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课程思政在全国各高校进行得如火如荼,将课程思政推向了新的高潮。在思政教育受到如此重视的背景,本文首先對《综合英语》课程的目标及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讨论,之后从课程的德育目标设定、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等四方面进行探讨,鼓励广大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思政要素,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相结合,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对大学生品质修养和价值取向的渗透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李敏(1977.12-),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学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NJYKCSZ2105)。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地高校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张皮”,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德育的现象。尤其在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趋势下,我们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坚定“四个自信”,使学生成为敢于担当、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要完成这一目标,须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教育教学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要“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求我们将课堂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及实施路径,从而对后续研究及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有效的可借鉴的策略。
一、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综合英语》是针对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阶段核心课程之一,每周6课时,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授课学时长,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并存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内容广泛的阅读材料,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好语言基本功,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价值辨析较多的课程。对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关键时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课程思政具有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三、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程思政“金课”,就要把握好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文化底蕴,还要转变教学方法,具备将思政理念融于课程设计及教学的能力,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1. 德育目标的设定。每一门课程都围绕三个目标展开,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其中,素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作为教师,很多人都明白学生德育的必要性,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外语教师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并未有意识地将德育要素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因此,我们要在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增加思政教育元素,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想道德修养。
2. 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教师要了解学生,从而设定教学目标,同时认真研究教材,通读每一单元,把握单元的重难点及课文的主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提炼课程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元素,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导入、呈现、讲解及巩固拓展等环节自然渗透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教育变得“润物细无声”,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化素养。《综合英语》就是要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以“After Twenty Years”一文为例,该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文章阐述了以下思政元素:对朋友的忠诚、对承诺的坚守、对正义的坚持以及严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欧·亨利的相关资料,课堂讲授中以情景法启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拓展环节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例如:1. 你觉得Bob作为朋友,他称职吗?2. 你觉得Jimmy最后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选择?在积极的发言和师生互动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得出文章的主题:友谊是一回事,而法律则是另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珍惜友谊而去藐视法律(Friendship is one thing but the law is another. One should not cherish friendship in defiance of the law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现实中的实例,并就此主题写一篇英语作文,从而做到专业技能训练与道德素质培养齐头并进。 3. 思政元素的挖掘。《综合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很豐富的,教师可以尝试套用“一依据三结合四融入”模型来进行教学,即: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素养要求进行挖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融入教学方案是关键;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融入实践教学是重要方面;融入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拓展。
4.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仍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将思政教学内容、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综合英语》课程中,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或新闻,就某一主题作外语汇报,通过问题或任务的拓展激发学生体验生活,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使学生感知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5.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综合英语》的评价通常是以作业、测试的形式进行。那么融入课程思政之后,评价方式不应只局限于分数,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评价反馈、任课教师的自评以及其他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易度、接受程度及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认知、思辨能力等进行评价;其他教师通过听评课活动对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及方式、效果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维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有效地进行,也提高了教师思政教学的能力。
四、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综合英语》思政教育协同专业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我们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本研究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更多的付出,他们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思政切入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文化载体,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具有高水平思想政治觉悟的综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104-107.
[2]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2):1-6.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王志丽.《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0):295.
[5]朱云莉.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以“After Twenty Years”课文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9):56-57.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作者简介】李敏(1977.12-),女,宁夏固原人,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度宁夏师范学院校级本科教学项目“课程思政理念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NJYKCSZ2105)。
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各地高校必须改变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两张皮”,重专业知识传授而轻德育的现象。尤其在当今多极化世界格局的趋势下,我们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坚定“四个自信”,使学生成为敢于担当、知行合一的新时代综合性人才。要完成这一目标,须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实现教育教学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目标和宗旨是一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中提出要“探索英语类课程思政新模式和协同育人新举措,努力培养具备沟通能力、人文素养、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英语人才”。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要求我们将课堂思政教育与英语专业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本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探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及实施路径,从而对后续研究及英语专业其他课程的思政改革提供有效的可借鉴的策略。
一、 《综合英语》课程的定位及目标
《综合英语》是针对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阶段核心课程之一,每周6课时,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具有教学内容丰富,授课学时长,工具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并存等特点。学生通过学习和分析内容广泛的阅读材料,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言功能等),训练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从而培养其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学习打好语言基本功,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价值辨析较多的课程。对正处于“三观”形成和确立关键时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强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课程思政具有发挥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育人功能,将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三、 《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教师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课程思政“金课”,就要把握好课程思政改革的契机,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及文化底蕴,还要转变教学方法,具备将思政理念融于课程设计及教学的能力,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
1. 德育目标的设定。每一门课程都围绕三个目标展开,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其中,素养目标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作为教师,很多人都明白学生德育的必要性,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外语教师总是将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知识的讲解上,并未有意识地将德育要素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因此,我们要在每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中增加思政教育元素,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思想道德修养。
2. 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思路。教师要了解学生,从而设定教学目标,同时认真研究教材,通读每一单元,把握单元的重难点及课文的主题。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找准切入点,提炼课程中蕴含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价值元素,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知识导入、呈现、讲解及巩固拓展等环节自然渗透思政元素,使专业课的教学设计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教育变得“润物细无声”,使之成为学生的内化素养。《综合英语》就是要在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以“After Twenty Years”一文为例,该文作者是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文章阐述了以下思政元素:对朋友的忠诚、对承诺的坚守、对正义的坚持以及严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查阅欧·亨利的相关资料,课堂讲授中以情景法启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拓展环节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例如:1. 你觉得Bob作为朋友,他称职吗?2. 你觉得Jimmy最后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他,你会如何选择?在积极的发言和师生互动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得出文章的主题:友谊是一回事,而法律则是另一回事,我们不能因为珍惜友谊而去藐视法律(Friendship is one thing but the law is another. One should not cherish friendship in defiance of the law )。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现实中的实例,并就此主题写一篇英语作文,从而做到专业技能训练与道德素质培养齐头并进。 3. 思政元素的挖掘。《综合英语》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是很豐富的,教师可以尝试套用“一依据三结合四融入”模型来进行教学,即: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进行挖掘;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职业的素养要求进行挖掘;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进行挖掘;结合国际国内时事进行挖掘;融入教学方案是关键;融入课堂教学是重点;融入实践教学是重要方面;融入学生自主学习是重要拓展。
4.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模式上,我们仍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体验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将思政教学内容、思辨能力培养融入《综合英语》课程中,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或新闻,就某一主题作外语汇报,通过问题或任务的拓展激发学生体验生活,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使学生感知课程思政的教育意义。
5. 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综合英语》的评价通常是以作业、测试的形式进行。那么融入课程思政之后,评价方式不应只局限于分数,还可以包括学生的评价反馈、任课教师的自评以及其他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难易度、接受程度及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认知、思辨能力等进行评价;其他教师通过听评课活动对课程思政的融入程度及方式、效果等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维评价体系,从而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序、有效地进行,也提高了教师思政教学的能力。
四、结语
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综合英语》思政教育协同专业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但我们相信滴水穿石的力量。本研究表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多方面的改革,但最为重要的是教师更多的付出,他们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仔细研读教材,挖掘思政切入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文化载体,将“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培养具有高水平思想政治觉悟的综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霞.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以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为例[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6):104-107.
[2]韩宪洲.课程思政方法论探析——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0(2):1-6.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王志丽.《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特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农家参谋,2020(10):295.
[5]朱云莉.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教育研究——以“After Twenty Years”课文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20(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