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有效塑形后瞳孔直径对裸视维持时间影响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大小对白天裸视维持时间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按照角膜塑形镜规定程序验配,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濮阳市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术矫治的近视眼儿童患者中选择8~15岁、等效球镜为-5.00 D、顺规散光<1.00 D、塑形位置居中、眼压正常、去片验光等效球镜为0~+0.50 D的56只眼,观察戴镜三月后下午六点裸眼视力。将瞳孔直径的均值作为分割点把患者分为2组: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A组30例)和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B组26例)。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配戴角膜塑形镜三月后,两组视力比塑形前裸视明显提高。A、B两组戴镜1天、1周、1个月、3个月早晨摘片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6,P >0.05;t=0.932,P >0.05;t=0.547,P>0.05;t=0.361,P>0.05)。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下午六点裸视分别为0.90±0.13和0.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6,P <0.05)。

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早晨裸视无差异,而白天裸视维持时间瞳孔直径低于均值组的要长于瞳孔直径高于均值组的。这可能是由于小的瞳孔直径比大的瞳孔直径景深大的缘故。

其他文献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引起糖尿病患者中心视力受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学说多样,目前尚未有明确定论。随着网络时代来临,人们对生活中保持良好阅读视力的需求越来越高,DME的治疗也引起更多患者及医生的重视。新型激光、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DME等方法的出现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文中就糖尿病黄斑水肿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干眼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干眼可以引起患者眼部不适,严重的可以影响视力,进而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器质性睡眠障碍是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可能从内分泌、神经、免疫等多种途径影响患者眼部,从而造成其干眼的发生。通过总结和分析已有的干眼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成果和结论,综述了睡眠障碍所致干眼的病因及可能机制和干眼对患者睡眠的
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又名X连锁遗传性视网膜劈裂症或青少年型视网膜劈裂。该病多为双眼同时发生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多于儿童时期发现视力下降及发生严重并发症,随着OCT、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和遗传学发展,对该病的认识也亦逐渐深入。文中就此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对比观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PPV)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与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TA)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住院确诊为PDR并行PPV治疗的61例78只眼为研究对象。PPV术前注射Lucentis者33例42只眼(Lucentis组
目的研究LASIK联合非球面切削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角膜像差的特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4年7~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LASI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30只眼),平均年龄(23.4±6.8)岁;术前平均等效球镜(-6.15±2.26)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波前像差。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手术前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采用Pea
期刊
目的探讨和评价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Terson综合征患者4例(7只眼),行25G+玻璃体切割术,观察术中手术时间及出血部位,术后1天、1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眼内压、晶状体混浊、玻璃体腔清晰度、视网膜在位、切口处玻璃体残留、黄斑前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手术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原位磨镶术(LASEK),对矫治LASIK术后屈光度欠矫及屈光回退的效果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系列研究。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省眼科医院将LASIK术后屈光回退或欠矫的患者90例(180只眼)用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飞秒LASIK手术组(A组)和LASEK手术组(B组)。每组各45例(90只
目的分析分离格栅模式视觉诱发电位(ic-VEP)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视野诊断的一致性。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爱尔眼视光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28例(37只眼)作为试验组,包括早期18只眼,中期13只眼,晚期6只眼(依据视野HAP分级标准)。对照组为正常体检者22例(25只眼)。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眼科常规检查、Hu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