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月的北京,已经没有了暑期的燥热。刘浩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跟我们讲他的那些关于电影的陈年往事。我们听得很投入,他越是轻描淡写,我们越觉得神奇。也许,对于心无旁骛,毅然行走在世界边缘追逐梦想的人来说,他的所有轻描淡写,都更值得人们玩味。
我们聊了很久,一杯绿茶被服务员反复冲了三四次水,而我们还没有聊完。刘浩说:“这个绿茶很一般,不过,我还是喜欢喝。”
刘浩是上海人,父母早年作为知青被送到了安徽,因此,安徽是刘浩的第二故乡。也因为这个缘故,刘浩最喜欢的茶是黄山毛峰。
26岁那年,刘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而后来让他获得国际认可的电影《陈默与美婷》就是在那时写作完成的。这个电影最后走向银幕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比起这个故事来,《陈默与美婷》从写作到后来完成的过程则更有戏剧性。
刘浩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当年的情景:“写完剧本,便开始四处找钱,黄页电话簿是我的首选。照着电话簿上提供的影视、文化娱乐单位的名录,我挨个往下拨号。一样的自荐,一样的结果,一样的沉默。眼看一个个电话号码被标上红色的记号,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有在听到手指惯性地继续摁向电话机数字键发出的声响时,自己才能有一丝庆幸,我还在坚持。听说兰州有个公司可以办理借款手续,年息20%,我就同他们联系,对方让我过去办手续,我正准备前往,又被告之公司资金暂时吃紧。我的一位上海朋友经不住我数次夜半电话的骚扰,也可能是在他睡眼惺忪懵懵懂懂之时的随口一说,数日后我居然就拿到了14万人民币,只是要求一年半还款。他是有诚信的,一诺千金,为我喜爱。加上我自己的十万积蓄,《陈默和美婷》九个人的剧组顺利成型。”
电影是用16毫米的胶片拍摄的,拍摄结束之后,刘浩已经身无分文。他笑着说,要是那时有数码摄像机的话,他的电影可能就花不了这么多钱。后来,因为无力支付影片的冲洗费用,他把胶片存放在北影厂,而那时他要做的最迫切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还债。
“这两年的夏天我和《陈默和美婷》的制片主任郭楠楠、刘乾昌在北京卖起了挂历,包里揣着小样本,手里抱着实样,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每次路过搁片子的地方,我都会深情地往里看上两眼,我知道她就静静地卧在那里,她在等我,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跳,我一定会接她回家的。”刘浩在关于《陈默与美婷》的拍摄记录中如是说。
现在的刘浩谈起这些的时候,很随意,也很平和。我们在他的脸上看不到纠结,他只是诉说而已。
2002年,《陈默与美婷》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之后,终于亮相德国柏林电影节。在那次电影节上,该片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两项大奖,而这时,刘浩才终于还清了拍片时的借款。
柏林《每日镜报》对该片的评价是:“一个细腻温柔但是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两个没有根的人尝试着扮家家互相温暖。周一、周三、周五你是我的爸爸,周二、周四、周六你是我的妈妈。生活是冷酷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厚厚的被子下还要穿着毛衣。只是有时,当他们捕捉太阳的时候,他们才不会感到寒冷……必须在黑暗中奋力争取,也许这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在夜中央捕捉太阳。”
“身上只有8块钱的时候,我会跟饭店要一个砂锅豆腐,然后我再跟厨师说:我想多要一些汤。这个砂锅豆腐的汤都是饭店的高汤,多要一些汤,就等于多要了很多动物蛋白。这样,我花七块钱就能买到蔬菜、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然后我再用剩下的一块钱买一碗米饭。”
即便在那些生活很拮据的日子里,刘浩依然用这样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于饮食文化的偏爱,让刘浩身上多了几许人间烟火的气息,但同时,这种对于生活的彻底拥抱和热爱,又能让他最大幅度地避免无病呻吟和空洞乏味。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浩的艺术王国建立在人间的点滴温情里,但又有一种不同于凡夫俗子的高贵和坚持。
很自然的,我们和他聊起了他生活里的另外一大爱好:茶。
刘浩说:“我喜欢喝茶,每天必须要喝茶,要不就会觉得很难受。在片场拍片子的时候,我的助理都知道我的这个爱好,因此,旁边必须有人帮我照看我的那个茶杯。片场时间紧张,茶杯里要是没茶了,助理要及时给我倒满,在茶香中拍戏的我会格外有神。”
有一年,刘浩到加拿大参加一个活动,住在当地的酒店里。那里的酒店里没有烧热水的电水壶,而自来水热水管的温度不高,不能冲开茶叶。刘浩简直不能忍受这种没有茶香相伴的生活,于是开始打起了房间里咖啡机的主意。后来,他终于想尽办法从咖啡机里弄出了热水,一杯热茶在手,他的心也才放松了下来。
说到这里,刘浩想起了一把让自己痛心不已的紫砂壶。那是一把很平常的壶,但是刘浩一直带在身边很多年,因为经常泡茶的缘故,壶已经被养出了几许岁月的质感。“人和壶之间是有感情的,那把壶曾经和我形影不离,它被不小心摔碎的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疼啊!”
大概是因为喝茶的缘故,在普遍浮躁的演艺界,刘浩的心态一直都很好。他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总会在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遇到了什么。”例如第一次参加柏林电影节,他就拿到了两个大奖,后来他拍的其他电影,例如《老那》、《好大一对羊》等都陆陆续续地获得了很多世界级电影节的大奖。因为频频在国外获奖,刘浩已经跟随自己的电影走过了二十几个国家。
走过最初的迷茫,刘浩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也越走越顺。很多制片人带着投资找了过来,但是他却意外地拒绝了一些拍片的机会。他说,不可否认,拍电视剧确实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可是我似乎不需要。“我不靠那个赚钱,我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我只想好好拍点片子而已。”
能够从事自己梦想中的职业,刘浩已经很幸福了。“这是很多人日里梦里都想做的事,我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他说。
刘浩:中国新锐导演代表人物
2001年年底拍摄、制作了第一部电影《陈默和美婷》。
该片获得2002年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亚洲电影奖和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处女作特别鼓励奖。
2004年拍摄、制作了第二部电影《好大一对羊》。
该片获得2005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金奖。
2005年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5年美国华盛顿国际独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入选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主办的“新电影,新导演”影展。
应邀参加2005年法国嘎纳电影节“中国之夜”相关活动。
入选第25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处女作等。
《老那》剧本
A: 荣获2007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首度设立的亚洲电影基金。
B:入选2008年美国圣丹斯编剧工作坊剧本。
C:入选2007年台湾金马影视创投会。
D:2008年得到美国全球电影促进计划剧本发展基金。
E:2008年荣获瑞士visions sud est资助。
F:入选法国南特电影节编剧工作坊剧本。
《老那》成片
2010年入选第58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SIGNSIGNIS Award和Solidarity Award两个奖。
2011年荣获第17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金三轮车奖、埃米尔.集美奖、巴黎东方语言奖。
我们聊了很久,一杯绿茶被服务员反复冲了三四次水,而我们还没有聊完。刘浩说:“这个绿茶很一般,不过,我还是喜欢喝。”
刘浩是上海人,父母早年作为知青被送到了安徽,因此,安徽是刘浩的第二故乡。也因为这个缘故,刘浩最喜欢的茶是黄山毛峰。
26岁那年,刘浩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而后来让他获得国际认可的电影《陈默与美婷》就是在那时写作完成的。这个电影最后走向银幕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比起这个故事来,《陈默与美婷》从写作到后来完成的过程则更有戏剧性。
刘浩后来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当年的情景:“写完剧本,便开始四处找钱,黄页电话簿是我的首选。照着电话簿上提供的影视、文化娱乐单位的名录,我挨个往下拨号。一样的自荐,一样的结果,一样的沉默。眼看一个个电话号码被标上红色的记号,心里很不是滋味。只有在听到手指惯性地继续摁向电话机数字键发出的声响时,自己才能有一丝庆幸,我还在坚持。听说兰州有个公司可以办理借款手续,年息20%,我就同他们联系,对方让我过去办手续,我正准备前往,又被告之公司资金暂时吃紧。我的一位上海朋友经不住我数次夜半电话的骚扰,也可能是在他睡眼惺忪懵懵懂懂之时的随口一说,数日后我居然就拿到了14万人民币,只是要求一年半还款。他是有诚信的,一诺千金,为我喜爱。加上我自己的十万积蓄,《陈默和美婷》九个人的剧组顺利成型。”
电影是用16毫米的胶片拍摄的,拍摄结束之后,刘浩已经身无分文。他笑着说,要是那时有数码摄像机的话,他的电影可能就花不了这么多钱。后来,因为无力支付影片的冲洗费用,他把胶片存放在北影厂,而那时他要做的最迫切的事情,就是想办法还债。
“这两年的夏天我和《陈默和美婷》的制片主任郭楠楠、刘乾昌在北京卖起了挂历,包里揣着小样本,手里抱着实样,终日穿梭于大街小巷。每次路过搁片子的地方,我都会深情地往里看上两眼,我知道她就静静地卧在那里,她在等我,我能感觉到她的心跳,我一定会接她回家的。”刘浩在关于《陈默与美婷》的拍摄记录中如是说。
现在的刘浩谈起这些的时候,很随意,也很平和。我们在他的脸上看不到纠结,他只是诉说而已。
2002年,《陈默与美婷》经过一系列的波折之后,终于亮相德国柏林电影节。在那次电影节上,该片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两项大奖,而这时,刘浩才终于还清了拍片时的借款。
柏林《每日镜报》对该片的评价是:“一个细腻温柔但是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两个没有根的人尝试着扮家家互相温暖。周一、周三、周五你是我的爸爸,周二、周四、周六你是我的妈妈。生活是冷酷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厚厚的被子下还要穿着毛衣。只是有时,当他们捕捉太阳的时候,他们才不会感到寒冷……必须在黑暗中奋力争取,也许这就是最伟大的艺术:在夜中央捕捉太阳。”
“身上只有8块钱的时候,我会跟饭店要一个砂锅豆腐,然后我再跟厨师说:我想多要一些汤。这个砂锅豆腐的汤都是饭店的高汤,多要一些汤,就等于多要了很多动物蛋白。这样,我花七块钱就能买到蔬菜、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然后我再用剩下的一块钱买一碗米饭。”
即便在那些生活很拮据的日子里,刘浩依然用这样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对于饮食文化的偏爱,让刘浩身上多了几许人间烟火的气息,但同时,这种对于生活的彻底拥抱和热爱,又能让他最大幅度地避免无病呻吟和空洞乏味。这正应了那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刘浩的艺术王国建立在人间的点滴温情里,但又有一种不同于凡夫俗子的高贵和坚持。
很自然的,我们和他聊起了他生活里的另外一大爱好:茶。
刘浩说:“我喜欢喝茶,每天必须要喝茶,要不就会觉得很难受。在片场拍片子的时候,我的助理都知道我的这个爱好,因此,旁边必须有人帮我照看我的那个茶杯。片场时间紧张,茶杯里要是没茶了,助理要及时给我倒满,在茶香中拍戏的我会格外有神。”
有一年,刘浩到加拿大参加一个活动,住在当地的酒店里。那里的酒店里没有烧热水的电水壶,而自来水热水管的温度不高,不能冲开茶叶。刘浩简直不能忍受这种没有茶香相伴的生活,于是开始打起了房间里咖啡机的主意。后来,他终于想尽办法从咖啡机里弄出了热水,一杯热茶在手,他的心也才放松了下来。
说到这里,刘浩想起了一把让自己痛心不已的紫砂壶。那是一把很平常的壶,但是刘浩一直带在身边很多年,因为经常泡茶的缘故,壶已经被养出了几许岁月的质感。“人和壶之间是有感情的,那把壶曾经和我形影不离,它被不小心摔碎的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疼啊!”
大概是因为喝茶的缘故,在普遍浮躁的演艺界,刘浩的心态一直都很好。他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总会在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遇到了什么。”例如第一次参加柏林电影节,他就拿到了两个大奖,后来他拍的其他电影,例如《老那》、《好大一对羊》等都陆陆续续地获得了很多世界级电影节的大奖。因为频频在国外获奖,刘浩已经跟随自己的电影走过了二十几个国家。
走过最初的迷茫,刘浩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也越走越顺。很多制片人带着投资找了过来,但是他却意外地拒绝了一些拍片的机会。他说,不可否认,拍电视剧确实是一个赚钱的好办法,可是我似乎不需要。“我不靠那个赚钱,我也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我只想好好拍点片子而已。”
能够从事自己梦想中的职业,刘浩已经很幸福了。“这是很多人日里梦里都想做的事,我已经做到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他说。
刘浩:中国新锐导演代表人物
2001年年底拍摄、制作了第一部电影《陈默和美婷》。
该片获得2002年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最佳亚洲电影奖和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处女作特别鼓励奖。
2004年拍摄、制作了第二部电影《好大一对羊》。
该片获得2005年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金奖。
2005年法国维苏尔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2005年美国华盛顿国际独立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入选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主办的“新电影,新导演”影展。
应邀参加2005年法国嘎纳电影节“中国之夜”相关活动。
入选第25届中国金鸡奖最佳处女作等。
《老那》剧本
A: 荣获2007年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首度设立的亚洲电影基金。
B:入选2008年美国圣丹斯编剧工作坊剧本。
C:入选2007年台湾金马影视创投会。
D:2008年得到美国全球电影促进计划剧本发展基金。
E:2008年荣获瑞士visions sud est资助。
F:入选法国南特电影节编剧工作坊剧本。
《老那》成片
2010年入选第58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SIGNSIGNIS Award和Solidarity Award两个奖。
2011年荣获第17届法国维苏尔国际电影节金三轮车奖、埃米尔.集美奖、巴黎东方语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