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目前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职业化转型背景,从实验内容和形式、设备、师资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为切入点,培养适应社会产业结构的通信技术人才。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79-02
伴随着我国通信业在近一二十年的迅猛发展,通信技术人才的稀缺促进了信息科学技术中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通信工程专业的繁荣。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一度呈现井喷式增长,从一流重点大学到地市级师范学院、高职院校都开始涉足该专业的建设。缺乏定位的盲目泛滥式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个曾经让学生引以自豪的专业名称如今已经不再光鲜。近日,教育部门将开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工作。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非重点本科高校再不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很有可能走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学生需求多元化,培养定位困难
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都面临着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问题。由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经费、设备、师资、生源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没有目标地去参考标准培养计划无疑是非常盲目的。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该类型高校往往面临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支持、设备投入经费紧张等诸多问题。并且学生的后续发展又呈现多元化态势,有部分学生可能要继续研究生阶段进行学术型研究,也有部分学生要去各层次单位就业。这给专业定位带来很大的困难,既不能照搬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也不能单纯走职业化工程培训的道路,很容易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老师在实践教学中无所适从。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可供选择性教学。一厢情愿的强迫式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需求。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个分流,一是旨在继续研究生学习的学生,另一个就是希望去就业的学生群体。应该在大二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可以结合学生意愿,开展让学生有选择空间的教学内容。真正实践学分制可以让学生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同一门课程可以安排多于教学学时的实验供学生选择;同一个实验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实验方式。比如一些原理性实验可以选择仿真,也可以选择在实验箱进行。只有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他们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1]
2.实验教学内容老化,形式单一
当前普通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较多是以面向各理论课程的试验台、实验箱进行教学,表现特点为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所做的工作是以连接一些现有电路模块,通过一些固定好的测试点进行观察。这种被学生称之为“连连看”模式的实验开展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很容易使学生对实验感到厌倦而出现应付交差的心理,实验最后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实验内容常年保持不变,各课程实验独立,缺乏系统性的前后联系。学生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上漂泊,却看不到方向,最终陷入迷茫。几年学习下来,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却连通信系统的概貌都不了解。
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解放思想,更新实验内容,开拓新的实验形式。针对目前课程实验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现象,应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的同时,可以考虑加强课程间联系。比如针对几门相关课程,借助目前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开展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例如在通信原理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完成后,可以设置诸如小型发射接收系统的实验内容,完整实现一个信号产生、调制、发射、接收的过程。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将各门课程串接起来,形成系统认识。专业课实验应该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从实际应用入手,尽可能使实验内容工程化,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本身也与现在教育部倡导的“卓越计划”的精神一致。[2]
另外,在实验组织形式上应不拘一格,以集中实验为主、开放性实验为辅,真正把感兴趣的同学吸引到实验室。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申请创新实验项目、自主进行开放性实验,将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2]
3.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建立历史都很短,往往都是从原来计算机、电气、物理等院系扩张发展而来。师资队伍呈现非专业化和年轻化,往往以其他专业转行的高职称教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青年教师为主,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本身也没有从事过通信领域的实际工作。对通信领域没有整体系统认知的教师当然在教授学生时候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教授某门课程往往也只是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的水平自然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当前师资水平提升的措施中要坚持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化工作举头并进。针对现在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可以倡导教师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当制订人事政策,创造条件,在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结合教学团队发展和教师自身意愿,鼓励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提高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横向项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教师队伍博士化和工程化两项工作可以举头并进,建设一支能文能武的教师队伍,坚决不能厚此薄彼。这两个方向不但不矛盾,还可以互相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3]
4.设备投入不够,专业实验开展困难
前面谈到,诸如科研经费缺乏、新校区扩张等原因导致很多院校都有资金紧张的现象。而通信工程的后期专业课程所需实验设备合专业仿真软件都十分昂贵,并且更新换代很快,普通的本科院校很难有能力开展全面的专业课程实验。许多专业课实验往往都只能借助通用仿真软件来实现,甚至无法开出。 像移动通信这些通信工程专业课的设备仪器和仿真软件相当昂贵,普通本科院校在通信工程专业课实验开展方面面临很大压力,许多实验流于形式。但是反过来讲,因为学生的程度和目标不同,也没有必要非得去购置全套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穷则思变,不妨把目标瞄向校企合作。解放思想,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一方面可以联合企业开展通信类工程师的认证,考虑让有志于工程性工作的学生及早地接触相应认证课程,以此代替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学生可以深入开展软件仿真类实验内容,强化通信理论。另外,可以联合企业共建通信实验室,通过与企业交流,购置有应用价值的专业设备,进行设备共享,技术交流,人才合作培养。[3,4]
5.实验室人员匮乏,管理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工作待遇上低于专任教师。实验室系列教师没有正高级职称,实验室岗位津贴低于同级别专任教师,导致实验室岗位流动性大,无法吸引高水平人才。这种情况下,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验室通常是由极少数实验员管理日常工作,理论课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并没有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实验室人员不参与实验内容安排和指导,实验教师可能又对实验室了解不够。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实验教学监管不到位的状况,出现问题两方互相推诿。实验教学监管不到位,实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尤其如此。要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但要建设一支专业队伍,还要调动教师献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岗位管理方面实验系列教师被要求跟行政人员一样坐班,却还要像专业教师一样在晚上、周末加班加点保证实验教学开展。并且实验人员的岗位津贴又低于同等职称专职教师。这样在潜意识里就形成一种概念——“实验人员低人一等”,所以实验室岗位就留不住人才。没有一支稳定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当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吸引人才、稳固队伍,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实验系列无正高职称是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该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称改革一样,增设实验系列教师正高职称。另外,学校也应当在岗位管理和津贴待遇方面一视同仁,使实验教师安心于本职岗位。
二、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教学型高校为主,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学校的生死存亡。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一心面向科研的发展只会使自己陷入僵局。科研水平上不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朱昌平,等.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2]刘勇,等.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10-212.
[3]黄飞江,刘光灿,陈威兵.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31(5):6-8.
[4]刘光灿,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4):38-4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关键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9-0079-02
伴随着我国通信业在近一二十年的迅猛发展,通信技术人才的稀缺促进了信息科学技术中极具活力的一个领域——通信工程专业的繁荣。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高校数量一度呈现井喷式增长,从一流重点大学到地市级师范学院、高职院校都开始涉足该专业的建设。缺乏定位的盲目泛滥式发展必然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个曾经让学生引以自豪的专业名称如今已经不再光鲜。近日,教育部门将开展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工作。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在这种背景下,如果非重点本科高校再不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很有可能走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1.学生需求多元化,培养定位困难
目前许多普通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都面临着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问题。由于不同层次的高校在经费、设备、师资、生源各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没有目标地去参考标准培养计划无疑是非常盲目的。以地方本科院校为例,该类型高校往往面临缺乏高水平科研项目支持、设备投入经费紧张等诸多问题。并且学生的后续发展又呈现多元化态势,有部分学生可能要继续研究生阶段进行学术型研究,也有部分学生要去各层次单位就业。这给专业定位带来很大的困难,既不能照搬重点院校的培养模式,也不能单纯走职业化工程培训的道路,很容易就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面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老师在实践教学中无所适从。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学生需求出发,开展可供选择性教学。一厢情愿的强迫式教育模式早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下的需求。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主要有两个分流,一是旨在继续研究生学习的学生,另一个就是希望去就业的学生群体。应该在大二阶段就引导学生进行人生规划,可以结合学生意愿,开展让学生有选择空间的教学内容。真正实践学分制可以让学生选修不同方向的课程;同一门课程可以安排多于教学学时的实验供学生选择;同一个实验也可以提供不同的实验方式。比如一些原理性实验可以选择仿真,也可以选择在实验箱进行。只有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他们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起来。[1]
2.实验教学内容老化,形式单一
当前普通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较多是以面向各理论课程的试验台、实验箱进行教学,表现特点为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所做的工作是以连接一些现有电路模块,通过一些固定好的测试点进行观察。这种被学生称之为“连连看”模式的实验开展形式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很容易使学生对实验感到厌倦而出现应付交差的心理,实验最后流于形式。除此之外,实验内容常年保持不变,各课程实验独立,缺乏系统性的前后联系。学生仿佛在知识的海洋上漂泊,却看不到方向,最终陷入迷茫。几年学习下来,作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却连通信系统的概貌都不了解。
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解放思想,更新实验内容,开拓新的实验形式。针对目前课程实验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现象,应该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的同时,可以考虑加强课程间联系。比如针对几门相关课程,借助目前的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开展跨课程的综合性设计实验。例如在通信原理和通信电子线路课程完成后,可以设置诸如小型发射接收系统的实验内容,完整实现一个信号产生、调制、发射、接收的过程。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将各门课程串接起来,形成系统认识。专业课实验应该紧密联系工程实践,从实际应用入手,尽可能使实验内容工程化,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这本身也与现在教育部倡导的“卓越计划”的精神一致。[2]
另外,在实验组织形式上应不拘一格,以集中实验为主、开放性实验为辅,真正把感兴趣的同学吸引到实验室。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申请创新实验项目、自主进行开放性实验,将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2]
3.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建立历史都很短,往往都是从原来计算机、电气、物理等院系扩张发展而来。师资队伍呈现非专业化和年轻化,往往以其他专业转行的高职称教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青年教师为主,不得不承认很多教师本身也没有从事过通信领域的实际工作。对通信领域没有整体系统认知的教师当然在教授学生时候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教授某门课程往往也只是对该课程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学生的水平自然无法得到全面的提高。
在当前师资水平提升的措施中要坚持教师队伍博士化、工程化工作举头并进。针对现在师资队伍薄弱的问题,可以倡导教师通过不同途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校应当制订人事政策,创造条件,在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结合教学团队发展和教师自身意愿,鼓励教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提高科研能力;鼓励教师进企业,参与横向项目,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教师队伍博士化和工程化两项工作可以举头并进,建设一支能文能武的教师队伍,坚决不能厚此薄彼。这两个方向不但不矛盾,还可以互相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只有抓好这项工作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3]
4.设备投入不够,专业实验开展困难
前面谈到,诸如科研经费缺乏、新校区扩张等原因导致很多院校都有资金紧张的现象。而通信工程的后期专业课程所需实验设备合专业仿真软件都十分昂贵,并且更新换代很快,普通的本科院校很难有能力开展全面的专业课程实验。许多专业课实验往往都只能借助通用仿真软件来实现,甚至无法开出。 像移动通信这些通信工程专业课的设备仪器和仿真软件相当昂贵,普通本科院校在通信工程专业课实验开展方面面临很大压力,许多实验流于形式。但是反过来讲,因为学生的程度和目标不同,也没有必要非得去购置全套的实验设备和器材。穷则思变,不妨把目标瞄向校企合作。解放思想,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一方面可以联合企业开展通信类工程师的认证,考虑让有志于工程性工作的学生及早地接触相应认证课程,以此代替实践教学环节,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学生可以深入开展软件仿真类实验内容,强化通信理论。另外,可以联合企业共建通信实验室,通过与企业交流,购置有应用价值的专业设备,进行设备共享,技术交流,人才合作培养。[3,4]
5.实验室人员匮乏,管理混乱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实验室专职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和工作待遇上低于专任教师。实验室系列教师没有正高级职称,实验室岗位津贴低于同级别专任教师,导致实验室岗位流动性大,无法吸引高水平人才。这种情况下,很多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验室通常是由极少数实验员管理日常工作,理论课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并没有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实验室人员不参与实验内容安排和指导,实验教师可能又对实验室了解不够。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实验教学监管不到位的状况,出现问题两方互相推诿。实验教学监管不到位,实验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没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过硬的教学质量,实践教学尤其如此。要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不但要建设一支专业队伍,还要调动教师献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岗位管理方面实验系列教师被要求跟行政人员一样坐班,却还要像专业教师一样在晚上、周末加班加点保证实验教学开展。并且实验人员的岗位津贴又低于同等职称专职教师。这样在潜意识里就形成一种概念——“实验人员低人一等”,所以实验室岗位就留不住人才。没有一支稳定专业的实验教师队伍当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想吸引人才、稳固队伍,就必须从根本上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实验系列无正高职称是由于历史原因所造成的,该政策已不能适应新的历史环境。建议相关部门考虑像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称改革一样,增设实验系列教师正高职称。另外,学校也应当在岗位管理和津贴待遇方面一视同仁,使实验教师安心于本职岗位。
二、结语
地方本科院校往往是教学型高校为主,学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学校的生死存亡。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一心面向科研的发展只会使自己陷入僵局。科研水平上不去,教学质量无法提高。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为例,从教学内容、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朱昌平,等.美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考察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27-131.
[2]刘勇,等.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7):210-212.
[3]黄飞江,刘光灿,陈威兵.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以长沙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31(5):6-8.
[4]刘光灿,等.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4):38-40.
(责任编辑:王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