期刊
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
期刊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数学心灵是一个自由的心灵,可以抛却现实的束缚,去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那么,怎样才能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呢?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