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西方医学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相同的经历。西医着重体现的是自主性物质概念,相比之下,中医则更强调系统功能的作用。事实上,物质和功能是无法独立开来的,所以,东西方医学的结合也是物质与技能的融合,从而可以形成更家科学的医学体系,即“新医学体系”,在当前时代,中西医的融合发展也成为了医学领域的主流课题,本文将就这一课题展开基本探讨。
关键词:东西医融通;优势互补;医学体系
引言
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各种外来医学体系一同结合为新的医学体系,中医的主导地位不再,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医成为了主流医学。尽管这两种医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但都有公认的疗效基础,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也是近几年医学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陈竺认为“我们要建立信心,积极努力地去构建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型现代化医学体系”[1]。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近几年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构筑融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不断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都和从前大不相同,人类疾病谱不断在改变、老龄化问题普遍,这些都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与手段很难充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未来医学一定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这一观点如今也成了现代医学界的普遍共识。“建立多元发展的医学体系已成为整个医学界的共识。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分会主任委员杜治政教授看来,现代医学发展到当前时代,逐渐暴露出很多新问题,这都需要融合传统医学思维来进行克服。在现代医学当中,人体被理解为是及其,而疾病被理解为局部细胞的病变,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诊疗模式即:先有疾病的发生,再有医生去探寻病因,之后再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治疗[2]。但这既不能真正消除病因,也很难根治疾病,更谈不上疾病的提前防控。
现代社会,很多疾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基本上都是涉及身体多种机能、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正视这一问题,仅以科学性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医学则很可能要走不少弯路。医学有经验性特征,需要边走便总结经验。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人们没有这样的正确认知,则很可能对医学产生误解,事实上,医学的本质是科学性、非科学性并存的。现代健康医学的新方向应是预防为主,是“上医治未病”。所以,中西医融合发展,构建融东西优势的现代化医学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促进整个医学界的进步来说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构筑融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在科技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不断突破的前提下,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愈发明显,科学技术也开始由分析转变到综合回归方向。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已非常普遍,在这一背景下,中西医融合发展也面临两大机遇:首先是医学模式发生转变,这让中医药有更多的机會可以发挥作用。建立“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后,西方生物医学仅关注“病”而忽略“人”的弊端得到弥补[3]。疾病预防战略的科学调整,可以帮助人们延长生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第二点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中医药的传承有了坚实基础。在21世纪,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新兴学科的渗透发展达成了知识的协同,使科学知识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各类数据库技术、分析工具,使得中医药理论内涵得到了科学阐述,由此为建立融东西优势的医学体系提供了可靠支撑。
对于建立融东西优势的医学体系,可考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把握:首先是主动探索,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应当思考怎样通过中西医优势的结合,让医改强一层服务有更多的推动力,通过中西融合发展,来提高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性,并提高全科医学科室建设的建设效果。第二点是创新发展,充分结合东西方医学的优势,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应做到辩证和辩证额有效结合,对于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成效,应提出客观的评价标准,比如以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参考依据来进行评价等[4]。分析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独特优势,让中西医融合发展体系的建立有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最后一点就是凸显优势,发挥所长;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出发点,在慢性非传染病、新发传染性疾病困扰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社会现状之下,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可以使医学体系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传统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优化升级,让中国传统医学的健康观、生命观、医学模式等优势能够得到凸显,从而为现代西方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预防策略。
结语
通过探讨分析,本文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予以明确,并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历程进行概括,从而结合信息学方法对中西医学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全面探索,并结合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现有数据库以及现有范例总结发展经验,探讨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这种医学发展趋势对建立现代化医学体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骏.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建立[J].延边医学杂志,2015,(06).
[2]吴琳.开设多系统融合实验,培养高职院校以学生的整合生理学观念[J].《学园》,2018(09).
[3]杨本华.论中西医学互补与融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01).
[4]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07).
作者简介:
马天怡,女,汉族,学历:本科,延边大学临床医学 在校生。
关键词:东西医融通;优势互补;医学体系
引言
在西方医学传入我国之后,各种外来医学体系一同结合为新的医学体系,中医的主导地位不再,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医成为了主流医学。尽管这两种医学的理论基础不同,但都有公认的疗效基础,怎样处理二者的关系,这也是近几年医学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陈竺认为“我们要建立信心,积极努力地去构建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型现代化医学体系”[1]。基于此,本文综述了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近几年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几点启示。
一、构筑融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必要性
社会不断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等都和从前大不相同,人类疾病谱不断在改变、老龄化问题普遍,这些都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与手段很难充分满足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未来医学一定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这一观点如今也成了现代医学界的普遍共识。“建立多元发展的医学体系已成为整个医学界的共识。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会分会主任委员杜治政教授看来,现代医学发展到当前时代,逐渐暴露出很多新问题,这都需要融合传统医学思维来进行克服。在现代医学当中,人体被理解为是及其,而疾病被理解为局部细胞的病变,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诊疗模式即:先有疾病的发生,再有医生去探寻病因,之后再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治疗[2]。但这既不能真正消除病因,也很难根治疾病,更谈不上疾病的提前防控。
现代社会,很多疾病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基本上都是涉及身体多种机能、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正视这一问题,仅以科学性的眼光来看待现代医学则很可能要走不少弯路。医学有经验性特征,需要边走便总结经验。医学不是万能的,如果人们没有这样的正确认知,则很可能对医学产生误解,事实上,医学的本质是科学性、非科学性并存的。现代健康医学的新方向应是预防为主,是“上医治未病”。所以,中西医融合发展,构建融东西优势的现代化医学体系已经成为了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于促进整个医学界的进步来说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二、构筑融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几点思考
在科技不断进步、医学领域不断突破的前提下,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趋势已愈发明显,科学技术也开始由分析转变到综合回归方向。特别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已非常普遍,在这一背景下,中西医融合发展也面临两大机遇:首先是医学模式发生转变,这让中医药有更多的机會可以发挥作用。建立“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后,西方生物医学仅关注“病”而忽略“人”的弊端得到弥补[3]。疾病预防战略的科学调整,可以帮助人们延长生命,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第二点是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让中医药的传承有了坚实基础。在21世纪,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各新兴学科的渗透发展达成了知识的协同,使科学知识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各类数据库技术、分析工具,使得中医药理论内涵得到了科学阐述,由此为建立融东西优势的医学体系提供了可靠支撑。
对于建立融东西优势的医学体系,可考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把握:首先是主动探索,为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应当思考怎样通过中西医优势的结合,让医改强一层服务有更多的推动力,通过中西融合发展,来提高全科医生培养的有效性,并提高全科医学科室建设的建设效果。第二点是创新发展,充分结合东西方医学的优势,形成有效的优势互补;应做到辩证和辩证额有效结合,对于中西医融合发展的成效,应提出客观的评价标准,比如以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为参考依据来进行评价等[4]。分析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独特优势,让中西医融合发展体系的建立有更加可靠的理论支撑。最后一点就是凸显优势,发挥所长;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出发点,在慢性非传染病、新发传染性疾病困扰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社会现状之下,中西医结合医学模式可以使医学体系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促进传统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优化升级,让中国传统医学的健康观、生命观、医学模式等优势能够得到凸显,从而为现代西方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预防策略。
结语
通过探讨分析,本文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予以明确,并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历程进行概括,从而结合信息学方法对中西医学融合发展的途径进行全面探索,并结合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现有数据库以及现有范例总结发展经验,探讨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这种医学发展趋势对建立现代化医学体系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骏.东西优势医学体系的建立[J].延边医学杂志,2015,(06).
[2]吴琳.开设多系统融合实验,培养高职院校以学生的整合生理学观念[J].《学园》,2018(09).
[3]杨本华.论中西医学互补与融合[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5,(01).
[4]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6,(07).
作者简介:
马天怡,女,汉族,学历:本科,延边大学临床医学 在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