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基础教育存在的两大问题,即教师问题和课堂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理解我认为:应着眼于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结构、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面的转变。所以我们要进行教育的变革,必须首先理解和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再通过我们自身的发展、通过课堂结构的这一载体才能有效地实施。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想。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我们的课堂不是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变得越来越糟糕。而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而显得缺乏教学智慧,难以将课堂推向深入。对此我通过本次的学习深感到我们作为教育变革时代的教师,首先应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快速转变教育理念。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的理念,并使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
当前部分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这个“经由”的过程就是“课改”。 本次课改的基础在于课程建设,关键却在于落实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从课堂突破、从教学切入是课程改革在“深水区”跋涉时不二的选择。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把学科的固有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当前一些学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高耗低效的三种现象:一是“告诉式教学”,教师的教学仅为了完成教的任务,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是“包办式教学”,一切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目无学生,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三是“随意式教学”,对教学内容缺乏深思精选,训练材料信手拈来,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从而也就缺少了实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并不是缺乏教育的智慧,而是缺乏将这一理念实施的勇气与信念。我们已经明白要更新教育理念,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1.“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问学生:“懂了吗?”如果学生回答“懂了”,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去问题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可能潜移默化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时不自信。既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是帮助学生“去问题”,而是帮助“发现问题”。真正地“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自己从社会生活中产生问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见解。
2.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教学。从课改前沿部分学校的课堂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教师变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愉快、和谐的。
3.以传授“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一项原则,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不需要对教材规定的内容虔诚地、一成不变的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这样也许能使学生有限的精力掌握更多最需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知识的效用。
4.以“启迪学生智慧为目的”进行教学。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如何启迪智慧?第一,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第二,应从重教师“教” 转向重学生“学”,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努力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探究。第三,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得将是无限的。
总之,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应把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作为出发点。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同时要调整课堂结构,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提高,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者单位 陕西省三原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三原县南郊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制约,我们的课堂不是变得越来越好,而是变得越来越糟糕。而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制约而显得缺乏教学智慧,难以将课堂推向深入。对此我通过本次的学习深感到我们作为教育变革时代的教师,首先应该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快速转变教育理念。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的理念,并使教学能够在实践中得以升华。
二、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
当前部分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三大难题: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是学生的课外作业太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三是每个学校都有大量后进生,许多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束手无策。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必须经由课堂来解决,这个“经由”的过程就是“课改”。 本次课改的基础在于课程建设,关键却在于落实课堂教学过程的改革,从课堂突破、从教学切入是课程改革在“深水区”跋涉时不二的选择。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科学、合理地把学科的固有特点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当前一些学校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高耗低效的三种现象:一是“告诉式教学”,教师的教学仅为了完成教的任务,很少考虑到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二是“包办式教学”,一切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目无学生,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三是“随意式教学”,对教学内容缺乏深思精选,训练材料信手拈来,随意性大,缺乏针对性,从而也就缺少了实效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并不是缺乏教育的智慧,而是缺乏将这一理念实施的勇气与信念。我们已经明白要更新教育理念,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呢?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认为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1.“以问题为纽带”进行教学。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问学生:“懂了吗?”如果学生回答“懂了”,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一节课的任务完成了。殊不知,这种“去问题教育”的教学方式,很可能潜移默化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导致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时不自信。既然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那么我们就应该不是帮助学生“去问题”,而是帮助“发现问题”。真正地“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自己从社会生活中产生问题,由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这样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独立见解。
2.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教学。从课改前沿部分学校的课堂我们看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成为主角,教师变成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教师和学生都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与学是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愉快、和谐的。
3.以传授“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进行教学。“学以致用”是学习的一项原则,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不需要对教材规定的内容虔诚地、一成不变的教学,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联系起来。这样也许能使学生有限的精力掌握更多最需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发挥所学知识的效用。
4.以“启迪学生智慧为目的”进行教学。传统教育着眼于知识,现代教育则应着眼于智慧。如何启迪智慧?第一,要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关注的重点放在向学生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知识,掌握规律。第二,应从重教师“教” 转向重学生“学”,即要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要变传统的声音形态的说教,为启迪学生智慧的领悟,努力促使学生自己去体验、观察、探究。第三,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习得的价值远远大于知识的习得。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掌握了方法,知识的获得将是无限的。
总之,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发展,应把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素质作为出发点。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行为,同时要调整课堂结构,不仅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提高,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作者单位 陕西省三原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三原县南郊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