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国策·赵策》讲述了触龙说服赵太后(即赵威后)用小儿子长安君去做人质以换取齐国救兵的故事。那时,赵威后刚刚执政,秦国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把长安君作为人质,我们的军队才会出兵。”
在赵国“董事会”会议上,各位“董事”围绕是否把长安君作为人质送往齐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长安君是赵威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无论“董事”们如何极力劝说,时任“董事长”的赵威后始终不肯答应。会议最后,赵威后明白无误地对众人说:“有人再说要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本老太太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董事长”把话说到这份上,这会也就无法继续开下去了,自是不欢而散。
然而,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的事情必须解决。在公开的会议上解决不了问题,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私下里解决了。至于解决的过程,无非是触龙顺着赵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因势利导,层层进逼,最后点出利害,申明主旨。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情寓于理,理表于情,终于打动说服了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入齐。如是,本次的会议议题达成,皆大欢喜。
会议是一个很常规、很重要的工作方法,帮助传达思想、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但国人身在职场,最大的感慨估计就是会多。尽管会多,但很多公司普遍不会开会,而且没有效率。会议中,要么是权势人物垄断会议,大搞一言堂,要么是与会各方争吵不休,议而不决。这些问题,在现代公司的董事会上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提高会议效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公司,就有一千个开会方式,各家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阿里巴巴的会议,是“捅刀子”会议。用马云的话说,自从张勇来了以后,阿里巴巴连开会的方式都不一样了。开会之前,张勇让所有的人把PPT发过来,在会议前获得足够的信息,用来讨论、争论、做决定。张勇称之为“捅刀子”——先随机问几个问题,先随便捅一刀,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想法。三一重工的会议不“捅刀子”,动筷子,早上边吃边谈,称之为早餐会,分为集团早餐会和部门早餐会,已坚持20多年。万科把楼盘策划中非常复杂的一种会议——“综合可行性分析会议”,简化成为“七对眼睛”,针对每个项目,标准化地开七个关键决策会。平安集团有个百万人集体参加的晨会,全国各类子公司、近百万名员工集体观看晨会视频。
为了限制开会时间,有的公司要求站着开会。微软则严格控制时间在1小时之内;谷歌则是见缝插针,利用间隙时间开小会,半小时内解决问题。南京有一家公司向他们学习,用沙漏计时,一次会议就是一沙漏的时间(半小时),如果时间到了会议开不完,那就把沙漏翻转过来,继续开会。如果还是开不完,那就继续翻转。对于这种可以随意、持续翻转沙漏的所谓限时的会议,颇有自欺欺人之嫌。该公司近期陷入了债务违约风波,二者虽无直接关联,但是背后所反映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上述公司的会议效果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无论如何,会议效率是重点,这方面,三星公司高效的“会议文化”已成体系,值得我们学习。
1993年,三星总裁李健熙通过历时4个月的洛杉矶-法兰克-尾崎-东京-伦敦的长征式的会议,将1800多名高级职员召集到海外,进行了500多个小时的漫长讨论,确立了名为“三星新经营”的战略转型。自那时起,三星的会议朝着一旦开始,就不是徒费时间,而是向目标指向性会议转变。
关于三星会议的解读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一本书就叫《开会就要学三星》。从书中可以看出三星开会的关键点:按照5W1H的原则来准备会议、会议的思想与行动指南遵照337原则、会议必须按WWW原则联系工作、会议求同存异、会议也会因工作不同而多样化。也有人将三星的会议高度归纳为“有准备、有主题、有纪律、有议程、有结果、有训练、须守时、有记录、事后追踪”的九条原则,大家不妨认真领会以下。
谷歌CEO拉里·佩奇曾说过,“每次开会都必须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如果没做出任何决定,那一定说明这场会压根就不该开。”因此,对于当场不能做出决定的会议,不妨像触龙那样,私下里接触赵太后,也是一种提高会议效率的方式,总好过一屋子十来号人,你来我往,唾沫横飞,三两个小时过去,结论是——待定。
美國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而且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早在1876年,他们就出版了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据说孙中山先生当年十分推崇,还亲自翻译编辑,希望能凝聚民心,推崇民主,可见会议规则的重要性。
因此,无论公司如何开会,都必须遵守自己的开会规则。高效率地运用有限的时间资源,交流信息从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是会议的最终目的。
在赵国“董事会”会议上,各位“董事”围绕是否把长安君作为人质送往齐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长安君是赵威后最宠爱的小儿子,无论“董事”们如何极力劝说,时任“董事长”的赵威后始终不肯答应。会议最后,赵威后明白无误地对众人说:“有人再说要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本老太太就要把唾沫吐在他的脸上。”
“董事长”把话说到这份上,这会也就无法继续开下去了,自是不欢而散。
然而,赵国危在旦夕,向齐国求救的事情必须解决。在公开的会议上解决不了问题,只好退而求其次,看看能不能私下里解决了。至于解决的过程,无非是触龙顺着赵太后溺爱长安君的心理,因势利导,层层进逼,最后点出利害,申明主旨。通过层层深入的引导,情寓于理,理表于情,终于打动说服了赵太后,同意长安君入齐。如是,本次的会议议题达成,皆大欢喜。
会议是一个很常规、很重要的工作方法,帮助传达思想、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但国人身在职场,最大的感慨估计就是会多。尽管会多,但很多公司普遍不会开会,而且没有效率。会议中,要么是权势人物垄断会议,大搞一言堂,要么是与会各方争吵不休,议而不决。这些问题,在现代公司的董事会上也屡见不鲜。那么如何提高会议效率?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公司,就有一千个开会方式,各家公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阿里巴巴的会议,是“捅刀子”会议。用马云的话说,自从张勇来了以后,阿里巴巴连开会的方式都不一样了。开会之前,张勇让所有的人把PPT发过来,在会议前获得足够的信息,用来讨论、争论、做决定。张勇称之为“捅刀子”——先随机问几个问题,先随便捅一刀,看看这个人有没有想法。三一重工的会议不“捅刀子”,动筷子,早上边吃边谈,称之为早餐会,分为集团早餐会和部门早餐会,已坚持20多年。万科把楼盘策划中非常复杂的一种会议——“综合可行性分析会议”,简化成为“七对眼睛”,针对每个项目,标准化地开七个关键决策会。平安集团有个百万人集体参加的晨会,全国各类子公司、近百万名员工集体观看晨会视频。
为了限制开会时间,有的公司要求站着开会。微软则严格控制时间在1小时之内;谷歌则是见缝插针,利用间隙时间开小会,半小时内解决问题。南京有一家公司向他们学习,用沙漏计时,一次会议就是一沙漏的时间(半小时),如果时间到了会议开不完,那就把沙漏翻转过来,继续开会。如果还是开不完,那就继续翻转。对于这种可以随意、持续翻转沙漏的所谓限时的会议,颇有自欺欺人之嫌。该公司近期陷入了债务违约风波,二者虽无直接关联,但是背后所反映的公司治理的效率和模式还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上述公司的会议效果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无论如何,会议效率是重点,这方面,三星公司高效的“会议文化”已成体系,值得我们学习。
1993年,三星总裁李健熙通过历时4个月的洛杉矶-法兰克-尾崎-东京-伦敦的长征式的会议,将1800多名高级职员召集到海外,进行了500多个小时的漫长讨论,确立了名为“三星新经营”的战略转型。自那时起,三星的会议朝着一旦开始,就不是徒费时间,而是向目标指向性会议转变。
关于三星会议的解读也是各式各样的,有一本书就叫《开会就要学三星》。从书中可以看出三星开会的关键点:按照5W1H的原则来准备会议、会议的思想与行动指南遵照337原则、会议必须按WWW原则联系工作、会议求同存异、会议也会因工作不同而多样化。也有人将三星的会议高度归纳为“有准备、有主题、有纪律、有议程、有结果、有训练、须守时、有记录、事后追踪”的九条原则,大家不妨认真领会以下。
谷歌CEO拉里·佩奇曾说过,“每次开会都必须有做出一个明确的决定,如果没做出任何决定,那一定说明这场会压根就不该开。”因此,对于当场不能做出决定的会议,不妨像触龙那样,私下里接触赵太后,也是一种提高会议效率的方式,总好过一屋子十来号人,你来我往,唾沫横飞,三两个小时过去,结论是——待定。
美國人崇尚自由,但美国人对待开会却是严肃认真的。而且美国人是会少规矩多,早在1876年,他们就出版了厚厚的开会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据说孙中山先生当年十分推崇,还亲自翻译编辑,希望能凝聚民心,推崇民主,可见会议规则的重要性。
因此,无论公司如何开会,都必须遵守自己的开会规则。高效率地运用有限的时间资源,交流信息从而快速做出正确的决定,这才是会议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