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年求学,学到历史上的鲧和禹爷俩的治水,一堵一疏,不同的方法论指导了不同的行动方案,不同的行
动方案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大禹成功了--这是我所接受过的历史教育最早最深对我产生影响的一例。
后来我陆续读到爱恩斯坦的文章,他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缺乏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
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话又一次让我想起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敬业精神!
近年来,中国教育消费供求关系明显失衡--滞后体制("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路甬祥 语)下
的教育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教育公平性、普遍性、科学性、先进性的需求!于是这么多年
来,教改不断,实验不断,但在我看来,多从"堵"字(不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是疲于应对应付)入手,
拾了人家好多的牙慧,造了不少理论的堤坝,结果"水共"为"洪",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越积越多,几乎泛
滥成灾!未用"法"字诀之故也--"水去"为法,法者,方法规律也--"疏浚"不愧为妙方!
《读者》曾披露一名中学生质疑"素质教育":"为什么素质教育还是令我们如此疲惫?"我以为中国的教改
缺乏方法论的支持和社会正义的声援:拿农事来作比喻,中国教改多半在宣传外国品种如何如何,争辩西
瓜的大小酸甜以及论证采摘与切割的喧闹声中开始,然后呈一窝蜂状过去,似乎并没有耕作过程,便"销
声匿迹"了-------却绝少在栽培与管理上动真刀,下功夫-------于是呈现出"全国一片实验田,吹篇总结
好局面"的尴尬态势!这种态势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教育至今尚未形成符合国情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体系,仍然处于探索和实验的初级阶段。更可怕的是"圄于机制"的不自觉不自醒!举例说吧:即使不是悲
观主义者,也对已经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方案"持谨慎态度,一座"空中楼阁"(缺乏经济支持、体制保障、
法律支撑、理念基础、有其先天不足)能"悬"多久?这使我联想到商人开业时髦的大气球!试想:"教育
家"纷纷扯根浮躁的绳满天里放"气球"该是多么可笑的场面!
《明报》发表的黄碧云的文章里说"人们的想象被一个国家垄断:喝我可乐,吃我麦当劳,说我语言,学
我一样选举,让我教你什么是自由;一个国家的价值成为所有其他文化种族社群的价值,一个国家的产品
成了其他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伴你生陪你死,你难以摆脱,无法选择,这就是殖民主义!"我就想问: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不是掉进了崇洋媚外的"准殖民主义"陷阱?而后又自足于"坐井观天"之嫌呢?我们的悲
哀还在于柏杨提醒的:"我们的文化,鼓励人说谎话,你诚实的话,人家只会瞧不起你--谎话说得好,说
你有前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反而崇拜你。习惯在谎言中的民族,难以一下子诚实起来,因此不
能要求人绝对诚实,但对诚实的人起码要尊重!"你听一听,思想家、教育家似乎沦为了"高级乞丐"!言
外之意,实在是到了向人们"要"尊严的时候!而教育改革充斥着"伪科学"(伪教改、伪教研、伪论文、伪
思想之风当禁矣),"教育打假"之声日高,昭示的不仅是迫切需要"补钙",更应该考虑"洗心革面"了!萨
伊德对知识分子有过严肃的警告:"如果不与现实世界中的苦难和危机发生任何关系,有智慧而无痛苦,
势必蜕变为一般学者或文人。"我想如果所有的学者、文人、教育者、思想家都站在同一边,完成了这种
蜕变,那一定不是好事!"吃螃蟹"和"当螃蟹"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可见一个知识分子或者一个教师,"
表里俱澄清"需要多么相当的环境和内省,作为教师更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协作、法制的人文环
境。美国教育家对教师职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教师自我职业形象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超过
了教师的教育水平、性别或任教时间。我们老是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强调:"不能容忍教师挥舞着精神
的皮鞭,在精神上侮辱学生。"这本身没有错,也是必须和应该强调的,但反过来观照教育的社会氛围时
,我们是否应该经常自问:可不可以纵容社会挥舞着精神与经济的双重皮鞭侮辱我们本就弱势的老师呢?
当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成为教育的探索者,而其探索的最佳途徑从自我反思开始时,社会
是否应当挺直民族的脊梁真正肩负起她光荣的尊师重教的历史使命?且听下面的誓言:
"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我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
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都能改进他的现状,都能让他受益,都能让孩子成才
!"(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教师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都要向学生、家长、社会作出这样的宣誓)。
"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在民主和宽容的氛围中,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着眼于人的精神、情
怀、智慧和潜能的培育与开发,努力使莘莘学子兼有渊博的学识、新颖的技能、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
、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使之在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杭州
高级中学校长 葛锦发 寄语)。
"全市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
事情,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地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辽宁省盘锦
市教育局工作计划结束语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的话)。
你看,在这些实质性探索和进步中说出的话带有多么浪漫的色彩,理想的教育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
灵!"但中国成为问题的是人人厌烦现状,却无不用消极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学术态度、政治态度支
持现状,或进一步利用现状发展个人的私心以达到满足个人私欲的目的。人人皆知道再敷衍下去实在不行
了,却无人愿从自身开始来改变,多数人乐于在一种虚伪虚无虚幻虚拟的人际中保持貌似安全或自视自足
的心境。因此若有一人超越习惯的心与眼,对人对事特具敏锐,自然被称为叛逆,群起而攻之了!"所以
我们急切需要拯救的也许并不是整个教育,反而是我们自己(每一个公民,当然包括教师):本身的振作
才是担负起教育责任的开始!让我们勤忙一点,耐烦一点,务实一点,思索的多一点,展望的深远一点-
-----
教育便是爱与责任!没有真的热爱就没有真的教育,没有善的思想就没有善的教育,没有美的过程就没有
美的教育。思想决定处境,细节决定成败,行动决定未来。最后,请允许我们引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
的一句话做结束语吧,它正符合中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当下的境遇:
"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
动方案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大禹成功了--这是我所接受过的历史教育最早最深对我产生影响的一例。
后来我陆续读到爱恩斯坦的文章,他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缺乏一种生气勃勃的精神,它们到头来都
不过是笨拙的工具。"这话又一次让我想起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的敬业精神!
近年来,中国教育消费供求关系明显失衡--滞后体制("体制往往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路甬祥 语)下
的教育服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教育公平性、普遍性、科学性、先进性的需求!于是这么多年
来,教改不断,实验不断,但在我看来,多从"堵"字(不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是疲于应对应付)入手,
拾了人家好多的牙慧,造了不少理论的堤坝,结果"水共"为"洪",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越积越多,几乎泛
滥成灾!未用"法"字诀之故也--"水去"为法,法者,方法规律也--"疏浚"不愧为妙方!
《读者》曾披露一名中学生质疑"素质教育":"为什么素质教育还是令我们如此疲惫?"我以为中国的教改
缺乏方法论的支持和社会正义的声援:拿农事来作比喻,中国教改多半在宣传外国品种如何如何,争辩西
瓜的大小酸甜以及论证采摘与切割的喧闹声中开始,然后呈一窝蜂状过去,似乎并没有耕作过程,便"销
声匿迹"了-------却绝少在栽培与管理上动真刀,下功夫-------于是呈现出"全国一片实验田,吹篇总结
好局面"的尴尬态势!这种态势的直接后果是:中国教育至今尚未形成符合国情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
体系,仍然处于探索和实验的初级阶段。更可怕的是"圄于机制"的不自觉不自醒!举例说吧:即使不是悲
观主义者,也对已经全面推开的"新课程方案"持谨慎态度,一座"空中楼阁"(缺乏经济支持、体制保障、
法律支撑、理念基础、有其先天不足)能"悬"多久?这使我联想到商人开业时髦的大气球!试想:"教育
家"纷纷扯根浮躁的绳满天里放"气球"该是多么可笑的场面!
《明报》发表的黄碧云的文章里说"人们的想象被一个国家垄断:喝我可乐,吃我麦当劳,说我语言,学
我一样选举,让我教你什么是自由;一个国家的价值成为所有其他文化种族社群的价值,一个国家的产品
成了其他国家文明进步的象征,伴你生陪你死,你难以摆脱,无法选择,这就是殖民主义!"我就想问:
我们的教育改革是不是掉进了崇洋媚外的"准殖民主义"陷阱?而后又自足于"坐井观天"之嫌呢?我们的悲
哀还在于柏杨提醒的:"我们的文化,鼓励人说谎话,你诚实的话,人家只会瞧不起你--谎话说得好,说
你有前途,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反而崇拜你。习惯在谎言中的民族,难以一下子诚实起来,因此不
能要求人绝对诚实,但对诚实的人起码要尊重!"你听一听,思想家、教育家似乎沦为了"高级乞丐"!言
外之意,实在是到了向人们"要"尊严的时候!而教育改革充斥着"伪科学"(伪教改、伪教研、伪论文、伪
思想之风当禁矣),"教育打假"之声日高,昭示的不仅是迫切需要"补钙",更应该考虑"洗心革面"了!萨
伊德对知识分子有过严肃的警告:"如果不与现实世界中的苦难和危机发生任何关系,有智慧而无痛苦,
势必蜕变为一般学者或文人。"我想如果所有的学者、文人、教育者、思想家都站在同一边,完成了这种
蜕变,那一定不是好事!"吃螃蟹"和"当螃蟹"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可见一个知识分子或者一个教师,"
表里俱澄清"需要多么相当的环境和内省,作为教师更需要一个自由、民主、平等、协作、法制的人文环
境。美国教育家对教师职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教学环境对教师自我职业形象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超过
了教师的教育水平、性别或任教时间。我们老是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强调:"不能容忍教师挥舞着精神
的皮鞭,在精神上侮辱学生。"这本身没有错,也是必须和应该强调的,但反过来观照教育的社会氛围时
,我们是否应该经常自问:可不可以纵容社会挥舞着精神与经济的双重皮鞭侮辱我们本就弱势的老师呢?
当一个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成为教育的探索者,而其探索的最佳途徑从自我反思开始时,社会
是否应当挺直民族的脊梁真正肩负起她光荣的尊师重教的历史使命?且听下面的誓言:
"教育,我所从事的神圣事业;育人,我所承载的终身使命。我要用爱心去塑造,用真情去感化,用榜样
去激励,用人格去熏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都能改进他的现状,都能让他受益,都能让孩子成才
!"(成都市科华中路小学教师每学期开学第一天都要向学生、家长、社会作出这样的宣誓)。
"在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在民主和宽容的氛围中,倡导自动、自由、自治、自律,着眼于人的精神、情
怀、智慧和潜能的培育与开发,努力使莘莘学子兼有渊博的学识、新颖的技能、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
、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使之在知、情、意、行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杭州
高级中学校长 葛锦发 寄语)。
"全市干部、教师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
事情,在新的一年里,更多地享受到为国家、为人民、为集体、为亲人尽到责任的快乐。"(辽宁省盘锦
市教育局工作计划结束语多年来一直是这样的话)。
你看,在这些实质性探索和进步中说出的话带有多么浪漫的色彩,理想的教育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的心
灵!"但中国成为问题的是人人厌烦现状,却无不用消极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学术态度、政治态度支
持现状,或进一步利用现状发展个人的私心以达到满足个人私欲的目的。人人皆知道再敷衍下去实在不行
了,却无人愿从自身开始来改变,多数人乐于在一种虚伪虚无虚幻虚拟的人际中保持貌似安全或自视自足
的心境。因此若有一人超越习惯的心与眼,对人对事特具敏锐,自然被称为叛逆,群起而攻之了!"所以
我们急切需要拯救的也许并不是整个教育,反而是我们自己(每一个公民,当然包括教师):本身的振作
才是担负起教育责任的开始!让我们勤忙一点,耐烦一点,务实一点,思索的多一点,展望的深远一点-
-----
教育便是爱与责任!没有真的热爱就没有真的教育,没有善的思想就没有善的教育,没有美的过程就没有
美的教育。思想决定处境,细节决定成败,行动决定未来。最后,请允许我们引用路遥《平凡的世界》中
的一句话做结束语吧,它正符合中国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当下的境遇:
"即使没有收获的指望,也要心平气静地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