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参与创新科研的调研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设计调查问卷对大学生参加科研立项的动机、积极性、前期准备、中期过程及后期的效果等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参与创新科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新科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科研 调研
  自教育部“十二五”期间颁布“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以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落实了各项组织工作,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科研创造了条件。大学生参与创新科研的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对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为江苏大学的学生,共发调查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80份。问卷就文理工三科的本科生参加科研立项的、积极性、准备过程及教师指导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查,并设计了自主选项,让学生提出建议。
  1.参与对象分析
  据数据分析,大一、大二学生中有57.5%的学生对科研立项了解很少,其中61%是经过专业老师推荐及学校政策宣传才了解科研立项,其他只是听朋友同学提起。而大三大四学生中对科研立项了解很少的只有29.8%。由此看来大一大二多数同学不太了解科研立项的事情,导致大三大四的学生会单纯为了创新学分不得不去申请科研立项。整体而言,大四学生对其的了解远远超于其他年级。
  从参与情况看大一几乎没有人参加,大二参与人数也极少,而做科研立项的学生大部分集中在大三大四,而大三大四的学生中,由于毕业后面临的就业、考研及出国等压力,没有过多的时间顾忌科研立项,同时科研立项的申请过程时间比较长,导致很多学生完全是因为学校政策被迫参加科研立项,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值得高兴的是,大一大二中有61%的学生要参加科研立项,但由于学校的宣传力度,再加上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使得大部分想参加的学生望而却步。
  从学生专业看大四前工科类的学生对科研立项的了解和参与远高于文理科,而大四后文理类学生比工科类的学生更加在意科研立项。调研发现35.5%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科研立项是因为觉得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或者说能力有限不能胜任这种科研类型的任务,也就是说高估了科研立项,低估了自身水平。其实许多的科研立项,尤其是文理科方面,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并不多,其更强调合作分工,把握主见的结果。只有真正地参与其中,才能掌握科研立项对大学生的实际意义。而对于对专业知识运用要求较高的工科来说,科研立项无疑是一次良好的锻炼机会,可以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许多大学生未能积极地参与科研立项是因为不了解或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知识的辅助。
  2.参与动机分析
  数据显示学生参加科研立项的目的有三种:学分达标,就业需要,以及科研锻炼,分别占所有原因22%、20.5%、23.5%,其中文理工科的侧重点又各有不同。工科生很多都是为了学分达标及科研锻炼,理科生想发论文的相对较多,而文科生大部分是为了就业。
  纵观江苏大学的学分要求,文科类的要求相对较低,例如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都算在内;但是对于理工科而言要求就相对较高,计算机二级以及英语四六级都不算在内,拿到创新学分的方式较少,参加一些竞赛类的项目,也限制为国家级的一二三等奖,所以理工科参加科研立项为了学分。
  3.课题类型分析
  从科研立项的来源和类型分析可知文理工不同专业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来源来说,理工科学生有35%是直接参与教师科研,有60%的课题是从老师那边得来,自主确立研究课题的只有5%。而50%文科生的科研立项课题是在老师的相应提示指导下自己确定的。理工科的专业知识比较注重实践,开发新的产品,充分体现出国家教学计划的伟大实践;而文科生注重的是调查分析。
  从类型上说,虽然有77.5%的理工科学生是侧重于本专业的科研,多选择发明创造,科学研究等偏应用性的课题,对专业知识比较依赖。文科生多选择社会调查,发表论文等偏学术性的课题,大部分与专业知识并不挂钩。
  4.教师指导情况分析
  因为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科研经历,所以学校为所有的学生都配备了指导老师。根据数据分析,理工科生不需要指导老师的比例为零,而文科生不需要指导老师的比例为6%。由于专业知识的局限,理工科类学生经常自己主动联系辅导老师的学生占52%,需要的时候联系老师的占32%,与指导老师的联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而文科生经常主动联系老师的学生只有16%,46%学生都是在需要的时候联系老师,与指导老师的联系相对比较少。理工科学生主要跟着指导老师做课题,而文科生基本能独立完成课题。不管文理工科,可以看出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当然,有26.5%的学生的导师是靠学院分配的,虽然算是被动型的,但可以看出学院对科研立项的鼓励。这种鼓励方式对学生的科研工作有一定好处,但局限性较大。一方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指导老师及老师所带的课题不同,学生对老师的选择也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就有好几个学生都会对某个老师的课题感兴趣,但是该老师却只能留下其中几位,另几名学生为了学分只能被迫选择其他课题,影响了学生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5.实施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文科生比较喜欢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检索和实地考察;理工科学生的研究方法相比于文科生更为广泛,调研法、实验研究法、文献搜集法、实地考察法及网络搜集等方法均被采用。由于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参考文献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科研活动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和阅读,使科研立项中的学生的阅读量、工作量大大增加。立项的完成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由于科研主要是跟着指导老师工作,而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基本属于高、精、尖课题,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可能较大,虽然老师的指导贯穿始终,但林林总总的问题总是随时发生,如选题难度太大,专业知识欠缺(占35.5%);选题可操作性不强,数据难以收集(占23.5%);科研进度不合理(占22%%)。这些问题在适时适当的指导下及合作讨论中或许可以解决,但更多情况下,会导致科研立项的参与者失去信心,团队之间失去信任,拖延完成时间,有的甚至会放弃。当然也有部分学生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指导老师未给予合适的指导,同学之间的任务分配不合理也导致小组成员矛盾的产生,影响立项的效果。其实,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参与者对自身及所参与的课题了解不够,未能完全把握主见,没有以独立的思想真正参与到科研立项之中。问题产生了不能积极面对、从容解决,最后终于丧失热情,无果而终,科研立项不能按时完成的情况还是很多的。   对科研立项的完成情况,综合分析来看,76%的理工科学生都认为自己的科研目标能完成或完成大部分,9%的能完成一小部分,15%的觉得不能完成科研立项任务。文科生基本保证完成科研立项的任务。有87.5%的学生认为科研立项对于增长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科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自己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及搜集数据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认为科研立项对于个人的提升,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工作生活上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也许科研立项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或者很大一部分的任务是依赖于老师而完成的,但都从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科研立项的目的。因此,科研立项还是很值得在各个高校继续积极推广的。
  二、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学校应加强宣传工作。许多学生特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未能参与创新科研是因为对此不了解,学校要加强对科研立项的宣传,鼓励学生尽早加入到科研团队中。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的学习还不够,可以与大三大四的学生一起进行实践,了解科研立项的全过程与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在团队活动中从做配角开始,到大三、大四时做创新科研的主角,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只有很好地将宣传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将科研立项的工作落实到位,达到让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目的,使每个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真正学到大学该学到的知识,提高科研水平。
  2.从分析的结果看,创新学分的设立导致大学生参与科研立项的人数大大增加,但并非所有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对科研都抱有热情、积极的态度。作为必须完成的学分,学生参与科研立项有的是无奈的选择。这在某些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创设更积极的机制鼓励学生主动热情地参与大学生创新科研。
  3.加强对学生科研立项的指导工作。从科研立项的选题开始,可以采用专家讲座的形式指导学生如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能力做的课题。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到本科生的科研立项工作中,教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根据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帮助学生确立研究课题,指导学生书写课题申报书,合理设置科研经费,这一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科研申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指导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科研进展,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在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要老师替代学生解决问题,而是给予学生学术上的指导,充分发挥指导老师授业解惑的作用。
  4.对于文、理、工不同专业的学生,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色,提出不同的科研要求,鼓励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交融学习,在学科交叉领域寻找科研方向。
  5.学校在加强学生独立意识培养的同时,应加强学生科研团队合作交流精神的教育和培养。科研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各负其责,不应等、靠、要,依赖同学和老师;科研过程也是一个创新过程,整个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应教育学生在困难面前,不能互相指责、推卸责任,而应团结协作,相互帮助扶持,共同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我们处于新的时代、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不能只是一味地学习课本和课堂知识,应该注重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把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好,体现书本和课堂知识的价值。而科研立项是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好机会,也是大学生展现自我能力的一种途径,每个学生都应该展现出对科研,甚至是简单的实验的兴趣,通过科研和实验,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校应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科研立项并不仅仅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计划,更是整个国家走上社会至荣、科技至新的第一步。学校、老师和学生应牢牢把握住其意义价值,积极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科研计划。
  参考文献:
  [1]杨牧磊.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大理学院学报,2008,7(7).
  [2]钮维敢.印度高校对师生科研能力的管理及其启示[J].南亚研究季刊,2008(3).
  [3]王蕾.新时期大学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与信息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
  [4]林进杯.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立项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季刊,2010(5).
  [5]佟立纯.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应用[B].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课题名称:《对大学生科研立项的调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本课题为江苏大学科研立项申报项目,课题编号:12c340。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来很多研究者都提出《周颂·载芟》《周颂·良耜》为祭祀诗,与西周天子每年籍日里躬亲耕作的籍田礼有关。本文提出这两首诗实际是周先祖不窋窜于戎狄之间,带领族人开荒垦田、发展农业生产的真实场景描述。二诗都以充满希望和自信的笔调热情渲染、陈述周族全民垦田播种、夏收秋获、丰年庆祀的场面。《载芟》侧重展现周先民大规模开荒运动的场景;《良耜》更注重赞美开荒工具的锋利。诗中重点描写的开荒场面恰与不窋奔戎
摘 要: 尼采在其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指出,在希腊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代表的是迷醉与狂放,象征着一种非理性的欲望;日神阿波罗代表的是理想与秩序,象征着一种美的外观现象。悲剧正是起源于酒神和日神两种基本力量的结合。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中既有追求甜蜜温馨美好爱情的生之向往,也有直面人生悲剧,向死而生的硬汉精神,这两种精神乐章的交响,也预示和铸就了亨利难以逃避的人生悲剧命运。  关键词: 海明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对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各个城市。现行早教机构在发挥优越性的同时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无锡市为例,探讨现行早教机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配置、教学环境、家长满意度及机构发展现状,进行早教机构教学科学性和市场规范性分析,并通过研究成果,进行更优化的早教模式的设想与建议,旨在为婴幼儿早期教育作出贡献。  关键词: 婴幼儿早教 早教机构 教学分析  一
摘 要: 冲突理论认为冲突是社会的基本状态,具有社会整合的作用,并导致社会秩序的出现。地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中的二级学院作为教学主体,其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冲突,冲突理论具有建设性作用,体现在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学院凝心聚力、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等方面。冲突理论为学院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冲突理论 二级学院 教学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愈来愈关注语文教学的“生活性、发展性、生命性”等特征,这是课程专家与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和期待。如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语文教学学生发展有机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诚然,语文教学凭借的是多样而富有情感的文本,面对生动而富有灵性的学生。新课改背
摘要: 心智模式是每个人头脑中的“心灵地图”,它决定了人们如何与他人、自然、社会相处,通过在学校团队环境中,在积极心育的引领下逐步改善原有的心智模式,使之建立更积极的心智模式是帮助师生朝着幸福人生目标迈进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学校里探索各种对象、形式、内容的积极心育活动,通过前期调查建立理论假设,中后期实践探索,边行动边修正理论假设的研究思路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心智模式高中生团队积极心育
摘 要: 特奥多·W.阿尔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中“最著名的批评家”之一。阿尔多诺认为文化工业具有商品拜物教特征和自上而下的整合性特征,它已沦为资本主义社会操纵大众意识、扼杀个性和自由的工具。阿尔多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和受其支配的文化采取彻底的否定和批判的态度,以此否定和抗议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的现实,可见否定的目的是救赎。  关键词: 特奥多·W.阿尔多诺 文化工业 《启蒙辩证法》  
摘 要: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醉”阐述了一种大度,一种心灵的愉悦,一种理想的追求,美不胜收。“醉”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空变化景物美;二是神形兼备人物美,描写的人物是“至美至乐”的,这里有歌唱生活的劳动美,有尊老爱幼的“德馨”美,有与民同乐的理想美;三是野趣野味野宴美,而“野”美美在哪里?四是由俗到雅追求美,从低俗的酒醉美到一般的山水陶醉美,再到高雅的“与民同乐”美,“醉”美的内涵在一
摘 要: 为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改在实践教学领域取得突破,同时改变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忙乱现状,两支育人队伍以学生素质提升工作为平台加强合作实属必要。在合作中应以学生社团活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和宿舍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形成二者合作机制,建设稳定的学生素质提升工作队伍,构建两支队伍的合作模式,共建两支队伍的培训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 学生素质提升工作 合作机制  大学生思想
摘 要: 语文教学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的重要性、必要性、趣味性,从而学语文,爱语文,用语文,才是有效率的教学。体验性阅读教学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以及体验性教学中的注意点两方面来探索体验性学习对于语文教学的裨益。  关键词: 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 策略 注意点    何谓体验?《教育大词典》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