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加德纳指出人至少存在七种本文最受研究者关注的智能:①语言智能。它与对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的敏感性、学习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实现一定目标的能力有关。作家、诗人、记者、律师、演说家、新闻播音员等都显示出了高度的语言智能。②逻辑——数学智能。它是涉及对问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和用科学方法调查问题的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等都显示出很强的逻辑——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它是指能够认识、操作广阔空间中的物体(如航海家、飞行员)和一定有限领域内的物体(如雕塑家、画家、建筑师等),或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④身体——运动智能。它是使用整个身体或身体的某些部位来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艺人都是这方面的例证。⑤音乐智能。它包含表演能力、创作能力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或是人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的能力。具有这种智能的人包括作曲家、指挥家、乐师、音乐评论家、制造乐器者、演唱家和善于领悟音乐的听众。⑥人际智能。它是指一个人理解他人目的、动机和愿望并最终与他人一起有效工作的能力。也被定义为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政治家、社会工作者、教师、演员等是最好的例证。⑦自我认识智能。它涉及认识自我的能力、感知能力等。
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各具特色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今天,我满怀激情的去上课,因为我要为学生们讲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直到我走上讲台,还一直陶醉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妙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是多么渴望学生能和我一起共同享受春的风采啊!我满怀深情地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我原以为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哪儿料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心不在焉,只有几个学生为了给我面子强打精神附和着。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强忍住怒火,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生动地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同学们,你们瞧,春天多美啊!小草的情态是什么样呢?谁能告诉大家?”同学们懒洋洋的瞅着我,无一人回答。我着急地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答案就在书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眼睛机械地在书上瞟来瞟去。我真是没辙了,他们竟然对这么脍炙人口的名篇无动于衷,兴味索然,孩子的春天到底在哪儿?看样子,这间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是在过春天。我无耐的望着窗外,春天的校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绿草如荫,百花怒放,还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学生们为什么会对如此优美的文章毫无兴趣,不是文章不好,不是学生不好,而是我的教学方法……
事不宜迟,马上改正,我赶紧对同学说:“现在就请大家到外面沐浴春风,享受春天的美景吧!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仔细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和大作家朱自清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精神倍增,飞快地跑出教室,去领略春天的阳光雨露了。望着学生们欣喜若狂的样子,我欣慰极了,可欣慰之余,还不免有些担心:学生们能认真观察吗?教学效果能更好吗?哎!先别多想了,不尝试怎么会知道呢?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去上课,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平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刘同学抢先回答:“早春的小草从土里‘挤’出来,毛绒绒、绿盈盈的,真是可爱极了!”我抓住时机立即问道:“你为什么说小草是从土里‘挤’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动词‘挤’呢?”刘同学满有信心的回答:“老师,我起初写的句子是早春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可是我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这个‘长’字不能表明春草的活力,而‘挤’字不仅能表现小草的生机勃勃,更能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冲破土层的样子。”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又因势利导鼓励他说:“你这个动词‘挤’字用得非常好,这都是你用心观察的结果呀!可是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挤’字更好的动词呢?”同学们忽闪着大眼睛,紧锁着眉头,用心地搜索着生动贴切的动词。忽然,班级的学习尖子于同学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迫不及待地说:“老师,用‘钻’这个动词。”还没等我问为什么,他就像放连珠炮一样解释说:“因为‘钻’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草破土萌发的情态,还显示了小草不可压抑的生命力。”同学们使尽地点头,表示赞许。我高兴地对大家说:“大作家朱自清写小草破土而出也用了‘钻’字,这就说明了我们平凡的人只要下功夫,细心观察,反复揣摩也能妙手偶得。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盼春、绘春、颂春的?看他都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哪些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已经打开书摇头晃脑地美美地读这篇课文了。在这愉快的氛围中我看见了一双双主动求知的亮晶晶的眼睛,听到了真正属于孩子的怒放的心声,一张张昨天还是木然的脸今天却变的生动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已找到了一片开启孩子心灵的新钥匙,找到了属于课堂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每堂课都给那么一小块属于孩子的空间,解放他们的口、解放他们的眼、解放他们的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亲身经历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师生共同搭建丰富的情感世界。
以“人”为本的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而自己近几年来的教育生活也正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各具特色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今天,我满怀激情的去上课,因为我要为学生们讲著名文学家朱自清的名篇《春》,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在备课时我就被作者所描绘的美景所陶醉,直到我走上讲台,还一直陶醉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的美妙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作者的写作手法,我精心的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是多么渴望学生能和我一起共同享受春的风采啊!我满怀深情地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万物复苏,百鸟争鸣……”我原以为学生会被我精美的导语所吸引,哪儿料到绝大多数的学生表情木然,心不在焉,只有几个学生为了给我面子强打精神附和着。我的热情一下子被浇灭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强忍住怒火,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开始生动地讲解生机盎然的“春草图”:“同学们,你们瞧,春天多美啊!小草的情态是什么样呢?谁能告诉大家?”同学们懒洋洋的瞅着我,无一人回答。我着急地说:“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答案就在书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的眼睛机械地在书上瞟来瞟去。我真是没辙了,他们竟然对这么脍炙人口的名篇无动于衷,兴味索然,孩子的春天到底在哪儿?看样子,这间教室里只有我一个人是在过春天。我无耐的望着窗外,春天的校园显得更加生机勃勃:绿草如荫,百花怒放,还有美丽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猛然间,我似乎明白了学生们为什么会对如此优美的文章毫无兴趣,不是文章不好,不是学生不好,而是我的教学方法……
事不宜迟,马上改正,我赶紧对同学说:“现在就请大家到外面沐浴春风,享受春天的美景吧!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要仔细观察校园的花、草、树、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具体描绘,和大作家朱自清比一比,看谁写得精彩。”“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精神倍增,飞快地跑出教室,去领略春天的阳光雨露了。望着学生们欣喜若狂的样子,我欣慰极了,可欣慰之余,还不免有些担心:学生们能认真观察吗?教学效果能更好吗?哎!先别多想了,不尝试怎么会知道呢?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去上课,真是让我喜出望外,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了。平时一向不爱举手的刘同学抢先回答:“早春的小草从土里‘挤’出来,毛绒绒、绿盈盈的,真是可爱极了!”我抓住时机立即问道:“你为什么说小草是从土里‘挤’出来?为什么要用这个动词‘挤’呢?”刘同学满有信心的回答:“老师,我起初写的句子是早春的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可是我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这个‘长’字不能表明春草的活力,而‘挤’字不仅能表现小草的生机勃勃,更能表现出寒冬过后小草冲破土层的样子。”我赞许地点了点头,又因势利导鼓励他说:“你这个动词‘挤’字用得非常好,这都是你用心观察的结果呀!可是同学们再仔细想一想,还有没有比‘挤’字更好的动词呢?”同学们忽闪着大眼睛,紧锁着眉头,用心地搜索着生动贴切的动词。忽然,班级的学习尖子于同学像是发现新大陆似的,迫不及待地说:“老师,用‘钻’这个动词。”还没等我问为什么,他就像放连珠炮一样解释说:“因为‘钻’字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春草破土萌发的情态,还显示了小草不可压抑的生命力。”同学们使尽地点头,表示赞许。我高兴地对大家说:“大作家朱自清写小草破土而出也用了‘钻’字,这就说明了我们平凡的人只要下功夫,细心观察,反复揣摩也能妙手偶得。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朱自清先生是怎样盼春、绘春、颂春的?看他都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哪些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话还没说完,学生们就已经打开书摇头晃脑地美美地读这篇课文了。在这愉快的氛围中我看见了一双双主动求知的亮晶晶的眼睛,听到了真正属于孩子的怒放的心声,一张张昨天还是木然的脸今天却变的生动起来,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已找到了一片开启孩子心灵的新钥匙,找到了属于课堂教学的新方法,那就是每堂课都给那么一小块属于孩子的空间,解放他们的口、解放他们的眼、解放他们的手,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亲身经历的大自然中丰富他们的情感内涵,师生共同搭建丰富的情感世界。
以“人”为本的多元智能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而自己近几年来的教育生活也正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