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如何组织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展所长,取长补短呢?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较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合作更有效。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则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
(3)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4)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防止两种倾向。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中学
编辑 聂蕾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课前自学协作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课后研讨式三种。课前自学协作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前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内疑难问题讨论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内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合作方式。课后研讨式是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在课后进行合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在课后分小组作进一步的探讨;二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互帮互助,基础差的同学主动请教基础好的同学,基础较好的同学热情地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以达到同一小组的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三是指学生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问题(比如课题研究),需要进行数学实验或调查研究,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1.怎样合作更有效。从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具体表现在:一是分组的随意性比较大。二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哪些问题需要合作?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如何进行合作?三是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合作。没有其他老师听课时,学生把合作学习当作“可以热闹一下的时候”;有老师听课时,学生则把合作学习当作最难受的事,讨论时不说不行,说又没东西可说。四是缺乏群体意识。合作时热热闹闹,汇报交流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没有形成共识,只能说自己的观点。怎样才能取得理想的合作效果?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教师必须提高认识。认识到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
(2)教师要精心组织好合作学习。教师只有明确了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才能去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精心组织合作学习的内容。比如问题如何提出,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以什么形式组织等。
(3)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基础上,否则讨论就可能停留在表面或不能深入。
(4)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依赖学生自己完成,必须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逐步完成。对于小组内的每一个角色,分别承担什么任务、如何组织、如何记录、如何汇报、如何补充等应该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步形成一种习惯。通过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向正常的轨道发展。
2.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相对固定。由于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基本上是根据班级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就近组合,因此就必然会随着学生座位的变动而变化。另外,不同学科的分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给数学合作小组成员的相对固定带来困难,一方面我们应该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另一方面也要坚持数学合作小组的稳定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3.防止两种倾向。把讨论变成了只有少数几个人的发言,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这是目前在合作学习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为了追求课堂上学习气氛的热烈,以显示教学的宽松、民主,任凭学生的自言自语或者大喊大叫,甚至对学生的借机“放松一下”,或“吵闹一下”,教师也会视而不见或一笑了之。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必须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研究。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 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店头中学
编辑 聂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