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甲胄,基本就等于开挂了

来源 :今日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问孙悟空猴生最高光的时刻,“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这一章节无疑是其中之一了,想想看:原本一个土猴子,大闹东海之后,不但得到了如意金箍棒,而且还强讹了一身金光闪闪的盔甲。
  问题来了,在后来的大闹天宫中,金箍棒无疑是大放异彩但,那一身甲胄好像没起什么作用,猴子为啥非要强讹一身甲胄呢?

影视剧中甲胄


  不光《西游记》中甲胄没啥表现,在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一群衣衫褴褛、武器简陋的农民兵,追着衣甲明亮的官军乱砍乱杀,把正规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
  尤其电影《英雄》里,残剑、飞雪拿着青铜剑,对着身着铠甲的秦兵砍瓜切菜一般,完全無视甲胄的防御。这场面,真令人荡气回肠,不觉大叫一声“爽”!貌似,这铠甲的作用除了看起来整齐划一之外,还真没什么用。
  但其实,这——纯属戏剧,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因为古代甲胄的防御力,远超你的想象。

甲胄的防御力


  在真实的战场上,铠甲的作用甚至更超越武器。这么说吧,一般来讲,普通的刀剑,如果砍在铠甲上,几十下也难破甲,有这功夫,没铠甲的早被对方反杀了(也正因为此,为了破甲,剑演变成了刀,后来又出现了铁锤这种钝器)。可以说,装备一身铠甲,等于在战场上多了几条命。
  《晋书·吕光载记》,前秦吕光在讨伐西域时遭遇了穿戴铠甲的“狯胡”骑兵,史载其“铠如连锁,射不可入”,明代兵书《武备志》也说锁子甲“枪箭极难透伤”。
  在统一满洲的过程中,努尔哈赤被鄂尔果尼突发冷箭射中后颈,结果,努尔哈赤拔箭反射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反杀”。如果没有铠甲的保护,这一箭,努尔哈赤就要“凉凉”了。
  周文郁《辽西入卫纪事》:“时贼矢雨骤,公(袁崇焕)与余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
  翻译一下,就是在广渠门之战中,袁崇焕已经被人射成了刺猬,可是因为身披重甲,所以并没有受伤。
  南征百战的曹操,如果没有铠甲的保护,估计也死好几回了。比如在惨烈的邺城之战中,因为曹操总是亲临前线,审配就曾经埋伏弓箭手狙杀曹操,结果一箭射中老曹的头盔。再比如,在“割须弃袍征马超”的时候,老曹被马超骑兵摁住狠揍到了水里,在船上,许褚用马鞍给老曹遮挡弓箭。可如果没有铠甲保护许褚,这一战,老曹估计也“凉透了”。
  此外,还有一个活脱脱的例子,就是先轸元帅的故事:因为先轸元帅自认侮辱了国君,犯了死罪,所以在“箕之战”中,老元帅决定强行“送人头”,具体来讲,就是哪里危险哪里冲,可偏偏因为一身铠甲,敌人的弓箭射都射不死,为了求死,老元帅最后干脆脱掉铠甲,才得以求仁得仁。这就是“免胄殉翟”的故事。
  连“强送人头”都难如愿,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时期,铠甲的防御力已经相当惊人。虽然,这与当时的武器威力不强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开玩笑地说,在古代战场穿一身铠甲,基本就等于开挂。

越来越重的铠甲


  铠甲这么好用,到底是啥材料?
  甲和铠原本是俩东西:甲是皮质,铠是金属质。中国先秦时,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后来逐渐出现了铜、铁质的铠;唐宋以后,则逐渐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
  而铠甲,这关键保命的宝贝,在历史上曾经的趋势是越来越重。
  汉代的铠甲,比较轻,但也重达十五斤上下。近年来出土的刘胜甲、齐王甲和南越王甲,都是外覆铁甲,内置衬里(内层是皮革,外层是绢类织物),可以说兼顾了防御和舒适性。
  唐代李世民的玄甲军,之所以纵横无敌,不光因为无畏之心,还因为装备精良的黑色玄甲。据猜测,这身玄甲,已经重达十五公斤左右。
  而到了宋代,“步人甲”更是将铠甲的重量提升到了极致——30公斤。说到此,不得不佩服宋军士兵的体能:铠甲加上斩马刀,浑身负重达45公斤上下。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硬撼来去如风的北方骑兵,没有一身好装备,那就等于是去送死。笨重的铠甲虽然限制了灵活性,但这种重装步兵的配置,却恰恰能够克制骑兵的冲锋!
  为了保命,越是好铠甲,重量也越大。

越来越轻的铠甲


  当然,铠甲也不能无限加重,除了越来越重之外,铠甲还有逐渐变轻的趋势。
  首先来说纸甲,所谓纸甲,正是以纸和布(绢、木棉)为材料制作而成。蔡伦老先生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轻柔的纸张会被用来做成铠甲。不过,可别以为纸甲是拿人命开玩笑,据测试,千锤百炼的纸甲,防御力一样惊人——并不逊于同时期的铁甲,甚至可以抵挡燧发枪的射击。
  这种的铠甲不但轻薄而且结实,穿在身上,那感觉——舒爽。
  这种纸甲,尤其在南方,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乘船水战,还是过沼泽草地,这种纸甲都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当然,纸甲也有缺陷,那就是:不耐久。
  到了元代,棉甲闪亮登场。相对纸甲,棉甲的工艺更简单。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中记载了“纯棉盔甲”的制作方法:“棉甲以棉花七斤,用布缝如夹袄,两臂过用脚踹实,以不胖胀为度,晒干收用。见雨不重、霉鬒不烂,鸟铳不能大伤。”
  咱们影视剧常见的明代士兵盔甲,清代八旗盔甲,基本都是棉甲。棉甲,堪称最后的盔甲。
  如果非要问一个为什么?正是因为火器的出现。热兵器出现之后,传统铁甲逐渐变得不堪一击,不但不堪一击,而且铁甲破碎之后,会对士兵造成更大的创伤面:本来一个小洞洞,现在成了大窟窿。而棉甲,对于减少火器的损伤,效果杠杠的。
  不但如此,在明与后金对峙的东北,棉甲的防寒效果也远胜铁甲。《明史》记载,李自成的骑兵:绵甲厚百层,矢炮不能入。
  你说,这么好的棉甲,士兵能不喜欢吗?
  (杨玉莲荐自《格言》)
其他文献
进口车厘子表面核酸检测阳性了,鸡翅檢测阳性了,奶枣检测阳性了……大家纷纷担忧起来,如果不慎吃掉了这类食物,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  其实大家不用过度担心。一方面,目前还没有新冠病毒经消化道传播的确切证据;另一方面,核酸检测阳性,跟它有传染性是两码事,这跟核酸检测的原理有关。  一个完整的病毒由外面的蛋白质外壳和里面的核酸(DNA或RNA)组成,我们现在很少直接检测病毒,因为需要用到的设备非常复杂,只
期刊
有一语云:“白云自去来。”  承受夏日的酷热阳光,同时在田间劳作,也无云遮日,只得始终忍耐这般酷热。忽地仰望天空后,只见远方正浮有白色云朵。  在感叹之余,思及到那云朵之下定可感到清凉,便期待那云朵快些到來,也会考虑云朵在到来之前都不再劳作。  然而实际是,或许云朵并不会来到自己所在之处,或许停止劳作时日已西斜。  与其等待云朵靠近,不如一味埋头于当下应做之事。竭尽全力劳作,甚至到忘记酷热的地步。
期刊
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家餐厅,服务员一会儿记不起菜名,一会儿忘了给你上菜,你会怎么想?有一档综艺节目,带着五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开起了这样一家餐厅。五位老人年纪加起来超过360岁,最小的也已经65岁,他们之前是维修工、妇产科医生、英语教师等,但是现在,他们都拥有一个身份——阿尔茨海默病及认知障碍患者。  这家餐厅名叫“忘不了”,可这些老人常常啥也“记不住”:五十多年的好友,每年见面,现在面对面都
期刊
周五晚上,丈夫从办公室回来,心情愉悦。  “亲爱的,明天就是你的生日了。我们邀请朋友们来一起庆祝一下。你的礼物,我月底给你,现在我手头有些紧。你喜欢什么?一只漂亮的手表?”  “我已经有一只手表了,亲爱的。我很喜欢它。”  “那一条连衣裙如何?或者那种高级定制的简单女士套装呢?”  “我只想要一条裤子和一双凉鞋,就这么多。”  “好的,没问题。我给你钱,你自己去买你喜欢的东西,但是要等到月底。明天
期刊
一般来说“发明”是个好词儿,指的是创造出新的事物或者方法。然而,并非所有的发明都能真正造福人类,也许开始的时候发明以天使的面孔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魔鬼的本质逐渐暴露。而赐予它们生命的发明家们,或逃不过良心自责,或被人们所诟病。汽油添加劑  玩过弓箭的朋友都知道,如果弓拉了一半突然脱手,那么力道就大大降低了。对于发动机来说,也会存在这种困扰,比如只压缩了一半,因为混合气体不稳定,经受不住压力而
期刊
事实上,日本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可是由于他们的一再宣称,几乎很少有人知道阿伊努人的存在,尽管他们比大和人更早地来到这片土地。很久之前,阿伊努人可以在日本纵情奔走,打猎捕鱼,优哉游哉——  秋季是大马哈鱼繁殖的季节,它们从河流的下游逆流而上,游向大海。远离大海的山林深处,缓缓的小河被人用稀落的石块拦住了,留下一些浅浅深深的缺口。守着缺口的是几个披着波浪长发的阿伊努人,他们手握带钩的长杆,静静等待
期刊
中国古代的官职种类繁多,既有为居住在皇宫中的皇帝、太后、皇后等人专门服务的官吏,也有专属各个王府、公主府的管理班子,更多的是中央到郡县等各级政府官员,大到宰相小到县尉,数不胜数。更可怕的是,由于各朝代职官名称不断更换,加之古今汉语的差异,很多古代官名在今人看来一头雾水,不知是干什么的了。太子洗马  明朝成化年间,有个大臣叫杨守陈,他因参与编纂英宗实录有功,被授予太子洗马。有一次他告假回家,经过驿站
期刊
全世界的麦当劳永远不驱赶,永远热情,所以,对英国的街头帮派来说,麦当劳就是他们的最佳办公地点。他们推开麦当劳的门,有时候什么也不点,有时候点一大份加料的薯条,或是坐在那里续上一整天的汽水。他们的兜里除了刀枪就是毒品,那里是他们进行交易、抢劫的场所,更有甚者,他们如果看哪个不顺眼,就直接将他暴打一顿。每天巡逻几十遍麦当劳是英国警察的日常,因为一不注意,火并就可能随时发生。  2019年2月,位于英国
期刊
触目惊心的展览  1906年9月10日,几个黑人牧师义愤填膺地冲进了纽约最大的动物园。就在前一天,《纽约时报》报道称,动物园正在猴屋中展出一个非洲年轻人,文中写道:“多达500名游客在笼子旁围观身材矮小的奥塔·本加。本加时而专注于自己的鹦鹉,时而又熟练地射箭,还会用笼中的麻绳编垫子。孩子们见了他,兴奋得咯咯直笑,成年人却大多笑得很勉强。”  新闻报道一出,动物园预感到会有大批游客闻讯而来,于是将本
期刊
要说清楚这个误会,需要追溯一下冰箱冰柜是在什么情况下命名的。  实际上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冰箱”,只不过不用电而且最初它们也不叫冰箱而是叫“冰鉴(hàn)”或者“冰厨”。所谓“冰鉴”就是冬天的时候储存好冰,夏天把食物放在其中用于保鲜的容器,同时还可以散发冷气,给室内降温。  “冰鉴”这个名字一直持续到清朝,直到乾隆皇帝时御制掐丝珐琅冰箱,才将“冰鉴”更名为冰箱,此时的冰箱是符合我们的认知的,在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