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保护看自私的基因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3683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保护动物这个话题,我总在想,我们究竟是在保护动物还是在保护我们自己?换句话说,我们究竟有没有走出自我而真正从动物的角度出发去考虑这个问题?
  我们能够为自己创造一个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去确立人在这个星球上所有行为的合法性,这是动物无论如何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当我们在谈到保护动物时会说,动物也有生命,动物是人类的好伙伴,动物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多彩……这一系列的话我们早已从广告、书本中屡见不鲜。可是,只要稍作思索就会发现,我们那不再单纯的目的,虽说是保护动物,但出发点永远还是在人类自身。
  如果我们是出于保护生命,那就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因为生命本无高低贵贱之分。可是大多数人在看到不同动物时候的心态完全是不相同的。一条狗和一只蚂蚁,如果站在生命的角度,它们的确是平等的,但是我们常常并不会以平等的态度和眼光来对待它们。没有人会因为你踩死一只蚂蚁而使你接受伦理道德的審判,登上微博热搜,受万众唾骂。即使是故意踩死,或是像小时候那样用放大镜在太阳下“虐蚁”的行为,也绝不会激起民愤。相反,如果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一条狗,那舆论绝对不会放过你,那些“爱狗人士”甚至会组团来问候你。
  大多数时候,人类永远都是从自我出发去审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确实,人本质上是自私的。《自私的基因》里说,人类告别荒蛮,进入文明社会,以至于如今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全是靠自私。自私的本源来自生命本身,个体的不安全感和存活的需求,指导我们必须靠近一个更优秀的灵魂和肉体。由此看出,我们虽说是要生命平等,但实际上自私的基因已经告诉我们,这样的平等观是不存在的。
  “蚂蚁有很多,踩死一只不会影响什么”“蚂蚁太小了,长得一点也不可爱”“蚂蚁没有狗狗听话”,这些言论实际上已经表明了我们没有从生命本身出发去审视生命,而是在于生命体是否会在数量上的减少给我们带来负罪感,又或是它们能否满足我们的审美,能否为我们生活带来乐趣,为我们排遣孤独。我们提出要保护野生动物,其实归根到底就是怕等到有一天动物灭绝之后,人类会孤单。怕的就是动物灭绝以后,生物圈遭到破坏,灾难最终殃及人类自身。
  当然,我并不是批驳人类在生物圈里可以“为所欲为”的地位,因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永恒的法则。人类历经漫长的自然变迁,从猿类进化到原始人类,再到智人类、现代人类,这一切都是凭借强大的生存能力,而利益就是使人或事物变得更好的东西,所以,人的趋利性就必然存在着,这也就成了人与生俱来的本性。
  但是这并不是使得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引以为傲的东西,相反我们作为“万物之灵长”恰恰应当具有的是一种人文品质,一种对待万物的关怀与慈悲。因为无论人还是动物,包括这世上的一切生物,其实来自于自然,动物和植物不属于人类,它们都属于自然,或者说只属于它们自己。
  所以,对待生命的态度绝不只是占有,而应当是充满敬畏与尊重。如果将自然与金钱等同起来,我们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仿佛就是在用优质的生态去拉动经济的发展。我们还是仅仅将自然看作了我们培养,并进一步加以牟利的工具罢了。在一个小镇上看到有流浪狗在舔食污水,我就在想,上帝造物之处其实并没有说明人会比其他动物高贵多少,所谓的高级动物,不过是我们给自己强加的头衔罢了。在它们的眼里,我们仅仅是一个会随时威胁它们的可恶存在。既然如此,我们就没有必要骄傲,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死去。
  希望我们在谈到保护动物的话题时,是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一种单纯的目的,而不再是时刻冠冕着“高级动物”的称号,试图从它们的身上去找寻一种毫无意义的优越感。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经典都是独一无二的  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演员兼导演于洋找到国家一级作曲家王立平,邀请他为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作曲。《戴手铐的旅客》讲述的是:老侦查员刘杰遭受诬陷,在流亡过程中与凶手斗智斗勇的故事,是一部关于追捕的警匪题材电影。而在当时,恰巧有一部名为《追捕》的同题材日本电影在中国很风靡。这部电影中的电声配乐节奏感很强烈,让国人感觉很新奇。  于洋希望王立平能够为《戴手铐的旅客》创作一部类似的音乐,
心中有所牵挂,生命才会坚强  1944年,是他和她生命里最美好的一年。那时,他21岁,是一名海军,英俊潇洒,多才多艺,身边总是围绕众多女孩。可是,当他第一次遇到她,就被她的美丽与温柔打动,从不相信一见钟情的他就认定,她是他这辈子要厮守一生的女人;那时,她20岁,在海军部队服役,性格开朗,明艳动人。她第一次见他,就对他的彬彬有礼心存好感,听他讲话,她脸上总是浮现羞涩的微笑。  爱情像春日的蓓蕾,风一
之前看电视,大张伟的一个表演像极了我们很多人。他扮演一个“笑脸症”病人,无论是被老板训斥,被同事嘲笑,还是遭遇任何难过的事情,永远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很多观众说,这其实就是大张伟自己,那个努力逗观众开心,却把自己的悲伤藏起来的谐星。王菲评价他:“明明知道生活有很多苦,却偏偏还要为了不哭大声笑。”  分明是喜剧,看完并不觉好笑,只觉心疼,这何尝不是我们自己呢?为了家人,为了工作,为了生活,我们时时刻
1985年10月,曹德旺的玻璃厂来了一位西装革履的人。此人道明来意:“曹总,我今天来是想代理贵厂的汽车玻璃。”  曹德旺带他看了一圈工厂,提出要求:“要代理也行,你得让我看一看你的工厂。”来人同意了。他带曹德旺来到厦门郊区一个报废的仓库。曹德旺心想:“这也算工厂?”走进仓库,里面摆着一个炉子,炉子上面放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铁架子,那人说:“这就是我的模具。”看曹德旺疑惑,那人说:“曹总,您别看我这工厂
意大利为拥有全球最大马戏团产业的国家之一。在意大利约有100个马戏团,以及约2000个无辜的动物,被人类逼迫表演莫名的把戏。然而,精彩表演的背后,是惨不忍睹的辛酸。国际动物保护组织长年致力于终结该国动物成為娱乐产业的牺牲者,他们频频揭露了动物被人类残忍对待的真相。  在马戏团有个叫“黑熊拳击赛”项目,两只黑熊被要求长时间站立进行拳击比赛。由于在这一项目中黑熊身体的重心都压在后腿上,使它们患上关节炎
为了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今天的痛苦  中国首位冬奥会奖牌获得者叶乔波在央视《开讲啦》开讲时,一位大学生提问:“叶老师,都说现在的年轻人要多吃苦,你觉得这有必要吗?年轻人应该吃什么样的苦?”  叶乔波笑着说:“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的。”接着,她回忆了自己以前艰苦的训练过程。“那时我是短跑运动员,相当于跑步里面的刘翔,但我们是怎么训练?有时候,我们一天要骑200公里的自行车,有时候,教练把我们拉到郊
何鲁早年受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思想的熏陶,参加过同盟会与辛亥革命。1927年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何鲁公开发表言论说:“蒋介石这一手做得很孬。蒋介石要闯祸。”事后,陈立夫派特务到中国公学质问何鲁是否讲过这样的话,何鲁大声呵斥道:“我说过蒋介石要闯祸的话,如果他不改正,他还要闯大祸。”  蔣介石势力入川,特务头子康泽曾询问何鲁:“先生认为中央军入川以来,哪些地方比刘湘时期好?”何鲁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丁肇中进行专访。记者问:“您在大学时,就锁定要研究物理;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每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不死心,追问:“怎么做才能让今天的选择在将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互动阶段,现场有观众问:“
丘吉尔说:“成功就是从失败到失败,也依然不改热情。”这句话与罗曼·罗兰的“人的可贵之处在于,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异曲同工。这两句话都无比适合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的作家们。  巴尔扎克的《朱安党人》,被退稿17次之后,他的耐心和信心已经用尽,他沮丧而暴怒地将手稿砸向火盆,幸好被妻子从火盆里抢救出。如果没有妻子的抢救和坚持,世界上就少了一个文豪。  罗琳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屡次被退稿,
帅气潇洒的曦,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媛。那次,当大家饮酒碰杯,聊得正欢时,他看到媛离开了餐桌,在他不经意回头的一刻,他怔住了。饭店门口,一个满身污秽,面容憔悴的老人,手里捧着一个破塑料盒子在乞讨,门卫正像看到瘟神一样一脸厌弃地驱赶。媛迅速走了过去,手里握着50元放在了那个塑料盒里,老人忙不迭道谢。  媛娴静文雅,说起话来柔声细语,曦和她很聊得来,曦觉得,媛就是那个自己一直在内心寻觅的人。那次聚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