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国际金融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出发,分析了亚洲区域一体化的可能性及建立亚洲统一货币的设想。对亚洲金融合作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分析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亚洲的三大国中日韩彼此间有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目前不可能成为一个统一联盟,而亚洲各国的水平差距太大,各国的社会制度也存在着差异。提出建立亚洲统一货币的设想,分析亚洲货币一体化的意义和对各国的影响,并讨论人民币成为亚洲统一货币的可能性。
【关键词】RMB;亚元;亚洲货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105-1.5
一、亚洲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中国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对于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而言,人民币永远是最敏感、最决定性的因素。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从最早的盯住美元,经历了盯住一揽子货币的双重汇率制度演变到现在的参考一揽子货币,人民币汇率机制将向着新的更灵活的阶段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在一个人民币汇率机制更灵活的亚洲金融大环境中,无论对于汇率不可自由浮动的中国,还是对于汇率自由浮动的亚洲其他国家,加强地区金融货币合作都将具有更重要和更现实的意义。
日本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很多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日本经济的积弱不振和乏善可陈,以至于当日本强势吹响复苏号角时,市场难免会在惊愕之余有些茫然无措、反应迟钝。在悄然无息之中,日本经济已经连续49个月实现了温和增长,经济复苏的连续性直逼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伊奘诺景气”时期57个月的历史记录。世界各国GDP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GDP增长高达2.8%,表现仅次于美国,而2005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增长更是飙至4.2%,甚至让同期的美国相形见绌。毫无疑问,作为亚洲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在这一进程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亚洲货币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如果没有日本的参与,亚洲货币区域一体化进程将无法实行。
二、“亚元”诞生的可能方案
以现有货币作为未来亚洲统一货币。单一货币可以说是亚洲金融合作的最高目标,将极大增强亚洲的独立性和经济自主性。一方面,在内部实行固定汇率,以减少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在外部则可以用浮动汇率形式抵御外部冲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亚洲货币对美元过分依赖的现状。
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孤立的盯住汇率制度,还是区域内联合的汇率浮动机制,非常狭窄的汇率区间很难维持到5年。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形成类似欧元的亚洲单—货币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关于亚元的主要设想总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日元为核心建立单一货币的设想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其GDP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的近2倍,加上日本近年来极力推动日元国际化,这一设想有很大的市场。然而,这一设想难以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日本经济一路低迷,被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其金融体系坏账至今仍难以解决。所以,这种经济状况难以像欧洲的德国一样,起到推动本地区经济前行的作用。此外,日本有一种奇怪的经济结构,它的内部市场对它国封闭性很强,而在外部靠出口支持,对其出口市场特别是美国的依赖程度很高。它无法像美国一样通过大量进口维持高消费,同时吸纳它国的出口品,带动经济增长。但是,正如上述所说的,日本经济低迷和经济结构特点使这一设想成为幻影。更何况日本与中、韩等国还有历史和政治上的障碍。
(二) 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
这一设想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原因:近两年来,美、日、欧经济一片低迷,唯有中国仍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且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显示了大国风范,得到了亚洲各国的信任。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刚性,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加上国内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这一设想在近期内也不现实。过多的坏账和不良贷款,外资投入境内和国内公司对境外投资的项目资金不能自由投放和出入。这些都是市场不够完善的表现。
(三)创造一种类似于欧元的新货币
借鉴欧元建立亚元的设想,即重复欧元走过的道路。首先,在亚洲建立一种记账的亚洲货币单位,然后通过政策协调等,最后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亚元。从理论上讲,还有一种可能性,由于亚洲货币多与美元钉住,倒不如干脆在亚洲实行“美元化”,用美元取代亚元建立单—货币区。然而,这种想法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所否定。
三、人民币成为亚元的历史机遇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煤、水泥、化肥、家用电器、手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纤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糖、原油等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纺织服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石油储备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发电量占美国的50%,占世界的8%左右,世界基础工业原料的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因素”影响,在绝大多数实物产品规模上,中国都居于世界前列,且位次大大高于GDP在世界的排序。
人民币已在部分地区流通。随着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不断走强,人民币将越来越具有硬通货的特点。例如,近来年,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联系的不断加强,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和窖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在与中国毗邻的越南和老挝等国家的某些地区,人民币可以自由流通。边境贸易的兴盛,带动了人民币的边境使用量的扩大。局部的人民币货币区正在形成和发展。
过去,鉴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基本上仅限于民间的自发需求。但人民币汇率的走强正在悄悄地改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一地位。继印度在2005年12月将人民币纳入货币一揽子之后,菲律宾货币委员会也于2006年12月1日起接纳人民币为菲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人民币迈上国际货币舞台将发端于此。可以预料,随着中国更广泛地融入到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当中去,以及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和货币可兑换改革的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将顺应国际经济格局与各国货币汇率强弱转化的市场需求和内在规律,让人民币以各种方式更深地参与其经济运行当中去,人民币在境外活动的空间、职能范围都将得到很大地拓展。
促进人民币成为“亚元”的对策。虽然中国和东亚经济体贸易联系的增长速度最快,但从绝对规模上讲,中国目前仍未成为本地区主要的“市场提供者”,尤其是对于东南亚经济体来说,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仍然大大低于美国。所以,中国应先设法成为区域中心市场。
中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还远不能满足人民币成为货币合作主导货币的要求,整个金融体系依然比较脆弱,尤其是银行系统依然比较脆弱。中国的银行与证券市场在调动与分配社会剩余资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在监督企业运行及分化风险方面就做得非常不够。金融体制改革仍然严重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快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建立开放的融资市场,扩大区域内的互相投资,尽快造就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健康金融体系。同时要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强化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依托的监管体制转向规范的现代管理体制;从传统的着眼于国内的监管视角转向监管的国际化;从分业监管模式向全能监管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红忠,戚海.亚元诞生的现实性思考[J].世界经济文汇,2001(2).
[2]朱孟楠,陈淼鑫.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单一货币的构想[J].亚太经济,2001.
[3]姜凌.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2006(2).
【作者简介】吴复峰(1976- ):男,天津财经大学2011级MBA,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关键词】RMB;亚元;亚洲货币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3-0105-1.5
一、亚洲主要经济大国的地位
中国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对于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而言,人民币永远是最敏感、最决定性的因素。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从最早的盯住美元,经历了盯住一揽子货币的双重汇率制度演变到现在的参考一揽子货币,人民币汇率机制将向着新的更灵活的阶段发展,逐步建立健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在一个人民币汇率机制更灵活的亚洲金融大环境中,无论对于汇率不可自由浮动的中国,还是对于汇率自由浮动的亚洲其他国家,加强地区金融货币合作都将具有更重要和更现实的意义。
日本在亚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中的地位。很多年以来,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日本经济的积弱不振和乏善可陈,以至于当日本强势吹响复苏号角时,市场难免会在惊愕之余有些茫然无措、反应迟钝。在悄然无息之中,日本经济已经连续49个月实现了温和增长,经济复苏的连续性直逼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伊奘诺景气”时期57个月的历史记录。世界各国GDP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05年日本GDP增长高达2.8%,表现仅次于美国,而2005年第四季度日本GDP增长更是飙至4.2%,甚至让同期的美国相形见绌。毫无疑问,作为亚洲第一经济大国和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在这一进程中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亚洲货币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可以说,如果没有日本的参与,亚洲货币区域一体化进程将无法实行。
二、“亚元”诞生的可能方案
以现有货币作为未来亚洲统一货币。单一货币可以说是亚洲金融合作的最高目标,将极大增强亚洲的独立性和经济自主性。一方面,在内部实行固定汇率,以减少交易成本,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在外部则可以用浮动汇率形式抵御外部冲击,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亚洲货币对美元过分依赖的现状。
实证研究表明,无论是孤立的盯住汇率制度,还是区域内联合的汇率浮动机制,非常狭窄的汇率区间很难维持到5年。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形成类似欧元的亚洲单—货币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关于亚元的主要设想总体分为以下三类:
(一)以日元为核心建立单一货币的设想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其GDP为亚洲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的近2倍,加上日本近年来极力推动日元国际化,这一设想有很大的市场。然而,这一设想难以实现。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日本经济一路低迷,被人称为“失去的十年”,其金融体系坏账至今仍难以解决。所以,这种经济状况难以像欧洲的德国一样,起到推动本地区经济前行的作用。此外,日本有一种奇怪的经济结构,它的内部市场对它国封闭性很强,而在外部靠出口支持,对其出口市场特别是美国的依赖程度很高。它无法像美国一样通过大量进口维持高消费,同时吸纳它国的出口品,带动经济增长。但是,正如上述所说的,日本经济低迷和经济结构特点使这一设想成为幻影。更何况日本与中、韩等国还有历史和政治上的障碍。
(二) 以人民币为核心建立亚洲单一货币
这一设想的提出是基于以下原因:近两年来,美、日、欧经济一片低迷,唯有中国仍保持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且发展势头良好。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显示了大国风范,得到了亚洲各国的信任。但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刚性,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加上国内金融体系的严重问题,这一设想在近期内也不现实。过多的坏账和不良贷款,外资投入境内和国内公司对境外投资的项目资金不能自由投放和出入。这些都是市场不够完善的表现。
(三)创造一种类似于欧元的新货币
借鉴欧元建立亚元的设想,即重复欧元走过的道路。首先,在亚洲建立一种记账的亚洲货币单位,然后通过政策协调等,最后过渡到亚洲单一货币—亚元。从理论上讲,还有一种可能性,由于亚洲货币多与美元钉住,倒不如干脆在亚洲实行“美元化”,用美元取代亚元建立单—货币区。然而,这种想法被大多数专家学者所否定。
三、人民币成为亚元的历史机遇
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棉花、水果、钢、煤、水泥、化肥、家用电器、手机、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纤等产量居世界第二位,糖、原油等产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五位。我国纺织服装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石油储备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我国发电量占美国的50%,占世界的8%左右,世界基础工业原料的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因素”影响,在绝大多数实物产品规模上,中国都居于世界前列,且位次大大高于GDP在世界的排序。
人民币已在部分地区流通。随着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的不断走强,人民币将越来越具有硬通货的特点。例如,近来年,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贸联系的不断加强,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和窖藏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在与中国毗邻的越南和老挝等国家的某些地区,人民币可以自由流通。边境贸易的兴盛,带动了人民币的边境使用量的扩大。局部的人民币货币区正在形成和发展。
过去,鉴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性,人民币在境外的使用基本上仅限于民间的自发需求。但人民币汇率的走强正在悄悄地改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这一地位。继印度在2005年12月将人民币纳入货币一揽子之后,菲律宾货币委员会也于2006年12月1日起接纳人民币为菲中央银行储备货币。人民币迈上国际货币舞台将发端于此。可以预料,随着中国更广泛地融入到全球贸易与金融体系当中去,以及更加灵活的汇率机制和货币可兑换改革的深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国家将顺应国际经济格局与各国货币汇率强弱转化的市场需求和内在规律,让人民币以各种方式更深地参与其经济运行当中去,人民币在境外活动的空间、职能范围都将得到很大地拓展。
促进人民币成为“亚元”的对策。虽然中国和东亚经济体贸易联系的增长速度最快,但从绝对规模上讲,中国目前仍未成为本地区主要的“市场提供者”,尤其是对于东南亚经济体来说,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仍然大大低于美国。所以,中国应先设法成为区域中心市场。
中国的金融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与挑战。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还远不能满足人民币成为货币合作主导货币的要求,整个金融体系依然比较脆弱,尤其是银行系统依然比较脆弱。中国的银行与证券市场在调动与分配社会剩余资金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在监督企业运行及分化风险方面就做得非常不够。金融体制改革仍然严重滞后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快中国金融改革的步伐,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体系,建立开放的融资市场,扩大区域内的互相投资,尽快造就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健康金融体系。同时要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强化中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传统的以行政管理为依托的监管体制转向规范的现代管理体制;从传统的着眼于国内的监管视角转向监管的国际化;从分业监管模式向全能监管模式转变。
【参考文献】
[1]刘红忠,戚海.亚元诞生的现实性思考[J].世界经济文汇,2001(2).
[2]朱孟楠,陈淼鑫.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东亚单一货币的构想[J].亚太经济,2001.
[3]姜凌.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J].世界经济,2006(2).
【作者简介】吴复峰(1976- ):男,天津财经大学2011级MBA,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件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