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创新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十余年发展历程,自2008年起,笔者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的实践,开始了工作机制方面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1.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定的教育管理权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主要做法:一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将学校心理辅导站升格为学校心育中心,赋予其学校中层管理的职能,具体参与行政管理,负责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和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2.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课程序列,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自2008年起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各班周课时计划,排入日课表。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每周工作安排,并且下发统计表,让各班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一周一报,真正做到“课时、教师、教材”三落实。
3.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于2009年成立学校心育中心,学校心育中心逐步与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部门进行磨合,并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构建了一个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4.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关键在班级,只有班级真正动起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为此我校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层组织——“班级心理角”。“班级心理角”由班主任、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联络员五人组成。班主任负责上班级心理活动课、心育化主题班会、编写《沟通与合作手册》,班级心理导师负责班级个案辅导,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同伴辅导和班级心育课程登记评价,班级心理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环境的监控评价和心理预警。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在以上四个方面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机制,我们称为“四化”心育工作模式,即学校心育工作的“行政化、课程化、网络化、基层化”,“四化”工作机制涵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课程、操作等要素,基本上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运行。
今后我校将在“四化”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一、落实三大心育保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
我们结合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建设心理健康、促进学校发展为抓手,以生命教育为特色,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奏响和谐的青春旋律”的心育理念,明确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交往、学会自律、学会自护、学会自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心育目标,落实了三大心育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体系。我们大胆创新,将“政教处”和“心育中心”改为“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心”,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成长中心主任,统筹管理学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学生卫生保健、安全教育等工作。两名副主任,原政教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分别作为“教育主任”和“辅导主任”,教育主任侧重负责原政教主任的工作,辅导主任侧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其工作宗旨是,分工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师资保障体系。我们配足配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4名,其中有三位教师刚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教师比例达到70%。同时,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鼓励心理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经费保障体系。按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并确保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大保障体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心育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心两翼多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二、开辟多种途径,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
我们设计了一些心理问卷调查,同时在校园网站里也设计了一些调查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通过做问卷,更好地了解自己。
2.开展心理咨询,解决个体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咨询、信箱咨询、电话咨询和QQ在线咨询等。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共性心理问题
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各班周课时计划,排入日课表。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入学校年工作计划安排,七年级侧重自我意识辅导和环境适应辅导,八年级侧重青春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消费休闲辅导,九年级侧重非智力发展因素辅导、自信心辅导和升学就业辅导。双周每班1课时,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充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增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心理讲座及培训工作,提高师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开展心理讲座,围绕大多数学生经常遇到或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解答,给学生以辅导和帮助,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
内容。
5.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增强实效性
我校在总结本校实际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课题组组织全校骨干教师组成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编写成长教育校本教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系列化的成长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分别为:成长活动课系列“成长之路”,大课间活动系列“成长乐园”,成长辅导系列“成长讲堂”,成长自读系列《成长指南》,主题班会系列“成长向导”,家长培训系列“成长热线”,校报《心立方》等。
6.成立青少年成长中心,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心是德育和心育整合的部门,自整合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更加有序、有实效并且多元化。如成长导师制度考核更细化,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心理环境纳入班级晨检系统等。同时成长中心还推出了系列活动:开放式书吧、成长讲堂、心理网站、心灵书签、心理放松操、大课间心理游戏活动、班级成长会(设立班牌名片,成立基层组织,明确服务责任)、成长社团(包括心言社、心声社、心剧社)、成长快乐小报、户外拓展实践活动(如参观乡风名俗馆、走进生态农庄、服务社区家
庭等)。
三、点面结合,扎实抓好心育的“四结合”
1.与创建健康学校有机结合。我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基本要素,在以预防师生意外伤害为切入点的总体框架下,扎实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有机结合。以安全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生命教育这一主线,重点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健康,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3.与青春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努力通过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掌握青春期交往技巧,培育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树立健全的人格。
4.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如何关注和引领孩子”等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定期发送家庭教育短信,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有效地教育家长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推出了“一心两翼多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即以青少年成长教育为中心,以班主任团队和成长导师团队为两翼展开工作,以成长社团、心理网站、心灵之声广播站、成长快乐小报、心灵开放书吧等宣传媒体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有效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较快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禹越中学,湖州,3132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有十余年发展历程,自2008年起,笔者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年的实践,开始了工作机制方面的探索,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1.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定的教育管理权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主要做法:一是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二是将学校心理辅导站升格为学校心育中心,赋予其学校中层管理的职能,具体参与行政管理,负责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和对教师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2.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纳入学校课程序列,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自2008年起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各班周课时计划,排入日课表。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入学校每周工作安排,并且下发统计表,让各班级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一周一报,真正做到“课时、教师、教材”三落实。
3.建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于2009年成立学校心育中心,学校心育中心逐步与政教处、教务处、团委、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部门进行磨合,并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构建了一个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4.建立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关键在班级,只有班级真正动起来了,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惠及每一个学生。为此我校设立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基层组织——“班级心理角”。“班级心理角”由班主任、班级心理导师、班级心理委员、班级心理联络员五人组成。班主任负责上班级心理活动课、心育化主题班会、编写《沟通与合作手册》,班级心理导师负责班级个案辅导,班级心理委员负责班级同伴辅导和班级心育课程登记评价,班级心理联络员负责班级心理环境的监控评价和心理预警。
经过近五年的探索实践,学校在以上四个方面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工作机制,我们称为“四化”心育工作模式,即学校心育工作的“行政化、课程化、网络化、基层化”,“四化”工作机制涵盖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课程、操作等要素,基本上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运行。
今后我校将在“四化”机制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农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一、落实三大心育保障体系,完善运行机制
我们结合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建设心理健康、促进学校发展为抓手,以生命教育为特色,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品质,让每一位学生都奏响和谐的青春旋律”的心育理念,明确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交往、学会自律、学会自护、学会自尊,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心育目标,落实了三大心育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体系。我们大胆创新,将“政教处”和“心育中心”改为“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心”,由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任成长中心主任,统筹管理学校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包括学生卫生保健、安全教育等工作。两名副主任,原政教主任和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分别作为“教育主任”和“辅导主任”,教育主任侧重负责原政教主任的工作,辅导主任侧重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其工作宗旨是,分工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为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2.师资保障体系。我们配足配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名,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4名,其中有三位教师刚考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证的教师比例达到70%。同时,学校每年都投入资金鼓励心理教师外出进修、培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3.经费保障体系。按标准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并确保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三大保障体系的落实,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心育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一心两翼多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二、开辟多种途径,全方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心理问卷调查,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
我们设计了一些心理问卷调查,同时在校园网站里也设计了一些调查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通过做问卷,更好地了解自己。
2.开展心理咨询,解决个体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包括个体咨询、信箱咨询、电话咨询和QQ在线咨询等。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解决共性心理问题
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正式纳入各班周课时计划,排入日课表。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列入学校年工作计划安排,七年级侧重自我意识辅导和环境适应辅导,八年级侧重青春期辅导、人际交往辅导和消费休闲辅导,九年级侧重非智力发展因素辅导、自信心辅导和升学就业辅导。双周每班1课时,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充分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训练,增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心理讲座及培训工作,提高师生的心理调控能力
开展心理讲座,围绕大多数学生经常遇到或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解答,给学生以辅导和帮助,也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
内容。
5.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增强实效性
我校在总结本校实际的基础上,从2012年起,课题组组织全校骨干教师组成校本教材开发小组,编写成长教育校本教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系列化的成长教育校本课程。课程分别为:成长活动课系列“成长之路”,大课间活动系列“成长乐园”,成长辅导系列“成长讲堂”,成长自读系列《成长指南》,主题班会系列“成长向导”,家长培训系列“成长热线”,校报《心立方》等。
6.成立青少年成长中心,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青少年成长中心是德育和心育整合的部门,自整合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更加有序、有实效并且多元化。如成长导师制度考核更细化,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心理环境纳入班级晨检系统等。同时成长中心还推出了系列活动:开放式书吧、成长讲堂、心理网站、心灵书签、心理放松操、大课间心理游戏活动、班级成长会(设立班牌名片,成立基层组织,明确服务责任)、成长社团(包括心言社、心声社、心剧社)、成长快乐小报、户外拓展实践活动(如参观乡风名俗馆、走进生态农庄、服务社区家
庭等)。
三、点面结合,扎实抓好心育的“四结合”
1.与创建健康学校有机结合。我校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的六大基本要素,在以预防师生意外伤害为切入点的总体框架下,扎实做好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2.与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有机结合。以安全法制教育为重点,突出生命教育这一主线,重点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健康,积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3.与青春期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努力通过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掌握青春期交往技巧,培育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树立健全的人格。
4.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家长是学生最亲密的人,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指导,我们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如何关注和引领孩子”等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定期发送家庭教育短信,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有效地教育家长引导子女健康成长。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推出了“一心两翼多阵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即以青少年成长教育为中心,以班主任团队和成长导师团队为两翼展开工作,以成长社团、心理网站、心灵之声广播站、成长快乐小报、心灵开放书吧等宣传媒体为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这一模式有效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较快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德清县禹越中学,湖州,3132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