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4月14日,中国远征军新38师113团团长刘放吾(黄埔6期生)奉命率团增援英军,16日午后抵达小镇巧克伯当驻防。其间战事风云变幻,4月16日夜间,负责西线的英缅军第1师以及家眷和记者、传教士等7500余人被一部迂回穿插的日軍切断退路围困在巧克伯当西南约60公里一处叫仁安羌的油田地区。包围圈外的英缅军司令斯利姆听闻刘团抵达,前往会晤。
当时日军的策略是由迂回穿插的214联队在仁安羌设置三道封锁线困住英军,再配合南面的33师团主力,共同压迫围歼被困英军。
刘放吾率团赶至前线后,先侦查地形敌情,再集中兵力,在配属的英军战车重炮支持下,于17日黄昏前先扫清滨河北岸的日军埋伏部队。通过无线电与被困英军联络,商量好配合突围方案。
18日攻击之前,赶来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与斯利姆同往视察。在营部看到部署满意准备后退,刘放吾邀请其到连部走走,甫到连部指挥所,攻击的枪炮声顿起。18日清晨,113团下属3个营沿公路两侧攻击日军第一道封锁线。这样一来,日军包围了英军,国军又包围了日军。
19日拂晓,全团趁黑渡过滨河,扑向日军阵地。短兵相接,展开厮杀,异常惨烈。搞不清前来救援英军的真实兵力,本占优势的日军尽被打蒙了头。但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冷静下来将国军拦截于最后一道封锁线敦贡村以北约1英里阵地,使得113团对南岸阵地的争夺难度超过预期。超过40℃的高温酷热之下,双方对制高点501高地展开数次拉锯,展开白刃肉搏,在501高地及周边数座小山头间反复冲杀,战斗趋于白热化。
战至黄昏,大部分日军溃逃待援,少数残敌顽抗。被俘英官兵等悉数被救出,直到20日才从北岸完全退出。(《南方都市报》2014.12.16)
当时日军的策略是由迂回穿插的214联队在仁安羌设置三道封锁线困住英军,再配合南面的33师团主力,共同压迫围歼被困英军。
刘放吾率团赶至前线后,先侦查地形敌情,再集中兵力,在配属的英军战车重炮支持下,于17日黄昏前先扫清滨河北岸的日军埋伏部队。通过无线电与被困英军联络,商量好配合突围方案。
18日攻击之前,赶来的新38师师长孙立人与斯利姆同往视察。在营部看到部署满意准备后退,刘放吾邀请其到连部走走,甫到连部指挥所,攻击的枪炮声顿起。18日清晨,113团下属3个营沿公路两侧攻击日军第一道封锁线。这样一来,日军包围了英军,国军又包围了日军。
19日拂晓,全团趁黑渡过滨河,扑向日军阵地。短兵相接,展开厮杀,异常惨烈。搞不清前来救援英军的真实兵力,本占优势的日军尽被打蒙了头。但日军毕竟训练有素,冷静下来将国军拦截于最后一道封锁线敦贡村以北约1英里阵地,使得113团对南岸阵地的争夺难度超过预期。超过40℃的高温酷热之下,双方对制高点501高地展开数次拉锯,展开白刃肉搏,在501高地及周边数座小山头间反复冲杀,战斗趋于白热化。
战至黄昏,大部分日军溃逃待援,少数残敌顽抗。被俘英官兵等悉数被救出,直到20日才从北岸完全退出。(《南方都市报》2014.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