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ed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写作等能力。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成绩,没有针对其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朗读技巧是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的能力,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朗读艺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优美的情感。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充分展现朗读艺术,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础。
  【关键词】朗读艺术;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学习又需要分为几种。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感知,还要培养自己的语感。明确朗读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文本,对学习过程中的语言产生更加深厚的情感。小学生的知识体系比较简单,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能够通过语文朗读艺术的体会,强化其综合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艺术的意义
  朗读是让学生体会文章内涵与情感的基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的同时获得真实的体验。虽然小学生思维比较抽象,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常不会按照教师的引导规范自身的思维形式,但这正是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艺术,能够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阅读体系。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需要由教师进行教学,但是对艺术的展现不是可以直接教授的,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感知去体会与理解。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被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展现朗读艺术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不经意间加强自身的阅读兴趣。部分教师花费心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展现朗读艺术,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让其逐渐掌握朗读技巧,对于加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二、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方式
  (一)把握感情基调
  对朗读艺术的展现不是对朗读技巧的炫耀,而是需要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丰富情感。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比较欢快的情绪,但是在针对部分感情基调浓重的内容中,其还是会跟随作者的情绪,深陷其中。比如在开展《静夜思》这篇诗歌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其感情基调,对作者想要表达的客居思乡之情进行体验。其中,“举头”和“低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浓重的思念之情。这种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也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的语句,耐人寻味。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把握其中的感情基调,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充分体会作者的心绪。
  (二)感受语言意蕴
  语言能够蕴含百转千回的意蕴,这是朗读艺术的独特之处。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感受其中的语言意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语言描写感受到相关的情绪。比如在开展《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学生需要通过卡罗尔的“啊,是伯洛”及伯洛似有若无的语言“我藏起来,是不愿意给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这种语言表达比较质朴,修饰比较少,但是能够从中体会到浓厚的生活气息。在文章叙述的过程中,对话比较生动自然,可以使得朗读的简洁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又不乏情感的体现。
  (三)运用朗读技巧
  1.诗歌意境
  朗读艺术在诗歌中表现得较多,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中的诗歌意境进行充分体会。比如在开展《望庐山瀑布》两首诗歌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分析其中的虚实结合描写,并且对景物描写的手法进行详细讲解。诗歌描写经常会借助景物表达感情。其中一首,作者用“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表达了其寻求的闲情,也能够从中体会到李白的飘逸。这种直抒胸臆的方式能够让读者被感染,进入其中的意境。所以,教师需要着重对不同的诗歌意境进行分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语言描写体会不同的思想感情。
  2.儿童情趣
  虽然艺术的表达需要通过崇高的方式进行领悟,但是其还是与平常心有一定的联系。部分小学语文作品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儿童情趣,在开展相关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展现,让学生能够从中收获乐趣以及感悟。比如在开展《数星星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开展课文导读,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数过星星吗”等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对其中描写作者可爱的句子进行分析,将儿童的情趣体现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作为一种朗读艺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印象深刻。
  3.诗歌音乐美
  诗歌中的音乐美能够将朗读艺术的美感进行完整体现,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有全新的認识。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充满着丰富的音感的文字,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领略诗歌中的音乐美,进而展现朗读艺术的美感。比如在开展 《长相思》相关诗歌的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有音律地对诗歌内容进行朗读,然后分析其中的思想感情。《长相思·山一程》中,“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能够表达出一种惆怅的心理。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韵律的悠远,对壮士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同时其中又掺杂着数不尽的思乡之情。这种音乐美可以将朗读艺术的美感充分表达出来,还可以展现其中的复杂内容。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的通用武器。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展现朗读艺术,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实现教学目的。小学生在朗读时经常需要利用外力对其进行推动,多媒体的利用能够使得学生处于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语文知识内容。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音频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可以融入朗读内容中,使其朗读技巧得到培养。部分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的不同采用多媒体进行训练。比如在开展《雷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内容进行初步朗读,大部分学生难以找到代入感。这时,教师就能够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根据音乐旋律变换朗读情绪。在这种朗读方式下,学生能够将清新、凝重等不同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学生更加容易体会文章内容,掌握朗读感情。
  在对多媒体进行利用时,教师还能够将朗读内容的场景再现,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朗读艺术的情感。小学生对于场景内容经常会产生莫名的好感,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呈现动态画面,还能够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内容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兴趣盎然,不仅能够掌握朗读技巧,还能够沉浸在优美的氛围中,体会朗读内容中的情感与趣味。朗读艺术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多方面的呈现,为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强化其朗读技巧。
  三、结语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能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多样化的情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诗歌表达朗读艺术的复杂性,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贴近学生的感受,强化语文教学效用。
  参考文献
  [1]卢偓.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卜银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方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3).
  [3]马永刚.搭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之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2).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杨绛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她出生在辛亥革命前夕,童年时代便历经战乱和生活的动荡。青年时代,又赶上了“文革”,并深受其害。到了晚年,相继失去唯一的女儿和与自己伉俪情深的丈夫,一生多舛。先生生于乱世,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她尝尽人生百味,始终明媚从容。在她耄耋之年回忆往昔,依然为曾经自己没有很好地善待一个底层车夫老王而耿耿于怀,写下文字来祭奠逝者,反省自我。这样的情怀,已经不是
【摘要】情境教学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通过创设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情境课程就是要全面激活儿童的生命能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情境体验;语文素养;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摘要】词语教学一直被视为阅读教学的“软肋”。词语是组成句群,表情达意的最基本单位。词语教学不应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为此,我从“分类提升,有效积累”“比较品评,深化感悟”“朗读品词,挖掘意蕴”三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感悟,让词语在言语生命中鲜活亮丽起来。  【关键词】词串;功能;编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对学生语感培养的方式方法不恰当,也不够重视。这些问题会给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相关的语文教师强化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重视阅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有些人质疑教师“上课不讲下课讲”,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以偏概全,也有社会原因,被放大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行为,造成了社会的误解。本文分析了这种说法形成的原因,并期盼通过指出问题的方式,引起关注,让人们正确分析原因,尝试解决教育痼疾。  【关键词】原因分析;资源竞争;解决痼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常常听到有些人说,现在学校的老师都是“
【摘要】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兴趣高低和教学效果之间具有潜在的关联。如果学生没有参与习作教学的兴趣,那么就难以对相关的知识形成掌握,同时也不能激发出自身的习作热情。对此,本文就探讨了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然后分析激发学生兴趣的意义,最后提出具体的措施,希望可以对语文教师教学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习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摘要】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中的一门重要课程,而写作作为小学语文中学习的关键,起着重大作用。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总结出合理化的建议,旨在提高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中的写作一直以来占有的比分都较为突出,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中有较大影响。兴趣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时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作用,为更确切的认识高氧肺损伤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正常健康出生12h内的SD大鼠80只(每组5窝,每窝8只),随机分成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求必须真正地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学生的教育规律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具有科学性,并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