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在于贫困生的认定普遍比较困难。本文致力于确立一种高校助学金评审中贫困生认定的量化模式,可克服评定人员的主观偏差,其操作简单易行、结果客观公正,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国家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为了让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因此,国家助学金制度成为解决贫困学生生活费问题的主要渠道。
但是,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问题上普遍认为比较困难。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公正,克服了评定人员的主观偏差的量化标准模式,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1 当前高校评审助学金存在的问题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了助学金的评审办法,确定资助对象为家庭贫困,积极上进的学生,但是,由于助学金评定标准不明确、执行过程中监管不严等原因,在助学金的评审尤其是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班级内投票选举的形式.部分高校为了避免助学金发放的繁琐程序,采取班级内投票的形式选举产生贫困生助学金名额。这种办法,看似公平,其实人为因素较大,很多媒体曾经报道,部分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采取班级内投票选举的办法,致使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拿到国家助学金采用请客、送礼等方式来拉取选票。这种现象会造成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猜疑,出现不同的宿舍小团体甚至小帮派,不利于班级同学团结。
2.班级内平均分配的形式。为了做到助学金能真正发放到需要的贫困生手上,大多院校采取学生实名打卡的方式,防止挪用冒领,但是有些班级,发放助学金以班里几个学生的名义申请下来,等钱打到这些学生卡里后,再取出来全班平均分配。这无疑是一种吃“大锅饭”的行为,与国家设立助学金的目的背道而驰,剥夺了真正贫困的学生享有助学金的权利。
3.“轮流坐庄”的分配方式.在助学金发放上,部分高校辅导员为了减少评审环节,采取了貌似公平的“轮流坐庄”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简单但是粗暴,严重剥夺了真正需要助学金救助的品学兼优贫困生的权利,虽然“轮流坐庄”使得贫困生总会享有助学金的机会,但那些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也白得了一份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资助。
4.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助学金评审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成绩的高低。但是有些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审中只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以成绩论“英雄”。这种抛开家庭贫困、品德优秀等重要因素而一味强调成绩的评审办法显然有失公平,没有真正发挥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发挥助学金的最大作用。
2 高校助学金评审乱象原因探析
1.部分地方民政部门把关不严.国家关于助学金评审认定程序做了相关要求,要求学生生源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出具《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但是很多地方民政部门在贫困认定上把关不严,在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时不负责任。据部分同学讲,大多数学生老家很容易就开到了家庭贫困的调查表,其中不乏有家庭相当富裕的学生。
2.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困境.目前,多数高校评审助学金普遍实行三级认定,即“三级贫困证明”“班级民主评议”(投票) ,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等,综合学生得票情况和辅导员对困难学生的日常了解给贫困生划分档次级别,这种评审程序过于主观,存在辨别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学生提供的对家庭收入,家乡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人身体健康状等也并不完全真实; 班级民主评议(投票) 也存在着有个别学生拉票买票现象,往往是人际关系的竞争,而反而真正的贫困生大多不善交际,得票不高,这为助学金的评审增加了困难。
3 国家助学金评审的量化模式探讨
国家制定助学金政策,对优秀贫困学生给予资助,确实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了大学生很大的激励和帮助,所以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评审,采取量化模式。
1.明确参评的资格条件。首先,每个学生入校都要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此表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家庭所在地区、人口、经济收入等情况。其次,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还需要提供家庭情况的三级(县、乡、村)证明及家庭贫困情况调查表,例如孤儿、烈士子女、单亲家庭学生和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家庭两个以上子女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等多种需要国家提供救助的情况,这项证明材料所提供的证据应真实可靠,在助学金发放的依据标准中应占绝大部分权重。
2.成立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认可情况,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本班国家助学金评议小组成员。人数应大于全班总人数的15%,但不包括参评助学金的同学。评议小组和老师一起为参评同学打分,学生困难程度分为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和不困难四种情况。
3.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既然是大学生助学金,那么成绩肯定是要考量的,以学年内的综合测评成绩应占一定的比例加到总分里,最后再合并计算,得出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最后产生国家助学金的候选人。
4.评审结果公示。所有国家助学金资助的评选结果都要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学生监督,如有学生或老师提出质疑,学校应综合考虑是否重新认定。
4 做好助学金发放后续监督管理工作
1 对受助者进行感恩培养教育
助学金不仅仅是一笔资助,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要把助学金的发放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一定要让受助学生意识到所获得的资助是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帮助,将来受助学生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2.对受助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后期监督.助学金发放以后,受助学生要自觉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对部分用助学金来吸烟、酗酒、炮网吧打游戏、甚至赌博和严格违反校规校纪律的学生取消受资助资格,把资助机会让给其他没有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
国家对贫困生提供资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惠及百万学子的民心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无论从党和政府的要求上,还是从高校的初衷和愿望来看,都应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因此,高校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助学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切实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培养受助学生勤劳拼搏意识和感恩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资助政策的育人导向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 付剑茹,陈绵水,张伟. 新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120-129.
[2] 潘立. 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策略思考——基于对申请者诚信的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91-93.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评审模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国家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为了让贫困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因此,国家助学金制度成为解决贫困学生生活费问题的主要渠道。
但是,高等院校国家助学金的评定工作因受诸多因素影响,在贫困生的认定和资助问题上普遍认为比较困难。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客观公正,克服了评定人员的主观偏差的量化标准模式,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意义。
1 当前高校评审助学金存在的问题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国家加大了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虽然国家出台相关文件规定了助学金的评审办法,确定资助对象为家庭贫困,积极上进的学生,但是,由于助学金评定标准不明确、执行过程中监管不严等原因,在助学金的评审尤其是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班级内投票选举的形式.部分高校为了避免助学金发放的繁琐程序,采取班级内投票的形式选举产生贫困生助学金名额。这种办法,看似公平,其实人为因素较大,很多媒体曾经报道,部分高校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采取班级内投票选举的办法,致使部分学生为了能够拿到国家助学金采用请客、送礼等方式来拉取选票。这种现象会造成班级同学之间相互猜疑,出现不同的宿舍小团体甚至小帮派,不利于班级同学团结。
2.班级内平均分配的形式。为了做到助学金能真正发放到需要的贫困生手上,大多院校采取学生实名打卡的方式,防止挪用冒领,但是有些班级,发放助学金以班里几个学生的名义申请下来,等钱打到这些学生卡里后,再取出来全班平均分配。这无疑是一种吃“大锅饭”的行为,与国家设立助学金的目的背道而驰,剥夺了真正贫困的学生享有助学金的权利。
3.“轮流坐庄”的分配方式.在助学金发放上,部分高校辅导员为了减少评审环节,采取了貌似公平的“轮流坐庄”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简单但是粗暴,严重剥夺了真正需要助学金救助的品学兼优贫困生的权利,虽然“轮流坐庄”使得贫困生总会享有助学金的机会,但那些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也白得了一份本不应该属于他们的资助。
4.以成绩论“英雄”.学习文化知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任务,助学金评审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也是成绩的高低。但是有些高校在国家助学金评审中只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以成绩论“英雄”。这种抛开家庭贫困、品德优秀等重要因素而一味强调成绩的评审办法显然有失公平,没有真正发挥国家设立助学金的初衷,发挥助学金的最大作用。
2 高校助学金评审乱象原因探析
1.部分地方民政部门把关不严.国家关于助学金评审认定程序做了相关要求,要求学生生源所在地的民政部门出具《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证明。但是很多地方民政部门在贫困认定上把关不严,在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填写时不负责任。据部分同学讲,大多数学生老家很容易就开到了家庭贫困的调查表,其中不乏有家庭相当富裕的学生。
2.贫困生认定过程中的困境.目前,多数高校评审助学金普遍实行三级认定,即“三级贫困证明”“班级民主评议”(投票) ,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等,综合学生得票情况和辅导员对困难学生的日常了解给贫困生划分档次级别,这种评审程序过于主观,存在辨别困难等问题!尤其是学生提供的对家庭收入,家乡遭受自然灾害情况,家人身体健康状等也并不完全真实; 班级民主评议(投票) 也存在着有个别学生拉票买票现象,往往是人际关系的竞争,而反而真正的贫困生大多不善交际,得票不高,这为助学金的评审增加了困难。
3 国家助学金评审的量化模式探讨
国家制定助学金政策,对优秀贫困学生给予资助,确实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了大学生很大的激励和帮助,所以一定要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评审,采取量化模式。
1.明确参评的资格条件。首先,每个学生入校都要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此表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家庭所在地区、人口、经济收入等情况。其次,申请国家助学金的贫困生还需要提供家庭情况的三级(县、乡、村)证明及家庭贫困情况调查表,例如孤儿、烈士子女、单亲家庭学生和家庭遇到重大变故的,家庭两个以上子女同时接受高等教育等多种需要国家提供救助的情况,这项证明材料所提供的证据应真实可靠,在助学金发放的依据标准中应占绝大部分权重。
2.成立班级评议小组。根据学生的认可情况,由学生投票选举产生本班国家助学金评议小组成员。人数应大于全班总人数的15%,但不包括参评助学金的同学。评议小组和老师一起为参评同学打分,学生困难程度分为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和不困难四种情况。
3.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困难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既然是大学生助学金,那么成绩肯定是要考量的,以学年内的综合测评成绩应占一定的比例加到总分里,最后再合并计算,得出的分数从高到低排列,最后产生国家助学金的候选人。
4.评审结果公示。所有国家助学金资助的评选结果都要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学生监督,如有学生或老师提出质疑,学校应综合考虑是否重新认定。
4 做好助学金发放后续监督管理工作
1 对受助者进行感恩培养教育
助学金不仅仅是一笔资助,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心,要把助学金的发放与感恩教育结合起来。一定要让受助学生意识到所获得的资助是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帮助,将来受助学生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2.对受助学生的助学金使用情况进行后期监督.助学金发放以后,受助学生要自觉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对部分用助学金来吸烟、酗酒、炮网吧打游戏、甚至赌博和严格违反校规校纪律的学生取消受资助资格,把资助机会让给其他没有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
国家对贫困生提供资助,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惠及百万学子的民心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无论从党和政府的要求上,还是从高校的初衷和愿望来看,都应尽最大可能地做到公平公正!因此,高校应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对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和完善,提高助学金使用效率。同时要切实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培养受助学生勤劳拼搏意识和感恩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资助政策的育人导向作用,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
参考文献:
[1] 付剑茹,陈绵水,张伟. 新国家助学金政策实施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120-129.
[2] 潘立. 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策略思考——基于对申请者诚信的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7):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