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字之『真态』论

来源 :东方艺术·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姜夔字之真态说
  1. 字之真态的提出
  《说文解字注》中“真”本义: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此真之本义也。【1】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真态”为本来的,固有的,自然之意。
  南宋书家姜夔(1154—1221),诗词文章、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其书论著作《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文中所论书法艺术各个方面,实自抒其心得之语,是南宋书论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 姜夔“崇晋贬唐”,反对俗书,在其著作《续书谱 · 真书》中提出了作书要尽字之真态,而不以私意参之:
  且字之长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齐,孰能一之?谓如“东”字之长,“西”字之短,“口”字之小,“体”字之大,“朋”字之斜,“党”字之正,“千”字之疏,“万”字之密,画多者宜瘦,少者宜肥,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2】
  2. 姜夔字之真态的思想渊源
  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姜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超凡脱俗、飘然不群,有如孤云野鹤般的个性,使他的艺术特色可用张炎所下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文中看出姜夔崇尚魏晋书法,与其孤云野鹤般的个性相符,是其道家推崇自然的精神。
  姜夔论诗也以自然为最高境界,如姜夔《诗论》云诗有四种高妙:一为理高妙,二为意高妙,三为想高妙,四为自然高妙。关于自然高妙,即“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赵晓岚认为“试从用语的多寡,所状的深浅高低,以及姜夔本人所擅的‘一篇全在尾句’等角度看,这(自然高妙)无疑是四种高妙中最高的一种,是创造之极诣。”【3】通过对姜夔四种高妙的理解,可以看出姜夔对自然高妙的向往。并且姜夔在《续书谱》的《方圆》章云“然而方圆、曲直,不可显露,直须涵泳,一出于自然。”【4】如图(一)。可见,追求自然的精神是其一以贯之的艺术思想。
  所谓真态即是一种自然的精神,而私意则是加以己意的改造。姜夔这种崇尚自然的精神有老庄的影响,更近点也受到了苏轼的影响。【5】因此,可以说姜夔所言“字之真态”就是道家思想的精神,其对真态的诠释也符合书法结字的规律。
  二、其他书家对字之真态的阐述
  1. 先姜夔书家对字之真态的认知
  有“书圣”之称的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其道教信仰有很深的家庭背景。无论是王羲之的祖上,还是其子孙、亲戚朋友,都是虔诚的道教信仰者,所以在王羲之的书法学习过程中也有向自然学习的诸多事迹,如王羲之在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的“之”字的写法和书法理论。在其书论中也有很多相关的表述,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写道: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6】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与王羲之信奉道教也有很大关系。可见王羲之虽没有提出“字之真态”,但其思想与创作中却已经体现出来了。如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视形章第三》中指出:
  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7】
  王羲之指出了书写过程中结字的重要性,要预想字形,做到意在笔前,且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在《笔势论十二章·节制章第十》中也提到了字之形势中的一些大忌: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疎,疎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此乃大忌,可不慎欤。【8】
  唐代书家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皆予以很高评价。在其著名书论经典《书谱》中也强调遵循自然之态,非力运所能成:
  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9】
  以上的各种形态都是来自于自然的比喻,奔雷坠石、鸿飞兽骇、鸾舞蛇惊等等都能让人很形象的想到字的自然姿态。如图(二)。从王羲之和孙过庭的书论中可以看出对字之真态的追求,对我们后世的书法学习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2. 后代书家对姜夔字之真态的继承
  在姜夔提出“字之真态”之后,明末清初冯班在书论著作中也有所继承。冯班为钱谦益弟子,“虞山诗派”的传人之一,他主张“诗以道性情”,在其一生科考不得意的情况下专心治学。在《钝吟书要》中强调书法作字要得真态,指出:
  “作字惟有用笔与结字,用字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10】
  在冯班之后,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宋曹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不愿做官,过着隐居生活,其书法临习以《阁帖》中二王的行草书和孙过庭《书谱》居多,所以对书法作字的理念应是一脉相承的。如图(三)、图(四)、图(五)。在《书法约言·答客问书法》中云:
  “不可使状如算子,大小齐平一等,可得闻乎?曰:非分布不可排偶,体势不可倒置,各尽其字之真态之谓乎。”【11】
  冯班与宋曹也明确指出结字要得其真态,与姜夔之论同义。而宋曹与王羲之的书法观点相一致,强调不可状如算子,大小齐平一等。《书法约言·论楷书》中说到字形要合其自然:
  盖作楷先须令字内间架明称,得其字形,再会以法,自然合度。然大小、繁简、长短、广狭,不得概使平直如算子状,但能就其本体,尽其形势,不拘拘于笔画之间,而遏其意趣。【12】
  3. 从沈辽“排字”看字之真态   沈辽(1032—1085),宋钱塘人,在蔡襄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独步当世,具有较大名声。然而苏轼对沈辽晚年的退步感到不可思议:“沈辽少时本学其家传师者,晚乃讳之,自云学子敬,病其似传师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平常人。”苏轼所云“出私意新之”的意识,确实强烈地左右着沈辽的创作,并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米芾也批评沈辽“排字”,沈括传叙沈辽“意在笔前”的“良法”,其实无非是一些浅显的结字常识,作为“排字”的注脚亦无不可:予从子辽喜学书,尝论曰:“书之神韵,虽得之于心,然法度必资讲学。常患世之作字,分制无法。凡字有两字、三四字合为一字者,须字字可拆。若笔画多寡相近者,须令大小均停。……又曰:“运笔之时,常使意在笔前,此古人之良法也。”【13】
  从沈辽的“排字”可以看出其“私意”的结果,但是沈辽的“私意”却不符合自然,由于沈辽的“排字”完全是秩序排列,因而引起了苏轼、米芾等人的批评。元代赵孟頫提倡“复古”,取法晋唐,在《松雪斋书论》中云:“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14】指出了结字要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但应该是在继承中有变化,是在遵循自然的基础上变化。
  三、近现代对字之真态的质疑
  1. 字之真态否定说
  近现代书法家张宗祥之意要分布字之疏密,为避免出现空虚之弊和排比之累,尽以私意改造结构,而否定字之真态说。《书学源流论 · 势异篇》云:
  夫所谓分布、位置者,即结构也。古人之说以为疎者宜密,使无空虚之弊;密者宜,以免排比之累;中实者外,上密者下纵;左垂者右缩,左敛者右肆;小字宽展,有寻丈之势;大字谨严,无可蹈之隙。【15】
  近现代书家及篆刻家邓散木先生对字之真态也是有疑问的,在《续书谱图解》后记中说:“本书也有若干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真书节里推崇魏晋书法,说是能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真态,就是本节里所指长短、大小、歪斜、疏密、天然不齐的字形。试拿‘口’字来说,它的字形,就是一个方框子,而书法家写‘口’字,有的窄,有的宽,有的斜,有的正,有的高,有的低,因地制宜,各不相同,就是魏晋书家,也无不如此。如不凭‘私意’,各尽‘真态’,则凡‘口’字都应写成方方正正的框子,请问这算得什么书法艺术呢?我们看钟繇的《宣示》、《力命》两表,王羲之《乐毅论》、《东方画赞》等,非但每篇布局不同,就是字形,也千变万化,各具姿态。这些都是极好的例字,不知姜白石凭什么根据才说魏晋书法各尽‘真态’,不参‘私意’的呢?”【16】 对于邓散木先生的疑问,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但是姜夔说的“字之真态”应是在作字时的道家自然心态,而邓散木先生说的实际也是自然之态,如“口”的宽窄、斜正、高低,本身也是自然的形态。
  而陈方既先生认为“其实,这话是似是而非的。没有‘私意’即没有造字者,造书者的‘私意’(主观意志),哪有文字、字体、书体的创造?但是造字作书,主体若不能从不同层次方面‘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把握运笔结体规律,又何以运笔结体?这就是说从文字创造到书法追求,都是主体按客观规律,以私意创造表现出来,没有无客观感受的私意,也没有私意中无客观规律的感受和运用。姜夔在这里将二者对立起来,就片面了。然而人们常说的得之自然,恰是书家根据人的实用和审美需要,创造了自己的又反映客观规律的形式。当初甲骨文或长或宽,或这一字比别一字大若干倍,都是私意的创造。但当需要以之表达思想语言,将单字连缀成行成为表达语言的齐整形式,就曾多次将‘大字蹙令小,小字展令大’,长字变短,宽字变窄,均以私意参之,若不结合私意,就没有逐渐演变的文字形势,就没有不同的书体。为什么古人不断以私意领会自然之道而‘参之’,今人‘参之’不得?所谓真意,不就是凭自己对客观规律的真实感悟以书法形式抒发自己?而不是不知此理,只知按古人创造的形式学步。姜夔把真意与私意对立起来,而不知按古人‘真意’创造的艺术勉力临仿,虽是不求私意,却失去真意。真意之有无,不决定于字形的大小、奇正。作正书将字形作适当调整,求视觉效果的统一,与单纯求平正是两码事。字大小悬殊,同样也可写得平正如算子。” 【17】从邓散木先生与陈方既先生的观点来看,不可能不参入“己意”,但陈文将私意提到造字作书及书体发展的层面,和姜夔的本意有一些出入,所以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2. 字之真态的时代说
  书法发展到现代展览的出现,结字经常在为章法服务了,因而对结字的夸张也越来越多样。如汪永江指出:“书仪之外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笔势所需与字法不匹配,如大量要用点,却遭遇连续长线,要逆向孤势却仅有折画等不顺手之处,由此,需要变体处理,使之顺利。这也是‘结字因时相传’的本质原因之一。”【18】但汪永江之意是在特殊情况下为章法需要进行变体处理,不代表为视觉冲击效果而故意进行过分夸张处理。
  在“现代书法”中,更是打破了汉字的结体,甚至出现一个单字一幅作品的面貌,对作品的汉字也出现识读的问题,汉字这个载体受到了动摇,和行为艺术、抽象艺术、绘画等元素结合在一起,书法成了纯视觉形式的艺术。如邱振中提出:“我们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空间观念的一种转换上:粉碎对单字结构的感受,而以被分割的最小空间为基础,重新建立对作品的空间感受;与此同时,把对字内空间的关注扩展到作品中所有的空间。”【19】邱振中先生以空间观念去对单字结构进行解体,对“字之真态”确实是一次时代的改革。
  另高名潞《消解的意义——析现代书法中的文字艺术》一文中,作者集中分析比较了谷文达、徐冰、吴山专、邱振中四人的作品在试图改造、修正、消解汉字,创造新语义和新形式的意图与手段的一致性。【20】但是井上有一谈到文字性问题时说到:“归根结底,书法这东西因为写字才是书法。文学性和造型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书法,我相信过去是这样,今后无论到什么时候,只要这个世上有文字存在,只有这才是书法。” 【21】
  四、结语
  通过对“字之真态”的诠释,笔者以为白石“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其实质是推崇自然的精神而批评人为的改造,目的在于得意而忘形,是其道家思想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
  2.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版。
  3. 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版。
  4. 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版。
  5. 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第2版。
  6. 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3月版。
  7. 汪永江《书法章法形式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8. 张爱国《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9月版。
  9. 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学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10. 邓散木《续书谱图解》,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11. [日]海上雅臣《井上有一》,杨晶、李建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12. 朱友舟“《续书谱》中‘真态’与‘私意’之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03期。
  注释
  【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384
  【2】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84
  【3】赵晓岚·《姜夔与南宋文化》[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22-25
  【4】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91
  【5】朱友舟·《续书谱》中“真态”与“私意”之辨[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0,03
  【6】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6-27
  【7】同上,1979.31-32
  【8】同上,1979.35
  【9】同上,1979.125
  【10】同上,1979.558
  【11】同上,1979.567
  【12】同上,1979.569
  【13】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14-216
  【14】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79
  【15】崔尔平选编《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C].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93
  【16】邓散木《续书谱图解》[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4
  【17】陈方既、雷志雄《书法美学思想史》[M].河南美术出版社1994.358
  【18】汪永江《书法章法形式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01
  【19】张爱国《中国“现代书法”蓝皮书》[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36
  【20】同上,2008.129
  【21】[日]海上雅臣著《井上有一》[M]:世界名画家全集.杨晶,李建华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78
其他文献
熊耳山地区是河南省重要的黄金产地,区内分布着上宫、萑香洼、祈雨沟、青岗坪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对于区内金矿的成矿时代、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矿床成因等尚存在很多争
南天山褶皱带位于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之间,保存有元古代和古生代洋盆演化的重要讯息,是研究天山造山带发展历史的理想地区之一。为此,本文选择了新疆1:5万马兰村、新
本文通过对山东胶莱盆地岩石地层特征及古生物群的分析,结合前人区域地质资料,以综合地层学为理论基础、地层多重划分对比为指导思想,对研究区域内的白垩系进行多重地层划分与对
贵州织金剖面火山凝灰质黏土岩比较发育,地层连续,为华南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斜坡相地层或盆地相地层对比、沉积特征、生物演化与古海洋化学状态特征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