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探讨法是对现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拓宽,这是由当前高考改革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也是由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存在的局限和不足所决定的。为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高中历史教学迫切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问题探讨法教学重在拓宽和挖深,拓宽学生对于现有理论知识的认知面,深挖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影响,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以下,笔者就课堂教学实践中几点体会,谈谈问题探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探讨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指点质疑思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发展的历史结论告诉我们: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只有通过问题才能激励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问题的提出是上好"问题探讨法教学"课的重要前提。
"问题探讨法教学"的实施基本上分为两种方式:1、教师设计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我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并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原因有二:一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只是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老师要我知道",而非"学生想要知道",不能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特征,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在学生提问基础上的升华,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质疑思路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提出一个简单不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中国正当贸易是否处于入超地位?"(教材明确写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看似错误的问题,其实是学生不明白何谓"出超"与"入超"。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只是简单地说:"书上明明写的是出超。"恐怕这个学生从此会再有问题了。此时的教师,不仅要指出问题的错误所在,解释"出超"和"入超"这两个概念之外,更应该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大表扬一番,并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述自己的问题。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课堂更为生动,充满活力。创设情境可以打破历史界限,再现历史场景,贴近历史真实;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维;可以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搜集资料,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图片、录像等,或者让学生亲自到历史遗迹、古战场走一趟,感受历史气氛,让学生在历史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比如在讲授重走丝绸之路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古丝绸之路沿途的遗迹、遗址和风土人情的画面,再让学生看地图,找出丝绸之路沿途的历史。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历史画面来营造情境教学,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激起强烈的探讨欲望。
(三)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探讨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设疑,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还可以让学生分工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再分享“智慧成果”。
比如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一节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课前通过历史资料和故事表演了这一目内容,学生表演的绘声绘色,不光台词设计巧妙,情节设计上也动了脑筋,涉及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因素,也帮助全班同学理解了“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在讲述《互联网利弊》这一目内容时,我给学生限时10分钟进行讨论,正反方由于事前已有充分的准备,所以讨论起来颇像回事,环节完整,证据充分,令在座的同学包括我都很佩服。
二、实施探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探讨要注重实质,避免流于形式
在课堂探讨中使用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形式,容易步入表面热闹而内容空洞的误区。有的探讨活动讨论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很快会说停止,各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指出正确答案。整个过程迅速接过,转入另外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探讨流于形式,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表面上看来讨论得热火朝天,实际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探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
新课程标准下,探讨式教学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滥用,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讨方式。选择探讨方式的前提是教学内容要具备探讨的空间,选择多层面、多角度,易于拓宽学生视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提升能力。
问题探讨发教学在教师的“问”与“答”及学生的“答”与“问”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相长的优势。较适合学生都能从此过程中互为成长。
一、问题探讨法在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
(一)指点质疑思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科学发展的历史结论告诉我们: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只有通过问题才能激励人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创造。问题的提出是上好"问题探讨法教学"课的重要前提。
"问题探讨法教学"的实施基本上分为两种方式:1、教师设计问题。2、学生提出问题。我主要采用第二种方式,并强调学生课前的预习。原因有二:一是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展开教学,学生只是遵循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仍然是"老师要我知道",而非"学生想要知道",不能突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特征,教师的问题应该是在学生提问基础上的升华,起的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在有限的45分钟内,学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在引导学生质疑思路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哪怕是提出一个简单不过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问题。例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中国正当贸易是否处于入超地位?"(教材明确写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看似错误的问题,其实是学生不明白何谓"出超"与"入超"。如果教师不明白这一点,只是简单地说:"书上明明写的是出超。"恐怕这个学生从此会再有问题了。此时的教师,不仅要指出问题的错误所在,解释"出超"和"入超"这两个概念之外,更应该对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大表扬一番,并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表述自己的问题。
(二)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探讨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能使课堂更为生动,充满活力。创设情境可以打破历史界限,再现历史场景,贴近历史真实;创设情境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思维;可以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搜集资料,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图片、录像等,或者让学生亲自到历史遗迹、古战场走一趟,感受历史气氛,让学生在历史的氛围中感受历史。比如在讲授重走丝绸之路时,可以先用多媒体技术来再现古丝绸之路沿途的遗迹、遗址和风土人情的画面,再让学生看地图,找出丝绸之路沿途的历史。通过多媒体展现的历史画面来营造情境教学,给学生营造浓厚的历史学习氛围,激起强烈的探讨欲望。
(三)开展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交流合作和竞争的意识。
探讨式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讨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设疑,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可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还可以让学生分工查找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再分享“智慧成果”。
比如在讲述《太平天国运动》一节时,为剖析天京变乱的内因,也为学生正确理解“农民由于受到阶级局限”这一难点,我让学生课前通过历史资料和故事表演了这一目内容,学生表演的绘声绘色,不光台词设计巧妙,情节设计上也动了脑筋,涉及了太平天国领导人在定都天京之后如何严格封建等级制度,继承封建帝王的妃嫔制度,如何大兴土木,进取心减退,杨秀清如何居功骄傲,生活腐化,脱离群众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因素,也帮助全班同学理解了“农民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求得自身解放”,只有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获得解放这一道理。在讲述《互联网利弊》这一目内容时,我给学生限时10分钟进行讨论,正反方由于事前已有充分的准备,所以讨论起来颇像回事,环节完整,证据充分,令在座的同学包括我都很佩服。
二、实施探讨式历史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探讨要注重实质,避免流于形式
在课堂探讨中使用讨论式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形式,容易步入表面热闹而内容空洞的误区。有的探讨活动讨论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很快会说停止,各组选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指出正确答案。整个过程迅速接过,转入另外一个教学环节。这样的探讨流于形式,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地参与进去,表面上看来讨论得热火朝天,实际上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探讨内容的选择要适合
新课程标准下,探讨式教学是值得倡导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滥用,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探讨方式。选择探讨方式的前提是教学内容要具备探讨的空间,选择多层面、多角度,易于拓宽学生视野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提升能力。
问题探讨发教学在教师的“问”与“答”及学生的“答”与“问”之间起到了很好的桥梁作用,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相长的优势。较适合学生都能从此过程中互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