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强,趋向成人化,时事政治化,容易脱离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足,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根据新形势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保持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精心备课是前提和基础
1.准确无误“备知识”
深入钻研、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体系,对应该识记、需要理解或运用的知识、理论了如指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详略得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所学知识与前后知识(章节)或现实的逻辑联系;根据知识和课堂需要有效设计质疑,并预测课堂偶发事件,思考解决的办法。
2.切合實际“备学生”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爱好、兴趣、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力求提供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刺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力争使学生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3.灵活多样“备方法”
根据知识的结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考虑如何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何指导、诱发学生质疑,使之更多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根据课堂需要,运用阅读、讲解、例证、设问解答、讨论思考、分析推理、比较归纳及演绎等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变深奥的理论为浅显的道理。
4.新颖别致“备结构”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引入、板书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阅读、思考、讨论等时间安排,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观点或理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序列性、有效性和丰富性,使之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进行,保证各个教学目标能定时实施和完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二、有效地实施教学是关键和核心
(l)以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修养,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和谐的体态、宽容的眼神、谦恭的语调以及高尚的品质,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着高度的信赖和热烈的情感,令学生信赖、尊敬和钦佩,受到激励,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相结合,充分利用课文和现实中的材料。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听、看、回答(或讨论)、训练、思考,实现学生耳、眼、口、手、脑等一齐动的“全频道”式接收,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学生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课。
(3)注意联系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可结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保护其学习的好奇心,并及时予以启发和点拨。当然,要把握问题的深度和作用,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既能“开口说话”,又不那么轻而易举,所设置的问题应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后能被学生深刻理解。
一、精心备课是前提和基础
1.准确无误“备知识”
深入钻研、吃透大纲和教材,明确每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较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知识点和体系,对应该识记、需要理解或运用的知识、理论了如指掌,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详略得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所学知识与前后知识(章节)或现实的逻辑联系;根据知识和课堂需要有效设计质疑,并预测课堂偶发事件,思考解决的办法。
2.切合實际“备学生”
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爱好、兴趣、心理特点、学习方法及习惯等,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因素;力求提供与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相适应的信息刺激,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通俗化,力争使学生能一听就懂,一学就会。
3.灵活多样“备方法”
根据知识的结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考虑如何引导、启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如何指导、诱发学生质疑,使之更多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根据课堂需要,运用阅读、讲解、例证、设问解答、讨论思考、分析推理、比较归纳及演绎等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变深奥的理论为浅显的道理。
4.新颖别致“备结构”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引入、板书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阅读、思考、讨论等时间安排,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知识、观点或理论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序列性、有效性和丰富性,使之紧紧围绕确定的教学目标顺利进行,保证各个教学目标能定时实施和完成,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
二、有效地实施教学是关键和核心
(l)以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素质修养,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和谐的体态、宽容的眼神、谦恭的语调以及高尚的品质,自始至终对学生充满着高度的信赖和热烈的情感,令学生信赖、尊敬和钦佩,受到激励,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2)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相结合,充分利用课文和现实中的材料。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听、看、回答(或讨论)、训练、思考,实现学生耳、眼、口、手、脑等一齐动的“全频道”式接收,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主动的、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学生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课。
(3)注意联系知识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可结合问题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质疑,保护其学习的好奇心,并及时予以启发和点拨。当然,要把握问题的深度和作用,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后,既能“开口说话”,又不那么轻而易举,所设置的问题应在教师的启发、点拨后能被学生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