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运用——以《夜莺颂》英译本为例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奈达及其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并且用“动态对等”取代了“功能对等”的提法,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2 译者与作者及其作品
  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诗人。他曾写道:“在我的散步中,我有两件极喜欢思索的事,你(指芬妮)的可爱与我的死的时间。”因此,他的诗中常常流露出哀伤、悲凉的情绪。
  3 实践部分
  3.1 词汇层面
  翻译若不考虑文体,不考虑意境,只一味地将原作每一個词语翻译出来,是不合适的,尤其是在诗歌翻译当中。奈达的动态 对等其一便是词汇对等,由于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原文出现许多修辞词汇,但是介于翻译过来会造成目的语读者费解,因而译者采用“重创”,省略掉不必要的词汇,加入了译语文化的用词。
  1)原文:My sense, as though of hemlock I had drunk[3]
  译文: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鸩
  2)原文:One minute past, and Lethe-wards had sunk:
  译文:於是向列斯忘川下沉
  Hemlock 意为由毒芹提取的毒药,我们知道毒药可以分为许多种,英文自然也有不同的毒药,但诗歌翻译追求简洁明确,因此在不损害中心思想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具体是什么毒药,但穆旦先生充分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感受,因此加入“鸩”字于“毒”字之后,变为中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鸩酒,早在《左传》中就已提到。用鸩鸟的羽毛划过酒,酒即含有剧毒,就是鸩酒,饮之令人立即毙命。事实上有许多毒酒并不是仅仅用鸩的羽毛划过的,而是在酒中同时掺入了某种毒物(例如乌头、毒箭木、毒芹汁等等),不过人们习惯上也都叫它鸩酒。因此,这处词汇的翻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完备的解释。
  同理,Lethe-wards中lethe意为遗忘; 记忆缺失,wards病房; 区; 若按字面意思翻译,是为“遗忘区”,麻醉药以前的名字叫Letheon,该词源于希腊神话忘川河(River Lethe),据说饮一口河水,就会抹掉一切疼痛记忆。该词是在哈佛大学解剖学教授Oliver Wendell Holmes于1846年11月在获悉他的朋友William Morton于该年10月16日首次证明了乙醚(ether)的麻醉特性之前使用的。Holmes的建议迅速被采纳,以anaesthetic取代了letheon。(- 来源:英汉药理学辞典 )所以,此忘川河不同于中国的忘川河,考虑到这一点,穆旦先生译为“列斯忘川”是既保留了外国文化色彩又加入中国古老的佛教用语,体现了“要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这一层次。
  3.2 句法层面
  诗歌翻译的句法对等是研究句子的个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 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诗人为了适应节奏韵律的需要,会使用一些特殊的缩略形式,比如tis=it is, o’er=over,以减少音节数,还会调整词序,主谓倒置、动宾倒置等等。
  5)原文: 译文:
  O, for a draught of vintage! that hath been 唉,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
  Cooled a long age in the deep-delved earth, 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
  Tasting of Flora and the country green, 一尝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
  Dance, and Provencal song, and sunburnt mirth! 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
  原文是“the country green, dance, and Provencal song, and sunburnt mirth!”以这样的词序出现,若按原文将sunburnt mirth译成“灼热的欢笑”也是押韵的,但是词与词的字数对齐方面就不甚工整了;“the country green”是主谓结构,翻译过来成形容词修饰名词的短语,一来构成押韵,二来与原文后三个意象统一构成名词结构,让读者分别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和动觉多方面感受原文传递的意境之美。所以,诗歌翻译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启示要在不改变原文本意的情况下,重新构造句子里的词语表达及顺序即句法来使目的语读者感受到意境带来的美的享受。
  4 总结
  许多翻译手段,都可以用来解决诗歌翻译中出现的不对等现象,从而使目的语读者能够最大限度地体会源语的意境与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三个层面的影响深远,以此来赏析诗歌中的翻译的对等现象,探讨出奈达的翻译对等理论在诗歌翻译中也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夜莺颂》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深受世界读者喜爱,在以上理论的观照下,穆旦先生的诗歌翻译再现了动态对等翻译之美。
  参考文献:
  [1]王佐良,丁往道主编;胡文仲等编著.英语文体学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7.14-15
  [2]胡家峦编著.英國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英)济慈(John Keats)著;查良铮译.济慈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张晓玲. 查良铮的诗歌翻译及其翻译思想[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986-991.
  [5]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花鸟画题材本身具有意象特征,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学中,如荷、松、柏、梅、 兰、竹、菊等题材很有代表性。本文主要以荷、松、柏、梅、 兰、竹、菊等题材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总结出中国花鸟画题材中的文学色彩意象。  【关键词】:花鸟画;文化色彩;意象表达  荷,又称莲,古时又称芙蕖、菡萏等。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期刊
【摘要】:传统的产品设计方法由于缺少先进技术的支持,导致整个设计过程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设计意图不能得到全面展示。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产品设计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设计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产品设计 产品展示  一、虚拟现实技术对于革新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重要意义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1980年对工业设计的定义是: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藉训练、技术、
期刊
【摘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由于河南县蒙古族和藏族人民在长达数百年的共同生活、共同发展中,受到共同的历史、地理环境、共同的生产、生活条件、信仰等方面的影响,绝大多数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道德风尚都已基本相同。河南县有着蒙古族入驻于藏族地区的历史背景,是外来民族与当地民族的文化碰撞、交流、接受、融合过程下产生文化变迁的地方,淌过历史和岁月的长河,河南县的蒙古这一族群与藏族形成了一
期刊
【摘要】:在高校教学过程中,为了对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丰富以及保护民间传统文化浪潮下,可以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相关原则以及融入措施。  【关键词】:高校舞蹈;地方文化;措施  引言  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舞蹈文化能够为人的情感、行为和态度等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人们更好的发展。  1、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应该遵循的原则  反应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成果是地方
期刊
【摘要】:厦门鼓浪屿有个很艺术的雅称叫“琴岛”,方圆1.87平方公里的面积蕴藏着100多个音乐世家。时至今日,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仍为全国第一。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作为国内钢琴文化的首传地如何将钢琴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钢琴博物馆的室内改造一次新的探索,在探索中寻求二者之间的契合点更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我决定从地域文化和钢琴文化着手,通过文化元素穿梭整个空间。让全世界的人
期刊
【摘要】:民歌元素在流行化趋势中的运用有多种形式、多种手法,运用的恰当既可以丰富流行音乐的文化内涵,又从另一个层面展示民歌元素的永久魅力。民歌元素的流行化趋势让流行音乐也更加具有民族特征的审美观念,同时也让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流行化趋势与传承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历史发展与演变的新型织体编配以及经典作品的旋律基础上。  【关键词】:民歌元素;流行化;趋势;传承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賞
期刊
【摘要】:剥制标本制作技术是动物标本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参考前人成果,对常用的鱼类、鸟类及哺乳动物剥制标本制作方法进行汇总,以方便标本制作人员进行查找并做以参考。  【关键词】:剥制标本;鱼类;鸟类;哺乳动物  目前,动物标本在直观教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及装饰等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而剥制标本制作技术则是动物标本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剥制标本是再现动物活体时形象的一门工艺,就是利用工艺和材料
期刊
历史渊源  花瑶山歌,即花瑶的山歌。花瑶是一个名族,它是瑶族的一个分支,但鲜有人知。他们因服饰独特精美、颜色鲜艳,特别是花瑶女性挑花技艺异常精湛,故称为花瑶。挑花是花瑶姑娘们运用在生活服饰中的的一种技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花瑶在历史上是一个被朝廷驱赶和外人排挤的民族,在历史上曾经颠沛流离。公元1017~1130年,他们从江西开始进入居无定所的生活,迁徙到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后又辗转湖南西南山区
期刊
【摘要】:《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它也早已有众多的英译版本。当然,研究评判这些英译本好坏的标准多局限于功能对等、翻译目的论等一些常见的翻译理论。因此,本文将从一个新的视角——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以张培基和杨宪益的《背影》英译本为例,主要从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两方面将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背影;社会符号学翻译法;指称意义;语用意义  一、社会符号学翻译法简介  索绪尔(
期刊
【摘要】: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雾霾”現状与当代中国的雾霾环境两者有着呼应之处,对此存在的现象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当代数字时代的生活状态与传统文化符号的力量相冲突,这时就表现出来了烟与色的预警,也就是空气环境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对比,相照不宣的反映出了一些中国现实存在的文化现状与环境现状。  【关键词】:烟色;空气;传统;预警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但是雾和霾的区别很大。空气中的颗粒物组成的气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