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习作教学作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认识世界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型”习作教学模式已不能有效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作文课堂引向课外,引向社会,引向大自然。
笔者在近几年的习作教学中体会到,用课外练笔架起学生生活和作文间的桥梁,用课外练笔唤醒学生习作意识和情感需要间的联系,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和大家切磋: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翻开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奠定学生良好的习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借助于文本,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课后续写
《狼和小羊》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个简练的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文章是这样结尾的: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就向小羊扑去。那么善良的小羊究竟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狼会把小羊吃了吗?小羊会想办法救自己吗?一连串的问题盘旋在学生的脑海中。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自由想象,用上自己的生活感悟,用上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作文是内心情感的宣泄,心中有话,就会自然生成。看着他们的续写故事,还真为他们的奇思妙想喝彩,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小羊看见狼扑过来了,着急地喊:猎人叔叔,狼在这儿呀!快过来啊!狼往后一看,小羊就拼命地跑回了家。狼很生气,就追到小羊家,看到门锁着,窗子也关得紧紧的,就从小羊家的屋顶上爬上去。这时,狼看见有一个烟囱,就想从那里钻进去,不料,小羊和羊妈妈在下面烧火呢,狼就烧死了。
只要有心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成为我们习作训练的载体。低年级的学生可从几句话开始,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到了中段,我们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段的训练,可以是一个场景描写,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叙述;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写一些读后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特定的思想感情。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着习作训练,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即时性的训练方式,当堂作文,当堂讲评,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习作,也不那么惧怕了。
二、生活体验,拓展了习作空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
1、多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了课文《丑小鸭》,我们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课文《草船借箭》,我们可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名著是经典文化的积淀,既陶冶情操,又能间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写写读后感,谈谈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水长流、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利用晨会、午休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同伴间可进行交流阅读,还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读书竞赛,提高阅读兴趣。
2、多观察
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处在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就会稍纵即逝。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让学生试着写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既了解了学生对好老师的标准,又定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春天到了,学校植物园变漂亮了,我带学生去观赏,回来后,让学生当堂作文《美丽的植物园》。学生方凯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让全体学生写写《我的生日》,还进行了比赛 ,看看谁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我在习作训练中的重点。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题材库加厚了,加深了。
3、多活动
有目的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也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途径。
4、多感悟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仅仅局限于“自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三、改革评语,催化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中发现,以下几种评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强化了学生的习作意识:
1、善用赏识性评语
2、巧用激励性评语
3、活用谈心式评语
总之,让课外练笔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让课内教学在课外练笔中得到深化,不失为课堂之外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使得课外练笔成为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空,习作渐成习惯。
(河北省无极县高头学区)
笔者在近几年的习作教学中体会到,用课外练笔架起学生生活和作文间的桥梁,用课外练笔唤醒学生习作意识和情感需要间的联系,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感悟,和大家切磋:
一、教材文本,提供了习作的练兵场
翻开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很多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这些文章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对学生的习作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可在广泛摄取素材的基础上,以这些范文为对象,结合课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写作基础训练,奠定学生良好的习作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就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借助于文本,让学生想象的翅膀飞起来:
课后续写
《狼和小羊》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课文,这个简练的寓言故事蕴涵着深刻的寓意,文章是这样结尾的: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就向小羊扑去。那么善良的小羊究竟会有怎么样的结果呢?狼会把小羊吃了吗?小羊会想办法救自己吗?一连串的问题盘旋在学生的脑海中。我就顺水推舟,让学生自由想象,用上自己的生活感悟,用上自己的独特见解,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作文是内心情感的宣泄,心中有话,就会自然生成。看着他们的续写故事,还真为他们的奇思妙想喝彩,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小羊看见狼扑过来了,着急地喊:猎人叔叔,狼在这儿呀!快过来啊!狼往后一看,小羊就拼命地跑回了家。狼很生气,就追到小羊家,看到门锁着,窗子也关得紧紧的,就从小羊家的屋顶上爬上去。这时,狼看见有一个烟囱,就想从那里钻进去,不料,小羊和羊妈妈在下面烧火呢,狼就烧死了。
只要有心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可成为我们习作训练的载体。低年级的学生可从几句话开始,掌握基础的写作方法;到了中段,我们就可以结合实际进行段的训练,可以是一个场景描写,也可以是一个故事的叙述;到了五、六年级,学生可以写一些读后感,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特定的思想感情。这几年来,我一直坚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着习作训练,学生也很喜欢这种即时性的训练方式,当堂作文,当堂讲评,学生积极性明显提高,对习作,也不那么惧怕了。
二、生活体验,拓展了习作空间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体验是积淀生活叠加成文的手段。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生活。
1、多阅读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了课文《丑小鸭》,我们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课文《草船借箭》,我们可让学生看看《三国演义》;名著是经典文化的积淀,既陶冶情操,又能间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高年级的学生,还可写写读后感,谈谈感悟。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使学生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能急于求成,而应细水长流、水到渠成。我们可以利用晨会、午休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同伴间可进行交流阅读,还可利用班队课开展一些读书活动、读书竞赛,提高阅读兴趣。
2、多观察
小学生的注意力还处在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精彩就会稍纵即逝。让学生有一双慧眼,教师首先要做到学会发现生活之美,生活之乐,生活之味。刚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我让学生试着写了《我心中的好老师》,既了解了学生对好老师的标准,又定下了自己努力的方向。春天到了,学校植物园变漂亮了,我带学生去观赏,回来后,让学生当堂作文《美丽的植物园》。学生方凯在日记里讲述了自己过生日时的情景,我让全体学生写写《我的生日》,还进行了比赛 ,看看谁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随时把观察所得记录下来,是我在习作训练中的重点。通过日积月累,学生的题材库加厚了,加深了。
3、多活动
有目的的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强内心体验,也是解决学生作文难的有效途径。
4、多感悟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仅仅局限于“自我”,以自己为中心,或以自己周围的几个人或物为中心。也有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反映上,或喜或优,或豪情满怀或抑郁伤感等。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拓宽眼界,逐步摆脱“小我”的局限,把笔触伸向更广泛的层面,去体验大环境、反映大题材、写出大气势。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帮助他们将表面的情绪体验逐层深化,纳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其经历一个“情绪-情感-情操”的演变过程,形成精神动力,从而将自己与祖国、人民的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才能倾吐铿锵的语言,也才能提升作品的品位。
三、改革评语,催化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笔者在近几年的实验中发现,以下几种评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强化了学生的习作意识:
1、善用赏识性评语
2、巧用激励性评语
3、活用谈心式评语
总之,让课外练笔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让课内教学在课外练笔中得到深化,不失为课堂之外训练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好方法,使得课外练笔成为学生思想自由驰骋的天空,习作渐成习惯。
(河北省无极县高头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