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儿汗证;六味地黄丸;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9-02
小儿汗证系小儿杂病之一,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或无故而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Ⅲ”。近年来,笔者对就诊汗证的50例患儿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汗证患儿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2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5天。
2 治疗方法
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基本方: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湿重者加木通、车前子;阴虚甚者加女贞子、鳖甲;虚热者加知母、青蒿。剂量根据患儿年龄确定,以常规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汗出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患儿汗出量明显减少。
3.2 治疗结果 50例汗证患儿痊愈4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其中1剂痊愈者5例。3剂痊愈者13例,5剂痊愈者15例,8剂痊愈者15例。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岁,于2005年5月16日初诊。患儿昼夜全身汗出,以头颈部为甚1月余,静坐时亦见汗水长淌,每日须换衣4~6次,苦不堪言;患儿口干欲饮,二便如常,经西医治疗无效。查舌红、苔黄,脉细。诊断:汗证,辨证:肾阴不足,虚火内生,治法:滋阴补肾、通利水道,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0g,云苓12g,泽泻12g,丹皮10g,车前子12g,木通10g,鳖甲10g,1剂,水煎,分3次服。患儿1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汗出虽是小疾,但日久则损伤人体津液与正气,进而影响小儿的健康发育。前人多根据汗出的时间分为自汗与盗汗进行辨治,事实上,自汗与盗汗很难明确分开,很多患儿常常是二者同时并存;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而肾者主水,主全身水液代谢,肾精不足,既不能化气行水,又会影响肝脾对津液的气化,致水液不能从下焦小便排出而储积体内,为汗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阴不足,虚火内生,阴阳失衡,腠理不固则是导致汗出的直接因素,故肾虚当是小儿汗出的根本原因,治疗亦应抓住肾虚这一根本,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之。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收敛固涩之力强。近贤张锡纯推为救脱之药第一。山药滋阴补脾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另用泽泻配熟地泻肾降浊,丹皮互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如此补泻兼施,以补为主而收功,根据病情再随症加减。能收到较好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8)03-0019-02
小儿汗证系小儿杂病之一,是指“不正常出汗的一种病症,即在安静状态下,或无故而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Ⅲ”。近年来,笔者对就诊汗证的50例患儿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汗证患儿均系门诊病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最大8岁,最小2岁;病程最长6个月,最短15天。
2 治疗方法
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基本方: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湿重者加木通、车前子;阴虚甚者加女贞子、鳖甲;虚热者加知母、青蒿。剂量根据患儿年龄确定,以常规剂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患儿汗出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患儿汗出量明显减少。
3.2 治疗结果 50例汗证患儿痊愈4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其中1剂痊愈者5例。3剂痊愈者13例,5剂痊愈者15例,8剂痊愈者15例。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岁,于2005年5月16日初诊。患儿昼夜全身汗出,以头颈部为甚1月余,静坐时亦见汗水长淌,每日须换衣4~6次,苦不堪言;患儿口干欲饮,二便如常,经西医治疗无效。查舌红、苔黄,脉细。诊断:汗证,辨证:肾阴不足,虚火内生,治法:滋阴补肾、通利水道,处方:六味地黄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2g。山茱萸10g,云苓12g,泽泻12g,丹皮10g,车前子12g,木通10g,鳖甲10g,1剂,水煎,分3次服。患儿1剂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5 讨论
汗出虽是小疾,但日久则损伤人体津液与正气,进而影响小儿的健康发育。前人多根据汗出的时间分为自汗与盗汗进行辨治,事实上,自汗与盗汗很难明确分开,很多患儿常常是二者同时并存;且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功能尚未发育成熟;而肾者主水,主全身水液代谢,肾精不足,既不能化气行水,又会影响肝脾对津液的气化,致水液不能从下焦小便排出而储积体内,为汗出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阴不足,虚火内生,阴阳失衡,腠理不固则是导致汗出的直接因素,故肾虚当是小儿汗出的根本原因,治疗亦应抓住肾虚这一根本,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之。方中熟地滋肾阴、益精髓为君药,山茱萸酸温滋肾益肝,收敛固涩之力强。近贤张锡纯推为救脱之药第一。山药滋阴补脾共为臣药,三药合用,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另用泽泻配熟地泻肾降浊,丹皮互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如此补泻兼施,以补为主而收功,根据病情再随症加减。能收到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