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和梦是史铁生写作时经常使用的带有鲜明特色的意象,156节的《我的丁一之旅》直接写到夜和梦并以标题出现的有20多节,还有许多章节虽然没有用夜或梦作标题,但实际上是在夜的背景下展开的。小说的这些章节既是他写作的时间表征,夜间写作构成夜和写作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他着力营造的场景,夜与梦想、梦融合在一起,打破了白昼的理性法则,逃离了由等级、身份、秩序、体制等所构成的平庸的现实,进入了一个想象的自由的生命回归的世界。
小说以《旧约·创世记》来描写生命的开端和生命的放逐。当生命离开伊甸后,生命成为了他者,曾经相爱的两人变成别人,生命的现实世界其实就是他者或别人的世界。如:“自从伊甸分手,我们就成了别人……这天地一样遥远的别人,这时光一样走不尽的别人呵,便是亚当和夏娃已失乐园的证明。”
我们先来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丁一。在梦魇般的历史时代,丁一因和少女衣的初吻受到审讯,他不经意说出衣的父亲对现实的抱怨而导致衣全家的流放,从此,丁一背上“流氓”、“叛徒”的名号,他和衣的心灵之间也隔着一堵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是姑父。姑父和馥都是地下革命工作者,姑父曾深爱着馥。但是由于无法解释的历史迷团,姑父被当成革命的敌人“叛徒”,他的一生里,耻辱伴随着他,革命/反革命话语阴影般操控着他,直到他孤独的晚年生活,他还不断地去洗刷耻辱终又陷入耻辱的悖论之中,对馥的爱和思念是他生命的强大支撑。小说还写到其他的生命现象。如,包装。在当下的消费社会里,生命被工具理性所操纵,被标上可以用来交换、计算的各种各样的符码,在消费的外表下,是生命遮蔽后灵韵的消失和生命力的枯萎。由此看来,从历史到现在,人都是根据出身或意识形态被区分为我们、你们、他们,革命者、反革命者,同一群體的许多人变成了异类,歧视、仇恨蔓延开来,人与人相互隔离。生命走上了崎岖险阻,危机四伏之途,内心深处千疮百孔。为了和生命所丧失的本真、远离的本源重新接续起来,叙事者张开梦想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构造过去、现在、未来交错、重叠而又扑朔迷离的生命景观。它是前世对今生的想象,是今生恍如前世般的梦,或者,是现实之外的戏剧,是爱与自由的实现,生命回归的象征。
小说精心营造许多场戏剧。首先是丁一和秦娥的戏剧。在这里,他们试验着解除身和心的一切遮蔽,体验现实中所有不可能的情形。他们发现,当人从衣和墙、语词和身体的遮蔽中返回到生命原初的、本来的、混沌的、没有区分的、没有羞耻的自在状态,当人应和着自然的节奏,感受着宇宙的气息,敞开在大地之中,人就不再是别人或他者,而是像生命创始之伊甸园中的相爱的亚当与夏娃。这样的戏剧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某种意义上,就是寻找和回归之路上的心魂团聚。
其次是丁一、秦娥、吕萨的戏剧。他们表演《空墙之夜》,在红蓝白三个不同的区域体验平等、自由与爱,尤其是博爱。性与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隐秘的消息,还是超越个体之间的限制彻底走向自我忘却的表达。当脱与裸在第三者吕萨的眼光下展开,丁一和娥觉得那不是羞耻,恰恰是爱愿的进行。当吕萨同样脱与裸在丁一、秦娥的面前,在理性或俗世的眼光看来的所谓的淫荡与肮脏、变态与无耻其实正是生命开端的本真形态。他们这种极端的方式,正如小说所言,“我们的戏剧,谋求的和永远谋求的,恰恰是自由与爱。……我们就是那万古不息的行魂,在这不尽的行途中相互寻找着的——亚当与夏娃”。这说明在创世神话的伊甸园里生命本来就是无遮无蔽,无猜无忌,没有羞耻,没有歧视,本来就是相亲相爱的。此外,小说还设计了姑父与馥的戏剧。姑父常常在梦想中与画里的馥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个宁静的时刻,姑父从意识形态所划定的耻辱、背叛和历史的阴影中走出,回归那没有历史的时间。
最后,别样的戏剧“丹青岛”。诗人岛和画家青、丹从平庸的大陆、喧嚣的都市来到一座海岛寻找诗意的栖居。他们感受着海风的吹拂,看着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漫步在月光之中,过着农耕为生,诗画为乐的生活。这是人间的“伊甸”,是纯粹、美丽和空灵之所在。
然而,人间的“戏剧”终归梦想。随着秦娥的远走,丁一的病死,吕萨的离去,诗人岛用斧头砍死画家丹后投海自尽,画家青不知去向,丁一之旅(生命之旅)的终点是戏剧的终结,一切不过是破碎的童话,终会被严酷的现实所击碎,人无法回归伊甸,注定了只能永远的寻找。
其实,《我的丁一之旅》中的神性叙事者“我”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的理解。我具有前世前生,今生今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离开伊甸,走在漫长或无尽的旅途中,不期然而于某年某日到达了丁一,在丁一时的生命情形,这一生命之劫后又将有无数的劫难,亚当的子孙们将何去何从,生命的堕落、回归和返魅将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是我该回去的时候了。”
回归那苍茫之水,回归那空冥之在。
回归那不是钟表的时间,或“写作之夜”。
丁一之旅已经结束,我重回生命原初或苍茫之水,并将开始新的生命之旅。《我的丁一之旅》的写作即是为失去自我的现代人打开通往梦想、神秘的神话世界的大门,从而获得自我的拯救。
王春燕,教师,现居湖北黄冈。
小说以《旧约·创世记》来描写生命的开端和生命的放逐。当生命离开伊甸后,生命成为了他者,曾经相爱的两人变成别人,生命的现实世界其实就是他者或别人的世界。如:“自从伊甸分手,我们就成了别人……这天地一样遥远的别人,这时光一样走不尽的别人呵,便是亚当和夏娃已失乐园的证明。”
我们先来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丁一。在梦魇般的历史时代,丁一因和少女衣的初吻受到审讯,他不经意说出衣的父亲对现实的抱怨而导致衣全家的流放,从此,丁一背上“流氓”、“叛徒”的名号,他和衣的心灵之间也隔着一堵墙。小说中另一重要人物是姑父。姑父和馥都是地下革命工作者,姑父曾深爱着馥。但是由于无法解释的历史迷团,姑父被当成革命的敌人“叛徒”,他的一生里,耻辱伴随着他,革命/反革命话语阴影般操控着他,直到他孤独的晚年生活,他还不断地去洗刷耻辱终又陷入耻辱的悖论之中,对馥的爱和思念是他生命的强大支撑。小说还写到其他的生命现象。如,包装。在当下的消费社会里,生命被工具理性所操纵,被标上可以用来交换、计算的各种各样的符码,在消费的外表下,是生命遮蔽后灵韵的消失和生命力的枯萎。由此看来,从历史到现在,人都是根据出身或意识形态被区分为我们、你们、他们,革命者、反革命者,同一群體的许多人变成了异类,歧视、仇恨蔓延开来,人与人相互隔离。生命走上了崎岖险阻,危机四伏之途,内心深处千疮百孔。为了和生命所丧失的本真、远离的本源重新接续起来,叙事者张开梦想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构造过去、现在、未来交错、重叠而又扑朔迷离的生命景观。它是前世对今生的想象,是今生恍如前世般的梦,或者,是现实之外的戏剧,是爱与自由的实现,生命回归的象征。
小说精心营造许多场戏剧。首先是丁一和秦娥的戏剧。在这里,他们试验着解除身和心的一切遮蔽,体验现实中所有不可能的情形。他们发现,当人从衣和墙、语词和身体的遮蔽中返回到生命原初的、本来的、混沌的、没有区分的、没有羞耻的自在状态,当人应和着自然的节奏,感受着宇宙的气息,敞开在大地之中,人就不再是别人或他者,而是像生命创始之伊甸园中的相爱的亚当与夏娃。这样的戏剧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某种意义上,就是寻找和回归之路上的心魂团聚。
其次是丁一、秦娥、吕萨的戏剧。他们表演《空墙之夜》,在红蓝白三个不同的区域体验平等、自由与爱,尤其是博爱。性与爱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隐秘的消息,还是超越个体之间的限制彻底走向自我忘却的表达。当脱与裸在第三者吕萨的眼光下展开,丁一和娥觉得那不是羞耻,恰恰是爱愿的进行。当吕萨同样脱与裸在丁一、秦娥的面前,在理性或俗世的眼光看来的所谓的淫荡与肮脏、变态与无耻其实正是生命开端的本真形态。他们这种极端的方式,正如小说所言,“我们的戏剧,谋求的和永远谋求的,恰恰是自由与爱。……我们就是那万古不息的行魂,在这不尽的行途中相互寻找着的——亚当与夏娃”。这说明在创世神话的伊甸园里生命本来就是无遮无蔽,无猜无忌,没有羞耻,没有歧视,本来就是相亲相爱的。此外,小说还设计了姑父与馥的戏剧。姑父常常在梦想中与画里的馥进行对话和交流,这个宁静的时刻,姑父从意识形态所划定的耻辱、背叛和历史的阴影中走出,回归那没有历史的时间。
最后,别样的戏剧“丹青岛”。诗人岛和画家青、丹从平庸的大陆、喧嚣的都市来到一座海岛寻找诗意的栖居。他们感受着海风的吹拂,看着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漫步在月光之中,过着农耕为生,诗画为乐的生活。这是人间的“伊甸”,是纯粹、美丽和空灵之所在。
然而,人间的“戏剧”终归梦想。随着秦娥的远走,丁一的病死,吕萨的离去,诗人岛用斧头砍死画家丹后投海自尽,画家青不知去向,丁一之旅(生命之旅)的终点是戏剧的终结,一切不过是破碎的童话,终会被严酷的现实所击碎,人无法回归伊甸,注定了只能永远的寻找。
其实,《我的丁一之旅》中的神性叙事者“我”传达出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的理解。我具有前世前生,今生今世,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离开伊甸,走在漫长或无尽的旅途中,不期然而于某年某日到达了丁一,在丁一时的生命情形,这一生命之劫后又将有无数的劫难,亚当的子孙们将何去何从,生命的堕落、回归和返魅将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
“是我该回去的时候了。”
回归那苍茫之水,回归那空冥之在。
回归那不是钟表的时间,或“写作之夜”。
丁一之旅已经结束,我重回生命原初或苍茫之水,并将开始新的生命之旅。《我的丁一之旅》的写作即是为失去自我的现代人打开通往梦想、神秘的神话世界的大门,从而获得自我的拯救。
王春燕,教师,现居湖北黄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