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功率GaN基激光二极管外延结构理论仿真对提高GaN基激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了一种n侧双波导结构的绿光激光二极管外延结构,讨论了激光器外延结构中n-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揭示了 n-InxGa1-xN波导层对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n-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调控外延层中的光场分布,使光场发生了偏移.结果表明,当n侧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最佳值为0.07时,将光子损耗降低了 0.2 cm-1,阈值电流由193.49 mA
【机 构】
:
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太原理工大学新材料界面科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功率GaN基激光二极管外延结构理论仿真对提高GaN基激光二极管的光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设计了一种n侧双波导结构的绿光激光二极管外延结构,讨论了激光器外延结构中n-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对其光电性能的影响,揭示了 n-InxGa1-xN波导层对激光二极管光电性能的影响机制.通过调控n-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调控外延层中的光场分布,使光场发生了偏移.结果表明,当n侧InxGa1-xN波导层中铟组分最佳值为0.07时,将光子损耗降低了 0.2 cm-1,阈值电流由193.49 mA降低到115.98 mA,此外,器件的光子损耗最少,阈值电流最小,工作电压最低,从而提高了激光二极管的输出功率和电光转换效率.因此,当绿光激光二极管的注入电流密度为6 kA/cm2时,功率输出达234.95 mW.n侧双波导结构设计为制备高功率绿光激光二极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其他文献
涡旋光束因为携带轨道角动量,在光通信、粒子操纵及量子信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很多方法可用于产生涡旋光束,如利用螺旋相位板、模式转换、空间光调制器等.然而,传统的方法需要搭建体积相对较大的光学系统,限制了其在集成光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方法中通过传输效应来获得相位变化,超表面可以通过纳米结构使入射光产生相位突变,在纳米尺度上独立控制动态或几何相位以产生涡旋.超表面具有强大光控制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体积小、易于集成等特点,因此成为了产生涡旋光的理想方法.文中在介绍产生涡旋光束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激光制导是当今最常用的制导方式之一,激光半主动光学系统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制导精度.提出了一种激光半主动光学系统像差优化设计方法,通过赋予不同的球差与离焦量实现激光半主动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通过对非对称像差优化实现光斑均匀化设计,设计并研制了折射式激光半主动光学镜头,光学系统工作波段1064 nm,视场为±9.2°,光斑大小5 mm,能量分布均匀;为解决激光半主动镜头不能单独检测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色差特性实现镜头低成本可视化检测的原理,并搭建了激光半主动光学镜头的可视化检测系统.镜头的测试结果表明,光斑
作为新型结构光束的一类,全庞加莱球光束因其横截面上自旋角动量和轨道角动量发生耦合,近年来在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内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传输信道中的大气湍流将产生诸如光束扩展、漂移、光强闪烁等严重影响,进而限制光通信系统性能.结合随机相位屏,对具有“C”型偏振奇点的全庞加莱球光束、\'\'V“型偏振奇点的柱矢量光束和均匀偏振的标量涡旋光束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进行大量的数值模拟.归一化光强相关系数和模式纯度被用于研究杂合庞加莱球表面不同位置处表征的全庞加莱球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相较于具有相似偏振拓扑荷和光
涡旋光是一种携带轨道角动量的空间结构光束,照射到旋转的平板物体表面时频率会发生移动,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学旋转多普勒效应,通过测量光束频移可获得平板物体的旋转速率.频移受光束入射条件的影响,通过揭示入射条件影响规律,可实现任意入射条件下的旋转物体转速测量.首先,建立了速度投影模型,分析了光学旋转多普勒效应的产生机理.其次,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涡旋光任意入射条件下的旋转多普勒频移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提取物体旋转频率的理论方法.最后,搭建了旋转多普勒效应的实验装置,采用拓扑荷数为±18的叠加态拉盖尔-高斯光束在四种不
随着先进光学系统设计与制造的发展,大口径光学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大口径平面镜高精度面形的检测手段不足,限制了大口径平面镜的制造与应用.为实现大口径平面反射镜的高精度面形检测,提出一种夏克哈特曼扫描拼接检测平面镜面形的方法.对扫描拼接原理、波前重构算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透镜阵列成像的数学模型,验证了夏克哈特曼扫描拼接检测原理的可行性.针对一 口径为150 mm的平面镜进行了扫描拼接检测实验,拼接得到的全口径面形为0.019λ RMS(λ=635 nm);与干涉检测结果对比,检测精度为0.008λ
红外光谱成像系统、光场成像系统、光学显微系统、偏振干涉成像系统、复眼成像系统、环带式全景光学系统、多尺度成像系统及头戴式增强显示系统等光学系统中,通常需要中继光学系统来实现光路衔接、配瞳、偏转等.研究了现有中继光学系统结构,介绍了光阑前置即具有实入曈的像方远心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及自由曲面的描述方法,完成了满足设计参数的具有实入瞳的远心中继光学系统仿真设计,系统各镜采用XY多项式描述的自由曲面离轴三反光学系统结构.CODEV仿真设计结果表明,在工作谱段0.4~5.0 μm、焦距400 mm、F数3、
涡旋光束携带了与其螺旋波前结构相关的轨道角动量,由于其在通信系统不增加带宽情形下可极大增加系统容量和频谱效率,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自由空间中的湍流将导致涡旋光束的螺旋波前发生畸变,产生模间串扰,降低接收功率,从而削弱链路性能.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技术是克服干扰的有效手段之一.综述了涡旋光束的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技术的发展,阐述了Shack-Hartmann、随机并行梯度下降、Gerchberg-Saxton三种算法的校正原理,分析了深度学习在波前校正技术中的应用,并介绍了笔者课题组对水下湍流环境中波前校正技
偏振是光场的一个重要矢量属性.依据空间偏振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场分为标量光场和矢量光场.其中,非均匀偏振分布的矢量光场在光场传播、聚焦、非线性效应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有趣的行为,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一种在同一波阵面上包含不同偏振态的杂化矢量光场,因其比普通矢量光场具有更丰富的偏振特性,自2010年被发现以来,在光通信、光学操控、量子通信等领域中展现诸多诱人的前景,目前已成为光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综述着重介绍了杂化矢量光的制备以及其在聚焦、传播和非线性光学等方面中的特性和应用.
针对提高激光武器系统光束指向控制稳定精度的战术需求,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光束指向快速反射镜的单轴半蝶形柔性铰链.首先,根据快速反射镜系统运动形式及功能需求,推演单轴半蝶形柔性铰链的物理模型;然后,采用基于卡氏第二定理的卡氏法简化并求解数学模型,并优化模型参数;最后进行有限元仿真与实验测试,并对单轴半蝶形柔性铰链机械谐振频率的理论计算、仿真分析以及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轴半蝶形柔性铰链工作方向机械谐振频率为165.29 Hz,满足设计指标要求.理论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相差1.3%,有限元仿真与
轨道角动量(OAM)的发现为光镊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具有OAM的光束在操纵微粒时,由于生物细胞不可能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以当其进行旋转等操作时,粒子运动速度的不均匀会导致粒子之间的间距不可控.针对该问题,首先通过任意曲线塑形技术,并为传统摆线公式附加曲率调控参数提出了一种调控模式丰富的摆线光束,理论分析了该光束的OAM和梯度力,证明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最后在实验中实现了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启停,且成功操纵三个粒子进行等间距旋转,实验测得三个微粒在整个旋转过程中间距变化的误差可以维持在纳米级.这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